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少数民族文学论文

新疆多民族文学的现代性演进历程与反思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0-21 共10138字

  一、引言

  我们在对新疆多民族文学的现代性演进历程进行梳理时,把前现代时期的文学启蒙分为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晚清的变法维新思想和辛亥革命时期; 第二个阶段是 20 世纪 30 年代至 40年代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前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双重影响时期。

  关于晚清社会的变法维新与辛亥革命时期的新疆社会变革,对于新疆多民族文学的启蒙和影响,之前的研究《前现代时期新疆多民族文学的启蒙序曲》中已有过详细阐述,因而本文主要对第二个启蒙阶段---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前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对新疆多民族文学的影响进行梳理和分析。

  在 20 世纪 20 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作为新文化阵地的北京与上海遥相呼应,在经历着新文化运动暴风骤雨般的洗礼之后,中国文学已经打开了现代性的大门。与此同时,在深处内陆的新疆,工业化、商业化发展进程缓慢,有些少数民族在还处于游牧半游牧状态,文化的现代性启蒙和传播也充满曲折和反复。正如鲁迅先生在大量作品中,对辛亥革命因缺少全民性的反封建思想启蒙而导致失败的深刻剖析一样,新疆的现代性启蒙,也只是在像迪化( 今乌鲁木齐) 、伊宁、喀什、阿克苏等大中城市中,以及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和民众中形成接受和影响,还谈不上对广大各民族民众的广泛普及。

  在中国现代历史上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直至 20 世纪 30 年代才构成了对新疆各民族人民思想文化的极大影响,这是因为新疆在经历了晚清的变法维新思想和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变革之后,又出现了一个长达十多年的停滞阶段。辛亥革命的爆发,虽然推翻了清王朝在新疆的统治,但是由于革命的不彻底性,北洋政府在长期的军阀混战中,逐渐失去了对新疆地区的统治。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等,基本都是依靠控制地方武装而成为新疆的统治者。此外,西方列强一直试图趁虚而入瓜分这片浩瀚的沃野,导致新疆的内忧外患日趋严重,出现了游离于中央控制之外的危险境地; 再加上地域、交通等条件的限制,使得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受到了极大阻碍。

  马歇尔·伯曼在《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这部现代性的经典着作中,论述了现代性的社会产生于现代都市,但由于各种条件和环境的不同,会有现代性的先发城市与后发城市的区别。伯曼书中以伦敦、巴黎和莫斯科为例,说明现代性经验诞生于现代都市。书中分析了这几个城市不同的现代性经验,其中莫斯科具有后发城市的代表性特征。城市的现代性进程可分为先发和后发两类,也就是先进入现代的和后进入现代的。

  英国、法国和德国等是先发国家; 中国、日本等则是后发国家,19 世纪的俄罗斯也是后发国家。书中以莫斯科为例,对这种后发国家的现代性经验进行了精辟的总结。

  新疆的现代性演进过程与俄罗斯有许多相近之处,也属于“欠发达的现代主义”地区,而且在地理位置、民族构成和经济发展等方面,新疆与中原地区有较大的区别。所以,在晚清的变法维新思想和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变革中,虽然新疆远远地走在了西北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前面,但由于缺少现代城市的各项条件,加上国际关系的错综复杂,现代性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前现代时期的思想启蒙,势必经历许多艰难曲折。

  对于新疆多民族文学来说,前现代时期的第二个启蒙阶段---20 世纪 30 年代至 40 年代,在盛世才执政新疆期间,苏联共产国际在新疆传播的苏联社会主义文学、民主革命时期来新疆参加革命工作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及抗战期间一批左翼文艺界人士对新疆文化事业的开拓,在这些因素的传播影响下,新疆文学才进入了一个新的迅猛发展的历史时期。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新疆的传播与启蒙

  20 世纪 30 年代初到抗战时期,一些中国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人士和知识分子来到新疆,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新思想与以鲁迅为代表的文艺理念传播到新疆,为新疆多民族文学的现代性演进带来了一股反对旧封建、宣传新思想的风气。

  抗日战争时期是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意识”和“中国意识”发展的重要阶段,各种抗日救亡运动在整个新疆大地蓬勃兴起,新疆各族人民都以国家主人公的姿态共担国难。1937 年-1939 年间,盛世才政府在亲苏政策下,多次提出邀请希望延安派人来新疆帮助工作。中国共产党为了巩固新疆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设新新疆,造福新疆各族人民,决定从“新兵营”、苏联回国路过新疆的干部和延安三个方面各抽调一部分干部,先后百余人来到新疆工作。其中 60 余名在省政府、军队、文教、新闻等部门或群众团体中任职。

  同时还有一大批国统区文艺界知识分子来到新疆,如民主人士杜重远、着名报人萨空了、五四新文化时期的文学巨匠茅盾( 沈雁冰) 、表演艺术家赵丹等一大批爱国志士来到迪化( 今乌鲁木齐)工作,新疆一时间成为了革命志士与文化人才的荟萃之地。大批共产党人和文化界爱国志士的到来,给新疆的文化事业带来了一股革命的潮流风暴。

  在抗日救亡的时代主题下,新疆迎来了它的新文化运动时期。抗战期间文学界知识分子为新疆文学的现代化进行了极其重要的思想启蒙与教育。在杜重远的邀请下,着名作家茅盾于 1939 年来到迪化( 今乌鲁木齐) ,担任新疆文化协会委员长,茅盾将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新思想传播到新疆,对新疆文学事业的发展投以特别的关注。在新疆一年多的时间里,茅盾一直在向新疆文学青年进行新文学、新思想的启蒙教育。茅盾对五四运动以来新文学运动的发展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述,“对新疆的文学爱好者灌输一点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历史知识”.①这一时期的新疆多民族文学,从创作上看,主要受到三种主题的影响: 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彻底批判封建专制文化和致力于改造国民性的启蒙文学创作; 二是以巴金、曹禺和老舍为代表的,以揭示和批判封建旧家族文化的创作; 三是呼吁妇女解放,提倡女性自由的女性文学。

  ( 一) 鲁迅对新疆多民族文学的影响
  
  随着五四新文学在新疆的传播,鲁迅的着作开始在新疆流传,新疆少数民族青年也逐渐开始接触鲁迅的作品; 除此之外,来到新疆的知识分子也把鲁迅的作品和精神介绍到新疆。茅盾是最早向新疆人民宣传鲁迅及其精神的传播者之一。茅盾、白大方、李云扬等人在迪化( 今乌鲁木齐) 主办的“鲁迅讲座”反响热烈,听众中不乏懂汉语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锡伯族、蒙古族和回族等少数民族青年。

  1939 年 10 月 19 日,茅盾在新疆学院师生举行的“鲁迅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会”上,做了《在抗战中纪念鲁迅先生》的演讲,在全体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茅盾提出要“痛忆这位伟大的先驱者,希望现在的青年人也要记得鲁迅先生一生辛苦,只为了给我们打开窗户,放新鲜空气进来”.①1940 年 9 月,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民主人士在迪化( 今乌鲁木齐) 举办了“纪念鲁迅逝世四周年活动”,并出版了鲁迅纪念专刊,介绍鲁迅的生平和着作,赞颂鲁迅的战斗精神,在新疆各族青年和文学爱好者中产生了很大影响。着名维吾尔族诗人黎·穆塔里甫还请人将纪念刊中的一些文章译成维吾尔文,刊登在《新疆日报》副刊介绍给维吾尔族的文学青年与广大读者。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