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皮肤病学论文

高频超声在皮肤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时间:2018-12-12 来源:皮肤病与性病 作者:李金利 本文字数:2376字

  摘要:目的 分析皮肤病诊断中高频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皮肤科2017年3月2017年12月接收的住院患者71例, 诊断时均采用高频超声, 观察诊断结果。结果 以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 经高频超声检查后, 准确检出70例, 准确率98.6%。结论 皮肤病诊断中, 高频超声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能够及时确诊疾病, 使患者尽早相应治疗, 临床应用价值比较高。

  关键词:高频超声; 皮肤病; 诊断; 应用价值;

皮肤病学论文

  皮肤科医生诊断皮肤疾病时, 以病理检查、临床表现为主要依据, 但由于病理检查是一种有创检查, 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而依靠临床表现易发生误诊。因此, 皮肤科医生一直在探讨更为安全、准确的诊断方法[1]。超声是近年来皮肤科应用较为广泛的影像学诊断手段, 具有无创、实时等优点, 广受患者及医生接受。为探讨超声在皮肤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以本院皮肤科接收患者为研究对象, 均给予高频超声诊断, 观察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皮肤科2017年3月~2017年12月接收的住院患者71例, 男34例, 女37例;年龄 (21~80) 岁, 平均 (48.3±10.5) 岁;疾病类型:痤疮32例 (发生于额头26例, 背部6例) , 寻常疣21例 (疣体直径2cm~7cm;生长于手部14例, 足部6例, 指甲下1例) , 软纤维瘤10例 (瘤体直径6mm~15mm, 发生于颈部9例, 骶尾部1例) , 外凸型黑痣7例 (发生于面部, 黑痣表面伴有毛发1例) , 皮肤癌1例 (大小14cm×20mm, 发生于颈部) 。纳入标准: (1) 符合痤疮、寻常疣、软纤维瘤、外凸型黑痣、皮肤癌诊断标准; (2) 经症状表现、病理检查等确诊; (3) 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排除检查前已经接受相应治疗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诊断时, 均利用高频超声, 仪器采用美国GE Logic E9彩色多普勒超声、西门子S 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日立二郎神彩色多普勒超声, 探头频率分别为 (9~15) MHz、 (9~14) MHz、 (9~14) MHz。检查时, 体位根据发病部位确定, 发病部位为额头、颈前部时, 以平卧位接受检查;发病部位为面颊部时, 以侧卧位接受检查;发病部位为背部时, 以俯卧位接受检查, 发病部位为手部时, 以坐位、且于检查床上平放手的方式接受检查。体位确定后, 将足量耦合剂涂抹在皮肤表面, 肿物如为外凸型, 耦合剂厚度要比肿物最高点高, 使简易水囊形成在皮肤上, 接着在耦合剂上轻轻放置探头, 保证探头垂直于皮肤表面, 直至清晰声像图获得。

  1.3 观察指标

  以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 观察高频超声在痤疮、寻常疣、软纤维瘤、外凸型黑痣、皮肤癌中的诊断准确率。

  2 结果

  经高频超声检查后, 准确检出70例, 准确率98.6%, 其中, 32例痤疮患者均明确诊断, 准确率100.0%;21例寻常疣患者检出20例, 准确率95.2%, 另1例未检出, 未检出率4.8%;9例软纤维瘤患者均检出, 准确率100.0%;7例外凸型黑痣均检出, 准确率100.0%;1例皮肤癌准确确诊, 准确率100.0%。

  3 讨论

  皮肤病具有繁多的种类, 多数疾病的病变除发生在人体表皮外, 皮下组织或器官也会被累及, 因而仅仅依靠传统的手段并不能完全准确的诊断疾病, 易造成误诊、漏诊[2]。近年来, 皮肤科诊断皮肤疾病时, 越来越多的应用超声, 而皮肤超声图像要想清晰的获得, 采用的超声频率必须要高, 所以临床中开始应用高频超声诊断皮肤疾病, 诊断准确率比较高[3]。本研究结果显示, 高频超声在痤疮、寻常疣、软纤维瘤等皮肤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均较高, 且总诊断准确率可达到98.6%。

  痤疮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年轻人为主要发病群体, 多数患者发病后能够自愈或自行减轻, 该疾病的引发原因为毛囊皮脂腺被过量分泌的皮脂堵塞及细菌感染。痤疮发病后, 除发生于面部外, 也容易发生在背部和胸部, 治疗如未能及时开展, 多种炎性病变有可能出现。经高频超声在病变部位检查时, 可以发现无光滑的表皮层皮肤, 但形态尚可, 且具有较为光滑的边缘, 内部为均匀回声, 真皮层、表皮层为病变主要分布位置, CFDI检查后, 血流信号通常不存在。

  寻常疣, 即“猴子”, 是皮肤科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 属于皮肤赘生物, 引发原因为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尽管寻常疣属于小病, 但去根难度较大, 部分患者经常自行拔疣, 导致较多的出血[4]。高频超声检查时, 实质回声或等回声可见于人造假水囊内, 明显外凸向表皮层, 部分肿物缺乏光滑表面, 真皮层被累及现象出现在多数患者中, 皮下组织层被累及出现在部分患者中, CFDI检查后疣体内具有丰富的血流。

  软纤维瘤是一种体表良性肿瘤, 皮肤组织为其来源, 真皮、皮下层会被累及, 颈部、四肢、躯干、腋窝为好发部位, 较少发生围骶尾部[5]。高频超声检查时, 局限性隆起实质回声、低回声或高回声可见于表皮层和真皮层内, CFDI显示星点状血流信号偶见于瘤体。高频超声能够将该疾病的病理改变较为准确的显示出来。另外, 本研究中软纤维瘤患者中, 1例发生于骶尾部, 具有较大的瘤体, 外凸明显, 经高频超声, 准确的诊断出了该部位的软纤维瘤, 证明了高频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外凸型黑痣为色素痣, 属于良性肿瘤,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 且增长年龄后会增加发生数量[6]。高频超声检查时, 声像图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回声存在于表皮层外, 外凸向皮肤, 病变处表皮层增厚不均匀, 不光滑, 真皮层被病变基底侵及, 部分皮下组织被侵及, 内部实质回声不均匀, 与周边组织间无清晰界限, CFDI显示血流信号少许存在。

  皮肤癌中, 基底细胞癌较为常见, 本研究中皮肤癌患者经手术证实为基底细胞癌, 因患者病灶表面破溃, 且无规则形态, 因而高频超声检查后显示低回声病变不均质, 内部无均匀回声, 无清晰边界, 皮下层被病变累及, CFDI显示血流信号明显存在。

  综上所述, 皮肤疾病类型不同时, 高频超声的声像图表现也存在明显差异, 诊断中应用高频超声, 可有效的提高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涂鹏, 张群霞.高频超声在皮肤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3, 15 (12) :850-852.
  [2]王慧, 曹伯峰.高频超声在带状疱疹早期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2, 35 (04) :306-308.

    论文来源参考:李金利.高频超声在皮肤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皮肤病与性病,2018,40(03):392-394.
      相关内容推荐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