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少数民族文学论文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价值研究的方向探究

来源: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作者:张永刚;李雨君
发布于:2020-02-21 共8903字

  摘    要: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基本价值研究在中国文学总体观念的完善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实践层面,可以从三个角度看到“价值研究”的主要取向,即推进民族文学研究发展;助力民族文学形成特色;影响民族文学理论建构。价值研究构成了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动力之源,最终将使中国当代多民族文学展现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关键词: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 价值研究; 研究取向; 实践状态;

  Abstract: The study of the basic value of contemporary minority literature has played a great role i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concept of Chinese literature. Onthe practical level,the main orientation of “value study”can be seen from three perspectives:(1) promoting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literature;(2) help national literature form its features;(3) influence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literature. Value research is the source of motivation for 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minority literature,which will eventually make contemporary Chinese multi-ethnic literature more splendid.

  Keyword: Contemporary minority literature; Value studies; Research orientation; State of the practice;

  这里所说的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价值研究”,也就是关于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基本价值的研究。我们知道,价值研究在确证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富有特色的组成部分这个总体观念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天,谁也不能否认多民族共同的文学追求影响着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状态和未来发展。观念引领和思想认同是在研究的广泛领域和较长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显现出来的。换句话说,我们只有在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实践层面,才能看到价值研究的具体作用,或者说看到价值观念逐渐析出所产生的力量,因为实际上并不存在一个绝对独立而单纯的价值研究先在于所有研究之前,它总是渗透在许许多多具体研究之中,需要仔细分辨才能看出。但可以肯定的是,或显或隐的价值观念探讨对于任何一项具体研究都会起到支配或决定作用。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是一个丰富的领域,也是一个复杂的进程,所涉及的内容很多,在这里我们从三个角度对“价值研究”作一个初步思考,从其主要侧重中探寻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价值研究的基本状态和现实意义。

  一、推进民族文学研究发展

  新中国建立以来,经过70年发展,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已经形成一个丰富领域。从研究主体看,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性,研究队伍迅速扩大,其中不仅有少数民族学者,还有很多汉族的学者参与进来,他们在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域辛勤耕耘,为中华多民族文学建设发展做出了贡献。从研究内容看,民族文学研究的文献丰富多样,研究几乎涉及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方方面面,从少数民族文学的内涵与特质界定、书写对象(包括历史与现实促成的题材与主题)、作家主体行为(包括创作思维与创造能力的普遍性与特殊方式)、文本状态(涵容了民族文学内容形式诸多特色)到越来越广泛的社会文化价值、意义等方面,都形成了具有学术分量的众多成果。从研究方法看,民族文学和文化带来了独特的研究方法,文学人类学、生态学、民俗学等的渗入加强了理论研究的效率,同时传统文学研究方法和西方文艺理论研究方法相结合,形成了众多跨学科综合研究;较为丰富的研究方法体系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价值研究打下了厚实基础,也提供了思考的开阔空间。

  作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价值研究的重要部分,许多学者对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状态和成效进行了概括,譬如梁庭望《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之发展》、李晓峰《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与批评现状的思考》、张帆《解放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述评》、龚小雨《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概观》、南方思《中国民族文学研究概况》、陈祖君《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述评》等等,使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浩大的民族文学研究领域。尤为重要的是在这个庞大的领域中,凝聚并时刻显现着一种重要的推进力量,那就是对研究工作本身进行价值判断的肯定性立场。换言之,许多学者或从多方面论述了新中国民族文学研究的价值,或在具体研究中印证了这种价值。同时,对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取得的实际成果和积极作用进行了概况,涉及研究态势概括、发展思路梳理、理论意义辨析、语言问题探寻、研究资料集成等等,认为“宏观把握并系统总结此种格局的叙述框架和基本经验,对于推动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深入、持续开展具有积极意义。”[1]在研究的实践层面,其观察视觉深入到民族文学研究近几十年呈现出来的旺盛生命力,发现它所催生的许多民族文学研究组织,带来的民族文艺家协会、民族文学刊物以及学术团体,其活跃的文学氛围,使民族文学研究获得了持续发展力量[2],也是民族文学研究不断取得研究成果的直接而重要的原因之一。在少数民族文学的内涵、特质和定义探讨这个方面,研究者首先充分肯定了它的重要性,因为它不仅决定着少数民族文学在当代文学中的地位,还决定着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价值基础和学理起点,因此必须从中华文化的整体构成及少数民族文学对当代中国文学发展史的贡献等角度展开深入研究,探寻原因,寻找发展路径,才可进一步明确民族文学的地位。应该说至今这都是具有研究价值和研究空间的领域,它带来的间接效果是发现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某些缺陷,促使它在主动追求对民间文学和古代、现代民族文学的继承,以及对汉文学和外国文学的借鉴方面有更充分的进展,[3]其结果是对当前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方向形成了积极影响。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价值研究的方向探究
 

  少数民族文学价值研究工作还涉及并促进了新的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艺术形态的改变和民族文学交融发展所包含的重大意义。民族文学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汉文学和外国文学的影响是必然的,因此必须把民族文学放在整个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视域中进行分析,这样才可以进一步突出它的地位和价值,因为“一方面少数族裔文学不是一个脱离总体意识形态的孤立的精神现象,它植根于社会文化的复杂意义建构之中;另一方面它也时时刻刻通过自身的展示参与了现实生活,并且成为其中有力的一部分。”[4]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必然看到民族文学融入主流文化的必要和过程,看到民族传统艺术向现代转型的巨大变化,看到精英主体意识在民族文学中的强化和显现,以及在市场强力中它的表演化倾向的形成与不断增强。[5]当然,这些变化,特别是市场化倾向并不是民族文学发展的负面取向,从某种角度说,它有利于民族文学适应时代,获得进步的新条件和新机遇。概而言之,整个后现代文化就是在商业、市场的环境中滋生出来的,学会利用市场条件,在他者的视野中寻找存在价值,可以说正是全球化时代里民族文化逐步发现的一种发展方式,它利弊杂存、意味丰富,需要仔细思辨、扬长弃短才能看出其文化意义。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要不断创新发展,积极融入新的时代,吸取多种营养是必然选择。民族文学的价值是在时代进步中不断丰富的,民族文学研究也要在这个不断丰富的领域形成新的观察视野,拓展深度广度。事实正是这样,由于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民族文学价值做了积极探索,促进了“少数民族的文学正向高层、深层发展。”[6]应该说这个发展进步是巨大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它有力印证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价值,也成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价值研究具备有效性的实践佐证。

  二、助力民族文学形成特色

  少数民族文学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其作品总是带着独特的民族特点。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充分肯定了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特点,对民族文学进一步加强特色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相关研究也因此构成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价值研究的重要部分。

  综观这方面的研究,其总体倾向(特别是90年代以来的总体倾向)是充分肯定少数民族文学在整个中国当代文学中形成的生机与活力,并在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中进一步发掘生机与活力产生的原因,以确证少数民族文学发展所具有的优势所在。在具体研究层面,研究者重点探寻了少数民族文学民族特色的基本价值和重要意义,认为民族特色是少数民族文学内在特性最重要的因素,“民族特征是少数民族文学不可或缺的必要因素,如果缺少了这一要素,那么便不能称之为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也就不具备少数民族文学的审美价值基础。所以,民族历史文化和民族元素是作家在创作时进行提炼和加工的主要元素,从而实现最终的少数民族文学审美价值。”[7]在这里,进一步将民族性特点视为构成少数民族文学审美价值必不可少的要素,实际上是界定了少数民族文学作品最基本的内涵和特征,具体说,就是“‘民族性'是民族文学这一概念的应有之义,也是民族文学区别于中国的地域性文学的关键所在。”[8]其定义的思路和目的都是清晰而明确的。

  那么民族文学这个内在规定性来自何处?第一个来源是民族作家的主体身份和主体意识。“少数民族作家作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主体及其自身民族文化的代言人,对自身的民族文化身份的认知必然会在其文学创作上有所体现,其内在的民族性是推动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动因。”[9]今天这已经成为共识,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主体身份和主体意识并不是天然的,也不是自然而然流露的,它实际上有一个逐渐发现、逐步确证、逐步展现的过程,也就是说,它实际上是在特定文化环境中建构起来的。新时期以来这个现象尤为突出。那么建构得合不合理?体现出何种意义?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进行理论探究,其研究内容丰富,研究空间巨大,目前其中一些基本观念逐步得到了明确和肯定,比如,“少数民族文学必须通过本民族意识的追寻,来重建‘自我文化身份'”[10],这是民族文学在面对本民族文化危机时所产生的观念意识,它要求作家不断追寻本民族文化体验,坚守本民族创作立场,避免被时代潮流淹没,因此“少数民族作家注意到本民族独特的民族心理和变化过程,重视并且努力发掘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将其自觉融入到创作中,这是他们文化身份意识的显露,也是赖以创作的源泉,因为任何一个作家都离不开自己特殊的生活体验和文化认知,失去本民族的文化根基而想要建构一个独特坚实的文学世界,是无法实现的。”[11]在此意义上,有研究者断言:“民族性,毫无疑问,是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性价值追求反思。”[12]应该说,这种价值判断的背后,体现了相关研究的思辨性深入性,虽然问题的答案可能有多种选项,但思考本身的意义是积极的。民族文学内在规定性的第二个来源是民族生活的决定作用。作为社会生活反映的文学,少数民族作家总是率先关注自己民族的生活、习俗和历史文化,使作品带上民族的烙印,形成表现方式上的差异。因为“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民族性主要是指对民族文化和风俗人情进行审美关照和体验的过程,不同的少数民族文学审美性是不一致的。”[13]“而一种文化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对于世界独特的感悟,而且在于他们独特的表述。”[14]许多研究因此涉及了民族文学在语言、叙事、文学形象塑造等方面的特点,以差异性来证明主体追求的价值取向,拓宽了民族文学价值研究的范围,使研究呈现出丰富性与复杂性。

  以上述方式形成的民族文学特色到底具有什么文化意义呢?这是价值研究推进民族文学特色发展最为关键的地方。相关研究首先为中国当代文学增添了新的本土化成分。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中国文学,是由多民族多区域文学构成的,多样一体,和而不同;百川归海,势成浩瀚。“少数民族文学收纳民族文化事项、呈现民族心理个性的‘民族特色'日益显着,不断为中国文学空间增添新的质素。”[15]这是不用怀疑的历史与现实状态,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其次,相关研究发现少数民族作家对本民族文化的眷念和坚守,增强了民族文学中的民族文化表现力和民族凝聚力。在新的时代环境中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学影响日益强大,它甚至会同化、消解文学的民族特色,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也只有坚守民族文学的特色发展,才有真正的民族文学,在此意义上,民族文学研究对文学民族特色的肯定和弘扬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理论视野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人们看到坚守民族文学特色的立场和方式应是艺术化方式,而不是口号式的表达,这对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更有效的助力,因为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特色才是真正的文学特色。第三,相关研究发现民族文学中的民族特色带着意识形态的潜在功能。“少数民族文学文本中的民族主义表达,实际上是一种意识形态话语的表达。”[16]任何意识都不可能脱离具体的民族心理、民族社会情境,恰恰相反,它能以形象方式最充分地反映民族的历史进程和种种社会文化行为。因此我们不但不能否定民族文学的意识形态意义,反过来还要进一步加强这种意义,以形成正确的文化导向。实际上,民族文学在现代性进程与后现代文化思潮中已经表现出种种积极姿态和种种困惑,如何将民族特色的传承与现代意识融会在一起,无论是进行艺术的表达还是展开文化的思考都是艰难的。因此,“对弱势民族选择现代化的道路和策略而言,借鉴现代化理论来审视既有的现代化实践,总结其中的经验,是很有必要的。”[17]在复杂的世界文化背景下任何单一的判断都不可取,相反,充分的研究会使民族文学的理论视域获得更加广大的空间。

  在文学发展中,民族特色既是“自然的”,又是主动追求获得的,对于少数民族文学来说同样如此。说其是“自然的”,那是因为创作规律具有决定作用;说其是主动追求所得,又是因为民族文化地位和民族话语权等因素会在具体时代环境中变成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影响着人们对民族文学特色形成不同的理解和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在具体的文化构建过程中,还会发生许多复杂情形,譬如,有时对特色的追求刚好导致特色的消解;有时特色仅仅作为一种表面化的点缀被利用,却又成了追寻特色的重要而合理的方式;有时特色的深层表达反而带来新的茫然与困惑,使人觉得特色遥不可及,等等。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直面这些问题,并在很大程度上厘清了这些问题,形成了相对明晰的视界,应该说这种关于民族文学价值的判断与张扬,大大助推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特色化发展,体现了理论研究应有的积极意义。

  三、影响民族文学理论建构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中国当代文学中具有特色的部分,必然会为中国当代文论发展提供理论建设的民族化资源。民族文学本身也渴望得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理论阐释与引导。目前这种诉求在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价值研究中得到了积极回应,可以肯定,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为民族文学理论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发挥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从当代文论建设资源角度看,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丰富性是有目共睹的,其研究成果卷轶浩繁,所论深广,涉及了民族文学创作发展的方方面面。我们从张寿康、买买提·祖农、王弋丁、汤晓青、梁庭望、汪立珍、尹晓琳、吴重阳、关纪新、朝戈金等学者,以及中国作家协会编写组在不同时代汇编的研究文集、梳理性着述中可以获得直接证据。在这些少数民族文艺论集、少数民族文论选、理论评论特辑中可以看到一个巨大阵容的存在。作为民族文学理论建设的基础,应该提到的成果很多,譬如:2006年朝戈金、郎樱主持中国社科院重大课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资料库”,汇集了大量民族文学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为少数民族文学理论建设打下了宏厚的资源基础;梁庭望、汪立珍、尹晓琳主编的《中国民族文学研究60年》,展现出开阔的视野,着者从“从多元到整合的文学理论”、“从无到有的民族文学学科建设”、“从搜集到整理的资料积累”、“从单一到繁荣的发展趋向”、“从课堂到社会的文学辐射”等角度,较完整地概括、阐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态势;吴重阳2013年编着的《中国少数民族现当代文学研究》,从少数民族文学概论、不同时代少数民族文学总结、少数民族文学作家作品分析等角度,汇集了大量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材料……应该说,上述这类研究具有“奠基”意义,它们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和理论构建的尝试提供了重要资料。值得重视的是,众多理论家在汇编和总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成果的时候,都有意识地充分表达和肯定了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对民族文学理论建构的重要性与积极意义,并指出在这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深化的方向与方法,体现出价值研究的明显特征,有着“独特而深入的学术思考,简洁而清晰的理论阐释。”[18]———这是汤晓青对关纪新、朝戈金的《多重选择的世界———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理论描述》这部论着的评价,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也可以用它来概括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对民族文学理论建构的主要贡献。

  尤为突出的是,一些研究者直接致力于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的构建,留下了可贵的探索成果。譬如梁庭望所着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概论》就是带有开创性的民族文学理论构建的尝试。该着在少数民族文学定义的基础上,分章逐一论述了“少数民族文学的起源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学的分类”、“少数民族文学纵横论”、“少数民族文学与周边国家文学的关系”、“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方法论”、“少数民族文学与当代社会”等问题,其构建民族文学理论的倾向十分明显,并形成了少数民族文论的一个基本框架思路,因此被誉为“迄今唯一一部从理论上论述少数民族文学的理论着作。”[2]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对民族文学理论建构的推动力量更多来自于不断延续着的理论索求和反思之中。在“中国是地域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观念引领下,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重要性,并据此倡导和探索了民族文学理论建设的必要性,像关纪新的《20世纪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关纪新、朝戈金的《多重选择的世界》,刘大先的《边缘的崛起》、《从想象的异域到多元的地图》,李鸿然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论》,徐新建的《全球语境与本土认同》,李晓峰的《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下中国文学史之结构》,赵汀阳的《没有世界观的世界》,杨志明的《全球化、现代化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存前景》,宋炳辉的《弱势民族文学在中国》,汤晓青主编的《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文学研究》等等,都是致力于理论构建的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与此同时,对多民族文学的研究与理论缺陷的反思越来越多,形成十分丰富的状态,曹顺庆的《三重话语霸权下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刘大先的《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反思与重建》、《文学共和》,李晓峰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与批评现状的思考》,姚新勇的《萎靡的民族文学批评》,马绍玺的《在他者的视域中》,姚新建的《文化身份建构的欲求与审思》等等,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展开了深入思考,其启发作用是巨大的,譬如姚新勇立足于当代民族文学批评和研究的不足,在宏观理论研究、整体把握与微观具体批评方面深入探究,概括了不足的“三大症候”,即(1)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宏观研究的系统性、理论性欠缺;(2)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微观性考察空泛;(3)有关少数民族文学重要理论问题的思考存在着被动性、重复性和随意性。[20]这是很有代表性的反思,它的旨意正在于民族文学理论构建,具有明显的观念色彩和逻辑张力。

  将民族文学理论构建置于时代发展之中,吸纳新世纪带来的新因素,必须及时调整思考的视域与思路。在这方面,我们注意到一些新的价值研究取向,譬如“多民族文学史观”应立足于多民族国家的高度,才能对中国文学史的基本属性和功能进行阐释,形成真正的多民族文学史观和多民族文学史整体结构。[21]再如,在后现代背景下,要重视中华多民族文学的整体价值,我们需要“从文学批评标准的角度考察当代特别是新时期以来的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整体状况。”[8]也就是要求融进时代发展带来的文学观念视角,接纳文学批评标准的嬗变。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从纵向历时的角度和横向共时的角度来观察、思考、分析民族文学在当代中国文学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尽量避免狭隘的民族文化偏见,才能发现具有时代意义的民族文学价值和理论成分,为民族文学理论构建提供更多中国本土元素和本土资源。[23]

  总之,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已有70年历史,其中价值研究已经形成明显态势并体现出巨大作用,它有力推进了民族文学研究深入发展,对民族文学特色的形成与强化产生了巨大助力,并深刻影响着民族文学的理论建构,其意义不可小视。在文学研究领域,如果说价值研究是研究整体的动力之源,那么,不断强化的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基本价值研究,将会使中国当代多民族文学研究获得更大的发展力量,其最终结果是让中国当代多民族文学展现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参考文献

  [1]龚小雨.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概观[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8):5.
  [2][19]梁庭望,汪立珍,尹晓琳.中国民族文学研究60年[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37.
  [3] 吴重阳.中国少数民族现当代文学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34.
  [4] 刘大先.现代中国与少数民族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339.
  [5]樊华.文化转型与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的分化[J].思想战线,2009(6):132.
  [6]丹珠昂奔.时代文化哲学与少数民族文学创作[J].民族文学研究,1986(4):64.
  [7]权晶.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文化认同与审美价值基础[J].大众文艺,2016(24):33.
  [8][22]樊义红.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三种标准[J].民族文学研究,2018(4):68.
  [9]尹晓琳.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发展态势[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55.
  [10]姚新勇.文化身份建构的欲求与审思[J].读书,2002(11):54.
  [11]严英秀.论当下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性和现代性[J].民族文学研究,2010(1):139.
  [12]朱斌.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性价值追求反思[J].文学与文化,2018(1):82.
  [13]孔令辉.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民族情怀与审美价值基础[J].贵州民族研究,2015(2):118.
  [14]刘大先.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反思与重建[J].文艺理论研究,2005(2):16.
  [15]谢刚.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价值重构[N].文艺报,2014(7):1.
  [16]欧阳可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与民族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97.
  [17]杨志明.全球化、现代化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存前景[J].思想战线,2009(6):20.
  [18]汤晓青.1995年少数民族文学研究[J].民族文学研究,1996(3):79.
  [20]姚新勇.对当代民族文学批评的批评[J].文艺争鸣,2003(5):17-20.
  [21]森满.多民族文学理论研究的新成果[N].文艺报,2013-02-01(6).
  [23]张永刚.后现代与民族文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75.

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原文出处:张永刚,李雨君.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价值研究”的主要取向[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9,38(05):1-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