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瑞芬太尼联合氯胺酮麻醉的实际临床效果

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 作者:姜磊
发布于:2020-12-02 共2744字

  摘    要: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联合氯胺酮麻醉在脑瘫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方法:病例样本为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96例脑瘫手术患者,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划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麻醉方式为氯胺酮,研究组患者麻醉方式为瑞芬太尼联合氯胺酮,研究比较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评估组间插管后、术中、拔管后HR、MAP、SBP等指标,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评估组间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发生率、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时间,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瘫手术患者采用瑞芬太尼联合氯胺酮麻醉临床效果显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瑞芬太尼; 氯胺酮; 脑瘫;

  脑瘫属临床多发儿科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疾病类型为痉挛型,如未能及时有效治疗可导致儿童残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临床治疗脑瘫主要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为提高手术疗效及术后恢复效果,需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1]。氯胺酮为临床常用全身麻醉药物,镇痛及镇静效果良好,且对患者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影响轻微,大剂量使用可导致呼吸抑制、苏醒延迟等不良反应,为此临床多将其与其他药物联合麻醉[2]。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1年时间内收治共计96例该疾病患者资料的研究分析,重点探讨瑞芬太尼联合氯胺酮麻醉的实际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96例脑瘫手术患者,全部患者均符合脑瘫临床诊断标准,并行手术治疗。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划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研究组患者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3~8岁,平均年龄(5.69±0.6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4例、女24例,年龄2~8岁,平均年龄为(5.54±0.85)岁,基线资料组间无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瑞芬太尼联合氯胺酮麻醉的实际临床效果
 

  1.2、 方法

  术前两组患者常规禁食禁水,术前30min采用0.01mg硫酸阿托品注射液肌肉注射,患者入室后监测MAP(平均动脉压)、SBP(动脉收缩压)、HR(心率)。采用2mg/kg氯胺酮、0.5mg咪唑地西泮注射液静脉注射完成麻醉诱导。患者意识消失后及时行气管插管。对照组患者结合术中颜面部表情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静脉推注氯胺酮,单次推注剂量为1mg/kg,术毕前10min停止氯胺酮椎间。研究组患者术中采用盐酸瑞芬太尼静脉持续靶控输注,速度调节为0.3~0.5μg/kg.min,术毕停止泵入。

  1.3、 评价标准

  评估组间术前、插管后、术中、拔管后HR、MAP、SBP等指标。评估组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时间等指标。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苏醒延迟、体动、呼吸抑制、血压异常及心律失常等。

  1.4 、统计学方法

  为确保数据分析计算结果准确,采用SPSS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为,t检验,计数资料为(%),X2检验,如P<0.05,则组间对比有差异。

  2 、结果

  2.1 、评估组间不同时间段HR、MAP、SBP指标

  评估组间插管后、术中、拔管后HR、MAP、SBP等指标,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评估组间不同时间段HR、MAP、SBP指标
表1 评估组间不同时间段HR、MAP、SBP指标

  注:插管后、术中、拔管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

  2.2、评估组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时间

  评估组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时间,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评估组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时间
表2 评估组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时间

  2.3 、评估组间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发生率

  评估组间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患者苏醒延迟1例(2.1%)、体动2例(4.2%)、呼吸抑制1例(2.1%)、血压异常及心律失常3例(6.3%),对照组患者苏醒延迟7例(14.7%)、体动9例(18.9%)、呼吸抑制6例(12.6%)、血压异常及心律失常10例(21.0%),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脑瘫属婴儿时期或出生前、产时多因素所致非进行性脑损伤类疾病,患者主要病理特征为肢体运动障碍,临床表现为认知障碍、身体姿态异常、肌力降低、关节活动度下降等。临床治疗脑瘫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常规术式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通过术中各项操作可缓解脑瘫痉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为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患者治疗及预后效果,需配合采取有效的麻醉方式[3]。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经瑞芬太尼联合氯胺酮麻醉后插管后、术中、拔管后HR、MAP、SBP等指标及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时间、醉恢复期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提示联合麻醉方案安全有效。脑瘫患儿年龄偏低,对麻醉有特殊要求,需减少对患者机体的干扰,缩短术后苏醒时间,提高镇痛及镇静效果,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氯胺酮属临床常用麻醉药物,衍生于苯环己哌啶,用药后可对人体突出后膜特定受体通道产生作用,抑制镁离子结合,降低突触前膜谷氨酸盐产生量,抑制伤害性信息传导,进而缓解慢性或急性疼痛[4]。同时,氯胺酮可调节脑血流及颅内压,降低木僵状态及意识丧失发生率。氯胺酮主要缺陷为易导致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误吸等并发症发生率偏高,为此临床多采用联合麻醉方案。

  瑞芬太尼属短效阿片受体兴奋剂,可对血液及组织内部脂酶水解代谢产生作用,进入人体后1min内可达到血脑平衡。瑞芬太尼属超短效类药物,血药浓度减半时间约为4min,药效作用时间短,清除完全且迅速,其清除过程对患者肝肾功能无过大依赖,镇痛效果良好,镇静作用不佳,苏醒效果优于氯胺酮[5]。本次研究中采用静脉持续靶控输注,可结合临床需求调节麻醉、镇静、镇痛深度,有助于提高静脉麻醉的可控制性,在确保血药浓度的基础上可提高麻醉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脑瘫手术麻醉中采用瑞芬太尼联合氯胺酮麻醉可提高麻醉可控性及镇痛效果,也可降低手术应激反应,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缩短麻醉恢复时间,预防各类并发症,有助于改善术后肢体痉挛等症状,提高治疗及预后效果[6]。

  由此可知,脑瘫手术患者采用瑞芬太尼联合氯胺酮麻醉临床效果显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薛华,张建国.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 2020,29(01):74-77.
  [2]李建辉,刘洪亚,王永万,等.对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瑞芬太尼麻醉的患者采用曲马多进行预防性镇痛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 2020, 18(01):100-101.
  [3]周伟,李鹏,彭晓红.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行无正压通气诱导在5分钟剖宫产中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 2019, 28(08):87-90.
  [4]唐进.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与小剂量氯胺酮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46):217, 220.
  [5]刘新燕,孙颜,马漫漫,陈永学.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麻醉中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的对比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40):159.
  [6]赵奉,张华.氯胺酮联合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脑瘫手术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8, 13(23):125-126.

作者单位:北大医疗淄博医院麻醉疼痛科
原文出处:姜磊.瑞芬太尼联合氯胺酮麻醉在脑瘫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2):56-5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