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领导艺术论文

大数据下有限理性决策理论的利弊分析

来源:未来与发展 作者:刘乔
发布于:2020-02-26 共6704字

领导与决策论文第四篇:大数据下有限理性决策理论的利弊分析

  摘要:有限理性提出因为人的本身属性及所处的繁杂环境,人只能够是有限理性的。西蒙进一步提出有限理性决策理论,由于人是有限理性的,所以在决策过程当中,不能做出“最佳”决策,只能寻求“满意”结果。但随着时代发展与科技进步,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的时代,束缚人理性的客观条件正在逐步改变,传统完全理性的人性假设看起来并不是绝对理想化的,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可以利用工具向无限接近完全理性发展。同样,在决策时也可以有更高的追求。

  关键词:“大数据”; 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Reconsideration of Bounded Rational Decision Theo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Liu Qiao

  Zhou Enlai School of Government, Nankai University

  Abstract:Bounded rationality puts forward that people can only be limited rationality because of their own attributes and complicated environment. Simon further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bounded rationality decision-making, because people are bounded rationality, so in the process of decision-making, can't make the "best" decision, can only seek“satisfactory” results.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man society has entered the era of “big data”. The objective conditions that constrain human rationality are gradually changing.The traditional assumption of completely rational human nature does not seem to be absolutely idealized. Under the new era background, people can use tools to develop to infinity and close to completely rational. Similarly, there can also be higher pursuit in decision-making.

  1 有限理性与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决策理论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最初的行政决策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古立克提出,其强调决策是行政的主要功能之一,后为行政管理学的探索开辟了全新的视角。但从决策角度探讨行政,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关于决策的主体“人”的相关假设,进而才能析出决策者在特定环境下会做出何种选择与行动。而现阶段在决策理论领域被最多学者认可的人性假设是有限理性,即人是具有理性的,但并非完全理性的,人是有限理性的决策主体。

  1.1 有限理性

  理性既是一种思维方法也是一种行为模式。无论在哪种学科体系中,理性往往都是关乎选择的概念。在主流经济学中,很长一段时间把理性认为是做“正确的”选择,换言之人们追求的是选择结果的最大化或最优解,而其他选择都是“不正确的”,也就是非理性的。这种认为只有“正确的”选择才是有价值的观点就是完全理性。这种对理性较极端的认知,其缺陷也是较为明显的。

  在20世纪中期,完全理性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遭到人们质疑,同时全能的“经济人”假设也遭到道德抨击:“经济人”的特征是利益至上,将完全追求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最少的付出下,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为此甚至可以不择手段。在这样的人性驱使下,全部经济行动都是为了谋求一己私利,全部工作都仅仅是为了取得报酬。这种性格的“经济人”并不适应当时世界经济发展与社会背景变化。而有限理性的出现恰好缓冲了人们对利益至上的追求,使得人们可以对经济管理、经济环境以及资源有了足够的选择时间,可以不必要去考虑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这对当时决策者来说,是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优势的选择。

  有限理性最初是被阿罗提出的,其理论是基于对传统经济学中拥有完全理性的“经济人”的批驳。传统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认为人是完全理性的,他们拥有明确的偏好、具备收集完备信息和精准的计算能力,从而可以做出最佳决策。而随着经济学的不断发展,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又受到现实的抨击:在现实世界中,人不可能具备这样无懈可击的能力,故有限理性的人性假设,慢慢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可,继而被应用到政策学、组织学、管理学等诸多领域中,成为相关学科研究中被广泛应用的作为前提的人性假设。

  阿罗指出人是有限理性的,这种有限理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环境的复杂性,使得人们对环境的认知与把握只能是有限的,进而在实践过程中就面临许多的不确定性;二是人们本身的能力有限,这些能力包含: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及强大的计算能力。由于以上两点内容在当时人们的认知中被作为事实所接受,故理论界开始普遍承认一个人的理性不可能到达完全,完全理性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式,对实际的决策指导性不大,提倡用社会人代替以经济人作为人性前提假设。

  1.2 西蒙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在有限理性理论被广泛应用的过程中,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的相关成果最熠熠生辉。20世纪40年代以来,西蒙从决策理论的角度对古典管理决策理论的“完全理性”提出质疑,提出了有限理性决策理论,放弃以法约尔为代表的古典管理决策理论所提倡的完全理性。西蒙对有限理性进行了更为细致的阐述与论证,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构建了有限理性决策模型,其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首先,人作为决策主体的知识、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追求的价值目标又非单一的;同时决策环境庞大、繁杂且多变。其次,决策者在排查决策信息对象并进行决策时,很难做到完全客观公正,往往都是带有主观感性因素的,甚至感性因素有时会比理性因素发挥更大的作用。再次,因为时间、资源、计算能力的限制,决策主体只能尽可能掌握各种备择方案的情况,不能做到全部熟知,所以对方案的选择并不能达到绝对理性。西蒙认为人具备单纯的认知及反应能力,人之所以进行复杂的社会活动或者复杂的举动,都是因为其身处在复杂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决策者由于环境不可能做出最优的选择,由于在现实社会中并不存在完全理性的案例或这类的前提,所以决策者也无法具备参考物,也就是说,个人或企业的决策都是在有限度的理性条件下进行的。完全理性理论会引导决策者去追求一条最佳的可选择方案,而有限度的理性理论会引导决策者直接获取一个最令他满意的可选择方案。所以,西蒙认为决策者只需要在其能力范围之内追求最大的理性以能达到满意决策即可[1]。

  关于满意决策的方法,西蒙进一步进行了阐述:首先是手段的运用,传统的手段-目标链内在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组织活动和基本目的之间的联系经常是含糊的,是没有划分清晰界限的。因而单一的手段-目标链分析会致使不准确结论的产生,决策者要重视手段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其次有限理性理论的决策者具有理性,但又不会追求理性的最大化,他只要求有限理性即他仅在尽力的程度下追求在他能力范围内的理性。故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只追求“满意”标准,同时舍弃了“最优”标准。在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可以定下一个最基本的要求,然后去考量自身手中现有的备选方案,如有一方案已经满足了这一最基本的要求,那么决策者便可以采纳此方案,而不必再费心挑选所谓更优的方案选择了。

  综上所述,西蒙认为决策者的世界观是将他们所认知的经济观和社会格局做到极简化;因此,他们在意的标准不是其最大值,因为他们对最大值不具备把握的条件,所以不必去确定所有可能的备择方案,由于觉得真实的经济格局是无法被掌控的,他们经常依赖于自身的办事经验,决策习惯,从而选择出最简单的方法,当然这种方法所带来的的结果也是不尽相同。

  2 有限理性决策理论的利弊分析

  西蒙有限理性决策理论的提出,使得决策变得更加务实,减少了许多时间、资源的浪费,大大提高了决策的效率。并对之前的完全理性决策理论甚至是先前以“经济人”为前提假设的相关理论均带来巨大的冲击。有限理性决策模型是在突出主要变量,使得问题的研讨得以去繁从简,从而形成了简单实用,效率高的大框架,这类框架,可以用来解释很多经济乃至社会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而需要有明确的目标、穷尽目标的策略和方案、预测每种方案的结果及其概率、选择成本最低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的完全理性决策理论,目前仅对于个别缺乏联系的简单事务才适用,因为其受自然环境、社会因素、决策者素质的影响最小,故其在目前的现实世界仍只是一种理想模式。相较而言,有限理性决策理论,是必然可以具有更广泛的实际效用。但因此也有很多更为极端的人认为,完全理性决策理论是误导性的,甚至有批评者还提出这是有害的,在批评者看来,没有任何一个体系能够全面满足这些条件,况且由于择优的标准不一、信息不可能完全、事物的不断变化,一旦时过境迁,原先“最优”的政策不可能再有效。有限理性决策模型,一度被推向神坛。

  但所有经济现象的根,都出自于人的自私性,即利己主义在左右人性,因为人在追求最大的利益化的过程中,是不断通过紧密的计算和成熟稳定的权衡来完成决策的人,而这种私利就其狭义而言是由预测或预期的纯财富状况来衡量的。所以,选择了有限理性决策理论,其实就意味着,人要心甘情愿的舍弃部分逐利的本能,在决策之前就要有舍弃最大利益的心意预期。究其根本,这或多或少是限制人欲望的一种决策模型,作为规则并无大碍,但以此作为人性假设,并成为分析决策的前提依据,进一步去预判人的选择与行为,就可能会产生一定偏差。并且就人自身的能力来说,虽确实不可能做到完全理性,但人的智慧在于创造并使用工具,进而创造出超越自身千百倍的生产力。同样,我们也不能否认,人具有利用工具,收集到完全信息并进行精准计算以克服复杂环境的可能性。这样即使人自身不能,但工具可以协助人们向无限接近完全理性的发展。

  3“大数据”背景下的重新思考

  随着科技发展与时代进步,西蒙自己在近百年前批判“经济人”假设时也许都未曾想到,当时言之凿凿的“不可能”,在不算太久之后变得有了希望。虽然人们自身在复杂的大环境面前依旧渺小,人脑的能力也仍然有限,但是人们懂得使用工具并互相合作。人们的这一努力过程就好似一直在寻找一个杠杆,试图可以以自身之力撬动整个地球。这个有希望帮助人们处理复杂环境、收集完全信息、提升计算能力继而使人们突破有限理性束缚的神奇“杠杆”就是“大数据”。

  3.1“大数据”时代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正在加速到来,它已经开始引起了各方面的反应,从商业经营,到政府的社会治理,再到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在受着大数据的影响[2]。“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最初是麦肯锡提出的,其称:“数据,已渗透到现今每个行业,成为极其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3]”。“大数据”时代即指科技快速进步,信息极大畅通,人们交流愈发便捷。同时,“大数据”分析常与云计算联系到一起,使得数据规模庞大到甚至都无法用单位来衡量。并且数据规模的增长速度是以难以计算的倍数增长的:IBM相关调查研究指出,在整个人类文明所获得的全部数据中,90%是过去两年内产生的[4]。而保守预计,到2020年,全世界所产生的数据规模将是今天的44倍[5]。这样的趋势将不断发展扩大下去,而我们只是位于“大数据”时代的初级阶段。

  新的时代的到来,总是伴随着颠覆性的变革。“大数据”时代使得很多曾经的不可能变为了现实。

  3.1.1 全体数据的获得变为可能

  在信息全球共享的今天,决策者想就某一问题进行决策时,可以搜集到这个问题相关的全部信息。不需再进行随机抽样或者简单的个案分析,而是针对全部数据进行整体分析。这样避免了偏差的产生,可以大大提升结果的信度。在有限理性决策理论被提出并广泛应用的时候,我们无法获得决策需要的全部信息,准确的分析。但现在我们可以借助详细的记录工具和有效地数据处理方式。当然现实中,人的这种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仍是有限的,但是我们数据总量的大幅上涨和云计算的不断革新,人的能力会无限接近于完全。

  3.1.2 低时间成本的大量计算变为可能

  与“大数据”伴随着产生并发展的是云计算,云计算是一种形式的分布式计算。其可以将网络云数据中的巨大样本,分解成无数个小程序,进行任务分发、并将计算结果合并。其带来的结果就是可以在几秒钟内处理数以万计的数据。这与决策过程中备选方案的探索,及每一项方案的分析处理比较选择的过程极为相似,我们可以尝试利用云计算去帮助决策者找到解决问题的大量方案,并在短时间内计算出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这样我们可以在付出较少的时间和精力下就能够大幅度提升决策的准确度。

  3.1.3 对环境更为准确把握成为可能

  有限理性强调人是并且只能是有限理性的,并提出了限制人理性的几点原因:首先,人搜集信息能力、处理信息能力、计算信息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而人们这些方面能力的缺陷,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正在向逐渐接近完全理性的方向发展。其次,就是由于决策主体所处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导致人们不可能进行完全理性的决策。但是由于“大数据”的发展,人们可以尽量多的收集外部环境中的信息,并极大提升人对环境的认知和把握的能力。

  3.2 决策理论发展的未来

  我们对全知全能的经济人的批判,不是因为他“不好”,而是因为他“不能”。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已将大量“不可能”转化为“可能”;更有数以千计的“抽象可能”已经转变为“现实可能”。所以关于在近300年前被提出的完全理性决策的美好理想,在历史滚滚发展的长河中,已逐渐看到了转化为现实的曙光。这样的发展趋势,正如黑格尔在《逻辑学》中阐述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见图1)。

 

  图1 关于决策理论相关人性假设发展变化的预测  

  人们在决策中追求的本质目标,在早期西方经济学倡导的完全理性中已被定性了,之后西蒙的有限理性不过是对其进行了形式上的否定。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向上发展,始终是必然的趋势,人们心中追求最优决策的愿景永不会消失,暂时的客观条件教会人们妥协。但“大数据”信息时代的到来,让我们坚信,完全理性的实现是具备可能性的。希望之火不会被熄灭,感恩科技的进步。

  在现今“大数据”环境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越来越依赖于信息和网络[6]。人们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及计算能力不断提高,使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决策的“满意”结果了。对于满意标准的信奉更多的还停留在准信息时代以及尚未发达的网络时代,而现在进入大时代,有限理性基于人的能力与对客观环境的妥协,很多地方看来并不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其是针对人单纯的认知的能力而指出人无法在复杂环境下作出最优选择。但当今数据已经可以达到即时分享,也就是说决策者可以迅速的掌握瞬时的资源,并把握周围的经济环境。如果还以有限理性决策理论来指导决策,“满意”的选择无法为决策者带来同等的收益,甚至会影响整体的收益效果。有限理性理论创立的年代,无法预料到日后的高科技辅助,尤其是当今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对决策者来说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取代了决策者对于环境的思虑,可以满意一切决策者想得到数据,使得决策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完全理性化,可以逐渐趋近“经济人”的理想状态。

  所以我们可以大胆预测未来的决策理论发展的方向:决策者渴望并能够向完全理性方向前行。在“大数据”的引领下,数据将更能做到公开透明化,更能达到短时间内使决策者更为全面的了解到经济环境以及各项对决策产生帮助的信息,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决策者极有可能不断接近完全理性,这类“经济人”也不完全是以利益之上的决策者,其“经济人”属性主要体现在其全面性上,体现在对经济资源的掌握,对信息可以做到快速整合。因为在未来的信息发展趋势中,决策理论的发展支撑离不开科技,也就是说科技越发达,其所提供的知识储备越多,我们就越有信心相信,日后有限理性决策可能仅是为完全理性决策提供支持,弥补在追求完全理性过程中,理想化的不足。

  4 结论

  综上,我们并不是一味鼓吹激进主义,认为人可以达到全知全能,进而成为一切事物的主宰,也不是否定西蒙有限理性决策理论对现实的贡献。我们只是从发展的眼光,试图探究指出决策理论发展的未来趋势以及现有有限理性决策的一些不足。人必然将是甚至永远是有限理性的,但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人是可以利用工具无限的接近完全理性的。所以作为决策者的人,也不必一味妥协,只追求“满意”决策,追求更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在决策中我们也可以不断追求更高水平更优质量的决策,不断的去寻求“更满意”的决策、“很满意”的决策,甚至是“无限接近最佳”的决策。这是“大数据”为我们提供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吴新林,有限理性建模与若干满意决策理论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
  [2]程慕青,葛宇宁.大数据时代的哲学思维变革[J].未来与发展,2019(5).
  [3] 沈飚.商业银行利用大数据进行风险管理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5.
  [4]况怀东.移动互联网在公安实战中的应用[J].广东公安科技,2016(3).
  [5]石照耀,侯晋珊.大数据推动下的工业4.0[J].机器人产业,2016(3).
  [6]李基凯.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管理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8(7).

点击查看>>领导与决策论文(精选8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原文出处:刘乔.“大数据”背景下对有限理性决策理论的重新思考[J].未来与发展,2019,43(11):42-4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