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少数民族文学论文

满族文学《尼山萨满》的文化意蕴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0-16 共4314字
论文摘要

  《尼山萨满》是一部满族流传下来的古老宗教传说,其篇幅短小,却涵盖了文学、语言、历史学、宗教学、民俗学等诸多学科领域。传说尼山萨满凭借高超的萨满法术,勇闯阴间,解救员外的儿子费扬古,使其死而复生的故事。全篇情节曲折,故事离奇,笔墨较少,却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极具艺术特色。在语言的使用上,采用的是简明、朴素的地道满族口语,朗朗上口,展现了浓郁的满族社会生活气息。文学艺术上,《尼山萨满》集中塑造了尼山萨满这一典型人物形象,是满族文学中描写萨满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象。

  一、人与神的中介者

  萨满有智者、晓彻、探究的含义,是充满神奇法力的人,他可以将人们的希冀与祈祷向神明传达,同时也会将神的意志传达给人们。萨满是介于人和神之间的桥梁,让人们有和神明沟通的方式,萨满设法“以多种精神方式并掌握超级生命形态的秘密与能力”。因而,萨满被认为是原始宗教教旨的权威解读者,地位神圣,崇敬萨满教的人也会因此受到福佑。

  《尼山萨满》就描述了萨满的这种神奇力量,同时传递出他的种种美德。他非人非神,神秘又可接近。面对向他求救的员外,她早已是赫赫有名的女萨满,但他非莽撞之人,不轻易显露本领行使神术,更不会张扬鼓吹自己的本领,在试探求救者的诚意时,也仔细的衡量自身的本事,最终才答应先占卜。还一直强调“到你家占卜看看,要是卜对了,你不要过于高兴; 要是卜错了,你也不要悲伤”。

  在救员外之子的过程中,尼山萨满则是经过了激烈的狂躁不安后,进入半昏迷状态的忘我阶段,然后神灵借此附体,道明所谓神明的旨意,代表神的意志,并通过自己的身体传达出来,使得人神之间得到了沟通。另外,在《尼山萨满》中出现了一位神灵就是“奥莫西妈妈”,《清文总汇》卷二中解释为“求福之神”即子孙娘娘。他让尼山萨满了解到赏善惩恶的刑法,回到阳间后,尼山萨满竭力宣传善恶及其刑罚,因为神的思想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知晓和领悟的,萨满成为一个传递神明意志的载体,是人和神的中介。

  在生产力十分低下、人类无知蒙昧的状况下,人对自然的认识能力相当有限,对客观自然力没有抵御能力,所以一度将其视作神奇力量进行膜拜。在灾难发生后,无知无助和恐惧使得人们相信萨满这个人神中介者会将自己的虔诚和祈求向神灵倾诉,同时借助萨满获得的神奇法力帮助自己渡过难关。这是人们对文化、对光明的需要。

  二、萨满的跳神“仪式”

  萨满的跳神仪式在萨满教中可以称得上是最基本的宗教形式,其跳神的职能主要是祭祀、为人治病和超度亡灵等。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巫术。“巫术”,这个词的本身就充满着魔力,在其背后代表着一个神妙莫测,光怪陆离的世界。马林诺夫斯基认为“巫术纯粹是一套实用的行为,是达到某种目的所取的手段。巫术行为有特有的仪式性质。”

  他还认为这种巫术实际是一种表演。萨满跳神一般是为人们受惊吓失魂而做。从跳神的彩色神衣、法具( 神鼓) 的准备到萨满唱神歌的表达以及达到的神奇效果,可以将其看作既是一种宗教仪式,更是一种民间艺术。

  尤其萨满唱的神歌融合了诗、音乐与舞蹈于一体,把气氛渲染的神秘又情感丰富,统观跳神仪式,使我们看到了一种科学都无法解释的神秘力量。

  《尼山萨满》中尼山萨满将孩子的魂魄归还其身的神奇正是一个例证,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萨满的过人的本领和机智聪慧。在尼山萨满奔赴阴间,拯救灵魂的过程中,整个跳神的过程充满了表演性,尼山萨满先是穿上神衣,栓扎上腰铃、女裙,头戴九雀神帽,细身扭动将神灵附体处于朦胧状态,之后说明要求,可以想象当时场面的安静和庄重。这种仪式在当时社会人们是深信不疑的。

  同时萨满倒地,进入半昏迷状态,不许点灯的禁忌更是增添了神秘。追魂的情节无疑是整个文章的精彩所在———在阴间,尼山萨满经历了重重艰难困苦,除了依仗高超的萨满法术,不畏艰辛的勇气,聪慧过人的智慧,还少不了女性口齿伶俐、能说善道、机智风趣等特点。当然,尼山萨满也具有女性的天真、调皮,着重表现在为费扬古争取到满意的寿限后,同阎王开的小玩笑,她告诉阎王“唤鸡时就叫‘阿失’,唤狗时就叫‘嗾’”,结果蒙古尔代唤鸡和狗时它们都往回跑,展现出尼山萨满的机智风趣与旖旎风情,富有重要的审美价值。

  从尼山萨满整个跳神过程中,可以想见先民们在无力抵御的自然面前,对神力的依赖和崇拜。

  在先民眼中,萨满是人神中介,无所不能。在那个时代,萨满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就是我们文明社会中的“医生”。他集科学与非科学于一身,借助跳神这种有庄严感的仪式使人们相信、崇拜、依赖,认为萨满科学是因为他的确有着治病救人的绝技,但只不过是借用了一些外在工具将自己“神化”; 认为他非科学是他所作仪式呈现的状态是虚无假象。整个仪式的呈现是在一种文化认同的氛围中进行的,萨满身心完全投入,产生一种不能自制的状态———或昏迷、或舞之蹈之、或呈现一种与敌抗衡的厮杀状态,请神治病的这种心理感呼之欲出。

  作为文学作品《尼山萨满》塑造了一个丰满的萨满形象,故事并没有在尼山萨满救出员外之子的魂后大团圆,还设计了尼山萨满遇到死去多年的丈夫的灵魂这一情节,尼山萨满不受丈夫的威胁,深情吟唱着“海拉木比舒拉木比”曲调的神歌,向丈夫解释到“你关节已断,血肉已烂,骨架已碎,全身烂透了”,因此不能够再复生,并承诺为丈夫多烧纸钱,多献贡品,并竭尽全力的孝顺、侍养婆婆,请求让自己过去。这一情节,为了彰显出尼山萨满孝顺、对丈夫的恪尽妇道的女性特点。

  但是在同丈夫解释交涉失败后,尼山萨满用尽耐心,因为丈夫留给尼山萨满的是贫穷,是责任,最终用“德尼坤德尼坤”神歌祈求神袛,唤来大仙鹤,将丈夫的灵魂,捉拿起来,永远扔在丰都城中,直至万世不得托生。在将丈夫灵魂扔进丰都城,尼山萨满高兴地唱起“库德扬”,“当你没有丈夫的时候,随心所欲地生活吧! 当你没有男人的时候,你要勇敢地生活! 当有亲爱的母亲时,你要亲亲热热地生活,要珍惜宝贵岁月,要愉快地生活! ”

  表达出尼山萨满果决独立的反抗精神。

  利用情节的刻画,尼山萨满这样一个智慧和美德兼具的形象跃然纸上。借助萨满的跳神仪式,既彰显了萨满治病救人的美德,又显示出萨满的超群智慧,巧妙运用文化的认同心理,将萨满教这种原生态宗教的庄重感和神秘感体现的淋漓尽致。

  三、万物有灵观念

  “万物有灵论( animism) 一词源于拉丁文anima一词,原意是指一种存在物和自然现象中存在的一种神秘属性,即神灵这种属性就其本性而言是人的感觉所无法感知的,然而在持有这种原始宗教信仰的观点的人看来,无法感知的对象比能直接感知的对象更重要”。

  萨满教是一种原生态宗教,先民们把自然界的自然万物和各种自然现象同人们的生活联系起来,认为除了人有灵魂之外,自然界的万物皆有灵魂,从而对自然万物敬仰、崇拜,形成最初的宗教观念———万物有灵。泰勒的学说《原始文化》中认为原始宗教的要点乃是有灵观,他证明着说“初民是常以自己的形象来想像客观世界的,动植物等既有行动的方式,而且与人有益或有害,必然也是禀赋了灵魂或精神的。”

  这也就不难看出,人们最初认为宇宙由天神主宰,日月山河及其树木花鸟等无不具有灵魂———山有山神,水有水神,花有花神,雨有雨神。

  在原始渔猎社会,先民们认为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充满着灵性的社会,他们对万物都有着无比的崇敬,这种崇敬在《尼山萨满》中得到了具体展现。

  ( 一) 对于自然的崇拜

  满族人生活在东北林区,祖先们的生存依靠山川河流、树木森林,所以他们对自然的崇拜离不开风雨雷电,离不开草木鱼兽,大自然的“神力”创造的万物以及对生存、对自然万物的新奇感觉使先民们感到敬畏,对于大自然的恩赐充满着感激和爱意。“萨满教和其他一切原始宗教一样重视自然崇拜,认为世界上的所有事物包括自然界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等等事物都是神的意志的体现它们都带有情感和意志,并且以各种复杂多样的表现反映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威力本领”。

  《尼山萨满》中员外之子打猎冲撞了山神,导致昏迷死亡,随行的仆人向空地跪拜祈祷就生动刻画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敬畏,这也正是人们相信万物有灵这个观念的必然结果。萨满教中的自然崇拜因素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渔猎时期经济文化的特点,人们从自然中获得食物的来源,这种渔猎经济使得先民们对于自然的依赖不断增大,是他们不得不有一种本能的环境意识,这种本能的环境意识也可以理解为功利主义实用价值的驱使。

  ( 二) 对于动物的崇拜

  “动植物崇拜,民众对动物的崇拜主要包括:对祸福人类的动物的崇拜,对与人类有关的动物信仰,与生产有关的动物崇拜以及对危害人类生存的动物的信仰 例如牛在民俗中的农耕神形象以及广泛存在的蝗神庙等就表达了人们对于帮助其生产,付出辛勤劳动的动物的感激以及对于危害其生存的动物的无奈与试图反借助其力量用于积极方面的想法。”

  萨满文化中对于动物的崇拜充满着一种神秘的色彩。《尼山萨满》中整理本《女丹萨满的故事》中女丹萨满死后变成了一只巨大的飞禽———鹰。据布里亚特蒙古人的传说最初之萨满系一只大鹰,认为是神鹰之裔。萨满在阴间救人时所用的鸡和狗被认为是阴间一种贵重的礼物,通过这些我们都可以看出人们对万物有灵的虔诚信仰。

  生活在那个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年代,可以说万事万物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要素,这种天然的依赖使得人们对于万物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和崇拜,他们善意的利用着自然给予的恩赐,并且将这种感激和敬畏通过一种仪式借以传达。

  四、结 语

  《尼山萨满》的故事并没有因尼山萨满全力救出孩子魂魄而完美结局,这样一个机智勇敢的萨满当然在那样一个皇权至上的年代,他的反抗不可能得以善终。这是《尼山萨满》作为文学作品的十分现实的因素。虽然不同译本中的几乎相同的结局似乎说明了皇权的至高地位和夫权的不可违。

  作为满族历史的文化遗产,《尼山萨满》有着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萨满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一门宗教艺术已经定格在了那个仅属于他们的时代,但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我们应该给予重视,他是祖先们智慧的凝结,是社会的缩写。这一极具传奇色彩的宗教传说,集中塑造出尼山萨满这一典型的女性文学形象,从尼山萨满所表现出的高超“神力”和美德,可以窥探出些许满族社会生活的风貌和当时社会人们对于自然的敬畏,对于《尼山萨满》的文化内涵的研究还在继续,这对于萨满宗教的探究有着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荆文礼,富育光.《尼山萨满传》( 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 [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2] 马林诺夫斯基. 巫术 科学 宗教与神话[M].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4.
  [3] 闫秋红. 现代东北文学与萨满教文化[J]. 辽宁:满族研究,2004( 2) : 56.
  [4] 泰勒. 原始文化[M]. 2 卷.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26.
  [5] 齐珊珊. 走进灵魂世界“万物有灵论”指导下的民俗现象的归纳与分析[J]. 湖南农机,2010( 5) .
  [6] 宋和平. 尼山萨满研究[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