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图书档案学论文 > 文献检索论文

医学高校文献检索课程中形成性评价运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7-13 共2800字
摘要

  医学高校文献检索课程面向医学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是在学习理论知识基础上加以实践应用的一门科学方法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学生在医学专业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主要以终结性评价方式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综合素质的考核[-12].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和普及,形成性评价以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对教学过程的引导和反馈,逐渐应用于高校课程的评价中。本文就形成性评价在医学高校文献检索课程中的应用做一探讨。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1967年斯克里芬(M.Scriven)在《评价方法论》一书中,首次根据教育评价目的的差异性将教育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formativeevaluation)与终结性评价(summativeevaluation)。所谓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获得有关学习的反馈信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系统评价,是针对学生学习行为与能力发展进行的过程性评价[3];而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某一相对完整的教学阶段结束后,以预先设定的教育目标为基准,考查学生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4],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做出的结论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重要区别在于,形成性评价是一种教与学的双向评价,其宗旨是为课程教学提供及时的信息反馈,以便明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控教学过程,并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目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终结性评价的教与学中缺乏有效的反馈,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在学习过程中缺少正确及时的引导,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

  2医学高校文献检索课程及评价现状
  
  文献检索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方法课,根据教学目标,文献检索课程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信息素养,即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锐性和利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即帮助学生探知有效的搜集信息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新精神,即鼓励学生在思考问题时突破思维定势,采取尽可能多的方法或途径解决同一个问题[5-6].

  根据文献调研,医学高校文献检索课程多为限选课,其考查方式主要为卷面考试、撰写综述或调研报告、上机操作等终结性评价方式。考核方式上虽然具有一定的多样性,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评价主体单一。目前文献检索课程的评价主体仍以教师为主,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二是评价取向单一。现有考核方式仍侧重于对学生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考核,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只强调学习效果,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学生情感体验、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的融入。

  3.3形成性评价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形成性评价是测量和评定教学效果的科学手段,可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依据与支持。其功能是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双向反馈互动,建立“目标、过程、评价、反馈、修正”的教学互进模式[7].笔者在对文献检索课程形成性评价应用的初步探索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3.3.1学生参与形成性评价缺乏主动性

  在形成性评价的各个环节中,学生的参与是评价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此次小组学习和案例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主动性欠缺,影响评价效果。根据对学生的访谈和自我总结,究其原因,一是大三学生医学专业课程开设较少,导致医学专业知识有限,对部分案例中的医学术语不够理解,影响分析检索效果;二是文献检索课程在我校为指定限选课,少数学生存在不重视、不感兴趣等倦怠情绪。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在与学生的课前交流以及课堂观察和课堂提问中,应通过学生反应和回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随着课程的深入按教学进度设定关联递进的教学任务,围绕与专业相关的学习主题开展小组学习或案例讨论。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举例和选题时要做到深入浅出、切合实际,不能一味强调专业性。如小组选题时,可以先避开专业数据库,选择学生比较熟悉或感兴趣的搜索引擎、电子书、书目检索系统等;案例讨论时,可以选择常见疾病或药物,针对学生不熟悉的医学专业词汇,在案例讨论前进行解释。在与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渗透教师的指导作用,鼓励学生交流探讨,可激发创新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3.2学生自评和互评不够公正

  在小组学习中,由于学习能力、任务分配等不同,组员之间付出的努力有一定差异。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发现,部分学生自评及他评的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公正,存在个别组员滥竽充数、蒙混过关的现象。同时,此次制定的评价标准不够具体,缺乏监督抽查。

  针对上述情况,可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明确具体评价指标,制定详细规范的评分标准,要求学生在赋分时填写评价依据,并保留小组学习过程中的原始资料。教师在学生自评和互评结束后,可通过抽查原始资料、提问、学生访谈等形式监督评价结果,对作假成绩可做无效处理。

  3.3.3教师评价标准不一致

  在已有的形成性评价尝试中,不同教师的评价标准及同一教师对不同班级的评价标准可能不一致[10].为使形成性评价能够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综合素质,避免教师对学生盲目的开放式评价,应建立完善的文献检索课程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

  学生需求分析是教师制定形成性评价初步方案的依据及基础,形成性评价方案的制定必须基于学生的需求并有学生的共同参与和协商[11].可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考核标准,通过文献调研、学生座谈等形式充分调研不同层次医学生的需求特点、学习目标等,建立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分细则,并汇编成手册在课程开始时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有据可依[12].教研室应组织代课教师在课前进行集中培训,规范评价标准,并对学生进行使用指导。同时,在制定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时,要综合考虑到不同班级规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等问题对评价实施过程和评价结果的影响。

  4结语
  
  当前医学教育模式正向能力培养方面转变,将形成性评价纳入学生的学习评定将是大势所趋[13].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是培养医学生信息素养与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应用形成性评价,可更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结合医学文献检索的课程特点,其教学评价可采用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对学生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是否达标进行终结性考核,也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等综合能力进行过程性评价,实现对学生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全面评价。

  参考文献:
  [1]夏雪雁。类比思维在医学文献检索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5,24(2):71-74.
  [2]王静。合作探究法在医学信息素养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5,24(1):75-77.
  [3]王宇。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2.
  [4]郝桂荣,张稚鲲,王大妹,等。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学业成就评价体系:以中医文献检索课程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33(2):14-18.
  [5]张稚鲲。文献检索课的特点及在大学生知识构建中的作用[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5,14(1):44-4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