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财务管理论文

A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2)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2-18 共768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A钢铁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第2部分】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探析绪论
【第3部分】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相关理论回顾
【第4部分】 A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第5部分】A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框架的完善依据
【第6部分】A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完善措施
【第7部分】钢铁企业财务风险预防管理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3.2.2A 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3.2.2.1 财务状况不稳定

  首先是 A 公司在偿债能力出现的问题。由于 A 公司不具备较强的短期偿债能力,所以其现金比率在整个公司所处行业中的排名一直较为落后。由于 A 公司的流动比率过低,同时速动比率也无法得到提升,这说明公司在管理方面存在着不完善而导致财务状况出现浮动;另外虽然长期偿债能力与其短期偿债能力相比情况较好,使公司债务的压力比较小,但是对于企业扩大经营的规模没有好处,同时对于企业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也没有积极的影响,除此之外因为利息收入的倍数比同行业都搞,这就表示 A 公司具有较高的贷款本息支付能力,帮助公司可以更好地获取到融资。

  其次是 A 公司的财务状况波动则是出于其现金流出现状况进而影响了本身的利润创造能力。从 A 公司公布的主营业务收入的实际情况而言,公司不断地取得了营业收入的增加。从理论研究角度而言,企业营业收入的增长能够使其现金流得到一定的提升,也是现金量形成与存在的基础,营业收入增长率是会受到通常会受到外国金融或是政策变化影响,如发生金融危机。A 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在不断增长的同时其增加比例却在持续下滑,甚至在 2011 年形成了大幅波动,但由于公司及时采取措施使其在年底又恢复稳定增长。但是和行业内其他的对手相比较来说,A 公司的经营性活动在现金流的差距方面还是比较大的。

  最主要的是公司提供劳务和销售产品这两个方面形成的现金流有着明显差距。

  造成这一现实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公司开展产品取得的收入中应收账款所占的比重最大,如 A 公司 2013 年的应收帐款比 2012 年的期末年长了超过 48%,而 2013年的营业收入账款则同比 2012 年的期末也取得了 63%的增长,而应收票据则基础保持不变。这样的现金流构成无疑使公司的资金缺口变大,现金流入量明显比现金流出量则必然发生财务状况不动,更严重的会导致 A 公司必须通过筹资活动形成现金流来保持公司运营进而使短期借款持续增长,与之相伴则为财务费用的提升,最终导致 A 公司盈利能力受到严重影响。

  企业偿债能力与现金流偏弱是 A 公司财务情况不稳定的外在表现,事实上,公司偿还债务的资金主要是依靠投资来取得的一些现金的流量,假如投资没有办法获得现金的流入,那么之后就不能够还债,承受的财务风险也就比较高。

  3.2.2.2 未能重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导致资金分配不合理

  前文已述,A 公司经营规模与涉及产业过多、过广,使其作为集团公司而加大了内部不同下属分公司间的交易频率,由于 A 公司会形成过多的内部业务往来,进而形成少量的交易信息,只有及时、有效地加工这此信息才能确保公司财务状况得到有效掌握,为防范风险提供基础。但由于 A 公司一直未能重视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信息无法通过有效的渠道使之得到收集、汇总、归纳与整理,最终导致海量的财务信息、管理信息及经营信息失去了为公司未来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价值。目前 A 公司集团内部尚未健全信息处理管理系统,对于信息的整理、使用、查询与归纳缺乏协调一致的规划,造成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无法开展信息共享与信息提炼,最终导致 A 公司总部无法得到分公司经营、管理的真实信息,加之公司总部的各类指令得不到有效的执行与落实,下属分公司即便发现财务问题也无法通过畅通的渠道将之上报。另外各个分公司最过分重视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集团利益,将对本身不利的信息截留、消灭甚至造假,则信息在引导 A 公司正确使用资金方面失去价值,这会使得公司风险管理的相关决策缺乏科学的依据。

  现在,我们国家钢铁行业很多企业的现金流都是负数的。依据现在公布的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年报中能够看出来,在经营性活动现金流净值指标里面,相比较首钢-1.30、鞍钢-0.32 来说,A 公司的每股经营性现金流是 0.2035;在资本利润率指标里面,自从 2011 年到 2013 年这三年的时间里面,公司的利润率分别是 4.0993、4.6727 和 3.8913,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这说明由于 A 公司信息系统建设滞后而造成 A 公司无法合理安排现金,严重影响其盈利质量。

  3.2.2.3 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治理结构不合理

  A 公司是资本、技术、人事、文化方面的纽带,面对的风险是复杂性的,所以随时都可能出现财务方面的危机。假如在企业的文化中,融入风险管理的观念,那么就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风险的规避。目前,A 公司工作人员经常性地会把业务的发展相对独立企业,这样就会导致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降低,严重限制企业的发展。

  现代企业之下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需要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有全面的结构,这样才可以实现职责的明确化。但是,A 公司最初并没有关注到公司治理的问题,所以企业的权利、执行、决策机构都没有明确的权利和职责的划分,这样一来,内部的财务制度就会受到影响,集团的利益也会被影响。具体表现主要有:第一,A 公司只组建了董事局,但却未能成立股东大会,董事局由九个董事成员共同构成,而公司这个所谓的董事局的成员全部是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这就造成从表面看,董事会的各个成员均是各司其职,互为监督,但其实在公司重大事务的决策,董事会已经形成一直利益整体,他们均化身成董事长利益不同方位的“代言人”,共同为实现董事会的利益而进行公司经营、管理与其他方面的决策。这样使股东利益最大化变成了一纸空言,财务风险隐患显而易见;第二,A 公司设立的董事局未能针对这些高级管理人员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与考核机制,使得高级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得不到有效的监督、管理,虽然在名义上董事会会在每年年末的公司会议上公开对于高级管理层提出其绩效的评估、考核建议,但由于 A 公司未能建立股东大会,监事会更是形同虚设,所以提出的针对公司高管层的所谓绩效考核建议也只是公司大股东即董事会成员高级管理层的表面化考核,绩效考核的程序化使其没有考核的必要;第三,A 公司在权力制衡机制的建设方面也极度失衡。A 公司由于是国有控股企业,其董事长、监事等的任命均是通过行政指令直接委派,加上在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出现的人员重叠的管理怪象,使 A 公司无法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进而也为 A 公司财务风险的发生提供了操作空间。
  
  3.3 A 公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问题的成因

  A 公司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着如上分析的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必然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只有挖掘出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才能为最终解决 A公司财务风险控制问题铺平道路。

  3.3.1 财务风险控制理念与意识淡薄

  首先,A 公司设立了众多的子公司、分公司及其他分支机构,这些下属公司的业务遍布全国,它们的经营效益也有着明显差别,其中效益较好的公司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做的相对比效益差的公司要好些。但从总体而言,A 公司全部的子公司均未能形成高效、科学的财务风险控制理论与管理意识。特别是那些经营绩效明显下滑的分公司与子公司,它们未能意识自身效益无法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未能形成正确的财务管理、控制意识及风险防范理论,所以在约束与管理机制弱化的情况下,当这些分公司进行经营、管理、销售等重大事务的决策时,由于缺乏正确财务信息的分析基础和财务分析监督管理机制的指导,做出的决策也同样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而这些效益差、财务风险控制意识淡薄的分公司一旦产生财务风险,极易波及到其他与之发生业务、经济及交易关联的 A公司其他子公司或总公司中;其次,由于“搭便车”的经营现象 A 公司内部极为普遍,所以由于 A 公司在财务风险控制与管理理念的缺乏下使其财务风险责任也未能落实到位,为财务风险的发生提供了滋生土壤。A 公司日常、短期、长期经营目标、财务目标与管理目标的实现均是以其重大财务决策作为基础,但由于财务风险控制理论的缺失,使 A 公司的投资过分倾向于追求短期效益而忽略了收益隐匿下的财务风险;最后,A 公司各个下属分公司、子公司间经常进行内部融资,由于内部融资在时间、费用及审批等方面要求不高,所以旦被融资企业发生财务风险,则会影响 A 公司的资金整体流动性,而风险则会见缝插针地被漫延、传导,进而使财务风险持续扩大。

  3.3.2 财务治理结构失衡

  所谓财务治理结构是指企业或是组织为解决本身在财务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建立并形成的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及全体员之间与财务关联的责任、权力及利益关系,以及以上述关系为基础产生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激励、处罚和约束机制。A 公司作为一个跨地域、跨行业、跨国界经营的大型公司,其除了表现为国家控股以外,其治理结构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多层控股,多层控制的弊端就是意味着极有可能在 A 公司出现“内部控制人”问题。

  简单来说,即是 A 公司内部有人借助于持有公司股权及公司资金运作的复杂性进行自利行为,为了满足本身的短期利益而实施影响公司利益最大化的影响公司经营、发展的寻租行为,并且使得很难明确财务风险的最终来源。A 公司建立财务治理结构的初衷是用以明确、落实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的权力、责任与利益,但是由于 A 公司在财务治理结构方面的不足加之下属公司的产权问题,无法进一步明确财务风险形成的责任人。

  3.3.3 各类风险引发的财务风险隐患多

  A 公司希望经由提升资本使用毅然决然来从银行等金融企业处获得投资或进行对外融资,这也是公司经营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减少资金使用成本、提升公司整体资金利用质量的重要途径。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 A 公司在集团内部的融资范围与规模,在减少融资成本的同时提升了融资效率;但另一方面,A 公司为了增强企业集团的知名度、国际声誉与地位极提高集团资金管理的集约化与精细化,便于通过有效利用运营资本取得更高的收入,同时将 A 公司内部大规模的资金流进行各类效益投资,进而最大程度地增强资金使用效能。A公司这样做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由于 A 公司跨行业、跨区域经营而极易引发财务风险,如从总公司的经营角度来考虑就可能产生经营决策风险、内部交易风险及由于层层控股而引发的投资风险等等。加上 A 公司其控制或管理的其他下属公司在开展日常经营与管理也均会形成性质、来源及损失程度各有不同的风险,在形成不良资产的同时也会进一步使 A 公司的经营变得不规范,进而形成资金流性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或是境和风险等等。

  3.3.4 财务风险信息反馈不完善

  现今由于 A 公司未能重视起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使其财务风险信息得不到有效的分析与系统的归纳,无法为 A 公司开展重大决策、提供财务风险控制提供基础性的信息数据支持。由于 A 公司财务风险信息反馈的缺失,加以A 公司未能应用现代化、科学化的财务风险管理技术,使其财务风险控制无法取得预期效果。众所周知,准确度量、防范风险一直是企业风险控制与管理中的疑难难题,尤其是针对财务风险,无法有效对其进行度量与防范一直是 A 公司发展过程中致命的弱点。财务风险控制的难点根本在于建立与 A 公司所处市场及行业发展需求相一致的财务风险度量模型,而科学、有效的财务风险计量模型的形成是要依靠与市场、客户及自身有关的财务信息数据、财务信息资料及其市场经济指标综合确立的。此外,最后验证财务风险控制模型的有效性还要借鉴外部专业风险评级机构或部门提供的专业数据。

  但在我国,由于外部针对企业开展的信用评级及企业资信体系的建立均属于初步建设阶段,由于企业信用评级强调评级机构必须具备独立性、公正性、权威性,以此确保评估的科学与客观。但由于 A 公司在财务信息管理、收集、总结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其财务风险信息的反馈。而由于 A 公司信息处理的分布式、区域性又与其业务发展相悖,加之 A 公司过分重视财务风险的事后管理而使其下属各个公司也忽略了财务风险信息的分析与反馈,那些隐藏在 A 公司财务信息中有利于提升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信息得不到有效传递与使用,无法及时发现财务隐患而采取措施处理财务风险。

  3.3.5 财务激励手段匮乏

  A 公司的高层管理层的组成人员多是由于行政指派,这种政治色彩浓重的任命手段使得 A 公司未能针对这些高级管理人建立起有效、强有力的激励与处罚机制,造成众多财务风险在高级管理人员有意的操作或无意的疏忽中形成。倘若 A 公司的高级管理层能够尽职尽责地履行自身的权利、责任与义务,不为了实现本身的短期利益、个人利益而人为操纵公司经营,则很多潜在的财务风险完全可以避免。但由于 A 公司的经营管理未能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即公司与高级管理层之间未能形成以产权为桥梁的委托代理关系,所以这些高级管理人员无法拥有足够的权力来左右 A 公司整体的运营与业务的拓展,因为缺乏科学、有效的股权激励或是其他激励手段,使高级管理人员在层层委托代理关系的作用下无法放开手脚进行管理,加之约束条件缺乏,容易使高级管理人员在为了实现自身的财务利益而不再对公司利益负责。激励缺乏最根本的表现就是高级管理层薪酬与其责任间的不匹配现象。在国外,像 A 公司这样大型的国有控股企业的高管薪酬每年的收入会超过千万,同时还享受期权激励,而在 A公司,高管必须承担与其薪酬严重失衡的责任与管理权限,如 2013 年 A 公司的高层管理层人均收入为八十五万,这样的薪酬水平别说与国外,就是和国内其他同类公司相比都属于较低水平。这样情况下高级管理层在开展实际工作中会产生不平衡心理,进而造成权力私用,为谋取短期、私人利益而利用手中职权进行盈余操纵等,进而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