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人生哲学论文

我国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建设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1-09 共211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在我国的发展探究
【第一章】中国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本土化研究绪论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中国化的现实启示
【结语/参考文献】 我国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建设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 语

  本文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中国化发展历程的六个阶段,并总结其发展的基本经验为现实而服务,进而对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中国化的现实启示进行理论提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文章所选取的独特研究视角,既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的理论,又为当代人生哲学提供了指导。

  但不可否认,随着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思想文化观念日趋多元,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呈现出更加复杂多样的状况,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面临着新的挑战。

  因此,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只有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的新需求新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上百年中国化发展历程的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完全有这种自我适应、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更新,共产主义人生观也将更加深入人心,以主流价值形态的存在方式影响人们生活。

  参考文献:
  
  一、专着类: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二十七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4] 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5] 刘少奇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6] 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7] 周恩来书信选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
  [8] 周恩来年谱(1898-194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9]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0]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1] 陈独秀。独秀文存[M].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
  [12] 任建树选编。陈独秀着作选[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13]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李大钊全集(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4] 杨之华。回忆秋白[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5] 王观泉。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瞿秋白传[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16] 邓中夏文集[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3.
  [17] 程林辉。毛泽东的人生哲学[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8] 石仲泉,陈登才。周恩来的故事[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19] 胡适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20] 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五卷)[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
  [21]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22] 吴灿华,詹万生。人生哲学(第二版)[M].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
  [23] 徐长松。人生哲学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24] 刘长林。中国人生哲学的重建--陈独秀、胡适、梁漱溟人生哲学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5]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26] 李泽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M].三联书店,1988.
  [27]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 年 10 月 26 日。
  [28]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 年 10 月 26 日。
  [29]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4 年 3月 11 日。
  [30]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年 3 月 29 日。
  
  2、期刊类:
  
  [1] 周德丰。陈独秀的人生哲学[J].天津师大学报,1997(1)。
  [2] 孙光姝。"老三篇"与"八荣八耻"比较研究--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启示[J].学术论坛,2008(11)。
  [3] 黄楠森,陈志尚。共产主义人生观的基本特点和当代价值--重读冯定关于共产主义人生观的论着[J].北京大学学报,2003(1)。
  [4] 梅白。在武汉大学纪念李达 95 周年诞辰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J].1985.
  [5] 潘晓。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J].中国青年,1980(5)。
  [6]新华网: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EB\OL].1981年6月27日。
  [7] 欧阳哲生。中国近代文化流派之比较[J].中州学刊,1991(6)。
  [8] 胡适。杜威的教育哲学[J].新教育(第一卷),1919(4)。
  [9] 胡适。个人自由与社会进步[J].独立评论,第 150 号,1935 年。
  [10] 陈独秀。敬告青年[J].青年杂志(第一卷),第 1 号,1915 年 9 月 15 日。
  [11] 詹万生。试论中国人生哲学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J].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
  [12] 李靖。中国人生哲学的现代解读与反思[J]. 道德与文明,2001(5)。
  [13] 程林辉,刘慧。陈独秀人生哲学初探[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
  [14] 冉桂琼。试论李大钊的人生哲学及其现实意义[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9(6)。
  [15] 康厚德。论刘少奇的人生哲学[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5)。
  [16] 程林辉。周恩来的人生哲学[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5)。
  [17] 王玉梁。论邓小平的人生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初探[J].湖湘论坛,1996(4)。
  [18] 周志平,王蔚。雷锋精神效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J].重庆社会科学,2012(3)。
  [19] 高二旺。焦裕禄精神与时俱进探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3)。
  [20] 马英林,赵英姿。铁人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J].学术交流,2005(1)。
  [21] 陈志尚。准确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