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乡村社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及对策(2)

来源:学术堂 作者:胥帆
发布于:2016-02-17 共7441字

  二、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出路。

  (一)健全政府主导的农村社会工作运行机制。

  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必须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的农村社会工作运行机制。政府应着重在宏观政策指导、机构和制度建设、督促检查上下功夫,而在活动开展上要发挥社工的引领作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社工引领三者良性互动,共同推进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运行机制。

  1.加强宣传力度。要争取宣传部门的配合,充分调动和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以及政府内参等渠道加强对农村社会工作的宣传,提升领导干部和社会各界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认可度,加强对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地区先进典型的宣传,发挥典型示范效应。

  2.加大财政支持。一是要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资金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在财政部门年财政支出的公共服务项目预算中,划拨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社会工作事业的固定投入。二是要加快成立农村社会工作发展基金,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社会慈善捐赠,支持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三是要倡导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试点地区要大力推动政府购买服务,通过公共服务项目竞标或委托代理的方式,吸引更多的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委托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3.完善督查和考核机制。应将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农村基层政府的年度目标任务,实行量化考核,建立督查、通报制度。要加强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经常性指导和跟踪问效,并实行年中督查和年终考核相结合,把社会工作日常工作、实绩考核和责任追究结合起来,作为年度奖惩农村基层政府的重要依据,全方位督查,全力推动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加快发展。

  (二)利用“校社联动”方式加快农村社会工作者的培养。

  农村社会工作是一项专业服务活动,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示范引领是推动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因此,应当构建农村基层民政部门与高等院校的联动机制,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和人才优势,实现双方资源互通,建立教育界与实务界之间的良性互动。

  1.农村基层政府可以聘请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作为督导员和指导员,对现有农村社区“两委”干部、乡镇社区公共服务人员、农村相关服务协会会员进行专业培训,并定期带领农村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开展农村社区服务。另外,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地区应和高等院校深入进行“校社联动”,在试点地区建立农村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培训和教育基地,加强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专业培训和理论研究工作,为农村社会工作试点的开展以及普及奠定良好的基础。

  2.高等院校应以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试点为依托,创建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让社会工作及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利用寒暑假以及平常空闲时间,进入农村社区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性社会服务工作,培育社工专业大学生的社会工作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专业意识[4].另外,还应力争在试点地区之外,开辟更多的农村社区建立专业实习基地,充分利用高校社工专业大学生的人力资源优势,开展持续性、接力式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3.高校社工专业大学生可以吸取乡镇民政干部、农村基层“两委”干部以及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等一线社会工作者的实践经验,而农村基层社会工作人员同时通过专业大学生的“传、帮、带”,增强自身的社会工作理论水平和实务技巧,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让自己可知、可感、可信、可用,满足服务对象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的专业服务需求。借助这种互动,高校社工专业学生和基层农村社区双方达到共赢的目的,从而为当地农村社区创建一支本土化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三)完善多元化的农村社会工作岗位设置。

  岗位设置是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的前提,是农村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基本途径,岗位设置严重不足是目前制约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最大问题。

  1.加快农村体制内行政性半专业化社会工作岗位向专业社会工作岗位的置换与开发。农村行政性半专业化社会工作岗位指的是体制内的民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从事社会服务性质的工作岗位,比如社会救助、社会福利、青少年教育、老年护理、人民调解、残障康复、婚姻家庭服务等。这些岗位集中在农村社区“两委”、乡镇民政部门、共青团组织、妇联、残联、中小学校、乡镇卫生院、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等部门。对这些岗位的行政性半专业化社会工作人员,农村基层政府应制定具体的社会工作岗位培训和转化方案。通过制定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训规划和实施方案,定期举办和派出这些岗位的从业人员参加各级社会工作培训班,开展与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师生跟班实践操作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知识和技巧,鼓励参加全国职业水平考试,并获得社会工作师或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促进这些岗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进程。

  2.设置专业社会工作岗位。试点地区可试行在乡镇设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村委会设立社会工作服务站,并按乡镇或农村社区人口数量或服务对象数量的一定比例,开发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岗位。可以引进具有社会工作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具有社会工作师或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的人才进入这些专业社工岗位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服务、社会救助、劳动就业、医疗卫生、农村留守家庭、纠纷调解、邻里互助、心理健康、养老抚幼等专业社会工作。另外,乡镇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等社会救助机构以及中小学校、卫生院等单1管部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会工作服务站及社会工作科应相互协调,关心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务晋升和职称评定,切实提升他们的薪酬待遇,实现良性互动,以保证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培育社会组织创新志愿服务。

  农村社会组织作为处理农村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载体,成为化解社会矛盾,解决农村社会问题的“安全阀”.农村基层政府要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农村基层政府要大力培育农村社会组织,通过社会组织承担志愿服务项目,创新志愿服务的形式,推动志愿服务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1.完善相关政策,促进农村社会组织大力发展。要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同基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分离和合作,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组织的各种规章制度,依法加强农村社会组织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5].要围绕“专业社工带动”搭建社会组织平台,以“一对一”的形式参与到乡镇社工服务中心和村级社工服务站,发挥良好的带头与辐射作用。要发挥社会组织的本土化精神,培育农村社会和民众急需的社会组织,在这些社会组织内部配备必要的专职社工人员,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2.大力开展农村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在本质上是一种慈善活动,是真善美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慈善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发扬光大。农村基层政府要着重探讨“社工带动义工”的农村志愿服务模式,实现专业社工与志愿服务者的良性互动,建立农村基层政府倡导,专业社工引领,社会组织扶持,离休老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大学生和红领巾等“本土义工”广泛参与,义工联合会积极组织,以“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为理念的农村志愿服务新格局。

  参考文献:

  [1]方舒。我国社会工作参与社区矫正机制的检视与创新[J].甘肃社会科学,2013(3)。

  [2]民政部社会工作司。农村社会工作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320-323.

  [3]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371.

  [4]陈卫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浅议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实践[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

  [5]白小平,贾小龙。社会公平正义视阈中的农村社会管理创新[J].开发研究,2013(3)。

  [6]高丙中,袁瑞军。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蓝皮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2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