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企业管理论文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控制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7-20 共632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F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第2部分】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控制研究绪论
【第3部分】个人理财业务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分析
【第4部分】F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分析
【第5部分】F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改进建议
【第6部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控系统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各保险公司为销售本公司的保险产品开始采取的一种营销手段被认为是现代意义上的理财业务的起源。二战后,理财业务幵始出现在国外的一些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并逐渐发展成为日常服务业务。最早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于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瑞士,并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迅速发展起来,由个人理财、个人融资等为主的个人金融业务所带来的利润收入日益成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主要利润来源。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90年代末,国内一些商业银行开始尝试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个人理财服务。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百姓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显着提高,手中的闲钱也逐渐增多,对于个人投资的多样化需求也日益强烈。在过去,除了银行存款外,我国居民的个人投资的唯一途径就是购买中长期国债;后来随着股票市场和保险市场的恢复和完善,一部分居民选择将原本投向国债的资金进行分流;今天,证券、基金、股票、房产等各类金融产品和投资方式已经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老百姓清晰的感受到通货膨胀、全球经济变化、利率水平等对日常生活和个人财富带来的巨大影响。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推出满足了我国居民对金融商品多样化、个性化的投资理财需求。现如今个人及家庭财富日益增多,为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居民对个人及家庭财产增值保值的迫切要求,为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而商业银行在面对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收益日益下降,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个人理财业务作为中间业务可以提供较高的利润贡献率,是商业银行业务中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且在为银行增加利润的同时,个人理财业务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投资方式,促进了银行自身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巩固和扩大银行的客户。因此,在供需双方的共同需求和作用下,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得到了飞速发展,各类理财产品不断丰富,规模不断扩大,个人理财业务已经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的重点发展业务。

  然而,飞速发展的个人理财业务在给商业银行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使商业银行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理财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在自身经验、监管、风险控制等方面还存在欠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银行的理财产品频繁出现“零收益”、“负收益”现象,商业银行遭遇大量的客户投诉,使银行的信誉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这也揭示出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不足。与此同时,理财资金投资对象损失的扩大所引发的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也逐步增加。受到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理财产品的利润正逐渐下滑。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控制十分重要。

  1. 1.2研究意义

  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飞速发展,理财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理财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受到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及监管体制等方面的制约。现阶段,各商业银行都将主要精力放在市场竞争方面,极力抢占市场份额,造成理财市场处于一片无序的竞争状态,这存在着很大程度的风险隐患。为保障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健康、有序、稳定的发展,促进个人理财业务在规范中实现快速发展,必须不断提升个人理财业务在快速变化的理财市场中的产品竞争力,及时完善的处理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努力提高商业银行对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水平,加强对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本文通过对F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介绍,对F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找出引发风险的原因,提出了相关的风险管理改进措施,希望可以为F银行今后的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和管理提供思路,推动银行理财业务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希望对同业的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方面可以起到指导和借鉴,推动整个行业的理财业务规模的扩大和共同发展。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历史已有数十年,伴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关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和模型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完善。

  最早,美国经济学家熊彼得(J.A.Schumpeter) (1912)在其着作《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理论,随后该理论被应用于理财业务方面,具体包括机构设置、金融工具、制度安排、风险管理和业务品种等方面。1954年美国经济学家弗兰克·莫迪利亚尼和理查德·布伦伯格创立的生命周期理论⑴,将个人和家庭的生命周期与其消费和储蓄行为联系起来。生命周期理论、市场营销理论和货币的时间价值理论被认为是现代理财的三大基本原理,共同作为现代个人理财业务中对客户的需求及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分析时的重要指导依据。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不断变化,金融产品不断创新,随之产生了多样化的投资方式和投资工具,这一时期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将传统的存贷款业务、投资业务和咨询顾问业务融合进来迅速发展壮大,形成了 “组合式”的理财产品并逐渐成为理财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向。这一时期发展出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三大重要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工具。1952年,马克维茨(Harry Markowitz)在《金融杂志》上发表题为《资产组合选择--投资的有效分散化》一文,论文中提出了投资组合理论。该理论从客体的角度出发,通过探讨经济主体对风险与收益的偏好来判断其对理财产品的选择问题,引入量化的方法,分散投资从而有效化解部分风险,这一理论的提出使金融及理财业务从过去纯粹依靠经验判定的定性操作方法中脱离出来,被认为是现代金融学的开端,投资组合理论也是个人理财业务的基本理论之一。1964年,威廉·夏普(William.F.Sharpe) [2]等人在投资组合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中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这一模型在投资决策和公司理财及风险管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973年,布莱克·斯科尔斯基于对冲证券组合的思想提出了期权定价模型[3],该模型的提出标志着金融风险管理进入薪新的阶段。期权定价模型为新兴衍生金融市场中的各种根据市价价格变动定价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合理定价奠定了基础,这些衍生金融工具具体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商品等。期权定价模型中提供的程序被现代从事期权交易的经纪人广泛应用于对各种期权交易进行估价,大力推动了各种金融产品的创新。

  八九十年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各国对金融方面的管制也渐渐放松,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各种投资工具和衍生品市场、场务交易市场的规模逐渐扩大,而随着环境越来越复杂,产生的风险也越来越大。1988年,John nnnerty[4]首次提出了金融工程一词,随后发展为金融工程学并成为金融风险管理的核心技术。金融工程指的是以创新为特色的金融产品的创造过程和金融问题的解决过程。金融工程学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金融风险管理,数学、统计学、物理学、计算机学等科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金融产品的开发和风险管理中。风险评价的方式从定性发展为定量,从简单发展到复杂,从个别资产发展到资产组合。G30集团在研究衍生品的过程中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风险价值方法(VaR),VaR通过计算由多个金融工具组成的投资组合风险以达到风险管理的目的,该方法在风险控制、业绩评估和估算风险性资本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原有单一变量,在概率(Probabilities)的基础上引入价格(prices)和偏好(preferences)两个变量而组成TRM系统,以达到在三要素系统中风险管理客观计量和主体偏好的均衡最优,从而既可以对管理基础金融工具带来的风险,又可以对衍生工具的风险进行管理。

  此外,1963年HymanP.Minsky提出金融不稳定假说[5]和客户满意度测评法[6].1989年Merton、Allen和Santomero建立金融中介理论[7],金融中介理论认为风险可以被金融中介拆分或者打包而变得分散,进而有效转移风险,多被用于处理越来越复杂的金融工具及市场难题。美国学者Kupiec、Paul和James O'Brien于1995年提出了预先承诺法[8】,该方法指的是银行预先根据自身的经验和判断对风险控制做出内部评估,然后承诺在固定的连续时间段中发生的最大交易损失,从而激励银行对风险管理水平进行改进。

  二十一世纪以来,各国学者在前人的基础上,从技术、理论和策略等层面对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整理和总结。夸克·霍尔和克里斯·罗宾逊(2003)[9]在《个人理财策划》一书中具体地界定和分析了个人理财活动中存在的风险种类,并阐述了各种风险的辨识方法。Hendrik ? Hakenes (2004) 指出,个人理财活动必须高度重视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其中风险分析指的是对资产的分布和相关信息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总结和归纳,风险控制指的是对资产的组合进行排列和设计。个人必须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风险控制,才能保证个人理财活动顺利开展。Jack和Brett(2004)[n]对个人理财活动中面临的风险的测度和防范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阐述。

  2003年,巴塞尔委员会制定并发布了《操作风险管理与监管的稳健做法》,该做法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操作框架和程序,对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管理操作提出了十个原则,于2004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对上述做法进行了补充,颁布了《新资本协议》,协议中将操作风险纳入金融监管的范畴,明确规定了三种操作风险的资本计算方法,分别是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Sang-Wook (2011) [i2]构建了一套生命周期模型,用于研究家庭在不确定的收入风险下,对自己的财富和资产组合应该如何进行合理安排。

  1.2.2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个人理财业务作为一种新兴业务,在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不过短短十几年。

  我国经济学家对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并不充分重视,甚至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作为中间业务的个人理财服务被认为是低风险甚至无风险的投资业务。现阶段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研究多集中在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方面的研究上。

  针对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问题,刘旭光(2005) [13]在发表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一文中指出,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决策系统应包含整体风险管理体系和业绩考核体系,权衡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评估与收益,从而保证在管理机制上全面覆盖风险控制。李春林(2006) [14]对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外部环境因素和银行内部因素两方面对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产生的制约,并根据前面的分析与讨论提出了相应的防范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的对策。吴峰(2006) [15]认为应该通过有效的监管手段推动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控制,他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规范发展的差距及建议》中从监管的角度探讨了个人理财业务在理念、产品、人才、管理和操作等方面的差距。李姝婉(2006) [16]针对当下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存在的风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如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建立银行内部的风险隔离带、对客户进行分层管理、引进或自主培养高素质的理财规划师、合理完善理财业务的合约细则等,从而实现风险管理的目标。周详(2006) [17]论述了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他认为应该明确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法律定位、产品定价和风险对冲,应该对个人理财业务的流程进行规范,以达到控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的目的。陈兆松(2007) [18]在全面的归纳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后,认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市场风险、流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等,因此可以通过风险转移、建立银行内审制度、培养高素质的理财人员等方式降低风险。周艳、刘凯(2007) [19]在《个人理财业务风险解析与防范》中从理财产品的角度入手,总结出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主要容易受到投资产品风险、产品的法律风险、透支银行信用风险、利率和汇率风险四个方面的风险的影响,并通过实证的方式给出了深入具体的分析。文章最后提供了一系列抵御风险的措施,具体有:完善理财业务的市场细分工作,提高个人理财业务的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积极培养高素质的专业理财人才,建立理财专家库,妥善建立及维护客户关系等。

  刘楠(2007) [2“]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十大风险提示》中,总结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面临的十个风险。文章认为,应该从风险理念、业务流程、内部管理等方面出发对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李鹏(2007) [2〗]在《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中认为,人民币理财产品面临着各类风险,这些风险产生的原因包括产品设计本身存在的风险,例如对于保本收益型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其容易受到央行利率调整的影响,从而使商业银行面临信誉风险;再比如一些理财产品会受到利率、汇率、股票指数的影响,则投资者将面临影响对象市场价格波动所产生的风险。此外,人民币理财产品面临的风险还包括银行间恶性竞争所产生的风险,个别银行单纯追求业务指标的完成情况,而忽略了对理财产品风险的控制,在信息披露环节也存在欠缺,从而产生一系列风险。商业银行应该对各环节的风险进行认真评估,加强内部控制,充分披露信息,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等,有效规避风险。李勇(2008) [22]在《银行理财业务法律性质与风险监控》中阐述了有法律关系的差异决定的理财产品的不同风险表现,而相应的风险监控也有所区别。徐敏(2008) [23]指出,商业银行应该明确理财资金的来源和用途,对于银行自有资产和客户的理财资产分开进行管理,同时处理好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关系,从而控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杨树林(2009) [25]指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今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发展时间较短,产品种类较少,业务流程不完善,过于重视收益而缺少对风险的监控等问题。谭中明、柏志春(2009) [24]认为,应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面临的风险,应该努力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及时止损,重视保本机制;第二,提升个人理财产品的定价能力;第三,加强信息披露工作;第四,重视个人理财业务的市场细分工作。严霖(2010) [26]认为,应该从大力培养商业银行专业理财人才、加强必要信息披露等角度出发,严格控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刘晓刚(2011)[27]则指出:为控制和防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应该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出发,外部应努力构建和谐良好的外部竞争环境,内部商业银行自身要加强风险防范的建设。李卫群(2012) [28]总结了前人的相关研究后认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目前面临的风险相对较大,且防范起来较为困难,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1.3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研究方法

  本文以个人理财业务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主要运用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查阅文献与资料统计整理相结合、比较分析与逻辑归纳相结合的方法,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建议的思路完成本文。

  1.3.2研究内容

  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本部分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内容和框架。

  第二章,个人理财业务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分析。在大量阅读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进行整理、梳理和总结,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F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分析。首先,对F银行的基本情况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做简要介绍,对个人理财业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对F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了识别,并指出风险产生的原因。

  第四章,构建F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议。针对上文指出的个人理财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风险的原因,从目标、风险识别、风险应对、信息监督等方面分别对F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提出建议。

  结论。本部分内容系统总结全文,并指出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展望。

  本文技术路线图绘制如下:

相关标签:个人理财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