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战略管理论文

第三方支付企业战略管理探析绪论(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1-16 共731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第三方支付公司未来发展规划探究
【第2部分】 第三方支付企业战略管理探析绪论
【第3部分】第三方支付与战略理论综述
【第4部分】第三方支付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第5部分】某第三方支付公司现状分析
【第6部分】某第三方支付公司发展战略
【第7部分】第三方支付公司发展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1.4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

  1.4.1国内研究现状介绍

  第三方支付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是随着电子商务而兴起的新型金融支付行业,具有极大的发展性,但在中国直到21世纪才开始大发展,我国在第三方支付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如何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都没有现成的模板及理论可以借鉴,许多相关的基础理论没有权烕定论,而其经营的实务领域也在摸索前进。

  关于第三方支付的相关资料主要来源为原始数据、新闻材料、互联网金融和电子商务的学术成果。本论文编写过程中查阅了我国大量电子商务发展的起源及标志性事件的资料和国际第三方支付发展过程中面临风险分析等文档。进入21世纪,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我国在2005年发布了《电子商务法》及《电子支付办法》,国家相关部门也根据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研究和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研究过程中逐步了解第三方支付发展过程中面临风险,依据面临的风险,研究相关的监督管理办法。

  本文从整体上对第三方支付进行研究,将本研究主题己有的文献总结如下:

  (1)第三方支付发展的政策性问题

  第三方支付在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了大量的政策风险及由该风险引发的信用安全、资源安全和技术安全。金融行业是国家的命脉,在支付领域的市场准入、市场规则、行为规范、安全规范、技术标准等多方面没有先例。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不断敲响政府的大门,这就需要政府加强市场规范和监督。目前政府被市场发展逼着奔跑,这就要求政府必须使用互联网幵放的思想去监管第三方支付,从传统的监管去中心化,需要“小政府、全过程”的服务。

  (2)第三方支付的风险问题

  针对使用较多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国内第三方支付公司借鉴了国外发展经验,建立基本的信用体制,为了让众多的交易者放心使用,众多第三方支付平台提出为交易双方提供担保,该担保交易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第三方支付业务高速发展。但是众多学者认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最大的问题就是信用问题,正是由于金融单位承担了第三方支付的信用风险,才使第三方支付行业较快发展。

  2006年央行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法性研究》一文,从法律角度,指出第三方支付平台无权作为中介机构为代理客户进行收款和付款等业务。郭孟达在《第三方支付所隐含的风险》(2009 )中提出我国第三方支付企业由于自身的安全和信用都没有得到相应的担保,隐含着信用风险和金融风险。贾美云和李杰在《我国第三方电子支付工具安全性问题研究》(2010 )中指出网上交易中积聚的沉淀资金必须通过银行作为信用担保,如果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引发剧烈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特别是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第三方支付信用风险分析及监管机制研究》进一步提出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存在信用风险。

  (3)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的关系

  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的关系方面,从最初的合作,慢慢的演变成竞争,最后变成合作与竞争的模式。第三方支付平台集成多家金融单位的网上银行系统接口平台于一体,所以,从第三方支付自产生之日开始,第三方支付和银行就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杨怀珍的《支付宝与PayPal的运营比较》(2007)提出第三方支付平台应该加强与银行的合作,取得大众和商家的信任,文中明确指出第三方支付公司和银行合作是双赢策略。在2013年马梅的《支付革命》一文中提出当前中国的第三方支付企业离不幵银行的支持,因为目前的资金最后的结算和托管,离不幵银行的支持,但是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放开,第三方支付未来有可能演变成民营银行。一旦演变成民营银行,那么第三方支付也就具备了支付清算的功能。

  此时将有现在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直接演变成竞争关系。特别是进入2014年后,随着第三方支付机构不断的推出互联网金融产品,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金融机构的关系一度达到了冰点,但是目前金融支付体系发展的趋势是第三方支付是金融支付体系的有效补充,双方唯有合作,才可以实现共赢。

  (4)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

  李二亮和朱琉伟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中的在途资金问题》(2006)文章中针对第三方支付平台收取的资金,认为这部分资金对于商品购买方和第三方支付平台都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提出政府应对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及资金情况监督和管理。

  贾美云和李杰在《我国第三方电子支付工具安全性问题研究》(2012)的文章中,指出第三方支付公司面临的沉淀资金风险、信用卡套现、洗钱等问题,提出监管部门应当积极而严格地釆取市场准入监管,风险控制等措施。徐勇和刘金弟在《第三方支付信用风险分析及监管机制研究》(2010)文章中认为第三方支付存在的资金吸储、信用卡套现、洗钱等金融风险。2013年马梅的《支付革命》中再次明确了第三方支付必须经过严格监管,完善监管制度,解决监管手段的技术问题,对于不存在系统性风险的零售业务是可以向第三方支付机构开放,这样有利于创新,提高支付服务水平,有助于支付行业的发展。2013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颁布《第三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对各类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备付金管理提出了更为明确的监管要求。2014年央行紧急叫停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二维码支付等一系列的措施,说明监管单位已经开始重视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

  1.4.2国外研究现状介绍

  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是电子商务的启蒙阶段,此时的第三方支付还没出现,但是当时的美国已经幵始重视进行监控,美国对网上支付行业实行的是功能性监管,即将监管的重点放在交易的过程中,而不是从事第三方支付的机构。特别是进入21世纪,电子商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出现eBay,Paypal, GoogleCheckout, Worldpay等巨无霸第三方支付企业,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支付的统一标准,得到政府支持和监管,第三方支付巨无霸企业对客户和企业提供的产品多样化、市场定位准确、市场目标确定,逐步在支付体系中占有绝对的垄断地位。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促第三方支付企业在互联网技术上不断的创新,其中海外的第三方支付主要有美国模式和欧洲模式。

  本文从整体上对第三方支付进行研究,将本研究主题己有的文献总结如下:

  (1)第三方支付发展的政策性问题

  第三方支付在美国、欧洲等区域发展过程中面临了大量的政策风险及有这些风险引发的信用安全、资源安全和技术安全问题。但是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美国、欧洲等国家对支付领域的市场准入、市场规则、行为规范、安全规范、技术标准等多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调整和监管,政策性因素保障第三方支付健康的发展。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