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伦理学论文

环境伦理视域下的北极资源开发策略

时间:2020-03-10 来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奚源 本文字数:8837字

  环境伦理学论文(热点范文10篇)之第九篇

  摘要:北极贮藏着丰富的资源, 随着北极冰层的消融、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 北极地区已经到了资源大规模开发的前期。北极地区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出现了生物物种消亡、垃圾污染、核污染与海洋污染等问题。环境伦理学说为北极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环境的保护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参照, 可以该理论为视角分析北极资源开发所造成的问题, 通过建立尊重自然价值的观念、克服代内国际间不平等、注重代际公平途径实现北极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中国可在遵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下, 加强与北极国家及相关国际组织的合作, 促进北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北极资源,环境伦理,生态保护,可持续开发

环境伦理学论文

  地球的未利用资源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储藏于北极, 北极不仅蕴藏着大量的自然资源, 还拥有可观的军事资源、制度资源、组织资源和科研资源等[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冷战结束前, 北极主要国家在北极区域内以追求军事战略价值与军事资源为主, 美苏两国在北极圈内部署大量军事力量, 将北极地区作为双方相互对抗的最后战线。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的发展, 全球化的加剧, 全球自然资源需求的大量增长, 推动了北极资源的开发。同时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北极地区海冰融化使得北极航道的通航可能性进一步增加, 北极地区的气温上升也让北极许多地区已经不再荒无人烟, 技术的进步使北极已经进入了大规模开发的准备期[2]。

  近年来环北极国家都加速勘探和开发北极的自然资源, 美国、俄罗斯、挪威和加拿大现已开发了众多北极油气田, 俄罗斯还在其北极圈内的地区建立了庞大的工矿加工业, 北极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和敏感, 对北极资源的开发已经造成了动植物多样性减少、海水污染、垃圾污染以及核污染等问题, 即将到来的对北极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会使现有问题进一步加剧。20世纪60年代环境污染与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从局部问题变成威胁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和全球性问题, 国内外学者开始从伦理学的视角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 将道德伦理共同体从人与人之间扩展到人与自然之间的范畴, 环境伦理理论应运而生。环境伦理使过去仅涉及人和社会的有限伦理扩展到关涉自然界一切存在物的无限伦理, 对人类工业化过程中导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进行全面反思, 意识到环境危机和生态危机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危机, 进而要求以新的价值观念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要求人类在思想和行动上关心人与自然的共同利益[3]。环境伦理要求北极国家、域外国家与国际组织共同关心应对北极资源开发中所出现的问题。

  一、国内北极资源研究现状与环境伦理理论的契合性

  (一) 国内北极资源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北极与北极资源的研究过去主要是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 中国在2013年成为北极理事会的正式观察员国, 需要从社会科学领域对中国北极战略与北极资源开发参与进行研究。国内社科领域对北极资源开发的研究多是从经济利益视角与法律视角出发, 例如孙凯、王晨光从国家利益的视域下来分析中国与俄罗斯合作进行北极资源开发的路径[4];赵宁宁、吴雷钊则通过利益考量来研究美国与北冰洋公海渔业治理[5];李连祺通过国际海洋法对俄罗斯对北极资源的主权控制进行法律分析[6];黄德明、章成以中国海外利益为视角对北极外大陆架划界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7]。这些研究缺少对自然的关切与价值的考察, 缺乏对人类与北极环境整体关系的思考。

  (二) 环境伦理理论之于北极资源开发的契合性

  环境伦理理论是一门新兴学科, 是介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理论, 从生态科学的丰富成果的基础之上以哲学的眼光来探讨人类的环境伦理问题。20世纪30年代海德格尔开始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 提出“拯救地球”的主张, 是环境伦理学思想的先驱代表。1949年奥尔多·利奥波德提出“大地伦理”, 标志着环境理论学说的产生。雷彻尔·卡逊于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被看作是环境理论学产生的奠基之作, 之后再经过全球环境运动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 环境伦理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8]。

  1. 环境伦理可为北极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在传统的资源开发模式中, 经济利益的获取是发展的唯一价值尺度, 这种价值取向把自然资源和环境看成是一种供人类占有、消费与使用的对象。地球资源受到了无限度的开发。环境伦理学说认为不能以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 人类开发资源的底线是不能破坏地球物种赖以生存的环境, 进而才可持续发展。在资源开发中首先要讲求持续性, 人类必须保持持续性的发展。其次是系统性, 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都包含在地球整体的大系统中, 相互促进、相互发展。追求经济利益价值, 也要追求社会进步与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系统价值。在北极资源的开发中可以环境伦理为理论指导, 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和避免重复之前的错误, 要追求北极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 要走消耗少、高产出、多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注重北极地区的系统性开发, 在经济利益之外, 注重对北极物种的保护, 同时维护好北极土着居民的文化与生活方式, 建设出一种节约、可持续的北极资源开发模式。

  2. 环境伦理可为实现人类与北极和谐共存提供思想引导

  人类依赖于自然界, 同时也是其中的一员, 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都在于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在人类长久以来对自然资源开发的过程中, “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观念占据了主导地位, 造成了人与自然对立和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解决环境危机不能仅仅只依靠经济与技术手段, 更重要的是改变人类与自然相处的固有观念, 从道德观念上对人类进行引导。环境伦理提倡尊重自然的内在价值, 以所有生命为尊重对象, 强调培养人们的环境道德意识, 将人类之外的自然物也纳入道德关怀的范畴。在北极资源的开发中, 如想做到人类与北极的和谐共存, 同样不能只寄希望于制度的构建或技术的进步, 重要的是人类的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提升。故此要以环境伦理的尊重自然观念为指导, 从理念思想上来引导人类关爱北极环境, 将北极环境、北极动植物都纳入到人类的道德关怀之中。

  3. 环境伦理可为达到北极资源的公平开发提供指导原则

  在北极资源即将进入大规模开发时期的背景下, 如何做到北极资源的公平开发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在现有的北极资源开发中就已经产生了诸多关于公平性的问题, 例如北极原住民与开发者之间的公平问题、北极域内国家间的公平问题、北极域内与域外国家之间的公平问题、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以及物种之间的公平问题。关于公平性的问题涉及方面众多, 如果不能得到较好的处理则会造成国家之间与人类内部的不和谐, 进而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与自然资源的被破坏, 恶化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环境伦理理论提倡人类的代内平等与代际平等、自然的天赋价值与环境公正、人类与非人类存在物的平等。

  二、北极资源开发所造成的问题

  北极资源开发所造成的问题主要是环境问题, 北极与南极一并被称为人类最后的净土, 总面积为2 100万平方公里, 其中北冰洋是北极地区的主体, 占北极地区总面积的60%以上[9]。北极拥有大量动植物, 拥有独特的苔原与泰加林带, 北极由于人烟稀少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所受污染程度相对较轻, 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环境恢复能力也较差。

  (一) 北极国家早期对北极资源的开发导致动植物物种消亡

  为获取动物皮毛资源而对北极动物的大规模捕猎, 导致北极动物的大量减少消亡。从中世纪开始, 西欧已经开始流行用北极动物皮毛做成的服饰,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 俄国政府和商业团体为获取利润而大量捕杀北极动物, 并从这些动物身上获取毛皮再销往国际市场。16世纪晚期, 国外对皮毛的需求远远超过了俄国的供应能力, 为了获取更多的皮毛产品以及强化俄国的国家机器, 沙俄发起了对鞑靼人控制的西伯利亚汗国的军事进攻, 吞并了整个西伯利亚北极地区。在彻底消除了当地民族的反抗之后, 俄国要求被镇压民族每年上交大量的皮毛作为年税, 当地居民如果完不成年税则会遭到沙俄军事统治者的残暴镇压和掠夺, 这导致对北极动物大量的捕杀。俄国当局通过强制征税和过度的商业捕猎来榨取经济利润, 致使大量的北极熊、驯鹿、北极狼、北极狐和北极貂等动物被捕杀。经过几个世纪的捕猎, 到17世纪90年代, “勒拿河的雅库斯科地区周边以东, 黑貂已经灭绝了。”俄罗斯北极地区其他动物也大幅度减少[10]。

  加拿大西北地区和阿拉斯加地区的野生动物也遭到了大量的捕猎, 市场对皮草需求的高涨以及社会对加工品消费的依赖导致了过度捕猎的行为。从17世纪初开始, 法国和英国的探险家和猎人在北美洲北部建立了交易站, 并和当地居民建立了商业性的联系。英国人建立了哈德孙湾公司进行毛皮交易, 法国商人在蒙特利尔建立了西北公司, 北美北极地区居民和两家公司合作, 将皮毛分销至国际市场, 来满足欧洲市场对皮毛的需求。同时西方公司将枪支、酒精等大量工业品输入北美北极地区, 这破坏了原住民传统的生活方式。过去北极原住民生活较为原始, 狩猎只是为了温饱, 在与欧洲人接触后, 原住民为获取西方工业品开始用枪支大量杀死北极动物来获取兽皮, 然后卖给商人, 这导致北美北极地区的野生动物大量减少。此后动物保护意识开始普及, 北极各国也相继制订了动物保护法律, 但数百年对北极动植物的获取所造成的野生动物数量减少和种群消亡已无法逆转。

  (二) 北极国家对军事资源利用造成核能与垃圾污染

  北极国家对军事资源的追求对北极地区造成了工业垃圾与核能污染, 北极各国对北极军事战略资源的争夺由来已久, 并在北极地区频繁进行军事演习与建立军事基地。在冷战时期, 苏联曾在北冰洋上的弗兰格尔岛和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等地建立军事基地, 向岛上运送了大量的军事设备、工业品和生活材料, 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关闭了在这些区域的军事基地, 但是却遗留下了大量的油桶、建筑材料与废金属, 还有许多其他的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北极地区的废弃垃圾产生了许多的有毒物质, 这些有毒物质渗入岛屿土壤与周边海洋中, 破坏当地的环境, 并对岛屿上的自然保护区造成污染。面对北极地区存在的大量垃圾废弃物, 俄罗斯从2011年开始制订了北极垃圾清扫计划, 对北极地区的垃圾进行清理, 但进展缓慢,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北极的垃圾问题[11]。北极国家对军事资源的开也造成了北极的核污染和放射性物质污染问题, 核污染的危害具有长期性、致命性和不可挽救性。根据挪威核辐射保护署的评估, 北冰洋核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1952—1990年间, 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在北极进行了大量的大气层核试验、地下核试验以及水下核试验, 这些核试验产生了大量的核废料;北极地区核潜艇事故所导致的核污染;1952年之后欧洲国家核设施所积累的核废料等;北极各国生产和储存核武器、核潜艇以及其他核动力船只产生的放射性废料都给北极地区带来严重的污染[12]。现今北极地区大部分的退役核潜艇、核废料处于俄罗斯境内, 由于俄罗斯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 致使这些退役核潜艇与核废料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和安全存放。西方国家与俄罗斯合作处理北极核废料, 签署了以《伦敦公约》《摩尔曼斯克倡议》为代表的一系列公约, 但由于相互间的不信任与核问题的敏感性, 处理俄罗斯核废料的国际合作长时间未取得有效进展[13]。北极地区的核污染与放射性污染使部分北极地区居民与动物体内聚集了大量的毒素, 这些毒素会严重危及北极地区人类与动物。

  (三) 北极国家对油气、矿产资源开发造成大气与海洋污染

  北极国家对本地区油气与矿产资源的开采加工和其他经济活动也造成了对北极大气与海洋的污染。俄罗斯北极境内从苏联时期起就建立了大量的工矿企业, 今日俄罗斯仍然非常依赖北极地区的矿产开采和加工业, 这些金属矿产加工业造成了北极地区严重的空气污染与“北极霾”, 俄罗斯向来不注重对工业污染的治理, 致使工矿业给俄罗斯北极地区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俄罗斯处于北极圈内的诺里尔斯克市是全世界最大的冶金工业城市之一, 但也是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由于严重的空气与雾霾污染, 诺里尔斯克居民的平均寿命和健康程度都低于俄罗斯的全国平均水平[14]。美国阿拉斯加地区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油气资源开发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 石油公司在阿拉斯加进行的油气资源开发对环境构成了巨大的压力。阿拉斯加地区曾在1989年发生过“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漏油事故, 对阿拉斯加的海洋环境造成了重大污染, 数以万计的海洋生物死亡, 当地海域的生态系统至今没有得到完全恢复[15]。目前北极的油气开发开始由陆地开采向海洋推进, 关于海洋石油开采污染方面,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教训历历在目, 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较墨西哥湾相比更加脆弱, 地质情况更加复杂, 自我污染净化能力更加缓慢, 如果发生类似于墨西哥湾的石油泄露事件, 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环境伦理视域下北极资源开发问题的原因解读

  (一) 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

  笛卡尔认为世界存在着物质和精神两个独立体, 除了人的灵魂外, 万物都只是机器, 动物不可能有苦难, 它们的痛苦嚎叫只是机器嘎嘎作响而已。“人与自然二分”的思想就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 认为人以外的自然界没有价值, 或至多具有为人类所利用的工具性价值而已, “单纯的东西离开人就没有价值”, 因而对万物不能平等相待[16]。

  以“主客二分”和主体性为主导的人类中心论是世界环境污染危机的根源, 也是北极问题的根源。在北极资源开发问题中, 人类在早期猎取动物皮毛时只考虑到本群体对皮毛的需求, 苏联在北极建立军事基地时只考虑本国在北极军事战略资源最大化, 北极国家在矿产、油气资源开发上也只考虑本国的利益, 未将对环境的影响列入考量的范围。这些举措就是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表现, 过去人类在对北极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都以人类本身利益为目的而未充分考虑对北极动植物与自然环境的危害。

  (二) 科技万能论主导

  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以来,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技术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活, 许多在过去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依靠科学技术都得以实现, 人们逐渐形成了科学技术无所不能的观念。这种观念认为人类面临的一切困难, 包括环境危机都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努力加以解决, “战胜自然”“人定胜天”“科技万能”“技术至上”的观念开始盛行并主导了人类对地球资源的利用过程[17]。

  科学技术的作用是有两面性的, 在北极部署的军事武器和核武器在技术上是先进的, 但是却污染了北极的环境, 对人类而言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三) 功利主义、物质主义盛行

  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的边沁和穆勒, 提倡“最大化总体之完善”或“最大多数最多的善”。善即是幸福, 物质欲望的满足。这导致物质主义的盛行, 并影响人类的社会机制、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环境伦理学家认为环境危机的实质是文化和价值问题, 而非简单的技术和经济问题。当今社会的价值观是把幸福理解为个人感性欲望的满足, 导致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的盛行。人类追求物质财富, 向自然界疯狂索取, 不惜破坏生态环境。在享乐和物质的价值观引领下, 人类很难走出已经越陷越深的环境与精神文化危机[18]。“我们的收入增加了, 但道德却在下降;我们有更多的药物, 但健康状况在下降;我们每个家庭往往领取双份工资, 但是离婚率在上升;我们积累了更多的财富, 却减少了我们自身的价值。”

  北极资源开发问题的深层原因是人类的文化与价值观出现了问题, 在物质主义的驱使下人类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就大量杀害北极动物, 采掘北极矿产资源。美苏两国在冷战时期以功利主义为导向在北极部署核武器与核潜艇, 不考虑可能造成的军事冲突与环境污染。北极各国在功利主义的影响下为争夺北极地区的领土与海洋进行军事演习, 建立军事基地, 而不考量可能带来的危害。在北极冰盖、冰层大量融化的趋势下, 海平面上升可能会淹没岛屿与沿海城市, 数以亿计的人口会受影响。商业团体却只注重北极冰层融化可能带来的航道机会与利益, 甚至希望北极冰层融化的速度能够加快, 这样北极北方航道就能彻底通航, 可以降低航运成本, 增加航运收益。

  四、环境伦理视域下的北极资源开发对策建议

  (一) 尊重自然价值, 改变人类中心主义观念

  自然惊人的创造力是自然物具有内在价值的源泉, “自然系统的创造性是价值之母, 大自然的所有创造物, 就它们是自然创造性的实现而言, 都是有价值的。凡存在自发创造的地方, 都存在着价值。”[19]环境问题的出现就是因为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不协调, 这种不协调正是由于人类长期以来不承认自然的价值, 不承认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所造成的。生物和人类一样都具有自组织能力, 都有自主的目的性, 都是谋求自身及其物种的生存和发展, 而不管这种“意识”的强弱、健全、复杂程度如何, 都应该受到尊重。

  北极资源开发中首先要改变只以人类自我利益为中心的价值观, 要摒弃旧有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 不可视自然环境与动植物为纯粹为人类服务的工具, 不能为了开发资源而破坏北极环境和动植物栖息地。

  (二) 克服代内国际间不平等因素, 打破国家间功利主义的隔阂

  环境伦理的代内平等是指要在区域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不同国家之间以及穷人富人之间, 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所带来的收益与支付的代价, 进行公平的负担与分配。环境伦理在关于代内平等问题的论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环境伦理与国际公正不可分离开来。”代内平等要求在全球建立起一种新的伙伴式关系, 公正地享有地球资源, 平等参与国际事务, 在合作过程中享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 以此保证各国在发展问题上的平等性。事实上, 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平等, 都要以同代人内部的平等为前提。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尚不能得到贯彻的话, 那么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北极资源开发上, 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代内国际间不平等因素。北极国家大力开发北极资源, 基本上完全享有了开发北极资源的经济利益, 在未来北极资源大规模开发可能造成的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 会严重威胁太平洋、印度洋诸多岛国的生存, 同时也严重威胁沿海国家城市。北极国家享有北极开发的全部经济收益, 却没有承担因北极资源开发导致的全球环境问题加剧的义务。

  北极国家应增加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承担, 打破国家间功利主义的观念, 响应联合国气候大会提出的对受影响国家进行经济补偿的建议。应确立环境成本分摊的平等原则, 确立谁开发谁治理的原则, 即北极国家在极地开发上占有更多资源, 就应承担更多的环境保护治理义务, 在北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方面要达到代内国际间的平等。同时要引入有条件有需求的域外国家参与北极资源的开发, 要遵循北极资源开发的平等参与原则, 北极资源由全人类共同拥有, 北极国家不能完全独占北极资源。

  (三) 注重代际公平, 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代际平等即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平等, 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核心内容之一, 也是其基本目标。人类对地球的开发正在接近地球的承载极限, 如果人类只注重当代的发展, 只想满足当代人无穷的物质欲, 只注重短期效益, 则会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人口危机、能源危机等诸多严重问题。代际平等的道德原则要求, 人类社会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也要满足下一代人以及子孙后代的需求, 维护后代人生存与发展的权利, 是当代人必须要承担的义务之所在[20]。1997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当前世代对未来世代责任宣言》:“当代人有责任把这样一个地球留给后代, 这个地球不会因为人类的行为而在任何一天遭受不可逆转的破坏;暂时栖息在地球上的每一代人都应细心而合理地使用自然资源, 并确保人类对生态系统的改变不危及地球上的生命, 确保各个领域的科技进步不伤害地球上的生命。”

  北极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不能在一代人或两代人的时间里将北极资源开发殆尽。在北极资源开发方面要坚持代际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不能为了当代人的欲望就在北极资源开发方面竭泽而渔, 要戒除科技万能论所提倡的未来科技发展会开发出更多的新兴资源, 因此现在可以不加限制的利用现有资源的观念。

  五、中国在北极资源开发及其问题治理中的责任与参与路径

  北极具有较为脆弱、独一无二的生态环境, 北极的资源开发具有特殊性。在北极即将进入大规模开发的背景下, 要真正做到北极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做到北极资源开发的代内公平与代际平等不能只依靠北极域内国家, 而是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由于在北极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可能会使一些全球性环境问题加剧, 例如北极臭氧层空洞造成的全球气温上升, 北极冰层融化造成的全球海平面上涨, 以及北极航线开通可能会造成的海水污染, 因此世界各国应该共同参与到对北极资源开发所造成问题的治理中来。中国作为北极理事会的正式观察员, 同时是《斯瓦尔巴德条约》的缔约国之一, 也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批准国之一, 在北极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中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尽到应该承担的义务。同时北极科考对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 北极地区的环境变化影响着中国的气候与降水, 北极航道也直接影响着中国航运业与外贸经济的发展。

  中国在参与北极资源开发及其问题治理的路径选择上, 首先应承认北极国家符合国际法准则的主权、主权权利与管辖权, 作为北极理事会的观察员在北极理事会的章程框架之内与北极国家合作, 参与北极资源开发并共同解决在北极资源开发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其次中国应加强与国际环保组织的联系, 支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对治理北极污染和规范北极资源开发的呼吁。同时继续促进南北对话, 在世界气候大会等国际会议上支持因北极冰川融化等原因所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和气候变化而遭受影响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补偿要求, 督促包括北极国家在内的发达国家提供联合国所提倡的对受影响国家的资金支持, 实现北极资源开发方面真正的代内平等与代际公平。最后中国也应该加强与北极原住民的交流, 尊重北极原住民的意愿与传统文化, 积极参与北极原住民地区的资源经济开发活动, 并协助北极原住民在北极资源开发的大潮中保护北极地区的环境与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丁煌.极地国家政策研究报告:2012—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3:30.
  [2]陆俊元.北极地缘政治与中国应对[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10:97.
  [3]许鸥泳.环境伦理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5-7.
  [4]孙凯, 王晨光.国家利益视角下的中俄北极合作[J].东北亚论坛, 2014 (6) :26-34.

点击查看>>环境伦理学论文(热点范文10篇)其他文章
    奚源.环境伦理视阈下的北极资源开发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04):144-149.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