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农业经济学论文

中国生态农业建设影响因素研究引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1-02 共388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生态农业发展困境研析
【引言】 中国生态农业建设影响因素研究引言
【第一章】生态农业的相关理论
【第二章】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
【第三章】制约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因素
【第四章】美国、德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第五章】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加强国内生态农业发展的方案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引 言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方面,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家政策持续关注和倾斜的重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客观要求,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面对国际国内生态农业发展环境,对生态农业发展的重新考量也是当前国内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尤其是随着环境问题不断升级、演化成国际的重要政治经济议题,国际上围绕环境问题进行了多次国际会议,包括哥本哈根、华沙、德班气候大会等。现代农业是环境污染源之一,尤其是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先进的技术设备,生物、生化制品的不断升级,也不断地补充到现代农业的生产和发展中来,现代农业的发展已经突破了传统农业的三农问题,农业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围绕农业的工业化,现代农业对环境污染的作用不断加大。所以,在现代农业不断升级的过程中,提倡发展生态农业将是现在农业的主题。
  
  长期以来,围绕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式、发展方向,学界做了大量研究和有益探讨,也将科技化的成果大量转化成生产力和现代农业新成果。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较快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科技的进步与政策的相互配合。但是,在农业效益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农业发展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生态问题的挑战。如,土地过度开垦,森林大量被砍伐导致的土地荒漠化,农业灌溉大幅增加导致土地贫瘠和水资源的过量开采,农工企业大量废气、废液、废渣导致的土壤污染以及大气环境持续恶化。尤其是近年来的雾霾天气明显增多,而且呈现出不断恶化的趋势。其实,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这些农业现代化的弊端就已经开始显现。
  
  多年来,持续的农业资源密集型、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已经给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小麻烦。而这些问题不仅是农业发展的问题,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环境问题已经上升为全球性的政治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农村生态农业的发展状况堪忧,有效地根除农村生态农业发展弊病,解决农村生态农业发展危机,促进生态农业发展,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可能,是当前的紧迫任务之一。尤其是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发展生态农业符合当下我国经济发展格局,有利于国家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
  
  然而,生态农业如何发展?其规律是怎样的?应该怎样顺应规律发展生态农业?这对于我国来说还是新课题。有很多问题需要在理论上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很多做法需要在实践中去摸索,很多支持和保证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还需要新的理论来作为依据和支撑。因此,对我国生态农业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
  
  当前,学界对生态农业的研究颇多,且侧重各有不同。总的来说,大多数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了:生态农业的定义、意义、特质以及制定实现生态农业的具体措施;农业技术创新;产业化发展实践途径等方面。
  
  在生态农业理论探索研究方面,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理论体系。这主要是基于针对传统农业的弊端而进行的研究。黄斌在文章《对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考》中提出,发展生态农业,是应对人民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激烈的农产品竞争的要求,对此,黄斌论述了我国生态农业的主要发展模式,针对人们的生态意识不强和法律法规等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设存在的不足提出对策。并建议继续加大对科技的支持力度,以技术为支撑,不断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努力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
  
  在理论研究方面上,研究呈现多样性倾向,尤其是对生态农业的概念及本质的界定上,随着实践的摸索,专家学者在不同的阶段对生态农业的理解角度不同,有的从生物学角度进行研究,认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有赖于生态的多样性,保护环境是第一位的,而从实践性来讲,生态效益虽然是学者要考虑的问题,但是,在理性经济人效益最大化的引导下,往往会造成生态与利益的矛盾,研究的着眼点更多地落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如何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赢得农村持续的经济效益双赢是学界考虑的重点。
  
  在生态农业的发展战略上,李玉浸认为,要不断加强生态农业宣传,将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战略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当中,在制度层面,建立健全生态农业管理体系,强化生态农业监管、监督和评价体系,在重点或是县域区域生态农业建设的同时,不断强化区域战略合作意识和制度性建设,从制度上、战略上有所突破;孙浩然在《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一文中指出,我国生态农业建设落后的原因在于政策措施不完善、技术体系不健全,后期的指导和服务水平能力不够,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以及生态农业配套技术和设施的支持不够,直接导致了生态农业组织建设和推广力度薄弱,以至于即使有了高新技术的研发和转化,生态农业发展效果仍然不佳。
  
  对区域性生态农业发展的研究成果也颇为丰富。当前,生态农业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得到广泛认可,对生态农业的区域性、阶段性和长期性的研究也较多。乔丽在《陕西省生态农业干旱区划研究》一文中从生态学角度对区域生态农业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其目标是对区域内干旱区域的划分,以期为该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规划提供技术支撑;方创琳对不同地区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及其效益进行了有益探索,强调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必须遵循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态规律,因地适宜。
  
  在生态农业特质问题研究上,生态农业不仅仅属于复合生态系统的一个类型,也是发展高效农业的有效途径,这种有效途径更多地体现在农业产业本身的转变,包括农业技术的革新,社会对生态农业理念的认可,更重要的是,这种革新和对生态农业理论的认可有演变成衡量农业现代化的标准的趋势。尽管我国开展生态农业建设 30 多年了,但是相关研究却更多地侧重于理论研究和对政策的论证上,在实践上,缺乏国家配套政策措施、农村基础设施、国内外农产品发展环境等因素的有效结合和衔接。生态农业规范化、标准化尚未形成,也缺乏实践的有效借鉴。
  
  在生态农业发展的组织研究上,学界普遍观点是,对生态农业的系统研究应该涵盖发展不发展、如何发展、谁来发展、发展的效果等四个方面。从现在的研究结果来看,生态农业的组织层级主要为政府的行为,过于强调参与环节,忽视了产业链条的建设,生态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效果不佳。所以生态农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主体,多环节的密切分工合作,明确职责和职能分工对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
  
  总之,我国生态农业研究的点比较散,面比较窄,缺乏系统的、完整的生态农业系统的有效组成成分的研究,在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撑和法律法规的落实、监督和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也较为缺乏。
  
  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较早,起初是从对土壤结构、土壤肥力特性的研究上发展起来的。早在上世纪 30 年代,英国农学家 A·霍尔德通过总结东方农学经验,将废物垃圾等有机物确定为维持地力的关键因素,并主张推行堆肥农业。此后,美国有机体农业创始人罗代尔在 A·霍尔德研究基础上对有机肥和化肥农药对地力的影响做了分析。
  
  而首先提出“生态农业”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土壤学家威廉姆·奥伯特,其主要思想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建立使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密切结合的现代循环农业模式。
  
  现在,国外对生态农业的研究,大多是基于环境的改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进行的。德国作为欧盟重要的成员国,其对生态农产品有着更高的要求,其研究侧重于人、土壤和动植物间的有机联系,在化学药剂、耕作方式和转基因等新技术的应用上都有突破;日本则从制度、立法等层面对生态农业进行了探索,而且特别重视对生态农业的投入和后续服务;美国在实践中则重点从政策、策略、战略等方面也做了深入研究,努力完善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以及配套设施,在宏观方面加强立法,在制度执行层面,美国政府特别重视绿色食品生产方式的研究和推广,避免过度依赖于资源、环境对农业产业的发展;为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欧盟对农业使用化学农药的应用管理控制是非常严格的;澳大利亚政府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就推出了“捷径食品计划”,致力于国家农林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阿根廷、肯尼亚、斯里兰卡等发展中国家也在不断的探索研究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
  
  (三) 研究方法
  

  在本文中,笔者对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和考察,综合运用了规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价值分析法、文献法、比较分析等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笔者对“生态农业”这一概念进行了梳理,研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的理论前沿问题。
  
  运用规范分析法,对我国生态农业的特点、界定、发展必要性、当下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为研究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现在和问题打下理论基础。
  
  运用比较分析,对照国内外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分析了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以期对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些许借鉴,这对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运用实证分析法和价值分析法,对发展生态农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进行了研究,最终,将本文的研究重点落在我国生态农业发展问题对策研究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四) 论文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本文研究重点在于对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能认清我国生态农业面临的问题,确定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走向,针对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供合理的对策建议。
  
  本文研究的难点。我国生态农业虽然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但是从效果来看,成果并不显着。寻找制约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因素以及如何突破这些制约因素、解决问题的对策是本文研究的难点。
  
  本文的创新之处。从农村生态农业对生态农业产业化的作用这一视角研究生态农业问题,角度有一定新意;对策部分有一定新意。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