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图书档案学论文 > 文献检索论文

印刷型文献检索课教材的现状与改编思路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0-08 共2957字

  我国于 20 世纪 80 年代起在高等教育学校普及文献检索课,不同学科使用的教材不尽相同,通常分为医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农学等,有些学校也使用了更为专业的教材。 不同的学科使用的教材在理论基础方面有很大的一致性, 比如说一些基本概念、检索原理、数据库的使用方法等,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实例分析、专业检索工具的使用等。 基于这个思路,本文提出文献检索课的教材可以统一几个权威的理论教材, 而将实例部分和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按照不同的学科编写成实习指导, 解决目前市场上文献检索课教材泛滥、水平参差不齐、高校难以选购的现实问题。

  1 我国学科门类的划分

  学科门类是对具有一定关联学科的归类, 是授予学位的学科类别。 学科门类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共同制定,是国家进行学位授权审核与学科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修订的《 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 2011 年)》,规定我国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 13 个学科门类。 对于综合型大学、师范类院校和专业学院这些不同的学校, 在选择采用何种文献或信息检索课教材时,面临众多问题。

  2 国内印刷型文献检索课教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 世纪 90 年代前后, 我国各高校在文献检索课的设置上出现了越来越按专业、按学科分化的趋势。 经教育部批准,全国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于 1986 年秋组织成立了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系列教材编审委员会,推出了一套总计约 30 种的系列教材并陆续出版,既有覆盖面较宽的通用教材,也有针对性强的专业性教材。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的提出,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文献检索与计算机技术结合日益紧密,对教材内容的设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笔者对比了一些文献检索或信息检索课的教材, 认为目前国内印刷型的文献检索课的教材存在以下问题。

  2.1 章节设置大同小异

  文献检索课教材的章节可归纳为:检索导论、检索原理、事实与数据检索、网络信息检索、中外文数据库检索、特种文献检索、文献综合利用。很多教材只是在章节顺序的安排上做了调整,而内容设置上无大的差别。笔者在“ 亚马逊图书”搜索“ 信息检索”,结果显示约 2 806 种相关书籍,除去重复的记录,也有 2 000 种之多,其中大量的教材在内容设置上重复。这不仅是极大的资源浪费,也体现出文献检索课教材在当前的大数据背景下,亟待改革。

  2.2 行业交流有限

  国外一些着名的文献或信息检索教材往往是多个高校的专家共同完成。 而我国众多高校出版的相应教材,通常是本校教研室的教师分工进行编写,缺少与同行专家的沟通与交流。

  2.3 不重视教材质量

  国外出版商在计划出版文献检索课教材之前一般由市场部、编辑部、销售人员和作者等人收集竞争信息,对当前市场上的同类图书进行仔细分析,并提供样张给大学教授和学生试读,收集反馈意见;在技术上由专家把关,并且在语言、价格、构架、体系、内容、编排、开本、厚度等方面进行整体考虑,力求做到内容与形式相统一。而我国文献检索课教材编写时,更多的是找一些相关国内外教材进行参考,缺少科学的分析,有些甚至是简单的引用。

  2.4 有些教材的基础理论写法不严谨

  对于文献定义、 检索语言的种类, 有些教材的写法过于随意。 而对于情报一词的定义,有些书中又写得过于绝对,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其内涵。 理论基础知识的编写不严谨,容易使人误认为这是一门不严谨的学科,对本课程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 教材编写思路

  作为图书馆学的三级学科,文献检索有着自身特点,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更是与其他专业紧密相连的学科。 因此,文献检索课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会遇到学科背景的困扰, 也是教材编写人员一直以来绞尽脑汁想要突破的难题。 可实际情况往往不尽如人意,顾此失彼。 笔者认为,既然文献检索本身具有实用性和学科性的特点,且文献或信息检索越来越依赖网络,从而导致教材的更新速度也随之加快,面对这一现状,文献检索课的教材可以将理论和实习分开。 同时,文献检索课的理论教材和实习教材内容的编写应遵循科学性、严谨性并与时俱进。

  3.1 科学性

  在我国,文献检索课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可是该课程却面临可有可无、 不被重视的尴尬局面。 文献检索课教材与其他专业教材相比,从学科性质到研究内容通常让学生感觉到模糊不清,甚至一些教材的书名也让人产生迷惑,比如“ 文献检索”“ 信息检索”“ 文献信息检索”“ 专利信息检索”等,究竟有何区别,让学生对文献和信息的概念拿不准。

  除此之外, 文献检索课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或是仅仅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因此,在章节设置上应该以信息素养标准为理论指导,层次分明,结构合理,明确学生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该获得怎样的信息技能。 文献检索课教材编写面临挑战,如何使教材内容遵循科学的体系,包括教材题目的拟定、章节设置、上下文连贯性等方面,这些都是编者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3.2 严谨性

  作为一本合格的教材,内容的编写应该是非常严谨的,而有些文献检索课教材却在编写过程中出现重点偏离的情况。 比如对专利文献检索一章,一些教材大谈专利技术和专利权,却对专利文献编号系统,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文献特点,专利文献检索途径等重要内容轻描淡写甚至省略某部分内容,这种做法显然违背了编写教材的宗旨。

  除此之外,文献检索领域的主要概念,教材之间也是不尽相同, 这给教师或馆员在授课时带来了困难。 大多数教材在编写“ 文后参考文献着录标准”一节时,没有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国家标准中的要求去编写,使得不同学科的馆员教学时标准不一,学生缺少对参考文献着录规则的整体认识。

  3.3 与时俱进性

  数字时代已经到来,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信息量剧增的现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信息素养作为人才素养的重要部分,也越来越受到学生和教师的重视。 文献检索课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不能够再沿用传统的体系和内容, 而是应该突破印刷时代的特点,树立数字化时代的理念,让教材能够符合信息时代对信息检索的需求,教学能够达到提高学生信息技能的目的。

  针对文献检索课的学科性,可以编写一本权威的理论教材,结合信息素养教育相关标准,配套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科甚至细化到专业的实习和习题指导,同时配备电子教材;开设不同专业课的高校都可以使用同一本理论教材,在订购教材时,配套订购本校相关的实习指导教材, 有利于该门课程教材的规范化。 这样不仅解决了不同教师学科背景导致的教课局限性的问题,而且避免了由于重复出版教材带来的资源浪费问题。

  参考文献
  
  [ 1] 陆 莉。高校文献检索课教材的现状及建设探析[ J] .现 代情报,2008( 10):196-198.
  [ 2] 孙和祥 ,岳杰。新世纪文献检索课教材建设发展趋势[ 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21( 1):101-103.
  [ 3] 任静,周凤飞,杨丰全,等。国内外文献检索课教材的分析与思考[ J].图书情报知识,2008( 1):63-67.
  [ 4] 郭峰。浅谈文献检索课教材的发展模式[ J] .晋图学刊 ,2005( 3) :28-29;41.
  [ 5] 饶安平。文献检索教材建设的实践与展望[ J]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0,28( 3):69-7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