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战略管理论文

互联网时代的中国移动应对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1-06 共1043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中国移动如何应对互联网发展挑战
【第2部分】中国移动如何应对互联网发展挑战论文绪论
【第3部分】战略管理理论及通信产业链
【第4部分】中国移动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
【第5部分】 互联网时代的中国移动应对策略
【第6部分】中国移动如何应对互联网发展挑战的论文结论与参考文献

  4 互联网时代的中国移动应对策略

  4.1 合理调整网络结构,四网协同发展

  “四网协同”主要是指中国移动的2G、3G、WLAN、4G这四个技术的协同发展,这四个技术以TD-LTE技术作为主导,“2G”承载的主要是语音功能和小流量的数据业务;“3G”承载的主要是数据业务;“WLAN”承载主要是电脑和手机的数据流量;“4G”则是未来的趋势,是大流量业务的主宰。

  (1)适度增加核心节点:通过增加核心节点(逐步将南京、武汉、成都、杭州、沈阳、西安5个汇聚节点和杭州节点升级为核心节点),推动扁平化,提高疏通效率。

  (2)逐步在6节点增加网间出口:在出网流量大于30G的汇聚节点增加网间出口,节省核心节点间的传输链路和端口资源。

  (3)大流量省份节点之间增加直连:业务量大于14G的可设直连(阀值随技术变化,如40G应用后,阀值可相应提升;14G=10*2*70%)。省间直连仅疏通两省直达流量,不转接,直连链路中断业务能够备份。同时考虑适度增加直连的原则,所在省的归属核心要能够实现业务备份。(建议备份比例超过50%)
  
  (4)大流量城域网节点双跨骨干网和省网:大流量的城域和IDC节点(例如下期规划的南京、深圳),可以双跨省网和骨干。

  (5)大流量IDC节点双跨骨干网和省网:IDC节点双跨骨干和省网,即省外流量直接骨干转发,省内流量由省网核心转发。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向三大运营商发放4G牌照,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均获得TD-LTE牌照。这将促进移动互联网市场再次迎来爆发式增长。如果说3G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门,激活了设备,使得应用软件开始在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上使用,那么,4G的高速网络将促进移动互联网业务蓬勃发展,大大提升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使用体验和使用效果,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高速公路。对于中国移动而言,如何借助4G这条高速公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功实现“被管道化”的突围,重新获取竞争优势并奠定自身在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的地位,将成为中国移动面临的核心任务之一:
  
  (1)加大幵放力度,以联盟之道掌控产业资源。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终端提供商等各方一并成为产业链上的重要角色,没有任何一方可以占据绝对的支配地位。“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移动需要彻底改变建设“封闭花园”的思维,以“竞合”理念为指导,建立开放平台,加大与各方的合作力度,优势互补,形成产业联盟,共同打造移动互联网的良好生态。在这一合作过程中,中国移动高速优质的网络及庞大的用户规模将是运营商主导产业联盟的重要砝码。

  中国移动在整个产业链中与各方竞合关系并存,并且合作大于竞争。因此,中国移动应当采用适当的竞合博弈策略,在开放平台上供内容提供商与服务提供商充分创新,围绕客户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开发形成能够充分发挥4G网络效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与服务,并通过业务体验等多种方式开展差异化营销,从而谋求更加有利的发展态势,使移动互联网价值链增值。

  (2)强化管道能力,以优质网络引领产业布局。

  为了在4G时代摆脱在产业链中被“管道化”的命运,中国移动需要将通信网络这一管道做大、做强、做精。做大管道,扩展管道综合能力。随着技术的发展,云计算中心、EDC、CDN等应用基础设施已经成为新的管道,中国移动应加强对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连同传统意义上的网络管道,构建形成综合管道,从而为移动互联网业务应用提供一站式的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综合“管道”服务,提升“管道”价值。

  做强管道,增强管道承载能力。可以预见,4G体验将带来用户数据流量的爆炸式增长,中国移动要做强管道,使得网络能够应对瞬时大流量数据冲击,避免网络资源被大数据迅速吞噬并占满。在保证网络承载能力的同时还需要保持相对较低的维系成本。因此,中国移动一方面要积极釆取网络升级、维护策略,另一方面要将低成本、高速度的WLAN作为4G网络的有效补充,从而起到分流网络流量、缓解网络压力、优化网络价值的作用。

  做精管道,提升管道增值能力。中国移动要通过引入PCC、RAC等机制,充分发挥管道的分析、引导作用,对4G的大数据流量根据带宽资源占用情况、用户及收入规模等进行价值分级,并确定带宽资源分配的优先级,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设计并提供差异化的管道服务,为髙价值的流量分配较多的网络资源,优先处理;对低价值的流量分配较少的网络资源,推后处理。通过这种精准管道运营服务能力,中国移动可以根据业务价值、用户需求、用户消费能力制定不同的流量收费策略,从而更好地为用户个性化的需求提供服务,提升管道价值,实现流量增加与收入提升正向关联。

  4.2 建立制度流程,完善指标,提升人员技能

  (1)建立制度流程,确保问题有人看、有人管、有人修

  按照引入前、引入中、引入后三个环节建立内容质量评估和分析流程,使用流控手段发现热点,根据规范要求引入热点,通过拨测手段评估IDC内容的引入深度、共享程度、服务质量等指标,发现ICP质量问题,.督促整改,实现闭环管理。

  (2)建立指标体系,保证业务质量有指标、有要求、有督促

  研究确定互联网主流应用质量的评估方法,建立端到端的客户业务感知指标体系,以感知为导向量化各类指标,对具体业务迚行分析打分。安徽基亍全网自动拨测系统迚行了互联网指标体系规范试点,并且协助总部完成了互联网业务拨测规范修订。

  (3)提升人员技能,保证有队伍、有考核、有奖惩

  幵展互联网基层维护人员“千人培训”计划,提升人员技能,同时增加基层维护人员力量,满足维护业务发展需求。

  ①增加基层维护力量维护力量的不足将直接制约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建议参考其他运营商的配铬标准,按照维护的设备数量和用户数量进行维护力量配置。

  ②提升维护人员技能根据互联网维护人员培训需求调研情况,针对接入设备的操作维护、互联网业务故障处理和网络分析工具等内容,计划于2012年开展全国地市维护人员"千人培训”。

  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目的是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沟通协调技巧能力、管理水平、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和领导者决策执行力。首先,要进行培训方面的需求分析,在培训开始前几天,公司培训部应和管理人员进行充分了解或交谈,在认识经理级人员培训方面需求程度后,这样才能为培训计划的详细制定做好完善的准备,管理人员应该保持认真的态度和填写“管理人员培训需求调查表”。

  其次,要明确培训课程和方式,并确定培训讲师来源。由于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在公司中处于较高水平,为保证管理人员的培训质量,要明确公司的培训师是从哪里聘请的,并明确每位培训师的培训内容。管理人员培训课程和方式如表所示。

  另外,为确保培训有效进行,培训部应对管理人员进行详细预算,主要有讲师交通补贴、培训场地费用、设备费用、音像等资料费、讲师授课费、培训餐用补贴等。【表4.1】

论文摘要

  
  还要对培训整个过程实施完善的管理,主要是培训材料的准备及培训纪律的制定。培训部门应提前做好各项事宜的准备工作,如培训教材及辅助资料的购买、安排舒适的培训场地、邀请与通知培训管理人员和讲师、培训设备的租借或购买等。关于管理人员培训的纪律,需遵守公司的相关培训制度,如避免影响其他培训学员,需通知将手机等工具调整为震动,为保证培训课堂较好的纪律,不得在课堂上抽烟大声谈论无关的事,不得在课堂内随便走动,管理人员不得缺席培训,如果有其他工作安排等确实无法参与培训时,管理人员需与培训部门经理沟通协商。在培训结束后,培训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际需要对参与培训的学员通过填写相应的调查表,来调查学员对培训课程的想法和建议,用以评估培训课程好坏的依据。通过这种发放问卷调查形式,也能对培训讲师的讲课方式、讲课质量和讲课7jC平等内容进行一个完整的评估,为下一阶段选择合适的培训讲师提供充分的参考。还可以釆用试卷测试法、访谈法或交流培训心得体会等来对其培训进行评估,讲师应当在培训结束后尽快给出参与培训管理人员的成绩,该成绩将作为管理人员年度考核和晋升等方面的参考标准。

  管理技能类课程设计包含的内容广泛,包括所有为提高管理水平而设置的课程,主要是为提高管理人员与上下级的沟通,如何建设团队及面临紧急情况时如何应对,培训的内容主要是讲领导的艺术以及管理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具体的如下表:【表4.2】

论文摘要

  
  4.3 提升网络能力,建好支撑体系

  |4.3.1 建设互联网业务支撑新手段

  在底层承载网络管理方面:通过建设VPN网管及与业的IP网管,实现业务幵通管理、路由协议管理、网质量管理以及网络健康评估等功能。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用户的移动通信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已不仅仅局限于打电话、发短信,更多的是以上网为主。语音和短信业务收入逐步萎缩,流量业务成为拉动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2014年,数据业务将进一步快速发展,在2013年针对三家运营商2/3G网络的测试中,移动GSM网的覆盖率和语音通话全程成功率指标在各场景下均保持绝对竞争优势。但是,移动的TD网与竞争伙伴相比并不占据优势,仅市区室外场景的3G网络覆盖小幅优于两个竞争伙伴、县城室外优于联通,而城区室内、乡镇农村以及交通干线均劣于两个竞争伙伴;从FTP下载速率指标来看,TD网较联通WCDMA网在各场景下均处于劣势,下载速率虽优于电信CDMA网,但在客户的端到端感知上与电信仍有差距。

  LTE的到来是移动重建竞争优势的希望所在,需要“保质保量保速度",全力以赴确保其品质。LTE极大的增加网络维护和优化的复杂度。LTE和GSM、TD之间都会有切换、重选和重定向,而每一次系统间切换都会增加掉话的概率,每一次重选都会增加用户主被叫不可及时间,每一次数据业务重定向都会带来数据业务的中断和重连接,这些都会导致用户对业务和网络的感知下降。LTE也使网络参数的配置工作量急剧增加,每增加一个小区,配置的邻区数是单一网络的18倍;对单个小区而言,一张网仅需配置192个邻区参数;LTE引入后,每增加一张网需要多配224个互操作参数。LTE是一张“弹性网络”,随着用户数量和负荷的增加,SINR将动态下降,网络底噪不断抬升,加之多用户共享带宽资源,将使平均每用户数据速率急剧下降,LTE更需要移动基于负荷不断进行动态优化。当前,移动对LTE的规律和特性的认识还非常有限,能够很好地驾驭它尚待时日。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影响客户感知的因素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客户感知不仅仅取决于网络覆盖,网络的接入性、保持性和完整性,更多的是取决于无线接入的带宽、终端与网络的适配、端到端管理与协同,任何一方面的问题都将影响到客户感知。从终端来看,终端的种类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强,不同种类的终端在网络上的表现存在较大差异。2013年对109款终端进行测试,发现硬件、软件、芯片、业务表现等方面的问题40个,因终端问题导致的客户投诉1122件。

  从客户端来看,APP应用层出不穷,每个新版本的推出都可能产生新的问题,这也会对客户感知造成影响。从网络和业务平台来看,网络和业务平台是支撑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关键,CMNet、Radius、DNS、Cache、CDN、IDC存在的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客户感知,如:DNS系统出现域名解析障碍将影响该DNS服务的客户使用Web业务。从内容资源来看,以湖南省为例,网内资源匮乏,网站备案数仅为省内电信网站备案数的14%。全省67家厅局级单位门户网站,有60家在电信网内,2家在铁通网内,5家在其他ISP,无一家在移动网内。资源引入深度不够,部分已引入ICP资源仍需跨网访问;以红网为例,已引入二级域名74个,但红网二级域名共达144个,导致用户访问红网部分业务仍需通过电信网络进行访问。

  与传统的语音业务方面的竞争优势相比,当前移动在移动互联网上并不具备优势,尤其是在无线接入能力和端到端保障能力上明显劣于竞争伙伴。移动必须以LTE引入为重要战略契机,充分发挥四网协同的效力,切实做好多网络协同、多环节协同和多部门协同;必须将网络工作拓展到终端、应用、网络、平台、内容资源等各个方面,充分做好基于客户感知的业务端到端质量管理,才能确保网络质量综合竞争优势。

  4.3.2 构建互联网流量业务新手段

  (1)保障通道顺畅——加强移动的网络能力建设中国移动需要持续加强网络能力建设,中国移动的长期工作重点应该是保障消费者能够拥有高效、安全和稳定的网络环境。

  ①中国移动应该持续建设4G网络,加大相关网络的科学研发和创新,不断的强化中国移动的网络覆盖范围,逐步的完善中国移动的网络质量,并尽快的优化中国移动的网络能力;②中国移动应该着力推广一些新技术的相关研究,从而有效推动网络的低价高效运作。如P2P和云计算等应用研究;③中国移动应该着力涵盖3G、4G网络的演进策略与相关研究,努力推进4G网络的大规模商用进程,为中国移动在未来移动互联网时代拥有更加高效的网络基础和服务做好准备。

  (2)在控制分析方面——规范流量调度策略。通过建设端到端流量控制分析手段,规范流量调度策略,灵活调度,实现互联网流量可见、质量可控。【表4.3】

论文摘要

  
  (3)在内容引导方面——实现互联网流量的合理疏导浙江通过内容导航Portal,向用户推送导航页面,引导用户优先访问网内资源,实现互联网流量的合理疏导。流量精细化运营的目标:提升用户感知、降低运营成本。【表4.4】

论文摘要

  
  (4)推进智能管道全网部署网络运营方面:在省网部署QOS策略,实现端到端的分业务转发能力。在接入层:对TD业务进行标记识别,具备了分省统计TD业务流量的能力;在网内:对TD流量进行优先转发,异常流量无法抢占TD资源,提髙了抗攻击能力;在网间:为TD业务开辟了单独通道,避免拥塞,具备了高价值业务保障的能力;要求各省:根据总部关于智能管道QOS的统一规划和部署方案结合省内业务情况,优化改造CMNET省网、城域网IP地址分配、设备部署QOS策略,完成省网设备的带宽、队列资源调配工作,落实金银铜业务分级和智能着色能力,在省网实现分优先级转发和管道流量的统计分析。

  (5)互联网流量调度精细化流量调度策略得当:结合智能DNS、IDC、Cache等资源,规范各省流量疏通策略,实现对互联网流量精确调度。

  要求DNS优先指向网内IDC资源。ICP DNS正确指向率达到95%;我网DNS正确指向率达到99%。

  要求省网骨干网局数据配置网内有,不出网;要求质量可保障的情况下,WebCache做到网内有,不缓存。

  总部牵头制定网络路由局数据规范;流量调度策略;DNS局数据规范;ICP质量规范;牵头建立内容列表、拨测机制逐月通报引入内容质量。省公司按照总部要求,落实路由和流量调度规范;约束ICP按照质量规范提供服务;逐月拨测分析本省引入内容质量并优化提升。ICP质量达标率达到95%。

  (6)研究制订全网内容协同规则综合全网内容资源,研究高效协同统一利用的觃则,提升用户感知,减少出网流量。

  1) P2P缓存①考虑省网P2Pcache系统复用的可行性和效益。②考虑在全集团范围内引入P4P技术,在出口对P2P内容迚行限制。③考虑引入P2P内容逐级引导策略,优先考虑本地网,再依次考虑省网、骨干网、铁通、教育网等伙伴。2) WEB缓存①实施业务质量优先原则,在因技术原因无法保证全量缓存质量的情冴下优先保证热点网站;②考虑IDC和cache协同规则,结合质量测试结果再判断是否对IDC已有资源迪行cache。③研究跨省缓存协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跨省缓存协同存在较大的管理和技术难点,同时会消耗大量的骨干带宽资源,增加用户访问时延,降低用户使用感知,缓存系统的辐射范围不宜过大,跨省缓存协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需要深入研究。④建立全集团分布式缓存同步机制:各省缓存系统均需要仅外网同步流量,考虑建设一个全网资源中心,一次网间同步多次网内分发,有敁降低网间同步流量。

  4.4 差异化发展全业务,专业化经营终端业务

  随着4G的实现及互联网技术发展,移动无线上网终最终会普及到所有的手机用户,手机也将更多的扮演电脑功能。目前话音业务市场的竞争逐渐变慢,竞争的中心将逐步向新业务市场转移。4G网络最大的优势在于对无线数据业务的支持,因此以4G为中心的新业务必将成为下一轮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中国移动的下一步战略必将围绕4G展开。

  由于现在手机媒体化趋势日益明显,为顺应市场和业务发展需求,中国移动将打造手机媒体作为新业务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一系列业务创新初步奠定了中国移动手机媒体的影响力。处理好价格竞争战略和差别化战略是4G竞争战略和业务战略的重要前提。通过前面的分析,.3G业务已经趋于成熟,中国移动和联通以及其他的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差别化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4G业务是国内电信运营商都不熟悉的,所以,这就要求中国移动在起点就进行差别化战略。

  实现4G业务的差别化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从4G业务的内容来看,它很容易被模仿。为了应对挑战,本文认为可以考虑采取下面的措施。

  (1)在推出新业务上要比别的运营商想出更多的花样。这样做的目的是,根据前面分析移动的客户忠诚度是比较高的,在客户忠诚度高的情况下,实行业务差别化战略以抢占市场份额。在这种情况下,即使4G业务施行要受到很多方面的因素的限制,但是因为市场占有率髙,也可以保证我们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说,业务差别化造成的领先有时可以对接下来进行的业务造成很好的铺垫。

  (2)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得出:在任何技术、产品和市场新开发的阶段,都是依靠创新者的自身发展和壮大。其他未进入行业的创业者由于对新技术、产品和市场不够了解,往往不敢冒险进入。但是,一旦在一个产业发展了一段时间,就可以学习其他企业的相关经验。对于中国移动来说,4G技术现在处于初期阶段,更多的需要运营商自身的研究与开发。

  (3)虽然目前4G处于刚刚幵始阶段,但是随着4G慢慢的覆盖与推广,需要釆取低成本策略,因为目前的市场技术环境下,由于技术的差异性很难突破,价格竞争已经成为了必须。

  (4)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通信运营商可以通过无线采用WLAN、有线釆用FTTx的方式,打造高宽带、高价值、高流量和差异化的宽带服务,实现“个人十兆、家庭百兆、企业千兆”宽带接入目标。面向国际业务、集团客户、学校、社区等信息化服务需求,建立立足全网的、科学的维护管理和故障处理流程体系。

  坚持高宽带、高质量原则,高价值地拓展重点企业、重点区域的宽带信息化接入业务,保证宽带和信息化业务价值。在网络协同上,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在市场协同上,要加强统一规划,推动相互代理,互为虚拟运营商;在业务协同上,探索提供基于VOIP解决方案的固话业务。

  (5)通过专业化运作,推进TD-SCDMA终端低成本、高效益发展,实现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重点加大低成本智能手机的销售力度。推进Mi-H终端规模销售,实现统一账号、统一付费。积极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中国移动品牌的终端产品。加强终端集中釆购与代理销售相结合,进一步降低终端渠道和销售成本,提高终端市场的竞争力。努力提升终端补贴的使用效率,不断提高TD-SCDMA补贴手机的手机电视等业务激活率。加快提升自有营业厅的终端销售能力。加强互联网营销渠道建设。建立完善集中釆购终端的质量测试、质量后评估、售后服务体系、推进建立质量追究制度。
  
  4.5 积极应对风险
  
  没有一个企业能够永远高速成长,中国移动也不例外。前几年,中国移动的收入和利润一直呈两位数增长,被誉为“快跑的大象”。可到了 2009年,大象迅速放慢了前进的脚步,甚至显露出步履蹒跚的迹象:2009年中期净利润同比仅增1.4%。2014年中国移动公布了其2013年财报,中移动去年全年运营收入6302亿元,增速较2012年放缓。在通信服务收入中,数据业务增势良好,营收2069亿元,同比增长24. 4%,然而语音业务营收首次出现下滑。5. 9%的净利润下跌幅度,比此前多家券商对中移动的预测跌幅更大,同时也是中国移动在14年中净利润首次下跌。

  更加严峻的是:移动通信市场日趋饱和、而资费依然在持续下降;未来数年,中国移动不仅需要在3G和宽带网络的建设上投入数千亿资金,更要为推动国产4G标准TD-LTE的成熟投入巨额资源,但是这些投资在几年之内都不可能带来任何利润。

  (1)客户流失风险

  自2009年1月工业信息化部向三大运营商颁发3G牌照,中国电信市场开始迈入3G时代,然而3G可能引发中国电信市场的格局变化:中国移动面临用户流失的风险,而中国电信有可能借助3G超越中国联通。中国消费者对通信品牌忠诚度不高,约有1/3在寻找更好的选择。忠诚于某一个通信品牌的比例只有22%,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42%。有34%的用户属于寻找者类型,即他们重视运营商品牌,但对自己目前使用的品牌不满意,正在寻找更好的选择。

  目前,中国移动正面临着用户流失的风险,中国移动在3G市场获得的6成用户的青睐,与中国移动现有75%的市场份额相比,这一比例明显偏低;特别是中国移动现有用户中有15%未来倾向选择中国电信(11%)和中国联通(4%)的3G服务,考虑到中国移动庞大的用户基数,3G时代中国移动的用户流失的风险值得关注。而中国电信则获得14%消费者的青睐,已大大超过中国联通,表明中国电信有异军突起的机会,有可能借助3G这一契机改变中国通信市场的整体竞争格局。

  (2)全业务打包营销风险
  
  2008年,中国电信业经历了一次大洗牌。中国移动合并了中国铁通,组成了新中国移动。而新联通和新电信也再分别吸收了两家效益不是很好的电信公司后诞生。中国移动在此次合并前只专注于移动通讯业务,而中国铁通不仅有移动通讯业务,还有固网业务。新联通和新电信都有自己的固网业务,而且发展都不叫成熟。合并后的中国移动在这块只能借鉴技术原本就不是太成熟的网通,发展固网业务,延伸业务范围,这是必然的趋势。这也给中国移动带来了风险。

  不久前中国铁通并给中国移动,虽然这是一个亏损的企业,但其发展应该并不输给南网通和北电信,中国移动必须面对现实积极地去看并认真了研究重组后战略。然而,全业务经营后中国移动不仅要考虑未来业务融合中的竞争风险,还必须高度重视目前仅仅是简单的固话、宽带、移动电话捆绑销售一一我称之为“全业务打包营销”的风险从全国范围内来看,中国铁通的固网和电信、网通就没法比了。举例来说,—家企业用得是电信的固网业务,而移动业务是中国移动的,新联通或是新电信在改变其移动业务归属方面的成本优势要比中国移动改变其固网业务归属大得多,我们都知道建一个固网的投入要比建一个移动网络高得多,而且从微观上改变一个企业或个人移动业务的归属也要容易得多,也就是说,重组后谁的固网优势大谁在“全业务打包营销”中的优势就大,在用户规模是完全可能很快就产生变化。

  中国移动为求稳妥不敢贸然采取大的动作,但中国移动还是怕被铁通拖累,只是用自己“富余的力量”来帮帮而已,因此中国移动让中国铁通以子公司的形式独立经营。但是只有深化“全业务打包营销”,才更有利于不远将来的业务融合。

  (3)拆分风险

  凭借得天独厚的技术以及政策优势,中国移动越走越高,作为电信业这一垄断行业的先驱,在市场逐渐呈现一家独大的情况下,其将很可能面临被拆分的风险。

  技术的先进性、政策的导向性和竞争对手的缺失成就了中国移动。中国移动之所以形成今天的发展状况,包括两大类因素:第一类,中国移动自身发展的因素;第二类,诸多体制方面为其形成的先天优势。中国移动在为其取得不俗成绩感到欣喜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可能的威胁,当前的形势并非能够一蹴而就。中国移动对于目前的领先具有清醒的认识:仅仅凭借短期的技术优势和政策优势并不能保持永久。尤其在固网运营商获得移动牌照后,中国移动的优势将很可能被大大消解。只有全业务经营才能释放其未来的市场风险。目前中移动大力开展增值服务正是对空心化危险的一种应对。

  近几年来世界电信改革的经验和教训表明,全业务运营不仅有助于电信运营商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利于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和一揽子解决方案,而且也为会加速形成真正均衡健康的市场竞争格局提供必要条件。

  但是要实现全业务运营商的目标,就出现了一个拆分重组的命题。“枪打出头鸟”似乎是中国的传统,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垄断先锋的中国移动就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所以,拆分悬念越来越大。

  面对风险,中国移动必须积极加以应对。当前,终端制造、业务应用开发、互联网服务等多角色融合的创新型技术公司不断涌现,各种互联网商业模式不断出现,使传统的电信行业生态系统面临挑战。移动电话普及率的持续升高,使电信企业市场竞争加剧。随着智能终端日益普及和移动网络宽带化,移动互联网爆发出巨大的生机和活力。这些都为中国移动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广阔的空间。

  中国移动需要积极创新与拓展业务,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创新型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的更新自身的资源与能力,积极开拓新兴领域,在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领域进行积极探索。建立起真正的全业务平台模式,不仅保证现在的竞争态势还要能够建立起强有力的未来竞争优势,在4G时代,甚至更新的网络时代都能够稳固自己的地位,以客户服务为基础,构建持久的竞争力。

  4.6 提升产业链控制力

  电信运营商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优势,提升产业链控制力。电信运营商一方面应提升网络利用率,打造智能管道,深化网络转型,提升网络传输能力的差异化优势,增强对合作伙伴的黏性;另一方面应通过服务、计费支撑掌控客户资源,用统一门户牢牢把握用户接触点,增强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在业务方面,运营商可以单独充分利用自身的现有的客户、接入和网络优势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优势幵发出一些竞争性产品、创新性产品,以及系统集成类产品等,同时需要根据竞争对手的相对应业务做比较,突出卖点和利益点。短期内以捆绑业务为主,长期要形成一整套ICT产品体系。

  在内容与应用方面,除了通过投资、控股等方式提升核心内容资源控制力外,电信运营商还应加强与更多内容、应用提供商的合作,把握通信业务与互联网业务本身具有较强耦合性的特点,立足于核心优势,结合电信能力开发,与互联网业务相融合,创新应用场景。

  在行业应用与家庭客户市场开拓方面,电信运营商要加强通信业务与其他信息服务行业产品的融合,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构建宽带产业链,包括产业联盟、购或参股有特色、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等。例如,通过与互联网电视厂商合作,开展互联网视频业务;与家电企业合作幵展家电远程控制服务与基于电视十互联网的视频服务;与交管部门合作,提供针对物流行业的交通信息服务等。

  通信运营商可采取以下四种激励策略,以期与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关系,有效整合产业链资源:1)参与研发。可成立专项研发终端激励基金,如2010年8月26日,TD-SCDMA终端专项激励资金联合研发项目在北京签约,中移动与9家手机厂商和3家芯片厂商签署“联合研发”合作协议。2)补贴。补贴可以有效推动销售。中移动为了推广其深度定制手机,再次重拳出击,以髙额的手机补贴和话费补贴这种双重补贴形式予以支持。据悉,在手机补贴上,中移动将手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给代理商。此次中移动就为酷派6168H用户提供了 1000元的手机补贴。3)主导构建产业联盟。如中国移动加入的TD产业联盟可以完善产业链;利用自身优势推进整个产业链向前发展。4)分批次扶持,树立榜样和标杆,要带动价值链上下游企业尤其是终端的积极性。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