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美术论文

大学生审丑现象的形成与应对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6-27 共4680字

  ***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讲话,综而述之:文化和艺术事业是我党和全国人民当前最重要的事业之一,文艺战线的团结与繁荣,必将推进党和民族朝更好的方向发展。文艺事业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是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也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我们要更多的创造出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作品。“追求个性是新世纪大学生的标签,它旨在颠覆公众的传统道德观,从而在争议中展示自身独特的个性,仿佛进入到了一个以丑为美的时代。审丑现象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合理,这种扭曲畸形的意识如果在正处于思想意识形成期的大学生头脑中生根发芽,那它所引发的连锁反应是难以预测的。而如何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不仅影响每一个大学生的一生,更是反映了这个时代社会的整体风貌。

  一、艺术伦理的界定与研究现状
  
  人类社会形成的数千年来,艺术与道德相辅相成,极大的促进了人类文明的精彩延续,艺术作为大众的,社会的文艺,长期辅助主流道德,教化社会。中华文明灿若星辰,艺术到道德的黄金组合不胜枚举,就比如”周公立周礼,孔子设六艺“礼艺相合,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这样的例子并非独一。时随境变,白云苍狗,关于艺术与道德关系的争论一直存在。上个世纪末,我国伦理学界诞生了一个专门性学科”文艺伦理学“,出现了如文艺伦理学研究、文艺与伦理道德的关系研究、文艺伦理思想研究、艺术伦理学论纲等方向;近几年学界还出现了少数将艺术伦理作为特定对象而进行的论述,但归根结底,这些研究都是从艺术蕴含的精神层面来阐述的。对于艺术伦理道德对人的规范作用很少被提及。

  何为艺术道德呢?刚刚故去的伦理学泰斗罗国杰先生在相关着作中解释道:”艺术工作者在其工作实践中必须遵循的社会道德规范,必须保有的优秀道德品质。“至于道德与艺术的关系,学术界认为它们之间应该是交相辉映,互为表里 .一方面,艺术应以道德作为其重要内容,道德必然影响艺术。罗国杰教授强调道德对艺术的影响”一是社会的道德面貌影响着文艺的内容,反映先进的道德则必然会提高艺术发挥的积极作用,表现落后的,扭曲的道德势必会降低艺术的质量。二是艺术工作者的道德观对艺术创作的方向有着指导作用。“二、大学生审丑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一些形式,例如学生之间谈论某些明星的吸毒行为,觉得这是个人生活方式,不必大惊小怪,在荷兰和西班牙的一些地区还有美国的一些州,吸食大麻都是合法的,甚至有的明星炫富、从事嫖娼等活动,均被大学生视为有钱人的享受,人生就应该这样,郭敬明的《小时代》大量宣扬拜金、奢侈、淫乱的生活,也让大学生觉得这种方式的生活才更加有意义,他们在生活中嚣张、张扬、不顾他人感受,自私自利,没有公德心,对待长辈傲慢无礼,对待弱势群体冷眼旁观。

  根据笔者对辽宁省6所高校发放的1500份调查问卷得出,有45.6%的大学生对待时下的丑陋事件表示赞同或接受,这反映出在校大学生的审丑现象日趋严重。大学生对时下的文艺现象的评价严重扭曲,拜金主义,恶俗精神反而成为了大学生争先模仿的形式,这不仅动摇大学生的审美体系,也导致大学生对社会麻痹疏离,降低大学生对政府、对社会、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任度。

  大学生是时代的佼佼者,是社会前进发展的中坚力量,而如何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不仅影响每一个大学生的一生,更是反映了这个时代社会的整体风貌。当今的大学生对审美标准把握出现偏差,不能深层次的把握审美的问题。在对时事的审美过程中,忽略了本质的东西。审美标准不仅仅应该从个人的角度,它更应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是否合乎道理,我们要看它是否能够根据审美对象的实际,揭示审美对象的客观属性和审美价值,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主要依靠自身的主观印象去评判是非,这样往往把握不准美的本质,收获的只是表层的、基本的现象。

  三、大学生审丑现象的形成
  
  从大学生自身来说,很多同学在日常的生活以及学习中,不重视自身素质的整体发展,忽视了审美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很多大学生不知道何为审美,为什么要审美,更不必说提高审美能力了。大部分学生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去,为以后好的前程打下基础,通过考研、四六级、计算机等等一系列考试中去实现自我价值,这本事无可厚非的,但他们没有想到他们丢失了最重要的能力之-审美能力。如果失去了审美能力,那么最基本的判断能力和对事物的把握能力也将削弱,对于以后必将要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们,这是十分危险的。

  1.西方价值体系对传统审美标准的冲击。

  西方社会宣扬的个性、自由等观念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崇尚以个人利益为主的自私主义,是一种割裂人和社会关系的行为。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吸收到了大量优秀的外国文化,同时也传入了很多西方的糟粕思想,这使得今天的大学生为自己的自私和”哗众取宠“的行为找到了依据,这不仅不利于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甚至成为社会不良风气的主要来源之一,我们要秉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使自身审美观良性发展。

  2.互联网为审丑文化的泛滥搭建了技术平台。

  互联网发展到了今天,其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查询资料、网络聊天、了解时事、影音娱乐等等,这些都离不开网络,在开放的同时,也带来很多负面的思想,网络宣传假、恶、丑现象和激进分子的过激言论经常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甚至有一些明显的丑陋现象,竟然被美化成为了主流现象,吸毒、拜金、作弊等被认为是社会正常秩序,这已经严重干扰了校园秩序乃至社会意识,这种现象必须要给予遏止。

  3.传媒行业的扭曲示范。

  传媒行业作为国家的舆论的先行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一篇不实的报道,一个违反行业良心的行为都将带来难以预估的后果,在2015年1月着名歌手姚贝娜去世,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强大关注,而国内知名的报纸为了自己的独家新闻和点击率等利益链条的建立,竟然在患者未去世之前发布虚假消息,更加混入医院冒充医疗工作人员去拍逝者的遗体。艺术是每个阶段的道德状态的反映,而艺术工作者更是代表了社会道德的舆论导向,上述报社这种令人发指的行为,值得我们对传媒行业的行为进行伦理思考,并且要从症结着手,使传媒行业规范化、道德化,成为宣扬正气的利刃。

  4.大学美育课程的缺失。

  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在专门的机构,进行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说学校教育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育教育则是大学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它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也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基础。当前的中国大学生教育主要还是以应试为主,缺乏”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的全方位发展,成绩高于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导致大学生在众多社会现象中不能明是非、懂善恶,进而做出了错误的有悖伦常的意识选择。

  四、大学生审丑现象的应对
  
  透过大学生对待时下的时事讨论,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审美观已经严重偏离道德标准,大学生审丑现象已经到了必须应对的时刻了,这需要多方合作,才能重新树立起大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并从现象着手本质,从而对症下药,由表及里,找出审丑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课程,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甚至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在规范文化市场的同时,更加用正确的思想认识,正确的文化欣赏理念来规范我们的大学生,使其发挥大学的主战场作用,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并且在学校中传播正能量,用艺术伦理的思想来武装自己,打破三俗艺术,正确的选择能够产生积极意义的文艺作品。

  1.用艺术伦理重塑大学生审美。

  按照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点,艺术价值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价值,它以生动、具体、形象的感性形式昭示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激励人们为真理而奋斗、而献身。艺术追求的最高价值标准是美,伦理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善。因而,我们对艺术进行价值评价,应该将其审美价值与伦理价值相统一,将其形式的美与内容的善相统一,这也是艺术伦理价值评价的蕈要原则。由此可见艺术中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才是充分发挥其艺术特性的方式,在思想舆论上,一定要正确的倡导艺术道德观,以道德的维度去审视当前的艺术,以道德作为审美的先决条件,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艺术层次,更加能让大学生重新定位审美,把丑的事物区别对待。

  2.突出家庭教育的首要性。

  习总书记曾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这充分印证了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家长应传播正确的审美意识,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在沟通和教育中起好模仿教育作用,这是大学生审美观形成的重要一环,因此家庭示范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

  3.完善大学课程体系。

  从学校角度来讲,学校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手段,借此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目前来看,大学生教育中的审美教育一直是特别匮乏的,无论是教师还是书籍数量都远远不足,大学美育教育的缺失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学校应加强大学生的整体审美教育,把美育教育作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首先,学校要从课程上增加对美育专任教师的引入,例如开展:音乐欣赏、插花艺术、媒体评论、文艺交流等课程,在补充大学生美育教育的同时,也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其次,一定要打破一言堂和陈旧呆板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我思考、自我想象、自我判断的能力,并且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最后,增加艺术类社会实践活动,举办校园艺术辩论赛或者角色转换,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对事物的主观判断,再通过点评和结合理论加以规范,从而全方位的开阔大学生的审美视野。

  4.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21世纪的教育要求培养出各方面综合发展的人才。也就是说,21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要有完善的人格,社会是每个人必须融入的环境,通过参与大量的社会实践,能开阔大学生的审美眼界,积累大量的美丑意识,并且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大学生的品德,磨练大学生的意志,这不仅“利在当代,更加功在千秋”,这也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中基石。

  五、结语
  
  通过对“大学生审丑”现象的分析,深刻的揭露了其产生根源、途径、以及表现形式,并且通过艺术伦理学这一强大的思想理论来正确的指导当代大学生,通过艺术和伦理学的学科交叉,来解决审丑问题,这是一个很少被触及的课题。习总书记近期召开的文艺工作者座谈会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并且也证明在今天提出这样的课题是非常应时应景的,并且阐释了艺术的本质,艺术应该如何为社会发展发挥其强大的舆论作用,其现实意义巨大,并且能引起很大的共鸣,无论是对艺术院校的学生还是普通院校的学生的审美都能产生参照作用,并且正确分辨什么是美丑,形成良好的审美思想认识,有很广泛的受众群体和强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罗斯金(英)。Someting of art to morals金城出版社 2012年10月。
  [2]罗国杰《伦理学》,人民出版社2011年10月。
  [3]小罗伯特·H伍兹《媒介伦理-案例与伦理分析》2013年9月。
  [4]李元授,《主持人审美修养》 2013年6月。
  [5]席勒,《审美教育书简》 2012年7月。
  [6]吴爱邦,《伦理视域下我国高等艺术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教育策略》 中国人民大学 博士论文。
  [7]杨东,《政治时域中的艺术批评》 [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2(5):55-57.
  [8]黄宗贤,《当代大学艺术教育缺失严重大多成了摆设》,[N]中国社会靠科学报,2012-02-2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