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美术论文

关于人体艺术的论文范文4篇

来源:学术堂 作者:李老师
发布于:2017-06-30 共18342字
  人体艺术关于人体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创作和行为,源于古希腊文明的西方人体艺术,人体艺术的主要研究对象,从现实而言就是人体,裸体艺术从属于人体艺术。下面学术堂整理了有关人体艺术的论文4篇供参考!

第一篇关于人体艺术论文:

 
  《弗洛伊德人体艺术的美学品格解读》
  
  摘 要 近年来,以观念先行的艺术理念占据了西方当代艺术的发展主流,而卢西恩·弗洛伊德的具像绘画重新受到重视则是一个十分耐人寻味的现象。卢西恩·弗洛伊德以超真实的人体艺术图像呈现出震颤的视觉张力,具有独特的美学品格。弗洛伊德的艺术作品是其人性本能的反映,同时也是自我精神的救赎。
  
  关键词 卢西恩·弗洛伊德;人体艺术;美学品格;人性。
  
  卢西恩·弗洛伊德从 40 年代到 80 年代定居在伦敦,他的创作根植于英国文化之中,其视觉图像表现出英国人的坚持自我,显得孤高、冷漠、卓而不群。面对商品社会下机器般的冰冷、残酷、孤独和压抑,英国人表面看似彬彬有礼,其实内心世界又充满矛盾、自律、紧张、不安、脆弱、痛苦、扭曲、颓废等各种不同的精神气质。弗洛伊德将自己置于孤僻和封闭的状态,远离喧嚣的西方当代艺术潮流。弗洛伊德的作品在创作路径的选择上具有明显的写实绘画倾向,并没有流于当代西方所风靡流行的现代主流艺术样式。绘画对象以室内人物肖像、裸体模特为主。弗洛伊德是一位有着稳定的创作手法的定型画家,在熟悉的室内从亲近的人身上不厌其烦地刻画着某种近乎神经质的状态。其作品风格粗犷、感性,注重绘画性,画面结构紧缩有力,所描绘的人体饱满、充满张力,这使他的一些作品具有某种表现性的倾向。弗洛伊德以可视的现实为基础,坚定地忠实于艺术。
  
  弗洛伊德曾说:“如同我的记忆,我总是试图做相同的事。”然而正是这些看似平淡的创作题材,在当下风格多元化的西方当代艺术界独树一帜。20 世纪 90 年代,弗洛伊德的风格影响了当时中国“新生代”的艺术家,并引起了作品共鸣式的反响。中国的艺术家们正是在表达人对现实的“异样”感觉上,寻找到“弗洛伊德式”的切入点,这是弗洛伊德始料未及的,也正因如此其作品显示出跨越时空的美学魅力。
  
  1. 超真实图像的审美特质。
  
  在西方现代艺术观念至上的时代,弗洛伊德逆流而上,不用考虑生计而安心从事绘画创作,这与他的家庭背景密切相关。他在绘画作品中描绘的人物都是身边的朋友或家人,这些熟悉面孔反复出现在他的画中。从平常的动态到怪异的姿势,从健康充满生命活力的青年人到臃肿不堪、皮肤松弛肌肉下垂的老年人体,表现手法虽然是写实的,但又不同于传统写实主义绘画的美学观。从这些具像绘画中可以看到“弗洛伊德式”的陌生感,虽然是画室里的写生作品,但作品的张力与视觉效果区别于西方古典传统写实绘画。弗洛伊德总是通过直逼心灵的图式语言获得超真实的心理效应。
  
  这里尤其要提到 1958 年至 1959 年弗洛伊德创作的油画《微笑的女人》。从这张画开始弗洛伊德坚决地脱离了安格尔轮廓线处理手法的约束。从这个意义上说,弗洛伊德的绘画风格是从作品《微笑的女人》开始发生转折。一个画家要有足够的勇气与天赋才能转变之前一贯的作品风格,而不再重复自己早期的绘画样式。[1]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弗洛伊德的作品并没有完全抹掉早期作品中人物惊惧不安的情绪,但相对缓和了很多,在某种程度上主要表现人物个性自然的状态。这种自然的状态是一种超真实的自然,直至通向人物的内心。他画的人体极富力度和动感的开放姿势。弗洛伊德的作品早已超出了传统美学理念中人物优美的构图程式,令人耳目一新。如作品《熟睡的裸体女子》(1967年)、《熟睡的裸体女子》(1968年),画家采用了俯视的视角去构成画面,画中这个横躺着的裸女,结实饱满而极富张力,女孩蓬勃的身体成熟到极点,张扬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生命感。四肢收缩弯曲,局部的肌肉表现得极度夸张,人体有关性方面的特征几乎处于画面的中心和稳定点上,毫不遮拦和掩饰。人物虽躺在床上,却并不给人温馨亲和的感觉,人物表情没有丝毫羞涩感,像在告诉观者“无所谓”.此画中的裸体既不摧残人的欲望,也不展现美,只是呈现出特定环境中裸体女真实的精神状态,展现了弗洛伊德有意识地挑战一种极端的心灵风格,充分表达出追求“生命之真实”的精神绘画特点。这也许就是画家眼中的真实,正如他说的:“我期望我的画属于人们,而不是像他们。我不要那种类似的像,而是将他们描绘成一个行动者,我所要画的是人体自身的运动。”[2]从创作于 1984-1985 年的《两个爱尔兰男人》油画作品中,我们可以洞察到画家用画笔对人物内心状态视觉化的深刻阐释。窗外的建筑物井然有序,透过画家笔下的肌肉,甚至皮肤下隐隐可见的血管与肌腱呈现出屋子里的两个男人微妙的内心世界,看似平静的表象与人物内心世界的焦灼相对照。画面的张力以一种看似平淡的方式呈现,却获得了视觉上的触目惊心。
  
    
  摄影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对绘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特别是在收集资料阶段,摄影具有快速记录人物肖像特征的功能。然而,弗洛伊德对摄影却是排斥的,他的绘画都是写生完成的,从不借助摄影照片。因为他认为“一幅摄影照片使我们失去紧张力,而人的精神力量建立在被画的肖像里……摄影能做到的程度是有限的,而绘画则是无限的。”对摄影的排斥使弗洛伊德深入观察对象,直接通过写生的方式来捕捉模特内心最真实的一面。与此对应:“照片,它搅乱世界的次序,本身也被缩小、放大、修剪、篡改,以及修饰”,[3]拒绝照片这种图像资源的诱惑,这是弗洛伊德坚持写生绘画的一个基本立场,也是弗洛伊德作品获得超真实感的一个重要原因。“艺术家在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时很可能受到同时代批评风气和批评标准的强烈影响,但批评标准本身在表明艺术家实际艺术成就的特征时,很可能是远远不够的”.[4]与通常情形相反,弗洛伊德的绘画恰恰远离纷争的当代艺术界,完全不受同时代各种绘画流派的影响,画家独处深院进行绘画创作,显得特立独行。当他声名鹊起时,批评与评论对他的绘画仅流于表面形式,甚至是误读的,这种失效自然很难对他的绘画风格作出客观的评价。他那“如实表现他认为有价值的材料”[5]的信念在他的作品中得到明确的表述,但又不同于以往和现代绘画史上已存在的绘画样式。即使面对英国王族伊丽莎白女王也不例外,弗洛伊德一改历史上的贵族人物肖像画风格,将女王老态龙钟、松弛下垂的皮肤以粗犷的笔触表现出来。他本人在接受访问时也曾说过“自己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我不会随流而动,我画我自己的,引起我兴奋的。对我个人来说最感兴趣的是人体画。我有我的表现思想、表现手法”.[6]如弗洛伊德自述,人体始终都是画家最感兴趣的表现对象,这与画家为我们创作了大量人体绘画作品的事实是相吻合的。也许画家认为没穿衣服的模特才是人性最真实的呈现,日常状态下人们被厚重的衣服所包裹的同时,也将自己的真实想法隐藏起来。在弗洛伊德的人体绘画作品中,主要采取了俯视视角,画面中的模特主体斜躺,完全打破了西方古典人体绘画中的优美与宁静的构图原则,处处呈现出不安定。弗洛伊德的绘画作品以一种全新的绘画视角阐释人体,折射出人性的精神力量。这也正是弗洛伊德的绘画能超越通常意义的写实绘画,获得超真实的图像效果所在。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