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图书档案学论文 > 文献检索论文

大学生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行为探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2-21 共3301字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环境不断网络化
  
  在知识社会的时代背景下,随着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和推进,互联网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第四媒体”,其承载着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1].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互联网的“无处不在”,影响了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2].各行各业的数据信息借助互联网这一交流与共享的平台,渗透到金融、证券、航空、电信、保险等各种领域,这无疑意味着每个人都已经成为了信息的参与者、受益者和贡献者,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信息生产者[3].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第 3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显示[4]:截至 2015 年 12 月,我国 IPv4 地址数量为 3.37 亿个,拥有 IPv6地址 20594 块/32;域名总数为 3102 万个,其中“.CN”域名总数年增长为47.6%;网站总数为 423 万个,年增长 26.3%;网页数量为 2123 亿个,年增长11.8%;国际出口带宽为 5,392,116Mbps,年增长 30.9% .从上述官方调查数据可见,网络信息的数量极为庞大,且以指数方式增长。另外,伴随网络普及率的升高,用户数量也不断增多。截至 2015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6.88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50.3%.
  
  (2)大学生网络学术信息检索问题的提出
  
  当前,网络化已成为社会、经济和科技向前发展的助推力及重要影响因素。网络信息资源也逐步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资源,越来越多的学术信息资源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存储在网络平台上,如各种科技文献数据库、学术机构网站等层出不穷。在信息研究的诸多方面中,关于信息用户这一信息行为主体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5];信息检索行为作为信息需求与信息利用的中间环节,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方面。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全面渗透到学术领域,大学生对于通过网络平台来获取信息的依赖性日渐增强,网络学术信息在学生的学习与科研中的地位也日渐突出,越来越多的科研用户倾向于学习和参考网络学术信息资源。但是,由于大学生自身的信息素养及检索能力等主体因素与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的质量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他们往往很难找到所需的学术信息资源,可是又迫切希望能够得到它[6].基于这种现状,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学术信息需求与认知,探讨他们在通过网络平台检索学术信息时的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从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大学生的信息检索实践能力、改善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环境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与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当前“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术信息检索的现象较为普遍,但由于自身信息素养及检索能力、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该群体难以高效获取需要的学术信息。
  
  总体来说,本研究冀望达到如下目的:
  
  (1)基于问卷调研,了解大学生群体的网络学术信息需求与认知,检索行为及检索习惯;(2)基于实验研究,总结出大学生在检索不同类型学术信息时的行为特征;归纳出大学生在进行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过程中具体环节的行为特点或规律;构建出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过程模型;(3)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实验具体过程及访谈内容,分析检索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4)根据问卷调研结论、实验结果及测后访谈内容,从三方面提出建议,为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理论素养与信息检索实践能力,促进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的优化组织提供参考。
  
  本文的意义在于,从理论角度来看,一是充实了信息检索行为的理论研究。虽然国内外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信息检索行为研究已有一定成果,但是相较而言,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还有待深入探讨。二是提出具有普适性和科学性的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过程模型,进一步丰富了信息检索行为的理论基础。三是从网络学术信息与信息检索行为的理论入手,并借助实验等实证方法将两者有机融合,进一步拓展了信息检索行为的内涵。
  
  从实践角度来看,一是设计检索任务招募受测者展开实验,通过仔细观察,了解大学生进行网络学术信息检索时的具体行为特征,为研究检索行为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料;二是基于实验研究,构建出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过程模型,对科研工作者的学术研究活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三是结合问卷调研结论、实验结果以及测后访谈内容,提出针对性建议,不仅有利于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的优化组织,也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与检索能力的提升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3 研究内容

  
  本文立足于信息行为的视角,探讨大学生的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行为,了解大学生的信息需求与认知、检索行为及检索习惯的整体现状,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参考经典模型,构建出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过程模型,分析影响检索行为的主客观因素。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阅读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厘清信息、学术信息、网络学术信息、信息行为、信息检索行为的概念,充分把握研究现状及当前存在的不足,对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行为进行定义并分析它与一般信息检索的区别。
  
  (2)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大学生网络学术信息需求与认知、检索行为与习惯方面的整体现状,为后期结合实验结论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提供依据。
  
  (3)在了解信息行为理论及可用性测试软件的基础上,笔者设定实验假设,设计检索任务、招募受测者开展实验。一是基于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的类型,对实验获取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出大学生在检索不同类型学术信息时的行为特征。二是基于检索过程中的具体环节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大学生在进行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过程中具体环节的行为特点或规律。
  
  (4)在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参考信息检索行为的经典模型,构建出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过程模型,并结合问卷调查结果与访谈内容,总结出贯穿检索过程各阶段的影响因素。
  
  (5)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结论及访谈内容,从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理论素养与检索实践能力,改善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环境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
  
  1.4 研究方法
  
  (1)文献调研法
  
  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百度学术、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 等中外文数据库中搜索与该主题联系紧密的文献进行阅读、深入分析后界定相关理论概念,了解该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发展动态及不足之处,明确本文的研究思路。
  
  (2)问卷调查法
  
  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初测问卷的访谈结果,形成大学生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行为的正式问卷,并完成问卷的发放、回收和数据处理,了解大学生进行网络学术信息检索时的总体情况,为之后结合实验结论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提供重要依据。
  
  (3)实验研究法
  
  实验是一种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调查者控制感兴趣的现象,从而设置观察和测量现象的条件[7].为了建立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研究者预先提出因果关系的尝试性假设,接着通过实验操作来验证。本研究选用 Morae 可用性测试软件作为实验设备,设计任务招募受测者,深入分析,总结出大学生在检索不同类型学术信息时的行为特征和检索过程中具体环节的行为特点或规律。
  
  (4)访谈法
  
  该研究方法用于正式问卷形成前,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向大学生发放初测问卷,在问卷填答的过程中有选择性地针对问卷题目与其交流、访谈,为最终形成正式的调查问卷提供参考。实验结束后,针对后测问卷中的问题,与受测者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受测者在整个检索过程中的感受与想法,如指出觉得完成哪项任务、哪个环节有困难;对搜索任务设计的评价及对自我检索结果的满意度等,以便于为实验分析提供帮助。
  
  1.5 研究思路
  
  本研究遵循图 1.1 开展工作。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发现国内外现有研究中的不足之处,结合当前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学术信息检索的具体现状,提出研究问题:大学生的信息理论素养与检索能力有待提高;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环境有待改善等。针对上述问题,确定研究方案。本研究以实验方法为主,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为辅。首先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大学生群体网络学术信息检索的一般性规律,为后期结合实验结论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提供参考。其次,进行大学生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行为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论。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任务类型的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过程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成相互关联的有序过程,构建出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过程模型,并结合实验结论、问卷结果及测后访谈,分析大学生网络学术信息检索行为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关标签:信息检索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