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社区思想教育与建构关爱“空巢老人”人文环境

来源: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作者:万春红;周志国
发布于:2018-04-04 共360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关爱空巢老人论文【第一篇】】关爱空巢老人论文【优选5篇】
【关爱空巢老人论文【第二篇】】新型城镇背景下空巢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
【关爱空巢老人论文【第三篇】】论大学生参与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的问题与对策
【关爱空巢老人论文【第四篇】】 社区思想教育与建构关爱“空巢老人”人文环境
【关爱空巢老人论文【第五篇】】高校在社区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的方式

  【第四篇】论文题目:  社区思想教育与建构关爱"空巢老人"人文环境

  摘要: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深和空巢家庭的增多, "空巢老人"的生存困境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除了物质层面的匮乏以外, 其精神层面的危机尤为突出, 因此, 根据社区思想教育的特点从思想观念入手, 通过居委会等社区管理人员的实施, 以社区居民为教育对象, 动员集体建构关爱"空巢老人"的人文氛围.

  关键词:空巢老人; 社区; 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老年人人口日益增多, 家庭也逐渐趋于小型化、核心化, 这些都导致了"空巢老人"这一特殊群体的产生和扩大, 已成为政府和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对"空巢老人"问题的逐渐重视, 相关支持政策陆续出台, 但成效并不大, 这表明对"空巢老人"的关爱模式应先从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入手.社区思想教育作为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拥有强大的群众基础, 对于加强社区居民关爱"空巢老人"的意识具有直接引导作用, 因此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 探讨社区思想教育对于建构关爱"空巢老人"的人文氛围的可行性.

  一、"空巢老人"的界定和现状

  国际上对老年人的通用认定是指其年龄在60岁及60岁以上, 而"空巢老人" (the Emptynester Elders, 简称ENEs) 是指一个因无子女或虽有子女, 但早逝或长大成人后离家而独自居住或仅夫妻二人共同居住的特殊老年人群体. [1]这个界定表明了"空巢老人"缺乏子女赡养的困境.由于没有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 导致他们在经济、生活、医疗和精神方面都无法得到很好的照顾, 这也是"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的本质区别.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和家庭规模的小型化, "空巢老人"的数量近年来激增."1987年, 我国空巢家庭在有老年人的家庭中所占的比例只有16.7%, 而1999年上升到25.8%, 在一些大城市, 空巢家庭问题更为突出.1999年, 北京市空巢家庭的比例为34.0%, 上海市为34.8%, 广州市为30.0%, 天津市为36.5%.目前, 全国多达1/3的老人家庭面临着空巢现象."[2] 2012年10月29日, 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介绍, "空巢老人"比例不断扩大, 到2050年, 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 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 以上.一时间, "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引发全社会范围的大讨论, 同时这一逐渐庞大的弱势群体所面临的困境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首先, 生理健康缺乏保障.老年人由于年龄逐渐增大, 身体技能也逐渐衰弱, 而"空巢老人"因为缺乏子女照顾, 相较于非"空巢老人", 其生理健康得不到定期的妥善照顾, 因而在病痛时只能独自承受, 也逐步丧失自理能力.然而"空巢老人"普遍形成自我照顾、有困难才寻求帮助的坚强, 又突显不稳定的护理困境.因此, 身体健康成为"空巢老人"首要关注的问题, 而因病痛的累积所带来的痛苦漫漫, 将导致"空巢老人"产生焦虑、抑郁等症状.

  其次, 心理危机日益突显.老年人在退休后, 由于社会活动的减少, 人际圈的缩小, 从而对子女的依赖性越发增强, 由于长期身边无子女或罕有子女看望, "空巢老人"无法从子女身上获得精神和情感支撑.在遇到困难、感到孤独时, 他们不能得到来自子女的宽慰和理解, 从而易产生消极情绪.

  最后, 物质上的匮乏.老年人在退休后, 收入比在职时减少大半, 非"空巢老人"可以获得子女对其经济上的支持, 而"空巢老人"无法获得其他的物质支持, 生活水平无法得到保障, 并且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态度, 比如有些"空巢老人"以收废品为唯一收入来源, 是该情况的极端案例.这种客观情况下, 缺乏物质保障的生活加剧了"空巢老人"生存的不稳定性.

  造成"空巢"的原因繁多, 从微观来看, 无子女或代际关系、家庭规模的小型化, 以及随着市场经济大潮和现代文明的冲击, 年轻人的独立意识增强等因素都导致了"空巢老人"的数量增多;从宏观来看, 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因此"空巢"的产生和扩张大致可以归结为是个人、家庭、社会三个要素综合运作的结果.而鉴于个人及家庭的情况复杂性, 解决方法主要以社会这一要素作为立足点, 集合社会力量来集中协助改善"空巢老人"的生活.

  二、社区思想教育作为关爱"空巢老人"的有效途径

  在时代发展的今天, 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越来越突显其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基层优势.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 用关心、启迪和感化的方式使人们的思想意识达到互相尊重、理解的层面,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最终目标.而社区思想教育凭借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集中的管理范围, 能有效地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社区思想教育是指"以社区为载体, 以社区内活动的所有居民为教育对象, 以思想政治道德为内容的实践教育."[3] 体现出它的教育对象的多元性、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教育方法的灵活性三大特性.关爱"空巢老人"不仅通过物质上的补给、援助, 更需要注重他们的精神需求, 因此, 通过社区思想教育建构关爱"空巢老人"的人文环境才是解决"空巢老人"精神困境的有效途径.

  一方面, 社区思想教育有利于把关爱"空巢老人"转变为社会责任.造成老人空巢的原因多为长期无子女陪伴, 因此更需要动员社会力量来关心和理解"空巢老人".社区思想教育恰恰能发挥其群众优势, 在社区中针对"空巢老人"的现状不定期宣传, 呼吁社区成员加入到关爱"空巢老人"的队伍中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关于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尤其是先进思想理论作用的论述, 也充分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所凝聚的精神动力作用将是构建关爱"空巢老人"人文环境的强大思想基础, 使得关爱行为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参与和社会责任.

  另一方面, 社区思想教育有利于减少"空巢老人"比例的大幅度增加."空巢老人"的成因除不可抗力的因素之外, 子女缺乏赡养老人的意识也是其中一大原因.2013年7月1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开始实施, 其中第十七条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 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在法律中对赡养老人的条文加入精神方面的要求, 体现了我国与时俱进的战略思想和对老年人精神需求的重视.社区思想教育将教育内容扩展到党和政府对于赡养老年人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 培养社区成员对于赡养父母的法律意识、明确自身的赡养责任和义务, 不仅要保证物质上的供给, 更要关心父母的精神状态.

  以上两个方面, 无论是从外部集中社会力量, 还是从内部培养赡养意识, 都充分体现了社区思想教育作为建构关爱"空巢老人"人文环境有效途径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三、建构关爱"空巢老人"的人文环境

  建构关爱"空巢老人"的人文环境主要是指通过社区思想教育来培养和树立社区成员关爱"空巢老人"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这需要充分利用思想教育的精神导向功能、精神激励功能和控制功能来实现.

  第一、导向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启发、动员、教育、监督、批评等思想工作方法, 把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要求的正确方向上来"[4].这要求居委会等社区管理人员不定期举办关爱"空巢老人"的知识讲座, 使社区居民对"空巢老人"的生存困境有清晰的认识, 激发对"空巢老人"的同情心.并且从社区管理人员的党员中首先自行组织一支关爱队伍, 定期慰问、照顾"空巢老人", 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引导社区居民关爱"空巢老人"的正确方向.

  第二、激励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利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 通过外在激励而引发受教育者思想动机的变化, 增加其动力, 调动教育对象的积极性使之自觉将教育目标转化为个人目标并为之奋斗"[5].这项功能可以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和参与感.比如, 在社区内可定期展开"最幸福家庭"、"感动人物"等评比活动, 给获奖居民颁发证书并宣传其关爱老人的事迹.通过这种形式来激励社区居民, 无论是否"空巢老人"子女, 都参与到关爱"空巢老人"的活动中来.

  第三、控制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保持稳定、促进各方面协调发展中的保障作用.社区思想教育主要利用这项功能来针对"空巢老人"子女.比如在重阳节的宣传活动中以"人总有老的那一天"为标语, 做板报、发传单, 强调父母抚养子女的艰辛、老人生活的难处;还可以邀请律师进社区, 为居民具体讲解每个人都应尽到哪些赡养老人的责任和义务, 并且赡养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着重强调精神方面.通过这些活动达到约束"空巢老人"子女尽到赡养父母义务的目的.

  四、结语

  "空巢老人"作为弱势群体里生活最艰难的一个群体, 理应得到全社会范围的关爱和支持.在政府积极改革养老制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老年人物质生活的同时, "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也同样应得到重视.以社区思想教育为途径建构关爱"空巢老人"的和谐人文环境, 不仅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基层优势和功能特点, 也体现了社区思想教育作为我国基础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婷婷.城市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体系研究--基于山东省城市空巢老人的调查[D].山东理工大学, 2012:9.
  [2]喜忠孝.空巢老人群体成因研究--以定西市空巢老人为例[D].西北民族大学, 2012:10-11.
  [3]马千.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权威生成机制研究[J].理论学刊, 2012 (12) :84.
  [4]夏英玲.思想政治教育对和谐社区建设的作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0:9.
  [5]夏英玲.思想政治教育对和谐社区建设的作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0:6.

点击查看更多:关爱空巢老人论文

原文出处:万春红,周志国.社区思想教育与建构关爱“空巢老人”人文环境[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24(05):45-46+52.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