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少数民族文学论文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重要意义探析

来源:学术探索 作者:张永刚;李雨君
发布于:2020-08-12 共9744字

  摘    要: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价值研究,对整个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具有重要影响。它的合理性建基于民族文学审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三个维度的研究之上。从现实角度看,它加深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理解,拓展了当代文学研究的学术空间,突出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在理论上充满了历史意味和构建之力,有利于中国文论呈现出充沛的多民族文论的丰富性。

  关键词: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 价值研究; 时代意义;

  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the value of contemporary minority literature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at of contemporary minority literature. Its rationality is based on the aesthetic value, social value and cultural value of national literature. From a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it deepens the cultural understanding of contemporary minority literature, expands the academic space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highlight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and role of contemporary minority literatur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erefore, in theory, it is full of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construction power,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richness of multi-ethnic Chinese literature theory.

  Keyword: contemporary minority literature; value research; significance of the times;

  1949年以来,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及其相关研究都得到了巨大发展。与创作状态不同的是,少数民族文学的理论研究经历了较多的实践与观念交互影响的艰难探索过程。今天,从被大多数人忽视到研究成果丰富多样,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不断显示出多重作用和积极意义,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其中针对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基本价值的研究,在整个研究工作中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作为认识和反思起点,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基本价值的研究状态作为对象进行思考,对提升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基本观念和方式方法、增强多民族文学在新时代中华文化整体发展中的作用、弘扬民族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价值构成

  肯定地说,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表现出了多方面价值取向,其价值构成涉及社会、政治、历史、习俗、审美、语言等多个文化层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基本价值取决于(或者建基于)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换个角度说,是研究者对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价值进行深入有效的研究决定了这种研究本身的价值。根本而言,文学研究整体上皆是一种价值探索,但在对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多方面价值判断的时候,价值观念的选择确定又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如果没有文学价值研究,整个文学研究活动都会失去基本方向和目标,研究的有效性便难以形成。在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许多学者对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基本价值进行了直接研究,这种研究夯实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整体研究的基础,譬如朝戈金的《如何看待少数民族文学的价值》、孔令辉的《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民族情怀与审美价值基础》、傅钱余的《论中国民族文学研究的价值标准与前景》、刘大先的《人口较少少数民族文学的大意义》、权晶的《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文化认同与审美价值基础》、李翠芳的《“骏马奖”与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学的价值流变》、尹晓琳的《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语言学价值》、向云驹的《陌生: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审美价值基础及价值定向》、董军的《民族文学对于民族认同和文明对话具有重要意义》、张永刚和唐桃的《少数民族文学:民族认同与创作价值问题》等都发挥了这种作用。20世纪80年代至今,这种研究逐步增多,日渐深入,其角度、思路越来越丰富,但整体观之,则主要集中在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审美功能、社会功能和其他文化功能的探讨把握上,形成了清晰明确的“价值研究”建构主线。

  (一)关注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审美价值

  文学作为艺术,其最为重要的价值就是具有审美功能,带给人们美的陶冶和享受。“文学自身就是一种审美方式,……是人类活动的一种价值体现,它证明着、显示着人的审美能力和精神创造能力。”[1](P194~195)作为中国当代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必然要追求文学所共有的审美价值,尽管它的方式和状态各不相同,与汉文学的差距更大。这正是少数民族文学源远流长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值得重视的是,少数民族文学在其独特的表现方式中展现了各不相同的审美价值追求及其表达差异,形成了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因此,注意到少数民族文学在反映少数民族独特的社会生活、人文历史的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审美方式及形成的审美功能,一定是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价值研究深化的一种体现。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重要意义探析
 

  事实上,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对少数民族文学的审美功能进行了多种分析,深入探寻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以审美方式使生活中的审美价值得到的艺术化重新处置”,“使生活中直截了当的急切与平庸经由情感笼罩而闪现出迷人的色彩”[1](P194~195)的艺术方式。可以说,在对少数民族文学价值的研究中,审美价值的分析是最丰富详尽的,因为有一个观念已成共识,即“对民族文学内在美的挖掘,在文学审美过程中必不可少”。[2](P118) “民族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多民族构成的具体形态,仍然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特定内涵。”[3](P6)这种有代表性的观念的形成,从根本上改变了许多人关于少数民族文学只是粗糙的简单的文学写作方式的认识,把关注的目光引导到内在的、独特的审美效应分析中,进而,研究的焦点自然深入到少数民族文学的艺术规律探讨中。譬如审美构成的独特的陌生化手段、审美效应的时代、民族和区域内涵等。即使在对一部具体作品的评论之中,研究者也会从审美价值入手,认真关注作品完美的表现形式和生动的故事情节,不同体裁具有的审美特点与具体作品的地域、民族特点,多样化的艺术风格、读者获得的不同审美感受等方面,从这些角度去发现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审美方式和审美韵味。因此,绝大多数关于少数民族文学价值的研究所实现的作品审美功能把握,不仅发现和确定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重要价值,同时也使研究本身获得了基本价值,其意义是双重的。

  (二)探究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社会价值

  除了关注审美功能之外,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涉及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多种重要的社会功能。文学历来是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其创造和传播过程中必然会形成多种社会影响和社会效应。文学的社会价值在读者接受活动中产生,它首先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逐渐改变其思想、行为,进而促进社会价值观念渐变。这种变化是积淀式的,绵长久远的,因此最终也是巨大的。文学的社会价值是文学研究不能忽视的领域,必然要成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价值研究的又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许多研究者对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社会功能的把握是充分而敏锐的。譬如,针对少数民族文学最具权威的奖项——骏马奖,有人就发现“骏马奖作品反映出了对现实政策的敏感把握”,进而也就看出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家的“创作仍然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化、社会化以及伦理化色彩”。[4](P88~90)“骏马奖”是中国当前少数民族文学最重要的奖项,其获奖作品代表着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较高水平、有充分的影响力,因此这种判断从一个小角度揭示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对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价值的认同与趋近。其实这也是现代以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前进方向和取得成就的前提。在新时期初期,少数民族文学的这种意识形态价值追求尤其突出,众所周知,“当时社会背景的泛政治情绪,即一种帮助国家上层建筑共同完成思想清理和拨乱反正工作的热情和信心,一种呼唤思想大解放的政治要求”[5](P116)构成了文化发展新动力,新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学不可能游离于这个文化潮流,主动融入才是它的合理选择。实际上也正是因为少数民族作家对时代政治的认同,其作品才有了契合现实的感召力,成为展示时代精神的民族言说,正所谓和而不同,多元一体。从某种角度看,新时期各少数民族的觉醒正是以民族文学创作的上述社会价值蕴含作为一种方式和一种佐证的。所以,绝大多数民族文学作品包含着积极的社会效应,显示了“为时为世”的责任意识,即以“少数”的方式体现出了与主流文学一致的“大意义”,所发挥社会影响力是巨大的。刘大先的概括很有代表性,他针对“人口较少少数民族文学”总结道:“文学从来就不仅仅是审美的体验、娱乐的消遣,它也是教育和认识的途径、自我表达和张扬精神的渠道,更是凝聚族群、振奋精神的工具。”[6](P2)即使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文学也包含着这样的积极进取精神,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学自不待言。在更广泛的范围,李晓峰从少数民族文学自新时期以来对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贡献角度进行省思,认为少数民族文学在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增强四个认同的意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中国文学话语体系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它们也在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形成了重要标志。[7](P1、3)这些深入的研究,是一种思路的彰显,让我们看到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丰富的社会功能和巨大的社会价值的理论投影。理论上对少数民族文学社会价值的发现与肯定会进一步厘清如何对待民族文学的观念与心态;理论上突出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社会价值的丰富内涵,有益于促进多民族文学的多样化发展。对于在新的时代语境中如何提升多民族文学、弘扬民族多样性文化也是也十分必要和十分有效的。因此,探究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社会价值和意识形态意义,有着巨大的学术空间。

  (三)发掘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价值

  研究者对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主要价值的探究远不止于审美活动为核心的美学层面和政治观念为核心的社会层面,它还延伸到更为丰富的文化领域。

  我们首先注意到研究者对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价值产生根源的追索。曾斌认为长期的历史文化熏陶使文学创作“不可避免地打上鲜明的民族文化烙印”,尤其是对于作家而言,民族文化积淀在少数民族作家意识深处形成的文化基因,总是会不可遏止地灌注在其作品的“肌理”之中,这是民族作家本人情愿与否都会产生的结果。[8](P162)也就是说,民族文学的文化价值来自作家的文化血脉,作家受到特定民族的独特文化滋养,其作品必然带上丰富的文化蕴藉。实际上,少数民族文学反映不同的民族生活,其特殊的地域与民俗、传统与习惯,还有语音等自然要促成不同的民族文学差异,体现出各民族的文化独特性,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价值由此而生。在研究领域重视少数民族文学的这些文化价值状态和演变方式,有利于形成合乎新时代要求的丰富的多民族文化生态。在20世纪80年代新时期初始阶段,这一现象尤为突出。那时中国文学界的文化寻根思潮盛行,影响并加强了这一时期的少数民族的文化追求,促使他们深入自己民族的历史和传统,去寻找独特的文化活力,展开文化反思,重新定位自己的文化位置,因此,民族和地域成为少数民族作家“对族姓文化进行书写的关键内容。”[4](P88)在这个大背景下,理论研究对之的发现与阐发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它甚至构成了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的文化价值流变主线,许多评论家正是将少数民族文学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作为民族文学重大特征和价值基点加以研究和强调,才使民族文学和相关研究具有了新的活力和发展态势,从而在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学格局中获得了更高地位,产生了更大影响。

  在文化价值探究中,有一些重要倾向不能忽视。首先是文化认同问题,研究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价值不能不涉及文化认同。关于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文化认同的研究成果很多,总体上研究者肯定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认同观念和方式,即在国家认同的基点上表达民族认同,因而看到它在当代中华文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带来的新的文化价值繁衍。在此基础上,意义的多样性呈现出来。比如有学者提出要让民族传统重新回到文学创作的文化视野当中,加大它的表现力度,这是对民族文学文化功能的进一步重视和肯定,确实,在弘扬中国主流传统文化的同时,不能忽视少数民族不同的传统文化精华,文学的文化价值建构应在多样化中形成丰富多彩状态。这样看来,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文化认同与审美价值之间就有了深刻的构成关系。[9](P33)更进一步,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在此基础上就会具有文化交流互鉴的潜力和实际操作可能,因为在不同文明对话中,民族文学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意义重大。不同的民族文学作品既是文明对话的主要方式,又是对话的情感与思想呈现。同理,在理论上研究民族文学的这种文化价值就会有利于“实现文化快速发展、促进国家和谐稳定”,[10](P125)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尤为需要这一点,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迫切任务。换言之,因为少数民族文学独特的民族特性和地缘因素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它必然有利于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为中华文明提供更为丰富的价值内涵。所以在理论上对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功能进行探究,体现了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随时代发展的可喜进步。

  概言之,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之所以具有价值,就在于它准确把握了少数民族文学自身所蕴含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从而最为有效地发现并阐明了民族文学的内涵与特色、作用与意义,加深了读者对少数民族文学的理解,最终当然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发展。

  二、现实意义审视

  以历史眼光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人们也并不重视文学的族别特性,对少数民族文学甚至还有歧视性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少数民族文学观念逐步明晰,其创作才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创作成果不断涌现,相关研究得以深入开展。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各种价值研究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凸现出来,并形成丰富的现实意义。择其主要,侧重谈以下两点。

  (一)加深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理解

  文学有独特的价值构成方式,但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的价值要在更广泛的文化层面才能充分显示出来。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价值也要在当代中华文化整体格局中才能得到突出。中国当代文学是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学,是中国广大地理区域中的多民族文学,民族文学的总体价值要由各个民族文学的不同特色汇聚而成。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至关重要的观念并不是先在的,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共识。它是通过多年来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工作,特别是其中的价值研究工作逐步明确的,是逐步积淀起来的理论成果。

  许多学者对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价值进行了直接研究。当然,在宽泛的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整个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都是在为少数民族文学寻找和确定价值的研究。在当代,毫无疑问它扩大并加深了人们对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理解,突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少数民族文学在不同时期呈现出来的不同文化内涵或文化意味。这种文化内涵对民族文学价值定位和当代文学价值的丰富都是重要的。有学者在概括民族文学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看到民族文学不仅伴随着特定民族的文化意义,而且还与时代特色相关,因而形成了与任何时期都有区别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其价值巨大。[11]还有学者认为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认同其实是其审美价值构成的基础,如果“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认同,有助于少数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接轨,也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本土文化中寻找更多的归属感”。[9](P33)此类对民族文学的文化意义的高度重视,也是对相关研究的肯定和推崇,在重视弘扬中国多民族文学丰富多彩文化意义的新时代,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生态意识是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和价值选择,众多研究者从人类学、社会学等角度探讨,肯定了体现生态意识的少数民族文学表达。在新时代,这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创作取向和研究主题。研究者发现,许多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都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寻找丢失的民族文化传统和对现代文明不尊重自然的深刻批评等朴素的文化特征,[12](P146)认为将文学对人生终极目的的探讨置于这个基础之上其实是一种积极、深刻的文学追求。从理论角度看,对此开掘与探讨,还融会了西方新的文学批评方法,提升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普适性文化价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如何看待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价值等问题,视野更为明晰。就像朝戈金所说,对于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主张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也有助于更好地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13](P1)在具体层面甚至可以说,由于少数民族文学特殊的文化形态中包含着不可替代的丰富内涵,对之进行研究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文论的重要途径和资源。

  (二)拓展了当代文学研究的学术空间

  少数民族文学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其创作思维、方法、语言及文本形式等与汉族作家文学有较大差距,如何理解、把握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特别是理解用少数民族母语写作的作品)历来都是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少数民族文学以其多样化的存在方式,为研究文学的外部规律和内部规律提供了极为鲜活的材料和极大的阐释空间。”[13](P1)事实也确实,研究者从少数民族文学独特性入手所做的大量工作,拓展了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学术空间,而且这是一个还在不断展开的空间。它提供的是学术资料、学术思想、学术方法、学术成果、学术队伍等方面的启发,[14](P3)这在发展繁荣民族文学、扩大其价值和影响方面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思路方法。

  文学是语言艺术,语言问题在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体现出特别意义,也产生了特别收获。今天,少数民族作家在用汉语写作和用本民族母语写作方面都面临许多选择的困惑,因为语言深处潜藏着文化认同的复杂因素。从研究角度看,创作的困惑给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对象,目前在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语言选择与运用等方面,相关研究丰富深入,体现出明显的价值追寻取向。研究者尹晓琳在《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语言学价值》中对民族文学的语言学价值做了详细论述,认为民族文学的语言价值应当是最为重要也是相对来说较为复杂的一个学术问题,因此通过对民族文学语言价值的解析和对语言学方面学术问题的阐释,能够让民族文学的总体价值内涵获得新成分,使民族文学作品更受关注,更易理解。同时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对当代多民族文学学科的建设发展提供更为具体的内涵。

  针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编选和出版这些方面也形成了大量研究成果。有学者提出,要“使研究工作者能从宏观上把握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总体概貌,又可以在宏观研究指导下对一些问题从微观角度进行研究”,[15](P85)就要注意作品编选和出版工作。这实际上是一个总的原则,在思路方法上,更具体的看法是认为民族文学研究应结合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的学术方法,特别是要借鉴知识社会学的方法,形成更深入的认识,同时,在研究中还要注重实用性和普适性价值。[16]

  随着时代发展,新的因素出现,将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与民族文学相结合,对民族文学在后现代倾向以及全球化因素影响下行形成的不同价值等加以考量,也带来了新的观察视域。

  三、理论构建潜力

  迄今为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最大收获,是提升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在中国文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这也是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价值研究的核心成果,充满了文学发展的历史意味和未来构建之力。

  回顾过去,中国文学史并没有真正将少数民族文学纳入其中,现代文学观念也没有真正涵容少数民族文学,这种积习甚至延续至当代文学。在很长时间里,人们谈及“中国的”现当代文学,往往仅指占主流地位的汉语精英文学,这并不符合中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文学实际, 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国文学是一个浩大的存在,其内涵十分丰富,但人们对少数民族文学知之甚少,隔膜太深,把它视为一种边缘的存在,无足轻重。正是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逐渐改变了这种状况,在观念上修正并充实了新的理解,或者在实例上提供了有力佐证,产生了指向未来的文学建构之力,使中国当代文学逐步走向更为丰富的多民族文学境界。吴重阳在《中国当代民族文学概观》中,就从文学史角度论述了少数民族文学对中国文学的贡献,阐明了少数民族文学对中国文学整体发展的意义。认为当我们研究中国文学发展史时,只有充分肯定各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认真研究少数民族宝贵的文学遗产,才是尊重中国文学发展的客观历史事实的唯物主义态度。这是极具代表性的观点。在具体论及少数民族对中国文学史的贡献时,他以神话、叙事长诗和史诗为例进行分析,认为其“在某种意义上填补了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空白”。[17](P13~14)因此中国文学史应该将少数民族文学补充进去,这样才能使中国文学史呈现出比较完整的结构和框架。还有许多学者对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本身进行反思,如梁庭望、汪立珍、尹晓琳在《中国民族文学研究60年》中就专门阐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文学研究在的发展状况,开启了关于研究状态的研究;该着专章阐述了少数民族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的关系,并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即族别民族文学史编写阶段、综合性民族文学史编写阶段以及中国文学史融合阶段,从时代发展角度对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的融合过程作了深入梳理,对汉族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的基本关系进行思考,在正确看待民族文学与中华文学关系的基础之上,指明少数民族文学在整个中华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刘大先对少数民族文学与现代中国文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他探讨了在中华民族的“国族建构”中少数民族文学的存在与发展命运及其在当代的演化、分化诸多问题,主张将民族文学研究作为“中国研究”加以对待,达到“重建一种有关中国文化记忆的叙述”[18](P27~28)目的。这些研究由于充分强调民族文学对当代中国文学发展的意义,看到当前民族文学的影响逐渐增加的发展趋势,对今后中国文学研究的整体状态都将产生观念和实践层面的启示价值。

  上述这类有关中国多民族文学观念的更新和对少数民族文学实践成效的探讨,必然带来新的理论构建推动力量。新时代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需要的是“内在的中国气质,形态的多元共生”,如果不重视多民族、多区域文学创作及其研究提供的资源、构成的广大的对象世界,新的理论构建肯定难以实现。新时代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方式可能是多样的,但最基本的要求是保持中国化民族化的多样状态,没有这个前提,理论建设就会失去牢固根基,就不可能形成宽广的中国文学视野和多样的文学阐释话语。因此必须摒弃单一的排他的理论选择,放大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价值,开展更广泛的多民族文学研究工作,从中获得文学理论构建的资源和动力。这是《后现代与民族文学》中通过审视新的文化背景看到的一种可能方式,该文认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价值研究应该在这个共同的指向下更深入地切入少数民族文学多彩的艺术世界,真正把握民族文学的特性,“以民族文学的文化特色为中心来展开深入而系统的研究”,[19](P91)才能使中国多民族文学理论的建设更具成效,进而形成多样化民族文学本土特色,这样,中国文论也会相应呈现出中国化的丰富性和阐释活力。

  总之,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价值研究,推进了整个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对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甚至对整个中国文学在新时代的发展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董学文,张永刚.文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孔令辉.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民族情怀与审美价值基础[J].贵州民族研究,2015,(2).
  [3]向云驹.陌生: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审美价值基础及价值定向[J].民族文学研究,2001,(3).
  [4]李翠芳.“骏马奖”与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学的价值流变[J].民族文学研究,2016,(2).
  [5]洪志纲.旷野中的嚎叫——对新时期以来小说批评的回巡与思考[J].当代作家评论,1998,(5).
  [6]刘大先.人口较少少数民族文学的大意义[N].文艺报,2015,(5).
  [7]李晓峰.从“新时期”走向“新时代”[N].中国民族报,2018,(11).
  [8]曾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地方性知识文学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反思[J].(青海社会科学),2018,(1).
  [9]权晶.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文化认同与审美价值基础[J].大众文艺,2016,(24).
  [10]董军.民族文学对于民族认同和文明对话具有重要意义[J].中国民族博览,2018,(7).
  [11] 白庚胜.发展繁荣少数民族文学的意义[N].文艺报,2015,(3).
  [12]任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的生态思想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7,(9).
  [13]朝戈金.如何看待少数民族文学的价值[N].贵州民族报,2017,(3).
  [14]白庚胜.发展繁荣少数民族文学的意义[N].文艺报,2015,(3).
  [15]周国茂.《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丛书》的特色和价值[J].民族文学研究,1987,(3).
  [16]王平.论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新思路[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
  [17] 吴重阳.中国少数民族现当代文学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
  [18] 刘大先.现代中国与少数民族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19]樊义红.文化研究.通向一种民族文学理论建设的可能性[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5,(6).

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原文出处:张永刚,李雨君.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价值研究[J].学术探索,2020(07):108-11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