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领导艺术论文

借助中国传统文化智慧提升领导能力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2-02 共2972字

  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种儒家文化,而这种文化则集中表现为一种集体人格,即君子之道。君子之道就是要求大家以修身为起点,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齐治平的君子之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文化价值,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未有真正的断裂,也依赖于这种内在的追求,在一代代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中内心的坚守和追求。而修齐治平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领导智慧。

  在西方,领导力是很盛行的一种管理学的概念。在中小学中,在企业,政府,任何一个行为组织中,都是很看重的一种能力。在西方,用所花费的在领导力培训上的时间,来判定一个人是否成功。近年来西方领导科学在我国比较兴盛,而我们其实是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东方智慧来修炼领导力的。

  领导力的概念

  Chapman和O'nell在《发现,然后培育你的领导力》中提出了一个经典的领导力形成模式,该模式包括六个要素,即充满理想色彩的使命感、果断而正确的决策、共享报酬、高效沟通、足够影响他人的能力和积极的态度。需要注意的是领导者的力量来源于被领导者而不是他们的上级。他们还给出了领导力公式,领导力是前五个要素的和与第六个要素的乘积。通俗的来讲:领导力包括以下几个要素:激励、协调、包容、放权、执行。这就需要领导者要具备对应的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协调包容能力等。

  要正确理解领导力的内涵,要区分以下几个概念:

  领导力和管理能力的区别

  领导力可以归为管理能力的一种,管理是一种过程,是通过对各种组织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达到效果与效率来实现组织目标的整个过程。所以说,管理能力包括领导力。

  如果说领导力是舵手的话,管理就是船桨。领导者制定方向,管理者制定路径。管理能力是充分利用资源解决问题,达到组织目标;而领导力则专注营造动力,运用他人的力量去解决问题。

  领导力的作用对象一定是人,而管理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领导是要把事情引向正确的方向,做对的事情;而管理则是把事情做对。

  领导力是一种特殊的影响力,它是以被领导者的自愿追随和服从为前提的,而管理能力则明显地具有强制性特征。正如卡茨和卡恩所阐释的那样:所谓领导就是“在机械的服从组织的常规指令之外所施加的影响力”.

  领导力与领导者的区别

  领导力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魅力。而领导者是指特定的人,拥有领导的特质:比如领导者要求能够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能够坚定信念、持之以恒;能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能力让团队成员信服、追随;能够拥有较强沟通表达能力,能够描摹愿景,鼓舞士气,激励人心;具备远见卓识,能够预见突发状况,力挽狂澜,应对危机,能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并且带领团队有效达到目标。

  中西方领导科学的发展

  由于领导总是与特定的领导者联系在一起,因此大多数人对领导的理解,首先是从领导者这一核心要素入手的。西方的领导学理论大致经历了“特质论”“行为论”和“权变论”三个阶段。

  当然,这三个阶段并非在时间上是截然分开的,我们可称之为三个主要研究方向或三种研究类型。三个研究方向都各有不足之处。特质理论忽略了环境因素,认为领导者是天生的。而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则对领导者的重视不够。

  而我国也有孔子的领导特质理论:

  孔子提出要恭则不侮--神情庄重者就不会受人侮辱;宽则得众--宽厚者能够受人拥戴和追随而得人心;信则人任焉--诚信就能够受人倚仗和被人信任、信赖;“凡近交必相靡于信,远则必忠之以言。言必或传之。夫传两喜两怒之言,天下之难者也。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凡溢之类妄,妄之则其信也莫,莫则传言者殃。故法言曰:‘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敏则有功--勤敏就能够建立功业,有成绩和成就;惠则足以使人--慈惠者就可以役使和指挥他人 .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孔子指出了人生修养的方法和途径。首先,从好学、力行、知耻这些浅近的事情入手,第二,再进入智、仁、勇这一社会共同的道德境界,第三,论述了修身,第四,由“修身”扩展到“治人”,直至“治理天下国家”.由此可见,智仁勇是我国领导特质理论的核心。

  ***强调,营造良好从政环境,要从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做起。领导干部要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对上对下讲真话、实话;要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格按党纪国法办事;要严肃纲纪、疾恶如仇,对一切不正之风敢于亮剑;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正确行使权力,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这些可以说是对君子人格中“智、仁、勇”三要素的现代解读和要求。

  传统文化与领导力的修炼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领导的智慧,备具君子的人格中的智、仁、勇三要素,就可以达到治理天下国家的目的。而西方的领导科学要求领导者要具备知识,激情,责任感,善于激励人群等特质。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人格和领导者之间有相同的人格特质,相似的行为模式。

  而中国的君子是如何修炼的呢?《大学》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可见,只有修好自己的内心,才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只有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可以带领团队,实现目标。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梁启超说:“内圣外王包举中国学术之全体,旨归于内足以资修养,而外足以经世。”“内圣外王之道”一语包举中国学术之全体,其旨归在于内足以资修养而外足以经世。冯友兰指出在中国哲学中,无论哪一派哪一家,都自以为是讲内圣外王之道。这里的内圣外王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智慧所延伸出来的领导力。由掌控自己而掌控外部世界,达到领导的目的。

  当下许多商学院和培训公司,推出众多领导力的培训课程,分成模块讲解,其实还是没有跳出管理学的范畴,知识可以学,技能可以学,领导力只能修。西方注重领导行为的研究,但领导力的核心是领导力特质:勇于担责,追求卓越,自信果敢,知人善任,这些特质只能在经验中和磨练中去去修炼和获取。要具备领导的艺术和魅力,只有靠体悟,靠历练,靠积累。

  在2013年6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同志强调,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

  用干部要全面,这里的“全面”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表现要全面,综合素质能力要强;二是纵向时间上的“全面”,要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全面地考察干部的表现。

  用干部要严格,这里的“严格”是指对领导干部的选任标准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领导就是影响力,是带领大家做事的人,是给他人起示范作用的人,是让大家心悦诚服主动追随自己的人,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行为、举止等,关系到党和政府的整体形象和所在组织的公信力。因此,领导干部级别越高,要求就当越严格、越苛刻。

  无论是对领导干部德的要求,还是领导能力的要求,都是需要修炼的。从哪里修炼呢?一是要从传统文化中去修炼,汲取中国文化中内圣外王的智慧,内外兼修;二是要从工作实际中去修炼。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