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图书档案学论文 > 文献检索论文

理工科院校文献检索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3-07 共2285字

  21 世纪是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信息意识逐渐增强,对大学生而言,在广袤的信息海洋里快速检索出需要的知识,避免重复劳动并有所创新,不仅关乎个人的社会竞争力,更潜在影响着一个国家未来的科技发展。理工科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是技术实践型人才,信息素养是其培养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探讨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模式改革,意义深远。

  1 教学现状

  依据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程为选修课,开设的主要对象为大三学生,一共 24 个学时,其中实习课为 8 个学时。课程使用教材是刘廷元、邵卫东、汤凝编着的《信息检索教程》,主要内容有信息素质基础理论、计算机信息检索技术、中外文常用数据库资源及检索技巧,特种文献信息检索及学术论文的撰写与投稿等。本课程的授课方式采用理论讲授和上机实习相结合的方式,理论课一般在多媒体教室用幻灯片进行讲解,实习课在机房进行,学生在每次实习后都要完成老师布置的检索作业。考试采取开卷的形式,笔试成绩占到 60%-70%,平时成绩为 30%-40%,平时成绩主要由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上课听讲效率等组成。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信息利用”的教学设计有失偏颇

  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检索技巧获得有用信息加以有效利用。大部分高校文献检索教材关于信息利用的内容是科技论文写作,虽然科技论文写作是大学生信息利用的主要内容,但是并不是信息利用的全部,而且,“信息利用”定位过窄也无法培养学生真正的信息意识和综合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

  2.2 缺乏对学生信息法律方面的教育

  2002 年,教育部明确“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是,高校中文献检索教程几乎未涉及关于“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内容。2015 年安徽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毕业论文提交”培训里专门加入了禁止学术不端现象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发生类似事件,如果在文献检索课程内容里加入信息素养法律方面的相关内容,从本科生开始抓起论文写作的规范性,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3 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各高校几乎都开设文献检索课程,但是学时偏少,致使老师无法在短暂的时间里向学生讲解深入的理论,实习课也有限,所以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大学生对网络不陌生,经常使用百度、Google 等公共搜索引擎检索自己需要的资料,他们部分人认为开设文献检索课意义不大。

  2.4 实习课学时偏少

  目前,文献检索课在各高校被定为为选修课,在总学时少的情况下,老师为了让学生能多多掌握理论知识,实习课往往所占学时比例比较低。安徽理工大学开设的文献检索课学时为24 个,实习课仅占到 8 个,这样安排学时难以使学生掌握大量的课堂理论知识和检索技能,也与理工类人才培养所强调的实践性、技能性、可操作性不太一致。

  3 文献检索课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3.1 构建新的课程教学理念

  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决定着开发利用文献信息的深浅程度,提高他们的自学研究能力是本课程的重要理念。信息素养是在利用文献信息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综合技能,可以使学生获得一种良好的自学能力。改革传统的文献检索课程,主要涉及改革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考核等方面:教学目标应强调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信息综合利用的意识和能力;教学内容中除有传统的知识构成,应加入“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等方面的内容,而不是仅仅限定在科技论文写作中所提到的有关剽窃、抄袭等,还应加入期刊等级判断及知识产权等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论文产出能力;教学方法应采用现代化多功能的设备和多样化的灵活教学手段;教学考核应提高实习成绩比例,尝试采用上机考试,考试内容为撰写检索报告及综述性论文等形式。

  3.2 提高对文献检索课的重视程度

  很多院校对本课程没有足够的重视程度,学生也对本课程的重要作用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理工科院校应采取多种措施扩大文献检索课的影响力,提起学生的兴趣并引起他们的重视,例如:在新生导向培训的内容里加入文献检索重要性概述,使他们在入学初就培养起一种信息利用的意识;针对各个不同的学院,根据他们的学科性质,举办一些相近学科数据库的讲座;定期在图书馆举办宣传活动,印发小册子或小传单向学生讲解一些常用数据库的基本检索技巧;与数据库商或者各学院联合举办检索大赛之类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进取心等,使学生从内心意识到信息素养能力会潜在的、长期的、不可替代的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就业及以后的工作。

  3.3 提高实习课学时比例

  文献检索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只有结合自身专业课题反复实践,在实习的过程中适当调整检索策略,才能灵活自如运用检索理论,掌握检索技巧。学时安排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不影响理论课讲授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实习课的学时,争取能占到总学时的 1/2,保证上机实习课的数量,可以使学生好好消化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在保证完成实习任务的基础上,可以丰富实习内容,不一定把实习定位在使用数据库、撰写实习报告上,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科研训练项目,如数学建模、知识竞赛、科技大赛、创新实验等。通过参加这些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并在完成任务的驱动下,逐步锻炼自身的信息检索技能和实践能力。

  我们争取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继续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文献检索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金云霄 , 吴长航 . 应用型本科院校科技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J]. 科技视界 ,2014.
  [2]吕聪,张凤君,邹东雷,周丹丹,牛姝,赵晓波“.科技文献检索”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创新 [J]. 科教文汇 ,2014.
  [3] 杜春光 . 新形势下高校文献检索课面临的挑战与改革 [J].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09.
  [4] 王若冰 , 马静 . 基于高校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 [J]. 现代情报 ,200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