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农业推广论文

花生机械化收获技术的推广困境与对策(3)

来源:农机化研究 作者:高雪梅;杨同毅;尚书旗
发布于:2017-06-14 共6474字
  现阶段普遍应用的联合收获机主要为半喂入型花生收获机,部分胶东地区应用了全喂入花生收获机,如 4HL-160 型牵引式花生收获机、ZZHL-60 型自走式花生收获机、4HQL-2 型花生收获机和 4LH2 型花生收获机等。半喂式 4HBL-2 型花生联合收获机和4HB-2A 型花生联合收获机已进入花生联合收获机补贴目录,广受农户欢迎。图 4 为国内研制的代表性花生联合收获机。
  
    
  1. 3 技术应用推广现状。
  
  中国是世界花生的主要产区,种植几乎覆盖全国,但由于各省份之间地貌千差万别,地区间土壤特征不尽相同,因此花生收获机械化技术发展很不平衡,各地区技术推广水平差距较大。如我国北方地区土壤疏松、地势较为平坦,花生种植规模化,有利于推广机械化生产技术,因此机械化水平和程度相对较高。而南方花生生产区多丘陵,地形多变,土壤多为砂砾土和红壤土,种植分散,不适合大型农机作业,技术推广速度慢,花生收获机械化程度较低。
  
  观察图 5 国内花生机械化水平分布图发现,我国花生收获机械的开发研制和应用推广主要集中在花生的主产区。因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大型机械规模化种植,辽宁的机械化水平最高,机械收获率大于 60% ;其次是山东,机械化收获占一半以上; 河北、河南、江西、新疆等地区占 15% 左右; 而陕西、安徽、吉林等地仅占近 10% ,地区间的花生机械化生产水平差距较大。
  
    
  截止到 2014 年,我国研制的花生分段收获机累计销售 52 700 台多,联合收获机 2 017 台多,销售额近2. 7亿元,收获面积达 7905 万 hm2.但花生机收面积与机耕、机播及其他农作物相比比例较小。由图 6 机收面积比较可知: 在整个农业收获体系中,小麦、玉米机收面积分别为 95. 1% 、27. 4% ,花生机收面积仅为6. 4% .中国花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 36. 44% ,其中机械化耕作、播种和收获水平分别为 56. 56% 、32. 86% 和 19. 89% ,花生收获机械化及自动化程度明显偏低[14].作为重要的创汇农产品,花生机械化收获技术应用不完善,无法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
  
     
  2 制约技术推广的问题分析。
  
  2. 1 技术层面问题。
  
  1) 目前,花生收获机的设计主要针对某一品种和所在地区的生长环境进行设计,其通用性、兼容性和适应性较差,虽然部分花生收获机可以兼收大蒜、马铃薯等,但工作性能仍需进一步改善; 与发达国家相比,标准化差距较大。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外农机巨头纷纷在我国建厂,对我国农机企业的发展带来冲击,传统生产花生收获机械的企业如青岛弘盛机械有限公司及万农达机械有限公司等急需转型升级。
  
  2) 经过多年的科研攻关,以国家项目支撑为依托,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在花生收获技术层面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 但与生产企业对接不够,技术成果真实转化率相对较低。
  
  3) 当前国内生产花生收获机械的企业仍以中小型为主,缺乏大型企业的参与。中小企业基本上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多以经验改进为主,部分生产企业互相抄袭,技术难以保护,给技术推广增加了难度。
  
  2. 2 农艺层面问题。
  
  长期以来,受传统种植模式的影响,农户在种植花生的时候,只单纯地为了提高花生的收获产量,往往忽略如何适应机械化来进行播种、田间管理级收获等问题,导致花生不管是在播种还是收获等机械的推广与使用方面遇到很大阻力。
  
  农机和农艺相匹配是花生收获机械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根据农业部办公厅下发的《花生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其播种部分要求: 一垄双行垄距控制在80 ~ 90cm,垄上小行距 28 ~ 33cm,垄高 10 ~ 12cm 之间,穴距 14 ~20cm; 平作播种要求宽行距 45 ~ 55cm,窄行距 25 ~ 30cm,以便机械化标准种植和配套收获[16].但我国花生品种繁多,花生产区土壤性质多样,且同一产区以及不同产区栽培方式和多种种植制度并存,特别是间套种植方式的存在,花生机械工作部件与幅宽不相适应,加大了花生机械收获的技术难度。
  
  2. 3 推广方面问题。
  
  近些年,我国从国外引进了多种花生收获机械,也制造出了通过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花生收获机械; 但由于在花生的农艺、选种、播种等各方面的不同,导致在使用引进或改进后的花生收获机械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解放农村劳动力,大力发扬自主创新精神,结合先进的国外技术在国内花生收获机械上充分发挥作用,并加大推广力度也是我们当前的重中之重。
  
  经过调研发现,高素质的农机推广队伍、先进的推广方式和充足的推广经费是促进农机推广的三个重要因素。而现阶段我国推广人员的结构不合理,基层农机工作者匮乏,相关激励制度不完善,使推广人员缺乏积极性,制约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推广方式上,我国长期以来农业教育、科研、推广分属不同部门和单位,推广体系分为种植业、农机、畜牧、渔业等各自独立的系统[19],受传统观念的禁锢,主管部门往往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做法,导致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不顺畅,不能为农机的推广等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进而影响农机推广效果; 从经费上看,进入 21 世纪以后,上到中央政府,下到地方政府,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大多集中在农业生产和技术研究层面,对农机推广的可使用经费一直严重不足[20].同时,项目过度分散,资金不多,影响了资金效益的发挥。
  
  3 发展建议。
  
  3. 1 攻克花生收获机械化的技术难点。
  
  1) 根据不同产区种植模式的不同,并考虑生长环境因素,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华北平原地区主推适应花生收获的半喂入联合收获机; 对黑龙江、吉林、辽宁等东北地区主推适合大地块收获的花生联合收获机。二是东北地区为联合收获与分段收获并存技术模式。三是对江苏、湖南、江西等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主推分段收获与半喂入联合收获共同发展的花生收获机。四是对广西、广东,四川等丘陵地区主推适合本地花生收获的分段收获方式[21].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技术模式。
  
  2) 分析土壤特性及种子物理机械特性对设备性能的影响,为技术装备的性能提升提供基础。深入进行挖掘、分选、集果、升运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探索花生机械化收获技术指标的最佳范围,提高农业机械与农艺的结合度,快速促进农机农艺有效融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以性价比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实施“走出去”战略,并以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国为突破口,逐步进入美洲等发达国家的市场。
  
  3. 2 创新推广体系。
  
  1) 通过创新机制使高水平平台建设与平台高效。
  
  率利用结合,强化优势,弥补弱项。针对花生不同主管部门的不同职责,构建既分工明确、责任明确,又沟通顺畅、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通力推进花生收获方面的教学、科研、推广及生产等各方面合作,打造花生产业的新增长极,加快花生收获机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在现有花生收获机械推广体系的基础上,扩宽原有单纯以农技推广部门、代理商为主的推广方式,探索以政府引导、市场决断、产学研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协同推广的全新推广服务机制,提高在推广每个环节的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花生收获机械的推广,加快花生收获机械推广的进程。
  
  2) 探索“互联网+农机”的全新机制。由于国内生产花生收获机械的企业均为传统企业,宣传推广方式仍以经销商代理为主,但我国花生种植分布不均,成熟的花生收获机械的推广应用与互联网行业的结合程度明显不够。当前国家大力支持 “互联网+”的发展,农机行业应该抓住难得政策机遇,应借助互联网平台,形成“互联网+农机”的模式,推进花生收获机械化的技术应用与推广工作。
  
  4 结束语当前,我国花生种植面积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其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收获过程繁琐,劳动强度大,严重影响其经济效益。因此,花生收获技术的升级、转化、应用与推广显得格外重要。今后,应抓住“互联网+”的历史机遇,引进先进推广理念,多种应用交错结合,形成全新机制,促进农业结构转型。
  
  参考文献:
  
  [1] 农业机械化管理司 2015 年工作要点。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J]. 农机质量与监督,2015( 4) : 9-11.
  [2] 赵思静,王东伟,王延耀,等。 有序铺放花生收获机的研制[J]. 农机化研究,2013,35( 10) : 73-79.
  [3] 胡志超。 半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关键技术研究[D]. 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2011: 21-22.
  [4] 王东伟。 花生联合收获机关键装置的研究[D]. 沈阳: 沈阳农业大学,2013.
  [5] 尚书旗,王建刚。 4H-2 型花生收获机的设计原理与运动特性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05( 1) : 81-91.
  [6] 杨然兵。 4HQL-2 型花生联合收获机主要装置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 沈阳: 沈阳农业大学,2009.
  [7] 孙同珍,尚书旗,李国莹,等。 4HQL-2 型全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摘果及清选部件的研制[J]. 农机化研究,2009,31( 6) : 54.
  [8] NY/T502-2002,花生收获机作业质量[S].
  [9] 孙玉涛,尚书旗,王东伟,等。 美国花生收获机械现状与技术特点分析[J]. 农机化研究,2014,36( 4) : 7-11.
  [10] Kim sw,Misra AK. Kelley Manufacture Corporation Peanutharvesting[J]. Parnan Corporation,1992( 2) : 2-6.
原文出处:高雪梅,杨同毅,尚书旗,鹿光耀,满玉云,刘文帅. 花生收获机械化技术应用研究与推广[J]. 农机化研究,2017,(01):237-242.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