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重庆殡葬制度优化研究引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1-22 共339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重庆市殡葬制度改革问题探析
【引言】 重庆殡葬制度优化研究引言
【第一章】殡葬制度改革研究背景
【第二章】重庆市殡葬制度改革社会学观察
【第三章】重庆市殡葬制度改革中问题成因剖析
【第四章】重庆市殡葬制度改革社会学思考
【结语/参考文献】社会学视角下重庆市殡葬体制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引 言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伴随工业革命的诞生而逐步建立和完善,它作为涉及民生的重大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倍受各国政府与民众的关注,各国政府对这些问题都采取了不同的政策体系,建立起各自的制度。学术界围绕社会保障“生、老、病、死、残、鳏寡”等问题的研究也汗牛充栋。中国学者在改革开放后,加强并系统地研究社会保障问题,“社会保障”已成为研究的高频词。纵观宏大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成果,较多集中在“生、老、病、残”等方面,而对于人生命最后一站“死”或“葬”的关注相对较少。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城镇化扩大,有限土地资源出现供需矛盾,使“死”或“葬”的问题逐步成为一个较突出的现实问题和社会问题。
  
  从总体来看,“死”或“葬”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传统习惯与现代社会之间矛盾冲突产生的新问题。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由于传统殡葬习俗根植于传统农耕社会,其自身与自然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形态相适应,但并不意味着与现代社会相适。随着社会的发展,为适应时代需要,传统习俗往往会发生自我调整。
  
  但转变与调整往往伴随着阻力,其历程,是艰难的。社会保障作为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殡葬作为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部分,用社会学视野观察丧葬问题,涉及土地、习俗、制度、消费等诸多因素,围绕殡葬这一社会问题进行的研究成为本论文研究的出发点。
  
  社会学视角中的殡葬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传统丧葬方式占地多,不利于保护耕地与城镇化发展;二是传统丧葬方式对环境污染大,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三是现行殡葬政策导向与殡葬实际发展不相符合,不利于殡葬事业科学发展。
  
  1.传统丧葬方式与现代土地利用产生矛盾

  
  工业化、城镇化带来对土地的刚性需求。从国土资源部公布的资料来看,中国目前的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转移 1400 万人,使用 287 万亩土地,若城镇化率实现 80%,则至少需要 8 千万亩土地[1].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保护耕地与城市发展、有限资源与无尽需求,这是当下我国土地利用中的两个重要矛盾。就中国的国情来说,人多与地少的矛盾是很尖锐的。中国用仅占世界 7%的耕地养活着占到世界 22%人口[2].为了切实固守 18 亿亩耕地面积这一红线不突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如何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命题。那么,传统土葬方式需要占用多少土地呢?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2007-2012 年我国平均每年死亡人数接近 900 万[3].民政部 2013 年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有 468.9 万人火化[4].那么,静态概算应该还有 400 万人是实行的土葬,若每座坟墓平均占用土地 10 平方米,则使用土地面积约 4000 公顷,即 6 万亩地(其中不包括城市公墓和骨灰墓用地)。
  
  2.传统丧葬引起的环境污染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矛盾
  
  传统丧葬方式多实行土葬,不仅浪费大量的土地,而且由于尸体腐烂和大量祭祀物品燃烧,会引起土壤和空气污染。当前社会,全球对节约能源、优化环境、保护生态的呼声越来越高,这要求人类的生存和安葬方式均需要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涉面广的系统工程,其中包括关乎社会大局和人类命运的殡葬改革。当然,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其思维、生活和实践方式不仅影响社会文明的形式,还包括它的具体内容。关于环境污染源问题的考察研究,许多研究员认为应归咎于现代大工业生产,却很少考量传统殡葬习俗引起的关联问题,如焚烧祭祀物品等,同样不利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
  
  3.现行殡葬政策导向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中国“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的殡葬管理政策确立于 1956 年,随后,在 1997年颁布实施的《殡葬管理条例》,以及 2009 年提出的《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5],做了进一步深化。纵观近些年殡葬管理工作,收效颇多,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1)关于殡葬制度本身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由文献[5]可知,《指导意见》指出:“要建立健全政府对殡葬事业的投入机制,建设完善殡葬基础设施,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严格经营性公墓审批过程,纠正建设公墓违规行为,加大豪华墓地治理力度,取缔不法公墓。”制定和推行殡葬政策,注重火化率指标,很少关注骨灰安葬相关问题,如农村普遍缺乏骨灰存放的公益性安置场所。另外,更重要的是,我国至今仍没有一部完整的殡葬法律,如殡葬腐败、殡葬市场违法行为等问题无法可依,工作难以开展。这都是在制度设计中存在缺陷引起的社会矛盾问题。
  
  (2)关于殡葬形式与土地问题之间的矛盾
  
  我国城市殡葬主要推行火葬,要求按照设施配置、交通状况、人口密度和民众认可的标准,逐渐拓宽火葬地域。在是否保留骨灰及方式方面,要求继续巩固并提高火化率,着力治理“装棺二次葬”,推广节地生态安葬方法,倡导不留骨灰,降低土地的安葬占用比例。由文献[4]可知,近年来我国每年平均死亡人数接近 900万人,实行传统土葬方式的仅约 400 万具。在农村地区,为了让逝者入土为安,有的村民实行偷埋下葬并不留痕迹的安葬方式。此外,针对政府制定的火葬政策出现的“骨灰入棺”,即先火化再将骨灰装棺进行土葬,这与直接土葬没有太大的区别,不仅与政策目的、政策精神相背离,其丧葬成本也增加了不少。
  
  (3)关于殡葬政策与消费现实之间的矛盾
  
  由文献[5]可知,《指导意见》提出:“应对政府以及市场的基本殡葬服务范围进行合理界定,实行政府定价,推动殡葬惠民政策顺利实施。”但近几年来,应具备公益性特征的殡葬业却产生了牟取暴利现象,逐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争议。据东方卫视报道,有些区域的墓价竟然高出房价;在重庆市渝北区,一座陵园的墓地售价一平方米高达 2.4 万元,不限制上限价[6];此外,重庆华夏园推出 188 万元天价墓,占地面积达 40 平方米[7];另外,1500 元进价的骨灰盒,竟可翻价十倍,售价 15000 元,如同奢侈品;还有的骨灰盒伪造材质,只含一点名贵木材就标高价达 4、5 万元[8].除此之外,所谓殡葬“一条龙”服务,强制消费现象比比皆是,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还时不时会出现“活人墓”、“干部炉”,从各环节人为地制造不均等、不合理的服务。
  
  (4)关于殡葬制度与观念之间的矛盾
  
  2014 年 3 月在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意见,推进殡葬改革暨第四次全国殡葬工作会议上(以下简称第四次全国殡葬工作会议)[9],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指出,推进新时期的殡葬改革工作,首要任务是推行少占或不占地的安葬方式,倡导海葬、树葬等生态安葬理念。
  
  我国政府极力提倡殡葬新观念和新风尚,不断弘扬先进的殡葬文化,提倡文明节俭,树改革新风,要强化殡葬理论与文化研究,推动殡葬人才队伍以及行业行风建设,共同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健康发展。其实,在全国很多地区都存在丧事铺张浪费和大操大办现象,缺乏理性消费认识。重庆农村地区平均办理一场丧事花费 3 至 5 万元,相当于损耗一个普通家庭 2-5 年的收入[10];此外,还花费巨大代价修建墓地,如重庆奉节,最大的墓地占地面积达到一百多平方米;此外,朱衣镇帽峰村随处可见占地 40 多平方米的超标大墓,另外在新竹社区、万年村等地都出现了超标大墓[11].不仅如此,有丧属不仅为死者做彩电、洋房,甚至还帮逝者举办婚礼。
  
  4.重庆市殡葬制度改革中的问题
  
  从重庆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十二五”时期无论是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亦或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至关重要。其中民生工程是关键,能否解决好基本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建设。同时殡葬问题的破局与解决,也是对改革这一命题的探索。
  
  从重庆殡葬业的实际角度来看,近年来全市殡葬事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矛盾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如下:1、殡葬制度设计问题。如殡葬法规体系不健全、殡葬管理体制定位不当、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殡葬公共服务能力低下。2、墓地供需矛盾突出。重庆统计信息资料显示,2013 年底重庆市 65 周岁及以上人口为352.84 万,比重高达 11.88%,超出国际标准 4.88 个百分点[12].重庆市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死亡人数逐步增加,但重庆市土地资源稀缺,二者的矛盾逐步凸显,墓地的需求量逐步提高。3、殡葬消费经济负担重。据 2014 年重庆市殡葬改革与服务调查问卷统计数据显示,2014 年重庆市主城区居民在殡葬方面的平均支出为4.71 万元,选择墓地安葬的平均消费约为 3.8 万元。4、殡葬传统守旧习俗浓厚。表现为薄养厚葬,互相攀比和传统殡葬方式的选择。
  
  这些突出的矛盾是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要因素。所以,为了保持社会秩序稳定,必须对现行殡葬制度进行改革。因此本文试图以重庆市的殡葬制度改革研究为切入,展开分析,以期为现行的殡葬制度改革进行有益的尝试。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