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农村生态社区创建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5-27 共338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农村生态型社区建设问题探究
  【第一章】生态型农村社区发展研究绪论
  【第二章】农村地区生态社区建设的相关理论概述
  【第三章】加强我国生态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现实意义
  【第四章】我国农村社区建设中的生态问题及其原因
  【第五章】生态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原则与路径
  【结语/参考文献】农村生态社区创建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 语
  
  生态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复杂且困难重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要促进我国农村社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共同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国建设生态型农村社区的构想和路径无疑是有价值的,它能改善落后的村容村貌,较好的解决“三农”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笔者认为,在建设生态型农村社区的过程中,应以生态型农村社区的相关理论为指导,根据农村社区的环境现状,分析出生态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困境以及原因,提出了生态型农村社区建设目标、原则和路径,还给农村、农民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
  
  总而言之,我国的生态型农村社区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有关它的建设原则和发展模式还在探索当中,我们要继续努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健全各种保障制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协调好城乡关系,争取更好地建设一个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农村社区,谱写山清水秀、生态和谐的社会主义生态新农村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专著类: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恩格斯。自然辨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 毛泽东选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 毛泽东文集第 8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6] 邓小平文选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 邓小平年谱(下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10] 江泽民文选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1]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12] 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2.
  
  [13]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4] [德]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 Tonnies)着 林荣远译。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5] 桑德斯着 徐震译。社区论[M].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2.
  
  [16] [美]桑德斯着。社区论(徐震译)[M].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2.
  
  [17] 费孝通。社会学的探索[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
  
  [18] 陈若松。陈艳飞。科学发展观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
  
  [19] 宋秀杰等。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及环境保护[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0] 本书编写组。生态文明建设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
  
  [21] 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社区与功能-派克·布朗社会学文集及学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2] 黎雨。新时期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2.6
  
  [23] 李佐军。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4] 周文斌。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期刊论文类:
  
  [1] 费广胜。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农民合作组织的生态文明功能[J].农村经济,2012(2)。
  
  [2] 丁海兰。农村生态环境现状探析[J].南方论刊,2007(6)。
  
  [3] 刘念北。基于生态文明的北京山区农村社区建设策略[J].科技视野,2014(8)。
  
  [4] 黄巧云。田雪。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环境问题及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5] 卞苏玲。吴国清。马克思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南京农业大学,2013(3)[6] 王晓宁,吴园一等。新农村建设的生态之路[J].特区经济,2008(2)。
  
  [7] 张齐发。目前农村面临的严峻生态问题及治理对策[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3)
  
  [8] 李橙,赵阳,杨晶。农业污染对土壤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中国环境管理,2014(6)。
  
  [9] 夏斯奇。绿色可持续理念下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研究[J].城市地理,2014(7)。
  
  [10] 黄正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与路径[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10)。
  
  [11] 李瑢。建设生态农村需要提高农村居民生态消费力[J].湖南社会科学,2014(1)。
  
  [12] 刘雪艳。论生态文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现状与对策选择[J].前沿,2011(1)。
  
  [13] 欧阳波。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生态社区发展研究[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6)。
  
  [14] 管志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思考[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09(3)。
  
  [15] 高春花。生态文明视域中的生态道德观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13(11)。
  
  [16] 王虹。生态文明视域中的政府职能转变[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1)。
  
  [17] 杨博琼。胡宝贵。陈天庆。城乡二元结构与农村环境公平[J].安徽农业科学,2014(19)。
  
  [18] 黄素军。云素枝。呼和浩特市规模化养殖场污染防治对策[J].内蒙古环境保护,2005(2)
  
  [19] 刘建龙。曾美玲。焦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C].山东:2006 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06.
  
  [20] Friedmann, J.The Word City Hypothesis,Development and Change [J].International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1986(17)。
  
  学位论文:
  
  [1] 孙彬。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0.
  
  [2] 刘珊。恩格斯的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D].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11.
  
  [3] 贾倩倩。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村社区建设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10.
  
  [4] 王浚臣。湖南新农村建设中生态文明构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5] 李博金。农村生态型社区建设模式研究-以衡水湖农村为例[D].清华大学,2008.
  
  [6] 孔铭鹭。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7] 肖丽华。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D].湘潭大学,2009.
  
  [8] 王天翔。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东北林业大学,2010.
  
  [9] 王佳佳。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我国新农村生态建设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4.
  
  [10] 张凌娟。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农村环境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
  
  报纸类文献:
  
  [1] 江泽民。在接见全国农村基础组织工作会议全体同志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4-10-30(5)。
  
  [2]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15(1)。
  
  [3] ***。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5-25(1)。
  
  [4] 万本太。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环境报[N].2008-10-22(2)。
  
  致 谢
  
  还记得刚入学时,总觉得时间还很长,时光荏苒,三年的研究生生活转瞬即逝。回顾这三年,万千思绪涌上心头:工作之后刚回到校园,在学习和考试方面倍感压力;论文开题的几番修改;论文初稿过程的颇多曲折。幸运的是,在有诸多艰难的同时,有一些人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和鼓励。正因为得到了他们的帮助,我才能顺利的完成了这篇论文。
  
  首先,要由衷的感谢我的导师陈若松教授,他学识渊博、为人宽厚、积极乐观、做事干练,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来都以教育教学为重。刚进校时,陈若松教授因事故受伤,还拄着拐杖,但他并没有闲下来,并做好了学校、学院交给的每一项任务。这无疑是对我一次非常深刻的正面教育,能成为陈若松教授的学生我十分荣幸。读研期间,在论文的题目、提纲、思路方面对我进行了深入的指导,在初稿完成的过程中,不厌其烦地启发我,并对论文进行反复修改,使我受益匪浅。正是导师这几年来的谆谆教诲,我才最终完成了硕士论文。
  
  其次,还要感谢陈邵桂教授、吴长清教授、凌四立教授、李军林教授、谭炳华教授、杜菊辉教授、胡帆部长以及思政部其他老师们,有了他们对知识点生动的讲解,使我有如醍醐灌顶。感谢研究生秘书曾芸老师,她对学生的无微不至,对学生工作的耐心、细致,都使我深深感动着。感谢我的同学,陈芹、夏瑜、方芳、蒋慧丽、曾伟,在这三年的学习中给了我很多具体的帮助。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多年来,他们的默默付出,无条件理解和支持,成为了我学习期间强大的后盾。
  
  离别到来时,还要说声,老师,您们辛苦了!衷心感谢您们!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