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战略管理论文

S公司背景及在华业务发展情况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1-06 共574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大型跨国建材公司的竞争战略研究
【第2部分】大型跨国建材企业的竞争战略研究绪论
【第3部分】 S公司背景及在华业务发展情况
【第4部分】S公司的外部环境分析
【第5部分】S公司的内部资源分析
【第6部分】S公司在中国的竞争战略选择
【第7部分】S公司竞争战略的实施
【第8部分】大型跨国建材企业的竞争战略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2 章 S 公司背景及在华业务发展情况

  2.1 S 集团总部介绍

  S 集团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它逐步发展成为一家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材料领先企业,设计、制造并分销建筑材料,为解决发展、能效及环保带来的挑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2012 年,集团销售额达 432 亿欧元,业务运营分布全球 64 个国家,总员工数近 193,000 人。2012 年财富全球 500 强 S 集团名列第 161 位, 是世界工业集团百强之一,名列全球 100 最可持续发展企业。目前,集团两大主导产业“创新材料”和“建筑产品”拥有 9800 名员工。①S 集团非常重视技术与研发,每年用于研发方面的投资超过 4 亿欧元。全球设立了 12 个研发中心和近百个开发机构,研发中心约 3,700 名员工,研发中心大部分位于法国,但在德国、西班牙、美国和中国同样设有重要的研究中心。亚太区研发中心设立在了上海(也是 S 集团全球五大综合研发中心之一),为了不断创新环保节能产品,S 集团每年都固定投入一定比例的销售额用于研发创新环保型材料,每年申请的新专利数百,超过 400 项专利在 2012 年被注册,平均每 5 款产品中就有一款在售产品是过去 5 年间新开发产品。

  S 集团的四大核心事业部,分别为创新材料、建筑产品、建材分销、玻璃包装,其中创新材料部是 S 集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平板玻璃和安全玻璃为主导。平板玻璃产品,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安全玻璃又分为交通运输玻璃等,即飞机、动车玻璃以及汽车用玻璃,凭借 S 集团的技术领先优势,在欧洲市场上平均每 2 辆高级轿车中,就有1辆用的是S集团的玻璃材料。世界最着名的建筑中几乎都有S集团的产品应用,如埃菲尔铁塔、卢浮宫金子塔、英国地标“小黄瓜”、北欧第一高楼扭转大厦等。在中国,其玻璃产品也被应用到了北京国家大剧院、国家体育场“鸟巢”、上海大剧院等知名项目中去。图 2.1 为 S 集团的四大事业部,图 2.2 为 S 集团的四大最终市场。

论文摘要


    亚太地区一直是 S 集团国际业务中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在 S 集团的国际化的拓展进程中,中国市场享有很高的优先权。S 集团自 1985 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集团至今已在华设立了 54 家企业及公司,针对不同市场分别为以下领域服务:平板玻璃、汽车玻璃、保温隔音材料、石膏建材、陶瓷塑料、磨料磨具、管道系统及工业沙浆。

  集团 2012 年在华企业的销售总额达 10.5 亿欧元, 在华投资企业员工总数将近一万人。超过 300 年的历史证明了 S 集团是一个有着思考、创新和增长的能力型企业。S集团不断增加创新和研发的投入,不断为环保和可持续建筑开发创新解决方案,为未来房屋开发新型材料和服务,针对当今建筑及住宅存在的节能、环保、安全问题, 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最终目标是成为可持续舒适建筑解决方案的行业标杆。

  在中国,S 集团保持一贯的传统,与大学合作设立奖学金,旨在为中国的建筑领域培养更多的管理和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比如与同济大学合作设立专项奖学金、开设独立的实验室,同济大学是国内土木建筑领域最大、专业最全的顶尖学府,在建筑设计、土木工程和建筑材料等方面都具备广泛的国内外影响力。进一步加大校企双方的沟通交流还将有力支持各类校园活动来宣传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在环保、节能、低碳、绿色建筑领域开展更广泛的战略合作,共同打造绿色节能建筑。可以说 S 集团是节能、环保材料领域的行业标杆型企业,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并持续不断的在肩负起推动节能产品应用的企业使命,开发、创新解决方案,以此应对环保挑战。

  2.2 S 公司在华业务发展情况

  2.2.1 在华发展现状

  S 公司隶属于 S 集团创新材料部,主要产品是建筑平板玻璃,其平板玻璃业务处于欧洲排名第一,世界第二的行业领头位置。在过去的几年中,S 公司在中国已从单纯的贸易公司,即从欧洲进口高质量建筑玻璃,转变为本地化生产的优质玻璃制造企业,运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在中国市场首家推出第一代LOW-E 节能玻璃产品,①引领中国市场的建筑节能玻璃行业风向标,S 公司在中国的运营为集团在亚洲市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中国市场正在逐渐成为一个制造业的基地,并且其自身巨大的市场也在逐步形成,S 公司在中国发展的重要一步是与当地现有的合作伙伴建立了合资企业、投了生产线,发现并发挥在技术和市场方面的协作优势,让各方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分享成功。

  S 公司在中国的生产线布局主要围绕着南京和青岛,办事处则设立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业务范围覆盖华东、华北、西南等主要区域。S 公司平板玻璃产品主要包括建筑用 LOW-E 低辐射镀膜玻璃等。这些产品通过大客户的深加工后应用到建筑项目上去,满足节能、遮阳、安全、舒适及美观等各种要求。作为镀膜技术的世界领先者,S 公司在欧洲、亚洲和南美洲建立了强大的生产加工网络,拥有 37 条浮法线和16 条镀膜线。在中国,S 公司也同样采用生产加工网络的大客户业务合作模式,其主要的核心实力集中在材料的生产和创新上,而把后续加工过程交给下游加工合作伙伴去进行深加工步骤,最终加工出成品。

  S 公司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就开始以进口的贸易方式给国内知名项目供应全进口玻璃产品,好比上海大剧院等项目。2002 年公司开始调整在中国的运营策略,在青岛和南京设立工厂,投资了几条生产线,S 公司的产品研发主要集中在节能型镀膜玻璃的研发和生产上,采取的是全球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工艺。公司内部设有研发部、生产部、质量部、销售部、市场部、财务部、物流部等部门。公司自成立以来根据公司内部的全球统一生产标准、落地执行的标准化模式,以 6S 质量管理为核心,建立了 6S 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营销管理体系、物流管理体系和技术服务支持体系等。

  S 公司凭借其先进的研发技术优势在中国市场分别于 2004 年和 2008 年率先推出了第一代和第二代 LOW-E 玻璃产品,并广泛应用到高端商业建筑中去,在中国市场的前期发展中取得骄人成绩。但随着产业化的发展,国内厂商陆续开始生产同类型玻璃产品,几家国外的竞争厂商也瞄准了这里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业内企业实力良莠不齐,低价竞争开始弥漫市场,行业内也出现了一些仿冒、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以高端产品市场为主导的 S 公司发展平缓不前,此时结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分析,设计出适时可行的新的公司竞争战略就显得势在必行,使公司能更好的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

  2.2.2 产业经营环境

  国外目前建筑市场可分为新建筑及建筑翻新二大领域,大多严格应用节能型材料。建筑外窗与透明玻璃幕墙是外围护结构中热传导、热扩散、失热量最活跃和最严重的部位,因此提升建筑门窗及幕墙所用玻璃的隔热保温性能是提高建筑节能水平的最有效途径,这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而这只有 LOW-E 玻璃才能提高建筑节能,普通玻璃是无法做到的。据市场分析预测,到 2015 年,LOW-E 玻璃国际市场需求量将突破 10 亿平方米,今后十年,全世界 LOW-E 玻璃市场需求量将以平均每年 18%以上的速度增长。

  我国建筑能耗占总体能耗高达 35%,浪费了大量能源,制约了可持续发展。中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的平板玻璃生产国,2010 年平板玻璃总产量达 6.6亿重量箱,约占世界总产量的 50%以上。但实际产量低于有效产能,技术含量低的平板玻璃产能过剩。从产品结构上看,中国玻璃产能存在严重失衡,中低档玻璃产能严重供过于求,而技术含量高的节能玻璃产品则相对短缺,难以满足国内建筑节能市场的需求,有较大数量的产品仍然需要从国外进口,下游加工厂商加工能力有待提高,产业整合升级亟待加强。

  目前,中国市场已经开始逐渐意识到建筑节能材料对于降低能耗的作用,节能玻璃在绿色建筑中所发挥的作用已显现端倪,见效明显,行业也正在起步发展,节能型建材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按照国家制定的有关建筑能耗水平规划,到 2010 年,建筑能耗要在 1985 年的能耗水平基础上节能 50%,2020 年达到 65%。为此,必须采用节能玻璃取代普通建筑玻璃。根据建设部的统计,目前中国每年新增房屋面积 20 亿平方米,其中超过 80%的房子都是高能耗建筑,而在中国当前 400 亿平方米房屋面积当中,95%以上属于高能耗的建筑,使用的是非节能玻璃。另外,数十亿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和数以千万平方米计的玻璃幕墙,绝大多数用的也是非节能玻璃。另据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专委会统计,目前全国既有建筑面积为 430 亿平方米,其中公共建筑面积占一半以上,节能达标率均不足 10%。如果以每平方米建筑的改造成本 2500 元到 3000 元计算,公共建筑节能市场规模可达 50 万亿元左右。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此次初步确定的近 40 座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中,以每座重点城市未来两年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面积 400 万平方米计算,市场规模可能在 4000 亿元左右。①中国玻璃生产企业将投资发展节能玻璃。据住建部针对国内节能市场所做的预算,未来 10 年内,国家用于节能补贴和常规消耗及购买节能产品的支出高达 5 万亿元人民币,即使其中 5%用于购买节能玻璃和门窗,资金投入也达到 2500 亿元人民币。

  因此,以Low-E中空玻璃为代表的节能玻璃将成为未来节能建材市场中的最“耀眼”亮点。

  可以预见到,在未来的建筑用上将越来越多的采用这种节能玻璃,包括对现在旧的建筑进行改造,它将大大降低我们国家的能耗,节能接近 10%。具体表现在冬季取暖的费用和夏季制冷的用电量的下降。

  国内外大型玻璃企业都将眼光瞄准了中国的节能玻璃市场。Low-E 等高档节能玻璃目前主要由一些沿海大型玻璃生产企业生产。但沿海产品内移的趋势日渐明显,高档节能玻璃市场全国化和全面化已初见端倪。针对中国节能玻璃行业日益扩大的市场,国外一些具备节能玻璃生产技术的厂商则纷纷入驻中国,投资建立了离线镀膜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强对流钢化炉等生产线,节能玻璃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国家对节能玻璃在建筑项目上的应用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节能玻璃必将在未来的建筑中走俏,不仅助推玻璃产业的加速升级,还将在建筑节能领域赢得一席之地。

  2.2.3 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威胁与挑战

  首先,现阶段影响 LOW-E 玻璃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价格因素,相较于普通浮法玻璃, Low-E 玻璃的价格要平均贵几十元每平米,对于住宅建筑来说成本这一块就增加过多,业主多数无法承受,除非是高端住宅项目,而 S 公司其本身业务运营成本也比较高,造成最终的节能 Low-E 产品成本居高不下。而且,Low-E 节能镀膜产品的应用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的关系,比如说东北地区,虽然该地区属于严寒地区,从产品应用角度来说,该区域特别适用这种节能玻璃产品,其保温隔热性能是严寒、寒冷地区最为需要的,可以有效降低冬季取暖费用,降低建筑能耗,然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比较滞后,价格因素往往是阻碍节能玻璃产品在当地推广应用的主要原因,产品在该地区就会面临“水土不服”现象,尤其是推广高端系列产品就更加困难。

  目前按照节能玻璃的全国使用量分布来说,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东部大部分地区属于夏热冬冷气候区,其实从气候特征上来说并不是那么恶劣,但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容易和国际趋势接归,很多商建项目和高端住宅项目都用了 Low-E节能建筑玻璃,这也要归因于当地较好的经济因素,沿海东部地区更加关注与国际绿色建筑总体趋势的接轨,整体节能意识比较超前,当地设计院与地产商都已非常了解节能技术和节能玻璃产品应用,对价格因素反而没有那么敏感。由于 Low-E 玻璃成本相对高,若要实现所有建筑都采用就需要玻璃企业加大研发力度,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去优化制造成本, 提高产品的能效, 从而扩大Low-E玻璃产品的应用范围。

  其次,市场上有些 Low-E 玻璃质量没有达到合格标准就已经混入市场,其表面膜层在一段时间后就氧化, 节能效果就会失效, 这也会给 Low-E 玻璃产品的推广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对 S 公司这样精益产品质量要求的企业是种伤害,政府应要设立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 治理不合格产品的厂家,提高行业产品质量, 最终强制使用法规来制约行业不良秩序。产品同质化现象也引发了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为了争取业务, 有些企业在账期及与甲方的“关系”上都费尽心机, 市场越做越透明, 竞争越来越大, 招标的价格都压得很低, 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有些区域的玻璃企业给到中间商的价格已经高于中标价, 即使中间商不加价, 也很难中标, 中间商一般都以利益为先, 不赚钱的生意没有人愿意做, 这也对企业的运营发展是一种不小的挑战。

  再者, 国人对于使用节能门窗的意识不强, 大多开发商等下游消费用户对于推广、使用先进技术的节能建筑产品的积极性不强,针对门窗节能的相关措施还没有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体系,要把节能减排落到实处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可以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在“十二五”期间以门窗节能来推动建筑节能,通过大幅度提高节能标准要求,将强制使用 Low-E 中空玻璃,未来的 Low-E 节能建筑玻璃整体趋势是好的,但这仍需要一个过程。

  最后,在中国就运营环境来说,S 公司不具备本地化操作的相关背景资源,缺乏相应政府资源, 整体决策受制于总部的决定。S 公司也有相关内部规定:为了避免行业的企业垄断嫌疑,S 集团以及下属公司不能以会员身份加入行业内的组织、机构,在中国也同样执行这样的内部规定,这也就意味着会失去一些与行业内重要合作者的密切关联和互动的机会。

  随着节能建筑的良好发展趋势,陆续有大中型本土企业改线转型生产节能玻璃产品,鱼龙混杂现象就再所难免,产品以次充好、质量不过关、乱报低价等现象屡见不鲜, 阻碍了市场的良性发展,尤其是严重模仿 S 公司产品的某些企业的不良经营行为,这些对于 S 公司的发展来说都是阻碍因素。

  对于 S 公司来说,比较大的威胁来自于国内强劲的本土竞争对手企业,他们在经历初期的“摸索复制”期后,正在飞速发展,产品和技术都在更新换代,也日趋成熟,S 公司不得不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以保自身产品技术优势,满足市场需求,保持市场竞争力。国内的下游加工厂商的加工设备等技术硬件也有待完善和提高,若需要满足符合加工更高端的新一代 Low-E 产品的加工设备条件,仍然需要对这些加工厂的加工能力进行深入的专业测试和评估, 否则 S 公司很多已经在欧洲发布的最新一代产品都无法引进中国市场。国家等科技部门也应该进一步加大 Low-E 玻璃生产设备和加工装备的研发支持力度, 以此加快整个行业发展的步伐,不能完全依靠国外进口设备,其价格和后期维护成本都过高,给玻璃制造企业在产品成本的控制上造成不利因素。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