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美术论文

齐白石作品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12-27 共3680字
论文标题

  齐白石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为根基,以平日生活常见之景为灵感源泉,在绘画之中融入了书法、诗词及刻印,将艺术性与趣味性完美结合。他的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借鉴传统而不囿于传统,所绘之物可谓形神兼备、动静相和、雅俗共赏。他的笔墨凝练老道、挥洒自如,作品明朗清新、生动自然,诗词情感丰沛、真实质朴,创作风格独树一帜。西方艺术大师毕加索将他视为自己所无比崇敬的大师,并将其称为“了不起的画家”。20世纪50年代,他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荣誉,进一步肯定了他作为文化艺术大师的崇高地位,以及他为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一、天人合一

  我国儒家哲学自古崇尚“仁”的学说,认为对人对事均应以礼相待,通过提升个人修养与社会教化,达到一种万物和谐的理想状态,显示出天人合一的基本内涵。我国道家思想将天人合一的理念进一步发扬光大,认为应当遵循世间万物的本性,追求天地的自然之美,而不去加以干预,庄子提出的“齐物论”“化蝶说”等,均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齐白石潜心学习我国古典儒道哲思,将其与自己的人生经历与个体感悟融为一体,并完美地灌注到绘画艺术的创作之中,使其作品不论是花鸟鱼虫,还是名山大川,都体现出强烈的“天人合一”思想。

  例如,在齐白石的花鸟作品中,他完全取材于生活,而绝不进行主观臆造和现实改造的行为,其作品再现的花鸟鱼虫、蔬菜瓜果都栩栩如生,表现得极为自然、极为真切,一派农家田园的风貌。在《丝瓜蜜蜂图》中,他以简单几笔勾勒出丝瓜的形态,并以鲜艳的黄色渲染出丝瓜盛开的花朵,观者看罢似乎能够嗅到丝瓜花扑面而来的香气。两只精细描绘的蜜蜂顺着香气悠然飞来,两两相对,仿佛在对话,又仿佛在嬉戏,给观者以无限的遐想空间。在《牵牛花》之中,他用传统的渲染及皴擦的手法绘出牵牛阔大的叶子,又以简单的勾勒描出牵牛那自由生长的藤蔓,最后以鲜明的中国红画出牵牛花及花骨朵,怡然自得的形态跃然纸上,左上方一只蜻蜓寻花而来,翅膀张开,飞翔时无拘无束的神态一目了然。在齐白石作品中,公认成就最高的非《虾图》莫属。其笔墨运用无可挑剔,所绘的虾造型精准、动态十足,在水下畅快游荡的悠然身姿不言自明。

  另外,他所绘的鸡、鸭、猫、鼠、喜鹊等动物,也是通过写生的方式,将它们的神韵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这些画作中,齐白石向观者呈现出来的世界,是一个各司其职、各司其事的和谐世界,是一个没有干预、没有打扰的安逸世界,是一个没有破坏、没有侵略的纯净世界,给观者一种极致的天然生态之美,彰显出强烈的天人合一理念。

  又如,齐白石的山水作品宏大而磅礴。齐白石寄情于祖国的大好河山,游遍了各地的山山水水,体验当地风土人情之余,更领略了这些名山大川的壮美气势。他所绘的山水画简洁明快,绝不拖泥带水,用墨方面直接敷色,而不进行细致的勾勒,并善于通过用笔与用墨方面产生的变化来烘托画面的意境,传达不同的思想。

  他认为,作画之人在作画之际应当胸有成竹,要将其亲眼所见者、亲耳所闻者、亲手所触者以及亲身所历者进行较深层次的内化,将其与个人的情感与思想相融合,让绘画成为一种言语表达形式,让所绘之物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而不只是对景物外观的照搬照抄。在《蛙声十里出山泉》中,他以浓墨渲染出泉水两岸的岩石,并通过颜色浓淡的变化显示岩石质地的不同。他以淡墨寥寥几笔勾勒出水纹,将水的动态及流向展示在观者面前,再以重色绘出几只形态各异的蝌蚪,尾巴在水中摇摆,顺着山泉游出的身姿惟妙惟肖,极富动感,甚至能够让观者产生仿若正在岸边观看的心理体验。当然,齐白石的作品中也不乏对人文景观的描绘。比如,《夕阳渔村》之中,他以粗线条将渔船和村舍勾勒出来,以泼墨之法绘出地面和山丘,再辅以简单几笔勾勒出水纹,远方天际则选择用中国红来描绘太阳,并以此色在天空渲染,显示夕阳西下之时形成的美丽晚霞。

  构图方面更是颇为独特,他将几乎所有的内容都放在了图画的上方三分之一处,下方三分之二大量留白,只用简单的线条来表示水纹,右侧则题词几句。在这幅图画中,村舍、渔船与山水、柳树和夕阳融为一体、不分你我,似乎本来就生长在一起,“天人合一”的思想可谓发挥到极致。

  二、无为而无不为

  在我国绘画艺术之中,自古就有“无法而法”的说法,指的是绘画之人的艺术涵养与绘画技巧已经炉火纯青,人生阅历与情感积淀也已趋于成熟,作画时无需刻意遵循法度,能够进行自然而自在的创作,实际上则暗中与法度相合,可以说是绘画的最高境界。这一思想的哲学渊源可以追溯到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这是他所推崇的一种处世态度和处事方法,具体而言是指要尊重并遵循自然规律,不妄为、不乱为,以“无为”的态度去应对万事万物,便能够取得积极正面的结果。

  齐白石绘画讲求的一大原则是“似与不似之间”,强调绘画艺术应当是对最平常事物的创造性再现,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让观者看来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所绘之物皆为自然之景观,陌生是由于作者运用了独特的创作手法,融入了自身的心得体会,并为观者留出极大的想象空间。

  例如,在《凤仙花蚂蚱》中,齐白石不再拘泥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他没有对事物进行单纯的实景描绘,而是对画中景物进行有机串联,聚焦于前景而淡化背景,写意与工笔相得益彰,对于观者而言,所绘之景再熟悉不过,但其创作手法则是异常新颖,产生了非常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也就是通过他个人的“似与不似之间”的创作理念,达到我国古典哲学所推崇的“无为而无不为”的理想效果。在《松树荔枝》这幅作品之中,齐白石在用色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他用看似随意的几个墨块晕染出惟妙惟肖的松鼠,再用鲜艳的洋红色描绘出沉甸甸的荔枝,以墨色线条勾勒出荔枝的枝叶,观者仿佛能够嗅到香甜的荔枝气味。通过鲜艳的洋红色直接对荔枝进行描绘,在那个时代可以说是极不寻常的创作手法,但毫无疑问,这种绘画方式令所绘之物更加逼真,其艺术效果更为真切。

  三、饶有天趣真性情

  余秋雨说:“大地赋予了齐白石至高的艺术成就,而齐白石的性格与‘天趣’密切,农民般的朴实,孩童般的天真。”齐白石的天趣和真性情可以由几个绘画要素来说明。

  第一个是简洁。齐白石在绘画之中力求精简,以期用最少的笔画再现现实之景,与此同时却能够传达最为丰富的情趣和意蕴。在构图方面,齐白石往往以寥寥几笔便完成构图,其他地方大量留白,以期突出重点之余,无限扩展观者的想象空间,留白之处则通过添加落款、诗词等实现整体布局的平衡。在人物与景物的造型方面,他同样倾向于简练的造型,但简练绝不等于草率,他的造型与整个画面的内容完美应和,并能够有效增添画面的故事色彩。在总体画面的外观上,他一贯追求简括舒朗,意趣盎然,力求以清新的绘画手法给观者带来心旷神怡之感。除了在形式上追求简洁以外,他在精神上更是倾心于极致的单纯和素净。古人山水画有所蕴意的,大都夹杂着个人的忧思与愤懑,比如仕途失意、命途多舛等。而齐白石的绘画则完全摆脱了负面的情绪与态度,而是用轻松愉悦的心情来实现单纯而素雅的审美,让观者在和煦的气氛之中得到精神的放松乃至解脱。

  第二个是洒脱。洒脱既是齐白石的个人精神境界,也是他在绘画艺术领域的不懈追求。他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不去计较太多个人的得失,始终以一种悠然自得的豁达心态去面对万事万物,其绘画不求完整再现,只求介于似与不似之间,体现出一种淳厚、朴实、潇洒的思想状态。他所画的自然风景、花鸟虫鱼等,大多是带着对自然的深深眷恋而单纯热爱而完成,个个悠然自得、闲适安逸,恰到好处地体现出齐白石本人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超凡脱俗的洒脱心态。

  第三个是透明。与西方水彩画与油画等绘画的媒材特点和绘画方式不同,中国水墨画是以透明为主要标志。墨与水相融,毛笔蘸取墨水划过生宣,前后通透,其独特美感自不用明说。齐白石通过笔墨来表现中国绘画艺术透明特点的技巧和效果可以说是无人能及,特别是他晚年所绘的《虾图》,虾头以淡墨晕染,水墨尚未干透便点以浓墨贯彻整个身体作为骨架,再辅以灵动的几笔勾勒出颇具动感的虾须,虾的躯体呈现出一种自然的透明质感,颇具神韵。除却笔墨透明之外,齐白石通过独特的绘画方法,还要体现出一种精神的透明,也就是其人格的刚正。他在绘画中强调透明,既是对“无为而无不为”思想的诠释,也是对自己遵照自己本心与世界原本之道为人处世的观念的表露,显得尤为可贵。

  齐白石的作品是对中华文化深厚意蕴的艺术性再现,也是对自身情感及思想的深刻表达。他将“天人合一”“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贯穿至自己的艺术历程与人生道路,将工笔与写意完美融合,在“似与不似之间”实现达到最佳艺术效果,通过简洁的构图及描绘方式、洒脱的绘画手法、透明的画面质感、独特的用色方式,打造出一种扎根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却又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不同于传统绘画规制的创作模式,向作品中注入了浓厚的文化色彩,获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参考文献:
  [1]董玉龙.《齐白石及其绘画艺术》.花鸟画研究,2005(3).
  [2]李娅.《齐白石绘画艺术风格探析》.大舞台,2014(3).
  [3]李小山,张少侠.《中国现代绘画史》.江苏美术出版社,1986.
  [4]齐良迟.《齐白石艺术研究》.商务印书馆,1999.
  [5]王振德,李天麻.《齐白石谈艺录》.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