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农业推广论文

节能生态农业技术传播体系探究

来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程凌燕
发布于:2017-02-20 共3481字
  摘要

        0引言
  
  农业与农村节能减排是我国《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中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其工作重点是大力推广科学高效的节肥、节药、节水、节能及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以实现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1].当前我国各地区、各部门在国务院统一决策部署下,加大工作力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了技术进步,更多的先进技术成果得到推广,节能减排工作初见成效。然而节能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范围仍然有限,推进相关技术的扩散仍是节能减排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农业技术扩散理论
  
  技术扩散理论起源于欧洲,经过近100年不断完善与发展,已经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时至今日技术扩散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包括农业技术在内的多学科、多行业领域。众多专家与学者通过对技术扩散理论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大量新观点、新概念或新模型,对技术扩散的实践活动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2].技术扩散是技术创新之后的扩散,包括技术推广与技术转移。它是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相应的渠道,在该行业领域的成员间被传播的过程。农业技术扩散是指一种农业新技术、新发明、新成果等从创新源头开始向周围传播,不断被广大农民或农业企业接受与采纳的过程[3].具体到节能生态农业技术,技术扩散的核心是建立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基础上的技术创新,它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是随着一项节能生态创新技术的出现并被不断推广,更多的农民采用该项新技术使其达到峰值后逐步衰减,最终被一项更新的技术所取代的全过程。通过研究农业技术扩散理论,以此设计出明确、有效的农业技术扩散机制,将节能生态农业技术扩散中的主体、渠道、对象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对加快推进我国农业与农村节能减排工作意义重大。
  
  2我国节能生态农业技术扩散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与地方财政支农支出的不断加大,我国农业技术水平得以不断提升。其中,种植技术水平的提高,是因缩短了农作物成熟时间而提高了种植效率[4].
  
  2. 1生态农业节水技术
  
  我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喷灌、微灌、低压管灌及渠道防渗等节水灌溉技术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推广与应用情况良好。《中国水利统计年鉴 (2009年)》数据显示,2000 ~ 2008年我国节水灌溉总面积年均增速为5. 1%左右,对水的利用率与生产效率、农业用水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节水技术不断提升,基本形成了包括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在内的成套节水灌溉技术体系[5].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水平仍相对落后,我国仍有50%以上的农业耕地没有灌溉设施,喷灌、微灌等资金投入大的节水技术在推广与应用上不尽人意,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空间与潜力仍有待发掘。
  
  2. 2生态农业节能技术
  
  我国自然资源丰富,生物能源、太阳能、风能、微水电等可再生资源都具备大面积普及与推广价值。截止2013年底,全国共有4 150万农户约1. 5亿人在使用沼气池,年产沼气87亿m3,生产有机肥料2亿t,所替代薪柴相当于保护了0. 09亿hm2林地,农民增收350亿元[6]; 光伏农业对农村节能减排的贡献率也不断提升,以广西光伏生态农业示范项目---隆安英利光伏发电站为例,通过建设现代化光伏大棚种植区,充分吸收太阳能的光与热,不仅满足了园区内的农业生产与生活用电,剩余电量还能并入南方电网,每年带来近7 000万的经济效益,是一种节能的新型循环经济模式[7]; 除此之外,农业机械的环保节能设计与玉米秸秆的能源化利用,都是当前我国节能生态农业技术扩散的重点,并已初见成效。
  
  2. 3生态农业节地技术
  
  作为传统的精耕细作农业国家,集约利用耕地技术在我国应用早已十分普遍。多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通过不懈努力,研究并开发出许多节地生态农业技术。这些节地技术综合利用农田作物的生长特性,在地面、水面及空中等立体空间内同时或交互进行农业生产,使单位面积土地上农业生产获取到最大经济效益。主要包括多熟种植节地技术、设施生产与无土栽培技术、障碍土壤开发利用技术等。以多熟种植技术为例,长江下游棉区由于多熟种植发展较快,充分利用空间与光照,通过棉花与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经济作物等套种方式,提高了自然资源利用率,其棉花产量高、品质好,是我国棉花的主产区之一,同时田间套种生产的多种作物也极大地满足了市场多样化需求。而且该项种植技术还能改善种植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当地抗灾能力,增加了当地农户收入[8].
  
  虽然这些技术发展前景广阔,但当前在我国广大农村范围内使用比例仍然较低,技术扩散方式、方法仍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原文出处:程凌燕. 节能生态农业技术扩散机制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04:134-137.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