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企业管理论文

邯郸民办中小学校可持续发展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4-13 共7030字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我国也是全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着作《礼记·学记》,意思是无论建设国家,还是管理公众事务,教育都是最为优先、最为重要的事情。经济增长,社会建设,只有与教育事业取得相对平衡的发展,才能得到稳定持续的发展。

  我国坚持的是公立和民办教育并存,协调发展。2002 年底中国颁布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其肯定了民办教育事业的公益性和合法性地位,提出了国家对民办教育事业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但由于政策细则的不够明确完善,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较为缓慢。直至 2010 年 5 月 5 日,国务院审议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将教育事业提高到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纲要》明确表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的工作职责,鼓励出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

  至此,我国的民办教育事业已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特别是《民促法》颁布以来,各级各类民办教育快速发展,截至 2012 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13.99 万所,比上年增加 0.91 万所;招生 1454.03 万人,比上年增加 53.16 万人;各类教育在校生达3911.02 万人,比上年增加 197.12 万人。占公办基础院校比例为 28.39%。对比 2007年的比例仅为 17.41%,表明我国的民办教育正在快速成长。正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所说,民办教育为我们国家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是三个方面,扩大了教育资源,优化了教育结构,促进了教育改革。

  在经历了量的扩张后,迎来的阶段正是质的转变,进入了深化改革、内涵建设、特色发展的阶段。民办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的重要补充,其可持续发展亦成为当今的一大研究课题。面临的种种问题,等待着去探索去解决。比如文化价值偏见,财政资源短缺,法律政策失范,管理制度缺位,人才资源不稳定等等。有些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但有些问题也有着我国自身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所造成的特殊性。

  民办基础教育是民办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民办高等教育、民办培训教育等发展较为缓慢,本文重点研究民办基础教育。基于其公益性和产业性的双重特点,结合经济管理学分析法,使民办基础教育从当下的困境中走出来,推动突破性发展,提升民办基础教育以增进社会公益,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深入研究民办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及其经济理论问题,是当前民办基础教育发展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民办基础教育发展宏观决策的重要理论基础,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结合河北邯郸市的案例,为民办基础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出针对性的有现实意义的战略对策。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民办基础教育的概念及特点

  (1)国外对于私立基础教育的定义在国外普遍的现象是,与公立学校相对而言的被称作“私立学校”。私立学校是独立的学校法人,由非政府部门投资兴办,并自主管理的学校。私立学校在英国被称为独立学校(independent schools)。在澳大利亚,私立学校又往往被称为非国立(non—government)学校。由于各国的教育体制不同,对私立学校概念的界定也有所差异。但是,正如《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所述的观点:各国的私立学校主要是就创办者和管理方式两方面而言的,即由非国家政府所创办,其管理方式也有别于公立学校。私立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小学和中学教育。

  从总体上看,国外民办教育的管理模式是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加之多角度和各层次的评估监督,已形成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土壤,建立了良性的运行机制。

  比如在国家的资助效力方面:法国在 1959 年颁布的《关于国家与私立学校关系法》中规定,凡是与国家签订“简单契约”的私立学校,国家为之支付教师工资;日本制订了《私立学校振兴援助法》、《私学振兴财团法》等予以保证;荷兰政府对公学、私学一视同仁;比利时、丹麦、德国、法国、卢森堡等国家对私立学校的资助,甚至占到了私立学校全部经费的 75-95%。

  目前国外的办学体制有一种从传统的公、私截然分开状态走向公、私融合的趋势,在经费来源和分配方面,公共教育经费有较大比例用于资助私立学校,公立学校也有较大比例经费来自非政府拨款;在办学机构方面,出现了美国的“特许学校”、英国的“独立于地方政府的公立学校”等多种混合制的学校,有人将这些变化视作一次“公共教育体制的重构”。杰夫·惠迪等在对英国、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瑞典等五国公立教育改革进行研究后就认为:“在我们所选定五国中,无论国家还是州政府,都掌握了决定学校知识的标准、成就评估的方式以及评估报告的对象等新的权力。”

  (2)国内对民办基础教育的定义我国立法中并没有采用“私立学校”概念,而是采用了与之内涵较为相近的“民办学校”概念。2002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适用本法。本法未作规定的,依照教育法和其他有关教育法律执行。”从上述法律对民办学校的规定来看,民办学校与私立学校只是称谓不同,在内涵上没有太大的区别。

  我国的民办学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举办实施学历教育、学前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及其他文化教育的民办学校,它们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另一类是举办实施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的民办学校,它们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并抄送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其审批权限和管理的相关规定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解释。”①民办基础教育是民办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民办幼儿园和民办中小学。

  (3)我国现阶段民办基础教育的特点我国的民办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强到精的过程。各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的特点。现阶段是经过高速发展之后的规范化发展阶段,其特点也是非常鲜明的。

  公益性和产业性并存。《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明确规定“社会力量举办教育机构,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因为教育本身就是社会公益性事业,民办教育亦不能脱离其宗。民办教育机构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产业,有一定的盈利可以更好的完善教学资源,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但因为其公益性的本质,产业盈利必须坚持“以学养学,以支定收”的原则。

  多元化。我国的民办基础教育从最初的单一化、低端化,逐步转变为现阶段的多层次、多样化,民办高端选择性教育的份额在逐步加大。为广大消费群体提供了更为个性化的服务。

  办学集团化。教育集团办学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办学组织形式。它是以集团为单位出资办学,采用产业化方式运作,通过连锁办学、滚动发展,逐步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市场化。我国民办基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不是计划的产物,而是依靠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控和进行资源配置的。

  区域不平衡性。我国民办基础教育有着区域不平衡的特点,在经济较发达和人口密度大的地区,民办学校较多且质量较高,而经济落后地区的民办教育处于一种落后状态融资方式较单一。目前民办学校的主流融资模式基本都是初期靠少量资金启动,后期靠学费运营发展。这种模式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会产生资金链断裂,成为阻碍民办学校走内涵发展道路的“瓶颈”。

  进入了内涵发展阶段的转型期。我国民办基础教育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已进入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从大打宣传牌,到更加注重实力竞争的转变;从简单补充教育资源的不足,到可以提供更富选择性更多样化的差异性教育资源的转变;从简单模仿公立学校模式,到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的转变。

  1.2.2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1962 年,美国女海洋生物学家 Rachel Carson(莱切尔·卡逊)在她发表的一部环境科普着作《寂静的春天》中,描绘了一幅由于杀虫剂污染所造成的鸟类和生态环境毁灭性的可怕景象,惊呼人们将会失去“春光明媚的春天”,这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人类惯认的“增长=发展”这一观念上的争论。

  10 年后,两位着名美国学者 Barbara Ward(巴巴拉·沃德)和 Rene Dubos(雷内·杜博斯)的享誉全球的着作《只有一个地球》问世,把人类生存与环境的认识引入到一个新境界——可持续发展的境界。同年,一个由知识分子组成的名为“罗马俱乐部”的组织,发表了一份有名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The Limits toGrowth),其中明确提出了“持续增长”和“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的概念1987 年,以挪威首相 Gro Harlem Brundt land(布伦特兰)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与环境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一份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并以此为主题对人类共同关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组织和舆论的极大重视。1992 年 6 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 世纪议程》等文件。随后,中国政府编制了《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1997 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

  与任何经济理论和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一样,可持续发展概念也形成了很多不同的流派,但从全球范围来看,比较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是布氏定义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从定义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包含的两个基本要素:“需要”和对需要的“限制”。满足需要,首先是要满足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对需要的限制主要是指对未来环境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限制。

  在具体内容方面,可持续发展涉及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统一,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和谐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就是: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公平发展,高效发展,多维发展。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经济可持续发展,这是基础;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这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这是目的。

  1.2.3 民办基础教育产生的原因及可持续发展的依据

  (1)美国私立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各个国家的私立学校教育都各不相同,本文只针对美国的私立学校的产生和发展做了研究,一方面美国有一定的代表性,另一方面美国现在的私立教育是目前各国私立教育中比较发达的国家。

  1995 年,美国在校学生人数约为 6500 万人,其中私立学校学生人数为 880 万人,约占 12%;高等院校学生人数为 1400 万人,其中私立大学学生人数为 300 万人,约占 20%。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私立学校在美国学校中占有重要地位。

  美国的教育起源于私立学校,而且这些私立学校几乎全部为教会人士所创办。

  美国在 1766 年独立之前为英国的殖民地,最早从英国移民到美国的人中 90%以上为基督教徒。所以,殖民地时期的美国学校,都是以英国教会私立教育的方式存在。美国的公立教育从 90 世纪才开始进入稳定发展的时期。而这之前美国的教育全部都是私立教育。

  美国公立教育得到发展的同时,私立教育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教会团体认为:公立教育不仅是对人的思想实行专制,也是对人的身体、行动的自由实行专制。而教会的这种观点满足了广大农村地区贫困社区的农民“抗税”的心理需求。因为当时的公立教育没有充足的财源,因此要向全体社会成员征收教育税,这便成了农民反感的一项负担,因而滋长了反对公立学校的情绪。美国联邦宪法规定了人民有宗教信仰自由,这也为教会创办私立学校奠定了宪法基础。

  而随着美国西部地区的开发,人口大量增长,公立学校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源再加上美国公民对私立学校的认可性强,这也客观上为私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方便和时机。

  所以,追溯美国教育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私立教育有着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它的存在适应了美国多元化、多种族社会发展的需要。

  美国联邦政府对私立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宏观引导和间接管理。主要管理手段有立法规范、财政扶持、机构评估等。私立学校拥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可以自主决定学费标准,自主决定招生标准和数额,自主决定经费的使用和分配,自主决定专业设置、教学计划等;高等院校还可以自主颁发学历、学位证书和专业证书。

  由于美国公立的基础教育学校是免学费的,高等院校的收费由于政府补贴相对很低。因此私立学校想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提高教育和管理质量,视质量为生命。众所周知,美国的私立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和水平是在公立学校之上的。这就形成了私立和公立教育竞争的教育市场,极大促进了美国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2)我国民办基础教育产生的原因我国民办基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其必然的历史因素。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下,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是单一的公有制,分配制度基本上是平均主义,人们的收入差距不大。在小学教育尚未普及的情况下,人们对教育的要求并不高,且校与校之间的差异并不大。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适应国家对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完成国家对“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要求,国家集中了人力、财力、物力,兴建了一批包括中小学在内的重点学校。收到了显着成效的同时,也拉开了校与校之间的差距。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引导下,人们的收入差距不断增大,对子女受教育程度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此时,供需矛盾凸显出来了,毕竟政府所能提供的好学校是非常有限的。随着矛盾的不断激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情况必然形成了一种新的机遇产生了一种商机,民办基础教育应运而生。【1】

  
  更直观的从经济学角度,我们可以通过构建教育需求曲线来说明民办基础教育产生并发展的原因,如上图 1-1。横轴 OQ 代表的是对教育的需求量,纵轴 OP代表的是为达到教育需求所要付出的相应价格。图中需求曲线 Qd=f(P),它表示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这里的商品数量就是教育的需求量。

  显而易见,价格越高的教育需求量越少。这是和人均收入紧密相连的。一般收入高的人群,对子女教育程度的要求也越高。反之,则越少。而政府提供的学校教育,一般是相对固定的价格,假定为 Po,教育产出也是相对固定的,假定为Qo。这种教育体制是无法满足各阶层收入群体的。高收入人群愿意拿出更多的钱,使子女所受到的教育数量更多,如想要达到 Qr的教育需求,就需要付出 Pr的价格。

  这就催生出了民办教育,由非政府的个人或组织出资,提供多层次的教育,满足多样化的需求,收取相对应的费用。在这里,教育作为第三方产业,属于社会范畴,受到市场机制作用的影响。

  可见,民办基础教育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是符合历史客观规律的一种进步现象。

  (3)我国民办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依据在可持续发展这个大理论的支撑下,我们知道可持续发展的方方面面,最后都是以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为满足这一目的而进行的能力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这包括决策、管理、法制、政策、科技、教育、人力资源、公众参与等内容。

  本文着重关注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系统:“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有高度的知识水平,明白人的活动对自然和社会的长远影响与后果,要求人们有高度的道德水平,认识自己对子孙后代的崇高责任,自觉地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而牺牲一些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这就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中大力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精神的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体系应该不仅使人们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知识,也使人们具备可持续发展的道德水平。这种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这种主要形式,也包括广泛的潜移默化的社会教育。”

  ②这说明了教育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民办基础教育是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亦说明民办基础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民办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民办基础教育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而有所限制,即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要”和限制“需要”。

  正如中国着名教育家成思危先生所说:“中国的教育就像一只鸟,它的双翼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它的双腿是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双翼都健壮才飞得高,双腿都健壮才跑得快。”
  
  1.3 研究的方法、内容和技术路线

  本文拟采用文献研究、理论逻辑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从经济管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民办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及其经济价值和功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且有大量相关文献数据供参考,兼之导师的指导和专门的实验室条件,均验证了该课题的可行性。

  民办基础教育具有公益性和产业性的双重特点,本文侧重于从经济管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其作为一个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下去应具备哪些条件。比如,构建需求曲线分析其产生和可持续发展的依据;运用 SWOT 和 IE 矩阵分析法调整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等。

  具体包括六部分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介绍研究主体的背景和意义,相关概念的界定,民办基础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研究国内外民办基础教育发展史和现状,为我国民办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第三部分,对民办基础教育进行经济效应分析。

  第四部分,结合国内民办教育的大环境,对邯郸市民办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客观基础进行研究,分析面临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第五部分,研究并提出如何促进邯郸市民办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建立可持续发展优化机制。

  第六部分,结论。总结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今后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技术路线如下图 1-2:【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