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农业推广论文

湖北省水稻生产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的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3-09 共8132字
论文摘要

  水稻作为湖北省重要的粮食作物, 其播种面积约占湖北省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的 1/2,产量占湖北省粮食作物总产量的 70%,在湖北省粮食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湖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湖北省水稻播种面积约占全国水稻播种面积的 8%, 水稻生产总量约占全国水稻生产总量的 10%,湖北省水稻生产在全国粮食生产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近年来湖北省水稻总产量增长缓慢,总体来说湖北省水稻已呈现供不应求趋势。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投入要素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通过对湖北省水稻生产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的研究可以帮助湖北省在水稻生产中明确农业技术推广的方向和重点,进一步地提升湖北水稻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1 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的概念

  目前,学界农业技术推广定义多沿用我国 1993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定,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朱方长(2009)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扩展:采取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和教育策略,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技术指导、咨询服务等适当方法,将与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有关的技术、知识和信息,扩散、普及应用到农村中去,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社会繁荣以及农民素质提高的活动。[1]
  
  屈迪(2011)则认为农业技术推广有狭义的和广义之分,其中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为通过实验、示范、培训、咨询等方式将新技术传授到农民手中的过程;广义的农业技术推广为通过农民与农技人员的沟通交流来培训农民,在提高农民农技知识及技能的同时改变其落后观点态度和生产方式,让农民自愿地采用推广的农业技术并获得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从而来解决面临的生产问题,最终实现发展农村产业,培育新型农户及其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2]
  
  本研究中“农业技术推广”是指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

  如何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判断,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开始受到相关专家学者的关注,关于“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的概念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董智玉(2007)将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定义为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条件和前提下,农业技术部门在农户中推广一项农业技术的接受率,其将农民采用马铃薯脱毒技术的概率作为衡量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的指标,并从农户角度,研究了农户特征及拥有的资源禀赋如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农户耕地面积、农业技术信息的获取渠道等对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的影响。[3]
  
  本文借鉴董智玉(2007)的观点,依据湖北省水稻技术的推广的实际特点,将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定义为:湖北省农户对各项水稻技术的综合应用率, 具体为农业技术中良种技术、种子包衣技术、水稻育秧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微机优化栽培技术、配方施肥技术、专用配合微肥、喷施磷酸二氢钾、化学调控(多效唑)、化学除草剂、生物有机肥 11 项水稻技术的综合应用率(推广程度)。

  2 湖北省水稻技术推广现状

  2.1 湖北省水稻生产现状

  水稻在湖北省种植已有很悠久的历史, 江汉平原更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水稻产量很高。由于气候适宜和种植习惯,湖北省现已拥有江汉平原,鄂东单双季优质籼稻板块、鄂中丘陵,鄂北岗地单机优质籼稻板块及鄂东北优质粳稻板块, 水稻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 50.01%,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 26.97%。

  湖北省 2012 年的水稻播种面积为 2017.9 千公顷,占全国水稻总播种面积的 6.7%,在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不含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中水稻播种面积排名第六位;水稻生产总量为 1651.4 万吨,占全国水稻生产总量的 8.09%,在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中水稻生产总量排名第五位,仅低于湖南省、江西省、黑龙江省和江苏省,可见湖北省水稻生产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湖北省水稻总产量却在持续下降, 从 1990 年的 1789.6 万吨下降到2012 年的 1651.4 万吨,总产量下降了约 7.72%。 其中1997 年的总产量最高,为 1818.5 万吨,2003 年的总产量最低,为 1341.29 万吨,极差达到 477.21 万吨,相当于 2003 年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总体来说,湖北省水稻总产量从 1990 年到 2012 年这 23 年间总趋势是下降的,湖北省水稻总产量的下降,直接影响到湖北省乃至全国粮食的供给, 关系到我国能否实现粮食基本自给自足等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稻谷的需求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无疑是逐渐增加的,而单纯靠增加播种面积来提高水稻总产量的粗放增长方式已经被淘汰了。在有限的耕地面积及自然资源的限制下,依靠农业技术的推广来提高水稻单产量是提高水稻总产量,力图满足社会对稻谷的需求的唯一途径。

  2.2 湖北省水稻技术推广现状分析

  随着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的重视, 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对水稻技术的投资也不断增加,各种先进的水稻培育、种植技术被引进,各式农业机械陆续加入到水稻生产过程中, 农业技术在水稻生产中作用越来越大。 水稻生产技术主要包括选种技术、育秧技术、种植技术、施肥技术、化学调控技术等。其中,选种技术主要有良种技术、种子包衣技术;育秧技术主要有保温育秧技术、地膜育秧技术、杂交稻两段育秧技术、旱育秧技术;种植技术主要有抛栽技术、少免耕技术、微机优化栽培技术;施肥技术主要包括配方施肥技术、化肥深施技术、专用配合微肥技术;化学调控技术主要有喷施磷酸二氢钾、化学调控(多效唑)等[4]。

  本文结合《湖北省农村统计年鉴》中“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 的相关数据及下文测算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的需要,选取了 11 项对水稻产量有直接促进作用的水稻技术来观察它们的推广状况,它们分别为良种技术、种子包衣技术、水稻育秧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微机优化栽培技术、配方施肥技术、专用配合微肥技术、喷施磷酸二氢钾、化学调控(多效唑)、化学除草剂、生物有机肥。

  在《湖北农村统计年鉴》中选取 1990-2012 年各项水稻技术的推广面积数据, 由于每年的水稻播种面积不同,为了使各年的水稻技术推广数据具有可比性,将每年的各项水稻技术推广面积比上当年的水稻种植面积,得出各项水稻技术推广程度,即:一项水稻技术推广的程度=该水稻技术推广面积/水稻种植面积。

  论文摘要

  如图 1,可以观察 11 项水稻技术每年的推广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1)配方施肥技术和良种技术推广程度很高,配方施肥技术在 1990 年为 75.49%, 到 2012 年达到了89.41%;良种应用在 1990 年为 55.41%,到 2012 年达到了 90.58%。 同时可以看出这两种技术的推广程度的变化趋势相近,2000 年以前基本处于稳步上升趋势,2000 年以后推广程度下降明显, 到 2006 年降到了最低点, 这两种技术的推广程度在下降中回升, 但到2012 年仍然没有恢复到推广程度的最高点。

  (2)膜覆盖、微机优化、种子包衣与生物有机肥四种技术推广程度都很低,1990-2012 年 21 年间均未超过 10%。 其中地膜覆盖和微机优化技术推广程度最高时还不到 5%, 地膜覆盖技术 1997 年推广程度仅0.66%,推广程度最高时在 2012 年仅为 7.56%,微机优化栽培技术最低推广程度在 1994 年仅 1.21%。最高推广程度在 2004 年也仅为 4.46%。同时从这两种技术的推广程度变化趋势来看,上升十分缓慢。种子包衣技术到 1998 年推广程度仅为 4.52%, 推广程度最高在2011 年仅为 11.63%,生物有机肥技术 1990 年推广程度为 0.45%,推广程度最高在 2008 年仅为 9.93%。 种子包衣与生物有机肥技术上升速度也很缓慢, 但比前两者上升速度较快。

  (3) 化学除草剂技术推广程度基本处于稳步上升状态且上升速率很快,1990 年化学除草剂技术推广程度为 19.43%,而到 2012 年已经达到了 92.21%,年平均上升速率达到了 8.5%。

  (4)技术推广程度 1990 年推广程度为 19.43%,从1990—1993 年缓慢上升,从 1994-2001 年上升速率非常快,年平均上升速率达到了 26.6%,但 2002 年急剧下降,之后到 2012 年一直在 2000 年的推广程度上左右波动。 喷施磷酸二氢钾技术的推广程度在 1990-2012 年 23 年间,基本处于 30%-50%之间,1992-2000年间上升速率较快,2001 年以后又迅速下降到最低点即 2006 年的 31.34%,之后又缓慢回升。

  总体来说,这 11 种水稻技术推广程度在 2000 年之前上升较快,在 2000 年之后上升动力不足,不少技术推广程度下降明显, 且近两年水稻技术推广程度又呈现下降趋势,水稻技术推广现状不容乐观。

  3湖北省水稻生产农业技术推广效率测算

  上文已经对湖北省水稻生产现状及水稻农业技术推广现状进行了阐述,下文将对农业技术推广效率进行定义并确定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的衡量指标, 对 1990-2012 年各年的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具体数值进行测算。

  根据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的定义, 要计算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效率, 即要确定 11 项水稻技术的权重,由于这 11 项水稻技术均为对水稻单产量有直接促进作用的技术, 因此将各项技术对水稻单产量促进作用的大小作为各项技术的权重是有意义的。 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来计算权重。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 曲线越接近, 相应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就越大, 反之就越小。 将1990-2012 年的水稻理想单产量数据与 11 项水稻技术推广程度数据进行计算,得出 11 项水稻技术的权重如表 1 所示:

  

论文摘要

 

  稻技术推广效率进行测算,其中 ek,k=1,2L 23 即为第k 年湖北省水稻技术推广效率, 当 k=1 时,e1为 1990年湖北省水稻技术推广效率, 当 k=23 时,e23为 2012年湖北省水稻技术推广效率。

  根据表 1 的数据及1990 -2012 年 11 项水稻技术推广程度数据得到1990-2012 年湖北省水稻技术推广效率如下:

  论文摘要

  由上表绘制如下图:

  论文摘要

  由上文分析可知湖北省水稻技术推广效率变化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90-1992 年湖北水稻技术推广效率缓慢提高阶段;第二阶段:1993-1999 年湖北省水稻技术推广效率快速提高阶段;第三阶段:2000-2005 年湖北省水稻技术推广效率先快速上升,然后小范围上下波动,再快速下降;第四阶段:2006-2012 年由 36.92%上升到 2012 年最高点 44.63%。

  由图 2 可以看出,2005 年的点是一个奇点,由表2 可知,2006 年农业技术推广效率仅为 36.17%,这是由于 2006 年良种技术、配方施肥技术、化学除草剂、喷施磷酸二氢钾等技术的推广程度均较 2004 年及2006 年低, 这也应证了这些技术对水稻产量的促进作用。

  总体来说, 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到 2010 年在 1990 年的水平基础上翻了一番, 但现在的水平仍然偏低, 从 2000 年到 2012 年, 除去 2005 年的最低点,12 年来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基本都在 36%以上,而最高水平却仅为 44.63%,总体增长速度十分缓慢。 这一现象在图 1 权重较重的微机优化栽培技术和化学调控(多效唑)平缓的曲线趋势中得到了一定的解释,同时,本应有较大贡献的生物有机肥等技术由于推广面积及推广程度过低, 使之在促使水稻增产的作用难以完全体现出来。

  4 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对湖北省水稻产量影响的分析
  
  农业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在农业生产中,靠增加传统的投入要素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已经出现瓶颈,农业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投入要素, 正在成为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研究在水稻生产中,水稻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用数据说明水稻技术在水稻生产中重要地位是非常必要的。 下文将选取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劳动力、固定资本及有效灌溉率四种投入要素对湖北省水稻产量做多元回归分析, 得出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对湖北省水稻产量的贡献度。

  4.1 模型方法的采用及指标的选取

  本文采用了扩展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对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了扩展修正, 根据1990-2012 年 23 年的相关数据建立如下湖北省水稻产量与农业技术效率及其他投入要素的多元回归模型:

  1nYt=Ct+α1nEt+β1nLt+γ1nKt+ηWt+μt
  
  其中,Y-表示水稻产量, 本文采用湖北省水稻实际单产量作为衡量水稻产量的指标, 虽然水稻总产量与水稻单产量均能反映出水稻产量的增长状况, 但水稻单产量能排除水稻播种面积对水稻产量增长状况的影响,更能反映出水稻生产状况。

  E-表示农业技术推广效率,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稻技术的应用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意义重大,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即是反映水稻技术应用情况的指标。

  L-表示水稻劳动力,由于数据来源的限制,采用农林牧渔劳动力来衡量水稻劳动力。大米是人们最基本的食物来源,农民要实现最基本食物自给,水稻种植必不可少,单纯种植经济作物或从事林牧渔业的农户是极少的,因此采用农林牧渔劳动力作为衡量指标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数据直接来源于《湖北统计年鉴》。

  K-表示固定资本,固定资本投入是指农户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对与水稻相关的大型农具、机械等的投入。

  固定资本投入计算公式: 固定资本投入=固定资本存量+固定资本增量,固定资本增量=农民家庭年人均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对应每年的农村人口,并采用可比价格指数换算成为 1990 年的可比金额。 固定资本存量=上一年的固定资本投入÷折旧率,按照农业生产中的大型农具及农用机械大多数寿命在十年左右, 本文取折旧率=0.1。[6]农民家庭年人均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与农村人口数据来源于《湖北统计年鉴》,固定资产可比价格指数数据来源于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典》。

  W-表示有效灌溉率, 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水稻有效灌溉面积对水稻产量有较大影响。 水稻有效灌溉率=水稻有效灌溉面积/水稻播种面积, 水稻有效灌溉面积用计算公式:水稻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有效灌溉面积÷(水稻播种面积/农业播种面积)来估算,其中水稻播种面积数据直接来源于《湖北统计年鉴》,农业有效灌溉面积与农业播种面积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C-常数,α,β,γ,η 分别为 E,L,K,W 对水稻产量Y 的产出弹性,μ 为随机扰动项,t 表示时间,t=1,2,3L23。

  4.2 回归结果分析

  将湖北省水稻产量、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种水稻劳动力、固定资本、有效灌溉率 1990-2012 年的数据通过计算整理后, 分别取对数并读取到 SPSS17.0 软件中,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得到以下结果:如表 3 所示,调整 R2=0.962 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性, 总体显着性检验 F=9532.378>F0.05,Sig=0.000<0.05,说明回归方程在 95%的置信区间上具有显着性。

  自变量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的系数显着性 sig=0.012<0.05,水稻劳动力的系数显着性 sig=0.046<0.05,固定资产投入的系数显着性 sig=0.008<0.05,有效灌溉率的系数显着性 sig=0.028<0.05,说明各自变量系数在 95%的置信区间上均具有显着性。

  论文摘要

  由运行结果可得湖北省水稻单产量与农业技术推广效率、水稻劳动力、固定资产投入、有效灌溉率的回归方程为:

  1nY =7.613 +0.2321nE -0.0981nL +0.0511n +0.131nW对方程两边取指数:Y=e7.613E0.232L-0.098K0.052P0.131
  
  由方程可知, 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对湖北省水稻单产量的影响最大,其对水稻单产量的贡献度(即弹性系数)为 0.232,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增加会使水稻单产量增加,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增加 1%,会使水稻单产量增加 0.23%;由于水稻劳动力对水稻单产量的贡献度为-0.098, 因此水稻劳动力对水稻单产量的影响为负,即水稻劳动力减少会导致水稻单产量增加, 水稻劳动力减少 1%,会使水稻单产量增加 0.099%;固定资产投入对水稻单产量的贡献度为 0.052, 固定资产投入增加1%,会使水稻单产量增加 0.051%;有效灌溉率对水稻单产量的贡献度为 0.131,有效灌溉率增加 1%,会使水稻单产量增加 0.13%。

  5 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建议

  基于对湖北农业技术推广现状的分析、 湖北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的测算以及湖北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对湖北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提升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的对策建议:

  5.1 加大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 发达国家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一般占到农业总产值的 0.6%-1.0%,发展中国家也在 0.5%左右,近年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占农业总产值比例也逐渐接近 0.5%。 2012 年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资金为 8.6 亿, 占农业总产值不足0.2%,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较低,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大部分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房屋破旧不堪,面积狭小,没有办公场所和必要的电脑、网络、打印机等办公设备。

  5.2 提升农业技术推广系统信息化水平。 湖北省地市州县级农业行政部门多数都建立了网站,其中 17个地市州中有 14 家建立了网站,县级网站平台建立了94 个,不少县市区还开通了电话声讯服务平台和手机短信平台。但这些网站平台多是聘请专业团队开发的,而农业行政部门的人员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并不多,更不用说能够更新网站信息,维护网站正常运行,再加上农户中会操作计算机和有条件上网的少之又少,建立的网站平台基本只是摆设, 并未对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起到积极作用。农业技术推广仍以传统模式为主,农户接受农业技术信息的主要方式仍是广播、电视、报刊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深入田间指导。 新兴的信息传递方式如手机短信平台、 互联网等只针对拥有手机和能够上网的部分群体, 对硬件要求及文化素质要求较高,应用群体窄,普及速度较慢。我省鄂西北、鄂西南山区信息化发展速度更为缓慢,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5.3 强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提升专业素质。 2004年以来,湖北省农村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坚持市场取向,改革体制,转换机制,对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实行了分类改革,变“养人”为“养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由事业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 许多骨干纷纷转行,由于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待遇不高,管理体制不顺,进人渠道不畅,农技推广机构基础设施落后,对专业人才和高学历毕业生缺乏吸引力。 导致整个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人员老化。 据调查,2012 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年龄主要集中在 45 岁左右,35 岁以下的仅占 21%,46 岁以上人员占到了 44%。同时,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所占比重也较低, 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仅占 6%,高级职称仅占总人数的 0.6%。

  5.4 提升农业技术推广对象应用新技术的动力

  湖北省农业生产涉及 800 多万农户,农业生产存在分散性,小规模生产与采用现代化技术存在一些矛盾,特别是一些机械技术、 工程技术与组织配套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受到限制。 到 2012 年,湖北省农业劳动力文盲人数仍占农村劳动力的 29%,近年来文化程度较高的农业劳动力不断向城市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实际上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整体素质更低, 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受能力差, 有相当一部分农户仍沿用传统方法种田,对新的优良种苗、栽培技术、农药和肥料缺乏了解。再加上农业本身的效益较低,农户缺乏选择新技术的原动力。

  6 结论

  本文在农业技术推广相关理论及农业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 首先对湖北省水稻生产现状及其农业技术推广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湖北省水稻生产技术推广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 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得出了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对湖北省水稻产量的贡献率, 研究发现湖北省水稻单产量主要受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劳动力、固定资产投入及有效灌溉率四个因素影响, 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对湖北省水稻单产量的影响最大, 其对水稻单产量的贡献度为 0.232;由于水稻劳动力对水稻单产量的贡献度为-0.098, 水稻劳动力对水稻单产量的影响为负; 固定资产投入对水稻单产量的贡献度为0.052,有效灌溉率对水稻单产量的贡献度为 0.131。 本文不仅对湖北省水稻生产农业技术推广效率进行了指标选取与估算, 还进一步用数据说明了水稻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力投入、资本等投入要素相互影响, 且它们与农业技术推广效率之间也存在一定的间接联系, 可以通过调整各要素投入比例, 促进农业技术在湖北省农业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方长.我国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制度设计[D].湖南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2]屈迪.基于农户视角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绩效评价研究-以德阳市 20 个乡镇农技机构为例[D].四川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董智玉.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效率问题研究-以内蒙古武川县马铃薯脱毒技术采用为例[D].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黄季焜,胡瑞法,智华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30年发展与改革-政策评估和建议[J].农业技术经济,2009,9(1):44-46.
  [5]陈庆根,杨万江.中国稻农生产经济效益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117(6):22-25.
  [6]田云,李波,张俊飚.我国水稻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度[J].统计观察,2012,121(2):9-12.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