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人生哲学论文

老子的人生处世哲学研究(2)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10-12 共4775字
3  “三宝”之不敢为天下先
  
  不敢为天下先,就是与任何人相处,都应谦虚礼让,不与人相争。这是老子“三宝”人生处世哲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3.1不敢为天下先的内涵探讨
  
  不敢为天下先,从字面上看就是不敢处在众人的前面。然而,“不敢为天下先”的深刻内涵却远不止这个。下面将仔细论述“不敢为天下先”的人生哲学。
  
  谦虚,居下,不争。“不自是故彰;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在这一章中,集中体现了不争、谦虚、居下的内涵。不自以为是,反而能彰明;不单凭自己所见,反而能把事情看得清楚;不自我夸耀,反而能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功劳;不自高自大,反而有长进。因为不与世人相争,所以没有谁能与他相争。老子依据“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告诉我们,物极必反。因此,谦虚、居下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过度的谦虚、居下,就是妄自菲薄,我们也要摒弃。同时,如果和世人一样逐利相争,最后只能落得谁也争不到或者争不到全利而退。而不争则可以让自己获得最大的利。老子身处乱世,目睹诸侯为利相争,天下混乱不堪,正是因为如此,老子十分看重和提倡“不争”.只有不争,才能天下和平。
  
  按规律办事。韩非子在解读老子“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这一句子的时候,曾经提出了独到的观点:“圣人尽随于万物之规矩,故曰:‘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则事无不事,功无不功,而议必盖世,欲无处大官,其可得乎!处大官之谓为成事长,是以故曰:‘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7]圣人都去遵世界万物的任何规律,所以才敢说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在事情没有完成的时候,自己的功业还没建立起来,而议论肯定会超越世人,圣人并不不在重要位置上,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我们不能鲁莽的“敢”,而是按照规矩和规律办事。我们要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然而,其消极倾向也比较明显。他说圣人遵循一切规矩,发展到极端就是墨守成规,我们同样需要摒弃。
  
  3.2水德--不争而无尤
  
  老子讲“不敢为天下先”,其实就是“不争”的一种表现,为深刻阐明“不争”,老子又智慧的做了一个比喻,这个喻体就是水。老子贵柔,而水是世上至柔之物,所以说水“几于道”.因而我们为了深入了解“不争”,就必须了解水以及“水德”.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上善之人就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而清净不争。水往低流,人往高走,因而水处在众人厌恶的卑下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接下来,老子就提到了水的“七德性”:“居善地”--谦虚向下,“心善渊”--心胸宽旷,“予善天”--默默奉献,“言善信”--一言九鼎,“正善治”--公平正直,“事善能”--发挥特长,“动善时”--把握时机。这七德性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不争”.只有不争,才不会有过失。
  
  老子歌颂水,歌颂水德,歌颂水的柔静,不争,善利万物。孔子也歌颂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等。可见水体现了宇宙最基本的哲理,而作为这个宇宙中最智慧的人类,我们就应当学习水德,成为“水”,从而畅行天下。
  
  3.3“不敢为天下先”与人生处世
  
  在上述的阐述中,指导了在人生处世中应该怎样做到“不敢为天下先”.第一,和人交往,就要做到“不争”,拥有水德,谦虚,豁达,奉献,守信,正直等。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避免出现各种矛盾冲突,和谐关系才会出现。第二,在做事方面,需要按照规律办事,也同样需要水的“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品行,默默奉献,办事时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发现时机,把握时机。现代人大多数属于急功近利的人,追逐金钱、地位和名誉时争先恐后。而另一些人则会做事唯唯诺诺,自己的特长恐怕无法得到彰显,也是让大好的机遇悄然失去。总之,做到“不敢为天下先”,做到“不争”,方可“无为而无不为”.
  
  4  结语
  
  老子的处世哲学博大精深,本文仅仅阐述了他的“三宝”思想。这“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三者是紧密联系的。现代社会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甚至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提供一种相对便捷的解决方法,为处在马克思所讲的拜物教的氛围下的人们,摆脱功利物欲,走向精神升华。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发展,我们需要自觉抵制各种消极精神和负面影响,摆脱各种物欲,就是摆脱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情况,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老子。道德经[M].长沙:岳麓书社,2011.
  [2]  傅佩荣。傅佩荣细说老子[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249.
  [3]  姚淦铭。哲思众妙门--<老子>今读[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159.
  [4]  张松辉。老子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01-203.
  [5]  唐凯麟,陈科华。中国古代经济伦理思想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99.
  [6]  周炽成,邓魁。求真与求道--老子人生哲学新论[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5,17(2):7-10.
  [7]  高定彝。老子道德经研究[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364.
相关标签:哲学与人生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