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美术论文

艺术与现实生活间的关联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9-25 共2487字
论文标题

  两千年以来,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一直为文艺评论家所争论。其实无论何种艺术形式,现实生活都为其创作提供了源泉,每个时代的艺术都会留有那个时代的痕迹,艺术与社会生活是不可分割的。

  一、艺术产生于社会现实生活

  艺术都来源于生活,也就是说生活就是艺术的基础,艺术的一切灵感归根于周边的社会生活,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和人就能为艺术提供素材。

  现代考古学者通过对历史遗留文物的艺术特点复原文物当时所有人和时代的一些信息,艺术为生活的镜子,它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帮助人们了解和认识社会生活。当我们打开《清明上河图》时,当年汴梁的景象就呈现在眼前,我们对当时的城市面貌、经济状况、民情风俗、各阶层人们的生活能有了了解和认识。

  现实是什么?现实就是每天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艺术是什么?艺术就是现实中的人或事触动我们心灵的那部分,现实是短暂的、是自然发生的、是平淡的、又是不留痕迹的,而艺术是浓烈的,又是刻骨铭心的;现实是属于个人的,而艺术是大家的。

  产生于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艺术,一开始就是作为社会生活的反映而出现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再现生活是艺术一般性格的特点,是它的本质。”反映生活是艺术所固有的本质特征之一,世界上没有不具备这个本质特征的艺术作品。作为意识形态的艺术,也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离开了社会生活,艺术就不存在。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艺术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但在当代社会中,艺术已不再是一种纯粹的意识形态,不再完全从属于上层建筑。由于一切社会因素都有市场经济所包围,因此社会所有的因素都由于市场的存在而有了意识形态的调节功能,这种情况下一些符合当代社会文化的艺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喜爱,但也有一些不具备完全市场价值的艺术面临着被社会淘汰的危险,一些机构或组织也为了艺术多样性的存在采用了非市场经济的手段基于经济上的补偿而让这种艺术得以存在。

  对于大众来说,在生活中,我们想要开启自己的艺术创造,就得培养自己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在关注中培养自己对对象的观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再由发现引发自己个人的思想与情感的联系;在近距离的可视的现实环境中与想象的空间翱翔,在三维与平面中有机转换,在运动与静止间探索追寻美之所在,美之所存。所以,生活是艺术的载体。

  二、艺术作品对社会的影响

  艺术创作过程是社会生活的艺术体验,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创作对社会生活的这种依赖关系,首先表现在艺术家往往是从生活实践中获得创作动机和创作灵感,尤其是艺术创作的内容,更是来自于社会现实生活。但与此同时,艺术创作又是一种创造,它不仅仅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重复,而是进行提炼和概括。

  (一)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动性

  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是艺术反映的生活又不等于实际生活。由于人的主观意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并不是机械的反映。从生活到艺术,要经过人们加工提炼和再创造,客观的说艺术是社会生活在人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动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1、艺术作品表现出来的生活,渗透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艺术家对现实社会进行创作,不是将眼睛看到的真实生活进行纯客观的描述,这种客观的描述更像是历史而不是艺术,艺术家是按照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对看到的所有元素进行提炼、加工、改造,并按照自己的感知表现出自己的一些美好愿景,作品中也常带有自己的看法。

  因此社会生活的积累是一个艺术家的修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丰富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对社会的体验会直接影响到艺术作品的深刻程度,这种思想深度与文化修养则直接决定艺术作品的格调与品味。

  2、艺术反映生活的能动性,表现在对现实生活进行符合一定艺术表现规律的改造。小说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是从一个生活中找到了原型,但也要让自己的创作形象高于生活原型。

  艺术创作中,要发挥作者的主观能动作用才能让作品更加引人入胜。但是艺术创作的主观能动作用一定要有一个度,如果不顾真实的实际生活,只是主观从创作者的角度去完成作品就陷入了创作者的自我意识中。在艺术创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忠实于生活并不矛盾,只有主观与客观达到统一,才能创造真正的艺术作品。割裂主观与客观之间联系都将影响艺术反映生活的真实性和深刻性。

  (二)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性

  艺术和社会科学一样,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又不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生活,而是积极地能动地反映生活,并且都要求反映生活的本质。而艺术又有它不同于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地方。

  1、社会科学是往往采用概念反映生活,艺术则是受众通过视觉、听觉等各种可以形象、直观的体验来反映生活。形象、直观是艺术区别于社会科学的一个非常明显的基本特征,是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手段。

  艺术形象包含内容是非常宽泛的。这里的形象不光有人物形象,也包括自然景色,甚至一段欢乐或哀伤的思绪,或者说是一幅熙熙攘攘的生活图画,一种气氛、一种情趣,这些都包含在艺术形象的范畴。如我们经常听到的乐曲,乐曲中会表现出表现欢乐、痛苦、平静,有的乐曲还表现出忧郁、挣扎、激愤、斗争、挫折。乐曲通过节奏、乐器的使用等各种方法通过听觉的形式让听者感受到作者的感受和情感,听者所感受的就是这个乐曲所表现出来的音乐形象,也是艺术形象。

  2、艺术创作和其他社会科学都需要概括。区别在于:科学概括往往通过简单的概述最后总归结为抽象的结论,直接把本质的东西说给读者,而艺术的概括则始终不脱离具体可感的形象,很多艺术的概括都是通过形象让你去感受和体会,通过具体的形象让人们得到最后的结论,而且经常还有这样的现象,受众通过一个形象会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艺术创作往往同时具有可感性和概括性。

  可感性和概括性,是构成艺术形象不可缺少的特性,二者是浑然一体,有机地结合在形象身上的。只有具体可感性,没有具体概括性,艺术表现出来的形象就会很散,天马行空,没有具体的事情实质,不能准确的表达出事情的准确含义,这只能说是直观的表述而没有任何创作。只有概括性,没有具体可感性,那就像科学的定义,虽然准确,但毫无美感,人们只有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而不能建立起能印发人们情感的艺术形象了,因此完美的艺术形象,应该是可感性和概括性二者的高度统一。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