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农业经济学论文

福建农业经济发展特点、现状和前景预测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6-16 共8978字
论文摘要

  2013年以来,福建省各级农业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四化同步”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总体要求,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任务,以“五四三”(突出稳定粮食生产、提升特色产业、建设示范园区、扩大合作交流、保障农业安全“五大重点”,培育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信息农业、休闲农业“四大亮点”,强化科技、新型经营主体、人才“三大支撑”)重点工作为抓手,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强农业机制体制创新,全面推进农业各项工作,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形势。

  一、福建农业经济发展特点分析

  (一)经济运行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13年1-9月,福建省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94.84亿元,比增4.4%。其中,农业产值751.77亿元,比增4.1%;牧业产值361.26亿元,比增4.2%。福建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8965.9元,同比增长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从收入来源看,工资性收入3838.7元,同比增长16.7%;家庭经营现金收入4214.3元,同比增长8.1%;财产性收入211.3元,同比增长5.7%;转移性收入701.6元,同比增长27.7%,增幅提升9.3个百分点。

  (二)粮食生产稳定发展。认真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制和各项惠粮政策,大力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加大关键增产技术推广,深入开展“五新服务促春耕”活动和春季农资打假保春耕专项行动,组织实施省级标准农田建设和16个县(市)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建设等项目,抓好防灾减灾,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春粮134.73万亩,比增1.89万亩;产量35.47万吨,比增1.2万吨。夏粮408.32万亩,比2012年略减3.07万亩;产量144万吨,与2012年基本持平。

  (三)特色产业态势良好。继续推进园艺产业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调整,促进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园艺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2013年1-9月全省水果产量595万吨、毛茶产量24万吨、蔬菜产量1089万吨、食用菌产量136.57万吨,分别比增1%、2.1%、1%、6.1%。紧紧围绕“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情,全面提高免疫质量,全面提升监测预警能力”的总体工作思路,切实强化春季动物疫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采取综合防控措施积极应对H7N9禽流感,促进福建省畜牧业生产总体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2013年1-9月全省肉蛋奶总产量达191.03万吨,比增3.1%。

  (四)农业贸易合作持续深化。闽台农业合作持续先行,2013年1-9月全省新批台资农业项目45个,合同利用台资1.1亿美元,实际到资6800万美元,全省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2471个,合同利用台资33.6亿美元,实际到资19亿美元,农业利用台资的数量和规模继续位居全国第一;闽台农产品贸易额实现9.0亿美元,比增26.3%。

  农产品对外贸易继续增长,1-9月,全省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01.3亿美元,同比增长15.1%。其中,出口59.8亿美元,比增13.0%;进口41.5亿美元,比增18.3%。农产品出口以水海产品、蔬菜、食用菌、烤鳗、水果、茶叶等为主,出口金额分别为33.8亿美元、6.0亿美元、4.5亿美元、3.3亿美元、2.3亿美元、0.6亿美元。

  (五)“一区两园”建设加快推进。2013年以来,福建省将“一区两园”(即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和福建农民创业园)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切实加大投入,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关配套功能,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培育新的亮点和增长点,不断增强园区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目前,福清、漳浦、永安、上杭、仙游5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已累计投入各级财政资金7.62亿元,引导企业投入11.1亿元,福清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成为全国首批21个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之一;漳浦、漳平永福、清流、仙游、福清、惠安6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累计吸引了495家台资农业企业入园创业,引进台资8.5亿美元。2013年,福建省政府批准在全省建设两批9个省级农民创业园和50个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实现全省各县(市)全覆盖;目前,已批复各创建县实施17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47.58亿元,最大的项目投资额达4亿元。

  (六)设施农业加快发展。2013年以来,福建省进一步采取措施,强化政策扶持、规范管理和工作指导。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扶持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省政府召开了全省设施农业流动现场会,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发展。目前,福建省设施农业已有一定规模,设施园艺面积达137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约100万亩;食用菌设施化栽培占95%以上,工厂化生产占10%。同时,通过相继对765个畜禽规模养殖场进行设施标准化改造升级,有效提升了畜禽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

  (七)现代种业水平不断提升。2013年以来,福建省各级农业部门以增强品种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市场监管能力和供种保障能力为主攻方向,加快提升现代种业发展水平。加大了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和审(认)定,2013年以来,从境外省外引进农作物新品种300多个,审定通过水稻、甘薯等4类主要农作物新品种27个,认定通过果树、花生等6类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37个。组织实施了农作物良种示范推广工程,全省建立新品种展示点530个,展示后备新品种9600多个(次),辐射带动新品种推广1500万亩。

  加强了对地方特色农作物品种的提纯与扩繁,对福鼎槟榔芋等10个地方特色农作物品种进行提纯、扩繁,对长泰岩溪芦柑等6个地方特色农作物品种进行保种。扶持种子企业做大做强,目前福建省拥有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农作物种子企业1家(福建六三种业有限公司)、省级重点农作物种子企业7家(农友种苗(中国)有限公司、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等)。福建省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覆盖率分别达96%和90%以上。

  (八)农业改革与创新稳步推进。健全完善县、乡土地流转服务平台,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引导农村流转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发展集中连片的规模经营。目前,福建省土地流转率达到22.8%。扎实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和示范社建设,起草了《福建省农民合作社资金管理办法》,开展“2013年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建立2013年省级农民合作社名录,农业专业化、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目前全省经工商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93万个,成员出资总额570.62亿元。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启动实施了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继续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一个衔接、两个覆盖”政策实施效果明显,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已覆盖全省所有农业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已覆盖全部乡镇。

  二、福建农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013年,农业和农村经济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也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

  一是种粮效益降低。近年来,福建省农资、用工等种粮成本大幅增加,种粮比较效益下降。特别是2013年以来受部分外来进口廉价大米的冲击,稻谷市场价格下跌较大。目前主产区新上市中晚稻市场价格比福建省公布的最低收购价还低,必然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任务艰巨。

  二是灾害风险不容低估。2013年以来,福建省农业多次受到寒冻、冰雹、热带风暴“西马仑”和台风“苏力”、“潭美”、“菲特”等自然灾害的袭击,累计造成农经损失36.16亿元,损失相当严重。农作物病虫害与往年相比呈重发态势,对农业生产的威胁不小,重大动物疫情形势仍十分复杂,H7N9禽流感有可能卷土重来,各种灾害风险不可忽视,夺取全年农业丰收还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

  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依然比较薄弱,监管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部分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较大,突发事件防不胜防,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任务艰巨。

  四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形势不容乐观。主要农产品价格将稳中趋降,农民依靠农产品提价增收的空间有限。同时,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农民通过务工增收拉动收入快速增长的势头减弱,实现农民持续增收面临不少困难。

  三、福建农业经济发展形势预测

  根据当前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结合国内和国际环境,2014年的福建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将大致呈现以下特征:

  (一)现代农业建设将加快推进。党的十八大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明确“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近年来,福建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13年,福建省出台了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鼓励有机肥生产、加强闽台农业合作等政策文件,具有可操作性强、政策含金量较高等特色,将为加快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设施农业将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福建省高度重视设施农业发展,设施农业起步早、势头好、亮点多、前景广。2012年出台了《关于金融业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的八条措施》。2013年又出台扶持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到2015年,每年安排省级以上财政专项资金3.5亿元,重点支持设施蔬果、设施畜禽、设施食用菌、设施花卉、设施林业、设施渔业等建设,对设施农业生产项目实行用电用地政策优惠,并提出到2015年的发展目标;2013年还出台了设施蔬菜种植保险方案。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基础,必将推进福建省设施农业加快发展。

  (三)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将加快构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应对“谁来种地”问题的迫切需要,是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支撑。2013年中央1号文件聚焦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对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近年来,福建省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较好成效。2013年来,福建省加大力度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并不断总结成功做法,谋划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扶持政策。可以说,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有要求,社会有共识,群众有期待,中央有部署,我省有措施。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必将加快发展。

  四、福建农业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福建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应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以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为核心,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全面贯彻“四化同步”的方针,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拓展农业,着力推进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一)抓好抓实粮食产业。强化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千方百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着力提高粮食单产和优质率,稳定粮食自给水平。一是保粮食面积。加大扶粮惠粮政策力度,全面落实农作物良种补贴、水稻种植保险等政策,引导新增粮补资金重点向大户和合作社倾斜,激发粮农多种粮的积极性,防止耕地抛荒,确保耕地面积不减。二是保粮食总产。继续实施福建省16个县新增6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规划建设,并扩大整县制和整乡制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的范围。以“两稻两薯”重点作物为切入点,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着力推广再生稻、超级稻、脱毒“两薯”等关键增产技术,抓好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等项目建设,努力提高粮食单产,确保粮食增产目标实现。三是提高优质率。强化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带动,进一步调整优化粮食作物结构,大力推广优质高产粮食品种,建设一批优质稻示范基地,提高粮食品质。

  (二)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坚持“六化引领”,促进特色园艺、畜牧产业加快向高效农业转变、提升。(1)水果。优化大宗果类和特色果品早中晚熟品种结构,扶持建设果树良种繁育场(圃)和标准果园,落实水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措施,提高果品优质率。(2)茶叶。推进生态茶园和现代茶庄园建设,实施重点产茶县(市)现代茶业生产发展项目,推行清洁化生产,提升产品质量水平。(3)蔬菜。引进推广名特优稀蔬菜品种和加工专用品种,大力发展特色菜、精细菜和高山反季节蔬菜生产,提高蔬菜设施栽培水平,增强蔬菜均衡供应能力。(4)食用菌。重点发展珍稀品种和代用料栽培,扶持日产10吨以上现代工厂化食用菌生产龙头企业,推进菇棚的标准化改造,提升设施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水平。(5)中药材。抓好省级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和道地药材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发展金线莲、铁皮石斛、太子参等中药材产业,培育一批区域性中药材知名品牌。(6)畜牧。稳定生猪生产,稳步发展节粮型的牛、羊、兔等草食型畜禽,建设优质肉鸽等特种畜禽生产基地,重点扶持蛋、奶生产,继续支持蛋鸡种业工程和设施化蛋鸡场项目建设。

  (三)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应该抓住机遇,采取有力举措,大力推进福建省种业转型升级。

  一是做强种企。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农作物种业,积极推动福建六三种业有限公司等主营业务资产优良的种子企业上市,组织开展省级重点种子企业的评选认定工作,推进种子企业做大做强,打造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集团。

  二是建设基地。建设一批相对集中稳定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省级种子种苗生产基地,建设一批蔬菜、水果和中药材等高标准化的台湾农业良种及配套技术推广示范基地,集成推广台湾农业良种及配套技术。扶持种子企业改善基础条件,重点扶持国家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和省级重点种子企业建设商业化育种平台和种子生产基地建设。

  三是加强育种。积极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评价和利用,创制优异种质和育种材料,建立种质资源信息化和标准化评价体系,拓展“前育种”研究领域。明确育种目标与方向,加大育种攻关力度,育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突破性新品种应用于生产。继续实施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加快培育突破性新品种。

  四是加强保种。继续开展地方特色品种保护与开发,加强对传统畜禽种源的提纯复壮,保护好、发挥好地方特色畜禽优势。

  (四)全力发展设施农业。设施农业集成了现代生物技术、农业工程和农用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以满足生物体对光、温、水、肥、气及营养物质的需求,使农业生产减少或完全摆脱不利的自然条件的影响,提高对农业生产的人为控制程度,达到稳产、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是具有高附加值、高效益和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农业,具有技术装备化、过程科学化、方式集约化、管理现代化、生产商品化、经营产业化的特点。应把设施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力抓手,大力推进园艺作物栽培、畜禽养殖的设施化,不断形成现代农业的新亮点和增长点。一是制定设施农业发展规划。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气候条件、产业基础、地理区位,确定各类设施农业的区域布局和发展方向,重点建设闽东南沿海设施蔬菜优势区、食用菌工厂化栽培集中区、畜禽设施化健康养殖示范区。二是加强设施农业关键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从福建省实际出发,研究制定各类温室建造技术体系与技术标准;引导种子企业和科研部门选育、引进适合设施栽培的农作物新品种;扶持发展设施装备企业生产开发设施农业急需的保温降温设施、水肥一体化设备、播种翻土机械、基质栽培材料等,为设施农业发展搞好配套。

  (五)大力发展信息农业。信息农业就是集知识、信息、智能、技术、加工和销售等生产经营诸要素为一体的开放式。高效化的农业。应加快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不断提高信息化服务现代农业的水平。

  一是加强“12316”农业服务热线建设。以“有平台、有数据、有应用、有队伍、有考核”标准和“实用性、有创新、可持续”宗旨建设完善12316农业热线,建设全省统一网络平台、数据中心、乡村信息服务站,为农民群众适时提供各类涉农信息,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是加快农业物联网应用和农业电子商务发展。集中应用、示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技术和产品,建立福建农业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在食用菌、果蔬、茶叶、畜禽养殖等福建优势产业中开展物联网技术农业应用实验示范,促进农业生产过程管理信息化。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和采购、销售、配送服务,促进产销衔接,推动农产品贸易。

  三是完善“世纪之村”农村信息平台。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资源共享,共生互利,服务‘三农’,打造品牌”的原则要求,围绕构建全省最大、全国知名的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为目标,做大做强“世纪之村”平台,推进涉农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农家店等利用“世纪之村”电子平台,开展农村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服务。

  (六)着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按照资源优化配置、循环再生利用的原则,将现代科技运用于农业生产,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为目标的农业发展模式。其特点是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技术科学化、生产产品无害化。应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作为发展生态农业重要措施,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一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和养殖污染治理。把畜禽养殖污染特别是养猪污染治理放在第一位,坚决落实畜禽养殖“两禁区”规定,推进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有效遏制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

  二是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鼓励使用配方施肥、诊断施肥、水肥一体化、秸秆腐熟还田和精准施药等控源减排技术,推广以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为主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避免农药、化肥、农膜的不当使用,努力实现节肥、节药、节水。

  三是推广畜禽生态养殖。因地制宜,示范推广猪-沼-果(稻、茶、菜、林)、达标排放、漏粪地面-免冲洗-减排放,试点应用生物发酵垫料床零排放等四种生态养殖模式,推行农牧结合的立体种养,推动循环农业发展。

  四是加快发展农村沼气。继续推进“一池三改”户用沼气、联户和养殖小区沼气、大中型沼气工程及乡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积极引导生产和使用有机肥,增加施用农家肥、复合肥、生物肥,促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七)引导发展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把农业和休闲旅游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农业资源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和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教育等多种需求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应围绕差异性发展、规范化提升的总体思路,引导发展农事体验、农家乐、商务休闲度假等类型休闲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一是引导休闲农业规范化发展。

  鼓励休闲农业企业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找准发展定位,科学划分功能区,提高发展水平。抓紧制定休闲农业行业标准,明确农事体验、餐饮、住宿、卫生等各个方面必须达到的标准,引导休闲农业企业规范化发展。二是提高管理和从业人员素质。加强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管理经营水平。采取分类培训方式,管理人员重点培训项目规划、农业科技、旅游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知识;从业人员重点培训景观设计、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导游等方面知识。同时,应组织到先进省市和台湾地区进行考察培训,拓展视野,尤其要学习台湾休闲农业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的经验。三是完善扶持政策。早日出台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意见,在项目用地用电、税收优惠、财政支持、金融信贷服务等方面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扶持,推动休闲农业加快发展。

  (八)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要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

  (九)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新型职业农民等新型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针对福建省农民合作社的规范化程度较低、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偏弱、家庭农场的扶持政策缺乏等问题,应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治理结构、财务管理、收益分配等项制度。农业补贴、项目资金应重点倾斜支持国家级、省级示范社和列入省级合作社名录的规范社,加大对植保类统防统治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支持,推动合作社规范发展、素质提升。

  二是扶优扶强农业龙头企业。在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动集群集聚发展的同时,重点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的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农户、合作社以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作价入股龙头企业,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让合作社、农户承担种养环节的生产管理,增产增效部分双方分成,实现股份合作、按股分红。对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龙头企业,在项目资金安排和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评审上给予倾斜支持。

  三是扶持家庭农场发展。抓紧制定出台福建省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明确登记机关,加强对家庭农场的管理与服务。研究制定相应的扶持措施,在财政、金融、税收、保险、土地流转、教育培训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

  四是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继续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投入,创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模式,更多地依托农业院校开展正规培训,并将农业扶持政策与新型职业农民资格挂钩,将有无取得“三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培训所取得的大中专学历证书、农业职业资格证书和贷款信用证书)作为领取惠农政策补贴、申报农业项目、获得政策性保险支持的门槛,加快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激励机制。

  (十)加大闽台农业合作力度。闽台农业交流合作已形成由点到面、由单项零星向产业整体配套,由沿海向内陆山区梯度推进的全面发展态势。要加强闽台农业产业深度对接,对台资农业项目给予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简化审批手续,实施财税扶持,支持创品牌、开拓市场,积极引进台商投资现代种植业、设施农业、观光休闲农业。要以产业为支撑,重视发展现代农业。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立足产业优势,抓规模、抓品牌、抓特色、抓创新。依托福建省独特的区位、气候和资源优势,优化农业结构,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动现代农业提效。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