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美术论文

溥心的人生历程和绘画成就

来源:学术堂 作者:刘老师
发布于:2014-05-16 共3322字


论文摘要
  一、溥心 的人生历程

    溥心 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时期从 1896年至 1924 年前后,这一时期跨越了他的童年和青年时期,30 岁以前的溥心 基本完成了他的学习生活。这一时期的学习,为溥心 打下了扎实的传统文化基础。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溥心 出生在北京恭亲王府。虽然他的父亲在他 14 岁时即已去世,但在母亲的抚育下,溥心 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就接受了十分完备的中国传统教育,也养成了独立的人格。后来,溥心 曾经写过两篇自传,其中对于他童年时期的启蒙学习有着比较详细地记载 :“延师于家,下榻园中,师为欧阳镜溪先生,江西宜春县人,官内阁中书。时贵胄子弟,读书法政学堂。因师下榻园中,早起读书至八时,遂赴学校,读法政、英文、数学等课。归家,饭后,上夜课,每日如是,新旧兼习。”

  “书则始学篆、隶,次北魏、右军正楷,兼习行草。十二岁时,先师使习大字,以增腕力,并习双勾古帖,以练提笔。”1910 年,溥心 被送入法政学堂,接受新式教育。

  1911 年秋,袁世凯派兵围住一些对其怀有敌意的皇亲贵族府邸,溥心 所在的恭王府亦在其中。在这一兵围事件中,生母项氏奉太夫人之命携 16 岁的溥心 和六岁的溥年避难于北京清河县二旗村,后迁于北京西南方马鞍山戒台寺,隐居于“牡丹院”。戒台寺有着悠久的历史,寺中松柏常青,溥心 读书于此,逐渐喜欢以绘画自娱。他对松柏尤其感兴趣,在其日后许多画松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戒台寺苍松的影子。在戒台寺,溥心 还结识了忘年之交海印。根据启功的回忆,溥心 早年的书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海印的影响。溥心 早年有一本据手写本石印的《西山集》,诗和书法的风格与海印十分相似。

  第二个时期从 1924 年前后至 1949 年,溥心 回到京城,并在 40 年代后期游历江南。1924 年左右,溥心 结束了长达十余年的隐居生活,回到北平。1925年,溥心 与许多皇族画家一起组织了“松风画会”。也正是在这个画会里,启功得以与溥心 相识。根据启功的回忆,溥心 不常来这个画会,但是每次来了以后就会使气氛更加欢快。除了作画切磋以外,还经常弹古琴、三弦,品评古字画。虽然溥心 在戒台寺时已经开始学画,但他在自传中则说“画则三十左右始习之”。可知从这个阶段开始,画艺在他的生活中占据了比较重要的位置。

  1926 年春天,溥心 结识了北上的张大千,二人十分投缘。1927年,溥心 受到日本大仓商行的邀请赴日。

  1930 年,溥心 在中山公园的水榭举办个展,因其绘画中充满了浓郁的宋代绘画风格而在画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39 年,溥心 一家由萃锦园搬至颐和园介寿堂居住。1945 年 10 月,溥心 和齐白石同去南京参加“北平故都文物研究会”为二人主办的展览,并于1946 年初回到北平。

  第三个时期从 1949 年至 1963 年,溥心 在台湾定居。初到台湾,溥心 生活的十分困难。1949 年 10月期间,溥心 被聘为台湾省立师范学院艺术系教授。

  溥心畲迁居台湾后,张大千也曾经赴台,两人异地相逢,回想青年时的意气风发,更是十分感慨。为了生计,溥心 在台湾办了一些个展。由于当时台湾经济十分凋敝,买画者也不是很多,所以这些画展对溥心生活上的补助是十分有限的。但是,在这期间溥心却得以游历许多台湾的著名山川,包括彰化、官子岭、阿里山等地。后来,溥心 一家搬至台北市政府分配的一处偏僻、陈旧的日式平房居住。在狭小的居住空间里,溥心 还谆谆教导了几位入室弟子如安和、刘河北等。
  生活的困苦,在溥心 来台三年后才开始有些好转。这一时期,溥心 也开始一些书稿的撰写,如《寒玉堂画论》(1958 年出版)、《四书经义集证》、《毛诗经义集证》等。1955 年 3 月,60 岁的溥心 与朱家骅、董作宾同往韩国讲学,并游览名胜。同年夏季,他在东京举办个展,巧遇在日本办展的张大千和去日本开会的黄君璧等人,遂同游日本。1 958 年 10 月前后,溥心 由李墨云、万公潜陪同到曼谷举办画展,两个月后转赴香港,于 1959 年初返回台北。此后 1961年和 1962 年两赴香港,在新亚书院艺术系讲学三个月,并游览香港胜迹。1963 年,68 岁的溥心感到身体不适,而他也似乎预感到了什么,开始不断地整理自己的手稿,最终于 1963 年 11 月 18 日逝世。

  二、溥心 的绘画成就

    溥心 绘画题材涉猎广泛,山水、人物、花鸟、马匹等皆有精品。由于受到家庭收藏的影响,他的绘画风格主要来源于两宋院体山水画风格和明代中叶文征明、唐寅的文人画风格。溥氏选择宋代院体作为自己的风格,有两个原因 :其一,因其家中所藏绘画珍品丰富,他可以看到宋代院体绘画中的精品。其二,溥心 出身皇族,对于院体绘画中体现的雍容华贵、精密细致的皇室审美趣味十分认同。

  宋代院体绘画是中国宫廷绘画的高峰,溥心 对此也有所心仪。对于明代中期的文人画,溥心 也精心学习。他收藏了许多明代绘画,有沈士充的设色分段《山水卷》、设色《桃源卷》,赵文度的《山水卷》,还有杜琼、姚绶和陈淳的山水画等。他十分欣赏唐寅、文征明的绘画,钦佩他们在诗、书、文上的造诣。

  溥心 苦心钻研宋代院体绘画的精妙与明代文人画的高格,结合自身的学养,形成了自己的山水画风格。

  溥心 山水画主要分两个时期,其早期的作品如《古寺疏钟图》和《寒岩联吟图》,都体现出了宋代院体绘画的风格。以《寒岩联吟图》为例来分析 :此画造型丰富,意境深远,一角山岩横空伸出,却不突兀;一泓清泉,澹澹水气,尽显清晨之态 ;清泉汩汩声打破了山涧宁静,平添了许多生趣。寒泉高士,对泉吟诵之情充满画面,境味隽永,令人回味。图中人物的衣纹、发式和着装,都是典型的宫廷绘画样式,有明显的继承痕迹,楼台亭阁都工整描绘,也体现了宋代院体绘画的工谨和细腻。《寒岩联吟图》除构图巧思之外,在用笔上也是颇具院体绘画的特色。如图中巨岩用的是小斧劈皴,笔法有力明晰 ;横出之石则用晕染之笔,迷迷累累,突兀之感顿然消失,而且还衬托出些许空远之感。点苔笔用在岸边与巨岩之上,岩之峻因此而含润,岸之平淡则有几许浓郁生气。构图之巧与用笔之活,皆成趣味。溥心 晚期山水画,则体现了明代中叶唐寅、文征明的文人山水画风格。他的《林皋秋寂图》、《策杖观瀑图》、《临文五峰山水》,都是溥心 受明代文人画风格影响下的代表作品。溥心重视继承古人的笔墨传统,同时又把对风格的追求作为艺术的重要目的。《林皋秋寂图》体现出了溥心文人绘画风格的特点,注重写生,师造化,使画面富有生活气息,运用水墨干湿浓淡浑厚苍润的微妙变化,以单纯的墨彩概括绚丽的自然。

  溥心 的花鸟画风格也很丰富,不仅继承了宋代和明代宫廷院体花鸟画的特点,而且受到了同时代如张大千等艺术家的影响。例如,溥心 与张大千曾在一起谈论诗词画论,合作绘画,切磋技艺 ;又曾和齐白石同游江南,并与同时期的花鸟画家交往频繁。

  在现存的溥心 花鸟画作品中,重要的有《花卉四屏》和《池塘秋意》等。《花卉四屏》充分体现了溥心 花鸟画的风格,在构图方面采用了全景式和折枝式相融合的构图方式,把一些花卉、鸟虫、石头石坡等组织在一起,均描绘得十分详细完整,而且也有近景和远景的区别。由于条屏的形制限制,在全景构图中又采用了折枝式构图,整幅画面讲究剪裁,简练、概括,但表现得非常精细到位。在笔墨方面,溥心 做到了工笔和写意的结合。此图笔墨萧疏奔放,以不断变换的笔势和墨、彩的融合绘出花卉的整体面貌,然后又用淡墨画花瓣、浓墨点蕊、焦黑涂染等技法,用双勾与没骨法混合起来画成,既工致又洒脱,兼有“黄徐”的法度和形似。花叶纵横重叠交错,繁而不乱,不但符合此花的生长规律,而且避免了呆滞刻板。

  溥心 的人物画也受到宋明画风的影响,例如他画的《婴戏图》、《李香君小像》、《白描仕女图》、《竹簟清梦》等有明显的表现。《白描仕女图》,展现出他对李公麟的白描技法的继承和发展,他运用线条的浓淡、粗细、方圆、转折变化,和用笔的轻重、快慢、提按、顿挫等艺术手法来描绘人物,并采用聚散、疏密、虚实、强弱等线描形式因素获得形神,生动地表现衣褶的动感与厚度感。他又吸取了文人画的一些积极因素,造型强调姿态优美,风格崇尚淡雅飘逸,体现了对女性人格的尊重。

  溥心 绘画的题材还有很多,包括人骑图、猿、钟馗等等。他的这些作品很有特色,读起来饶有趣味。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取材一些新兴事物。这种观察生活师法自然的精神,证明了这位艺术家对生活一直保持着一种好奇的纯真之眼。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