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伦理学论文

环境伦理学论文(热点范文10篇)

时间:2020-03-10 来源:智能城市 作者:栾晓薇 本文字数:7448字

  环境伦理学是一种伦理思想,规范着人类的思想与行为,主要基本原则有环境正义、代际平等、尊重自然等,环境伦理学的应用对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精编了10篇“环境伦理学论文范文”,以下范文都是各期刊杂志编辑力荐的,以供阅读参考。

环境伦理学论文

  环境伦理学论文(热点范文10篇)之第一篇: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环境伦理思考

  摘要:环境伦理学是以环境正义、代际平等、尊重自然等为基本原则的伦理思想, 它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 对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荣共生具有重要意义。在和谐社会建设中, 应当用环境伦理思想考察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通过加强环境伦理教育、完善环境伦理规范、开展生态环境立法等方式, 将环境伦理思想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关键词:和谐社会,环境伦理,人与自然

  上世纪中期以来, 人类利用和征服自然的步伐不断加快, 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森林锐减、物种灭绝等问题越来越严重, 人与自然关系陷入了困境之中, 这些给人类社会敲响了警钟, 于是以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为目的的环境伦理思想应运而生。环境伦理学以环境正义、代际平等、尊重自然等为基本原则, 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和社会理想, 也是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为基本内容的战略目标。显然, 和谐社会建设内蕴了环境伦理的价值目标, 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思想。

  1 环境伦理思想的基本内涵和发展演变

  环境伦理思想也被称为生态伦理、环境哲学等, 它主张将公平、正义、善良等道德原则从人与人的社会领域拓展至人与自然的生态领域, 赋予自然、其他生命、生态系统等崭新的价值, 制定协调和规范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显然, 环境伦理思想是人类对生态危机、环境污染、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等问题的哲学反思, 也是推进消解人与自然关系困境的一剂良方。环境伦理学认为, 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处理好当代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等伦理关系, 并在这些伦理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正义、代际平等、尊重自然、生态优先等伦理原则, 形成了保护和尊重大自然、反对掠夺性地开发自然资源、从尊重生命的立场爱护动植物、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科学合理地利用不可再生资源等环境伦理规范。

  环境伦理思想的发展演变。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的劳动能力低下,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微乎其微;在农业文明时代, 人类拥有了一定的改造自然能力, 但是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并未超出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 从而使人与自然关系保持着动态平衡。进入工业文明之后, 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 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 人类也加快了对自然索取的步伐。同时, 随着科技理性和主体性哲学的发展, 产生了奴役自然、控制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 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人类开始肆无忌惮地开发自然资源, 破话生态环境, 从而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于是, 许多思想家开始从伦理学视角审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 如1923年施韦兹就提出“尊重生命, 保护生命”的环境伦理思想;1933年利奥波德在《大地伦理学》中重新定位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提出了“将伦理对象拓展至土地、植物、动物等”、“建立尊重生命的价值尺度”等伦理主张。上世纪60年代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中提出了关心大自然、尊重所有生命、尊重大自然等伦理主张, 进一步推动了环境伦理的发展。此后罗尔斯顿在《环境伦理》中系统阐述了将生态规律转化为道德义务的伦理思想, 论证了自然界的权利、义务问题, 为环境伦理学奠定了理论框架和基本原则。

  2 环境伦理是建构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类社会是各种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的有机体, 它与生态系统、自然环境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环境伦理思想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关系为主要对象的伦理思想, 也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道德支撑。和谐社会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重要内容的社会理想和治国理念, 它内蕴了建设“两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等价值主张。显然, 环境伦理思想和和谐社会理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都是为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荣共生。

  1) 环境伦理思想彰显了科学发展理念。从价值观层面看, 生态环境问题源于人们对环境的态度、观念和思维方式, 与人类的自然观、价值观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环境伦理学家认为, 土地荒漠化、森林退化、气候变暖等环境危机时人类过度贪婪、自私、自以为是的结果, 是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导致的一场危机, 只有深入反思人类的价值观和社会信仰, 才能从根本上遏制环境恶化问题, 阻止地球生态系统的崩溃。学者贺鳞说过, 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 如果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石被动摇, 那么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繁荣、民族复兴等就会变成空谈。由此可见, 环境问题是人与自然关系不协调、不和谐的结果, 要实现人类的持续、全面、健康发展, 就必须尊重大自然的内在规律, 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1]

  2) 环境伦理思想利于建设“两型”社会。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以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 但是中国也为经济高速发展付出了巨大代价, 面临着水土流失、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河流污染、垃圾围城、生态失衡等生态环境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 我国有25%的人口饮用着不合格用水, 30%的城市都面临着雾霾问题。如今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严重, 已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构的重要问题。这就需要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是和谐社会, 促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党的十六大就提出了建设“两型”社会的战略任务, 并将之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其中,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形态;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以高效开发资源、减少资源浪费、减少污染排放为主要目标的社会形态。显然, “两型”社会建设与环境伦理思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都是为了实现人类的生产消费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

  3 以环境伦理思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路

  伦理道德是支配社会生活的重要力量, 它能够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潜移默化地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等。伦理学家包尔生在《伦理学体系》中就提出, 正如身体是有本能和不自觉的习惯所支配额一样, 人类社会也是由科学之外的道德本能所支配。所以, 应当将环境伦理思想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将之融入道德教育、法律建设、政策制度、文化传播等活动中, 用环境伦理思想指导和谐社会建设。[2]

  1) 加强环境伦理教育,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环境意识是指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程度、对环境保护的执行程度等, 较高的环境意识是开展环境保护、提高环保政策执行效率的重要前提。当前中国在环境立法生取得了可喜成绩, 环保法律法规也越来越完善, 但是环境法规的执行效果并不明显, 社会生活中仍存在许多有法不依的问题, 这就需要深入开展环境伦理教育, 提高社会大众的环境法律意识和环境义务观念。在环境保护中企业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如果企业能够树立环保意识, 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较少污染物排放, 就能够大大推进环境保护的发展进程。所以, 应当加强企业环境伦理教育, 提高企业的环境伦理意识、生态责任意识等, 使企业能够自觉投身环境保护活动之中。[3]

  2) 完善环境伦理规范, 培养环境伦理习惯。建设“两型”社会、发展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等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环境伦理思想的内在要求。所以,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 应当以环境伦理思想为出发点加强环境伦理规范建设, 用伦理规范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比如, 应当建立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适度消费、绿色消费为主要内容的公共环境伦理规范, 培养社会大众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建立以绿色生产、减少污染、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环境伦理规范, 规范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行为, 提高企业的环境伦理责任。[4]

  3) 完善环保法律体系, 强化环境伦理责任。环境伦理思想只能为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减少污染排放等提供价值合理性和道义支持, 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社会实践表明, 只有将环境伦理融入法律体系之中, 建构以环境伦理思想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才能将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较少温室气体排放等理念和要求落实到社会实践层面。所以, 应当用环境伦理思想指导环境立法建设, 建立以《环境保护法》为核心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此外, 针对公众环境守法意识淡薄、环境违法现象多等问题, 应当积极开展普法教育, 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程度。针对企业环保意识差、违法成本低等问题, 应当按照“水污染, 谁治理;谁保护, 谁受益”的原则明确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 通过《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明确企业在防治污染、保护环境方面的法律责任。[5]

  环境伦理思想是消解人与自然关系困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伦理思想, 对于建构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所以, 应当以环境伦理思想指导和谐社会建设,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高雅珍.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环境伦理建设——兼论企业的环境伦理责任[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7 (4) :152.
  [2]田文富.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环境伦理价值观及创新[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12) :92.
  [3]翟金德, 王国聘.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企业环境伦理责任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8) :25.
  [4]成强.环境伦理教育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 2015 (25) :63.
  [5]李劲松.中国环境经济政策伦理及其实践路径[J].湖南师范大学, 2013 (4) :96.

环境伦理学论文

  环境伦理学论文(热点范文10篇)之第二篇:雾霾问题下的环境伦理思考

  摘要:当今雾霾问题日益严重, 它对环境、生态、生物和人的危害不容忽视。本文从阐述雾霾问题出发, 运用环境伦理学的原则、理论对雾霾问题及人类文明、道德意识进行深刻反思, 从而依据事实及环境伦理论述对环境治理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雾霾问题,生态文明,环境伦理学,雾霾治理

  一、雾霾问题

  1、何为雾霾

  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 它在无风静稳天气状况下极易在城市大范围发生。霾主要是硝酸、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有害物质及可吸入颗粒物、灰尘等, 它们与雾结合极易在空气中形成雾霾现象, 使空气污染, 能见度低, 城市陷入灰蒙蒙的污染天气状况。雾霾中有毒有害的细颗粒物也称作pm2.5, 其颗粒极为容易携带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病菌, 其体积小, 扩展范围大, 能在空气中存留很长时间。

  具权威数据显示, 我国雾霾污染城市共90个,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54个, 其中石家庄地区pm2.5为614微克每立方米, 北京地区pm2.5日均376微克每立方米。12月20日, 我国中东部地区也出现的大面积雾霾。

  2、雾霾主要成因

  雾霾成因有多种, 其中重工业企业生产排放极大量污染物是主要原因。京津冀及周边区域集中了大量钢铁、线材、水泥、煤炭、石油化工、皮毛加工、纸业、发电等重工业企业, 其污染物排放量极大, 例如泌阳市某家安防公司偷排时段污染物均达1700mg/nm3左右每小时。

  3、雾霾危害

  雾霾天使得医院门诊挂号人数暴增, 其中呼吸道科、肺科就诊人数激增, 大量儿童患有肺炎, 多地区设立专门科室专看雾霾病。雾霾中的大量有害颗粒首先对人呼吸系统有很大侵害, 雾霾颗粒携带的大量病毒、细菌、螨虫及有害物质极易诱发呼吸道、脑血管疾病和各种炎症。雾霾同样严重侵害肺部, 吸入大量有害雾霾颗粒物容易诱发各种急性肺部不适、疾病, 长期处于雾霾环境容易发生肺炎。有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将是雾霾污染地区肺癌的高发期。雾霾同样影响水资源, 污染自然界的各种生物, 间接破坏生态平衡、稳定。

  二、从环境伦理的角度分析

  1、雾霾问题实质是工业文明的产物。

  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 它被人称为人类中心主义, 其只谈人和社会伦理。工业文明仅仅承认人有价值, 否认自然界的价值。它仅仅谈人的道德, 不谈自然界的道德。有着悠久历史的工业文明虽然极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它也带来了严重的地球资源耗损、环境污染等问题。雾霾问题就是工业文明带来的巨大缺陷, 它势必影响今后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随着一系列重大的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产生, 我们的地球已经没有能力继续支撑工业文明的发展, 为了长久的生存, 人们开始重新反思工业文明的成果, 寻找新的出路、新的解决方式。生态危机催生了一个新时代—生态文明时代的产生, 这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生态文明又称绿色文明, 它与有着黑色文明之称的工业文明存在极大不同。生态文明强调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 它倡导人类精神世界的升华、丰富与反思。人、自然、社会和谐共存是生态文明的宗旨, 在人类发展中, 人类应该首先尊敬自然、爱护自然, 做到自觉、自律的同时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 努力摆脱在物质文明时放纵、贪婪的思想及行为习惯, 做到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和谐相处。生态文明的重要观点之一就是环境伦理。首先何为伦理?伦理学就是一门以道德为研究对象的独立学科, 其研究同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它古老并且有着悠久历史, 人类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完善自身、完善他人和完善社会,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在人与人之间逐渐形成的习俗、规范的基础上, 产生了对人的这些关系的思考, 从而形成了道德观念和道德认识, 并发展为较为系统的伦理思想, 进而产生了伦理学。

  2、环境伦理是应用伦理学。

  它结合了环境问题、环境研究科学和伦理学, 其是一种新兴的学科。环境伦理把视野从人拓宽到整个自然界, 它探寻维护的是整个自然界的权益, 探究的是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环境伦理强给及当前雾霾问题很大的启发。

  环境伦理的首先原则是尊重、爱护自然。对自然的尊重、爱护是环境伦理的首要前提和最重要观点。科学事实早已说明,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界, 与自然界紧密相关。人和自然界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人类征服自然、为所欲为的改造自然是极不科学的, 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报应到的人类自己身上。雾霾问题反映出我们多数企业、人民的思想还停留在黑色工业时代。人类中心主义、过度的物质追求充斥着我们的大脑。人类目前仅仅以自身为中心, 只关注自身利益, 没有意识到自然和人类的关系, 没有认识到自然给予的资源是有限的, 没有看到过度需索自然的严重后果。这些必然会导致人类发展的困境, 伤害到人类自身。

  环境伦理第二原则是环境正义。环境正义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均等。如果某人在环境中获得了一定的权利, 享受了一定的优待, 他就必须履行相应相等的义务。环境正义可细分为分配和参与正义。分配正义指的是人们应该均等享有自然环境带来的好处, 均等分配自然环境所提供的各种资源、优势。与此同时, 人们还应共同担当人类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各种环境危机、环境问题。参与正义是指在环境方面, 人们都有发表自身看法意见的权益, 并且, 人们有权参与制定、修改关于环境的各种政策制度及法律条例。雾霾问题主要是重工业企业不合理、不节制、不科学利用自然资源, 过度追求自身利益而造成的。这些企业应当履行相应的义务, 承担相应的责任, 对自己的行为及造成的严重后果进行巨额赔偿、认真改正。受污染环境影响的广大老百姓也应积极响应政府制定的各种关于环境治理的方针政策, 积极献言献策, 利用一切优势渠道合理维护自身权益、自身健康, 积极对污染情况、污染企业进行曝光举证。

  环境伦理的第三原则是代际平等。它讲究的是人类与子孙后代的平等, 其核心意义是权利的平等。人类拥有各项基本权利, 例如追求幸福、自由、生存、发展等, 同样我们的子孙后代也拥有相同的权利。环境的代际平等表示人类在享受现有权利的同时不能剥夺子孙后代的权利, 做事要长远考虑, 不能应为一时之利而破坏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雾霾问题反映出现有人类思想方面的狭义、片面、自私与落后, 人们没有认识到我们与后代之间的联系、影响。

  3、伦理学家们提出的众多环境伦理观点同样对雾霾问题有启示作用。

  首先是动物解放也称动物权利论。这种理论认为自然界动物同人一样拥有基本权利, 人也是动物。动物和人同样拥有感受苦乐的情感功能, 人类在行事时必须要考虑到自然界动物的权益, 不允许做侵害自然界动物权益的事。雾霾问题对自然界动物的污染体现了现如今人类对动物权利的漠视, 人类应该改变观念, 重视动物的权益, 保持物种多样性。第二是生物平等论。此理论认为人与大自然是平等的, 人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并且人的行为与大自然息息相关。这就要求人类在行事的前提是要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要满怀同理心地去对待人和其他自然界的生物。由此让我们意识到雾霾问题反映出当今人类缺乏同情心, 缺乏对自然界其他生物善的认识。第三是生物整体论。这种理论强调人和自然的整体性、不可分割性。它说明环境伦理是一门整体性科学, 人和自然是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的。人类行为应该谨慎、节制。

  三、雾霾治理的若干项建议

  1、批判旧认识, 树立新观念。

  由雾霾问题可见, 现如今人类还处于较为落后的工业文明时期的观念。仅以人类自身为中心是错误、滞后、危险的。社会及政府应该大力宣传教育21世纪新的文化、新的观念—环境伦理学, 并且尽最大努力使人民接受生态文明并体会到生态建设带来的长远好处。

  2、加强、完善企业问责机制和各项法律法规。

  政府应在环境治理中起到宏观调控、具体治理双面作用。要深入人民群众进行调研, 多听人民群众的愿望、呼声, 做到不断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 加强法律监管、及相关企业的惩处力度。政府要督促企业整改, 督促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使企业知法、守法、不犯法, 树立生态理念绿色生产, 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
  [2]罗亚玲.环境伦理学与非人类中心主义[J].上海:学术月刊.2010.11
  [3]梁友.雾霾引起的环境伦理反思[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5
  [4]杨通进.环境伦理学的基本概念.[J]天津:道德与文明.2000.2

环境伦理学论文(热点范文10篇)
第一篇: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环境伦理思考 第二篇:雾霾问题下的环境伦理思考
第三篇:环境伦理学下的旅游业发展研究 第四篇:关于环境伦理学的法学批判思考
第五篇:环境伦理学视角下的饮食文化研究 第六篇:环境伦理学视域下的二孩政策分析
第七篇:论人工智能技术的环境伦理问题 第八篇:基于环境伦理的绿色经济发展研究
第九篇:环境伦理视域下的北极资源开发策略 第十篇: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伦理问题分析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