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就业指导论文

美国就业指导模式的特点与启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5-10 共6030字
论文摘要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大学毕业生被社会接纳的程度是衡量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影响到高校在高等教育行业的综合排名、今后的招生规模和生源质量。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第一次在党的政治文献中提出了此项工作。 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国务院办公厅于 2007 年12 月下发的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途径,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估手段。 刚刚胜利召开的党的十八大也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这都对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如何利用高校的办学特色,挖掘大学毕业生的自身潜力、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成为各高校工作的一个新的重大课题。

  一、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现状
  
  我国高校开展的就业指导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就业指导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
  大部分高校仍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认识到就业指导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对就业指导的投入甚少。 部分高校目前就业指导中心仍与招生处合办,办公场所的设施不全,人员设置也短缺。 虽然很多高校也陆续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但将其设置为必选课,有的甚至是选修课;学时精简到最低;没有成立教研室和专业的职业咨询室,也没有专任教师,与其它课程相比,明显处于“弱势”地位。

  (二)在就业指导的理念上有些偏差
  有些高校将就业指导简单地等同于毕业前的突击指导和对就业的管理。 侧重于实用性、速效性、技巧性,而不注重其科学性、前瞻性和创造性。 这种就业指导往往是程序式、被动式、经验式的的指导,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科学的方法。因此,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仅限于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政策解说、求职技巧指导、推荐学生就业及办理手续等具体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上,往往专业性的辅导却仅仅依靠于几堂讲座或非专业化人员的“客串”教学。

  (三)就业指导的内容没有“本土化”和“个性化”
  我国的就业指导尚处于起步阶段, 对相当多的国外的理论研究成果采取的是拿来主义。 但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在实际运用中难以贴合和满足我国学生的自身情况。对大学生实施的就业指导过程中, 过于注重学生求职时可能遭遇的具体问题的剖析和指导, 没有充分体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理念,把规划的着眼点放在大学毕业时的就业程序上,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教育缺少前瞻性。另外,就业指导课程基本上都是大班上课,一对一的职业咨询和辅导存在严重不足,这与就业指导的“个性化”的服务背道而驰。

  (四)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拥有一批专业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是做好就业指导的关键所在。需要从业人员具备有一定的学科知识背景,并不断提高适应社会形势变化的相应的能力。 现实是从事就业指导的师资队伍多半属于“双肩挑”的非专业人士,而且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和公共关系学等学科知识背景的人员也少之甚少。 再加上学校没有成立培养和培训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机制, 故而得到专业培训或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的机会很少,使得知识更新较慢。 因此,无论是‘量’还是‘质’都难以达到专业化队伍的标准。

  二、美国就业指导模式特点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就业指导的国家,早在 19 世纪末20 世 纪初 ,为了应对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人口急剧膨胀 ,促进大量外国移民和年轻人的就业,成立了职业指导所,随后就业指导又被应用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1911 年,美国哈佛大学首开先河,在大学生中率先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 自此,美国大学的职业咨询服务成为美国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 现将美国高校就业指导的特点作出如下介绍:

  (一)机构设置专门化
  美国绝大多数高校都有为学生提供服务和必要管理的常设就业指导机构---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 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负责领导, 是学校学生事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机构下设若干部门,部门间职责分明、各司其职。设有中心主任、就业顾问、就业主管、对外联络员、秘书等岗位工作人员。 就业指导中心的规模和人员配备,根据学校的规模和就业指导中心的职能来定。 例如,美国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设有职业生涯中心(career center),是美国国内规模最大、内容最全面的中心之一,该中心为学生提供多种服务,包括:职业咨询、就业信息查询、每日就业导报、职业活动周、雇主信息发布会、继续学习准备服务和学生活动中心等。 从基本设施条件看,该中心拥有一座大楼,设有就业洽谈室 13 个,职业资源图书馆有 1300 个座位之多,拥有 80~300 台电脑的免费查询中心 3 个。

  美国高校对该机构有专项的经费投入,其经费来源主要是学校按学生的学费的 5%拨款(约占 60%)和社会捐赠(约占40%),如南加州大学就业中心每年经费 42 万 美元 ,加州大学洛杉矶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每年经费是 150 万美元,其中直接用于毕业生指导中心的在 50%左右。

  (二)人员配备专业化
  美国高校就业指导机构一般都配有 10 余人到几十人不等的专兼职人员。 他们都是经专门岗前培训和在职监督的职业顾问,承担各学院就业工作的一些日常工作,如信息发布、简历准备等工作,均呈现出职业化、专门化和高素质的特点。

  首先,就业指导人员必须具有相关学科背景。 美国促进高等教育标准化委员会(CAS)对就业指导人员的入职资格有着严格的规范和标准。学历层次一般要求具有心理学、咨询学、高等教育学、管理学博士或者硕士学位。 如中心主任由学校的副校长担任,一般具有高等教育、咨询学、辅导学等硕士或博士学位。 学生职业顾问具有心理学硕士或博士学位。 其他就业辅导的工作人员也具有辅导学、咨询学等学士或硕士学位。

  其次,就业指导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 1997 年美国国家劳工局对职业咨询人员的能力和资格作出规定,要成为一名职业咨询师, 必须具备以下 10 个方面的能力和知识:职业发展理论,个人和群体指导技能、个人和群体评估、信息和资源、项目管理和实施、咨询、特殊群体指导、监督、道德和法律、研究和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第三,就业指导人员必须通过全国生涯指导员制证委员会组织的国家生涯指导员考试,经考试合格取得全国注册职业指导员证书,才能上岗。 如 CDF(Career Development Fa-cilitator.职业生涯发展的促进者)资格认证是美国职业指导师资格认证中最新的一种认证。

  此外,对职业指导员的实践经历或工作经验有着严格而具体的要求。 TAFE 教师的基本条件是:应有五年专业实践工作经历;受过大学教育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培训,持有教师资格证书;通过四级职业证书和工作场所的训练。 具备上述条件,还要先做兼职教师,一般经过 5 年以上的教学实践才能转为正式教师。 TAFE 正式教师还要定期去企业进行专业行业实践,还要成为专业协会的成员,参加专业协会的活动,接受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信息。

  (三)指导方式个性化
  高校在就业指导中承认人的个性结构存在客观差异,强调心理因素在职业选择中的匹配作用,重视心理测量技术的运用和问题的诊断。 指导中心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有一套严密的体系: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个别和团体咨询、与用人单位联系、开设固定的招聘市场、负责与校友的联系、利用校友的资源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在就业指导的方式上,除以讲座方式对全体学生进行就业辅导外,还着重进行有针对性地个别咨询和辅导。 学生可预约与辅导老师面谈对职业选择的困惑,或通过网络把自己的求职信、履历表等资料上传给辅导老师以获得具体细致的指导。如欧美国家大学的就业指导中心,普遍设有“求职门诊”服务。 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职业目标的选择、求职信息的搜集、信息获取、应聘策略等方面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去求职门诊寻求指导和咨询服务。

  (四)指导模式全程化
  根据美国促进高等教育标准化委员会(CAS)制定的美国高校工作标淮和指南为依据,规定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职业课程、就业形势、职业兴趣的测定、择业准则、就业信息公告、实习、面试和求职活动、校内外工作岗位、咨询服务、简历撰写、应聘技巧服务等。 这些就业指导内容一般从新生一入校就开始,贯彻了整个美国大学生涯。

  美国高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不仅重视社会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而且还尊重到每位大学生自身的职业性格、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 有的放矢地使学生将当前学习和实践经历与长远的理想目标联系起来整体规划。 这不仅保证了学生的知识体系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同时也突出了个性需求,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就业指导真正架起大学与社会之间的桥梁。

  在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中,入校的第一年首先是进行职业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第二年是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特性性格、兴趣和专长,参加相关社会实践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第三年是帮助学生收集用人单位资料和市场需求,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的体验中形成一定的职业倾向;第四年是指导学生进行如何写求职信、简历等书面求职材料,以及笔试和面试等技巧,帮助学生收集需求信息,举办各种规模就业市场活动。

  这种全程化的指导,全方位并持续不断地为学生提供各种相关就业服务,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增强就业能力和求职技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三、美国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启示
  
  (一)加强各层面重视,完善就业工作机构
  合理的机构设置是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保障。 学校领导、全体教师到学生都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为做好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共同努力。 为了学校就业工作的顺利发展,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经验指导、粗放指导的现状,完善就业工作机构,明确相关机构责任十分必要。

  在学校层面,应增加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投入力度。 单独设立就业工作办公室---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对全校学生的职业辅导和就业工作进行服务。 中心除了设置一般的行政岗位进行就业服务工作以外,还需建立就业资料室、咨询室、测评室等辅助型设施,为学生进行专业的职业辅导提供良好的条件。 使学生随时能够了解学校搜集和整理的就业信息,了解市场的变化;能随时通过自我测评和咨询服务正确分析自我个性和专长,确定适合的职业种类和职业发展方向。
  
  在教师层面,以学院为单位,成立咨询室。 根据各学院毕业生就业去向配备一定数量的由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组成的专兼职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力,准确进行职业定位,选择合适的职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掌握基本的择业技巧等。

  在学生层面,鼓励学生创设就业指导方面的学生社团,针对自我特性与相关规划,自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自我体验,同时也可发挥学生在就业指导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

  (二)塑造一批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
  拥有一批专业化的就业工作队伍是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关键所在。 专业化的就业工作队伍是指能够拥有一批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过硬的就业指导人员, 这些人员不会因为各种原因影响就业工作的顺利、有效地进行。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教学[2002]18 号)文件指出:“要尽快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 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 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 ”并要求近期,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要保证不低于 1∶500. 现实的情况是高校无论是‘量’还是‘质’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标准。因此,要想拥有一批专业化的就业工作队伍就必须从各方面加强。

  在就业指导教师的人员配置上应坚持“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用人条件,保证队伍的基本素质。第一,要坚持严格的选聘标准和选聘程序,采用多元化的招聘方式。建立起一支具有相关的专业背景、有校内外相关人士参加、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就业工作队伍, 形成负责学生职业发展指导和就业管理服务的两个业务队伍, 为建设一批专业化的就业工作队伍提供稳定性。 第二,加强就业指导队伍的培训机制。 对就业工作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业务培训, 着力提高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推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准入制,通过有计划的岗前培训、技能培训、理论培训、调研学习、工作研讨或直接进入企业锻炼等途径对就业指导教师进行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实战经验的培训,适时把 握市场动向,分析社会形势,创新就业指导方法,不断提高就业教师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三)建立系统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就业指导工作更不是临时的事务性工作。 对学生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应引起领导的重视和学生的广泛关注。将其从选修课逐步过渡到必选课,甚至是必修课。建立系统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有适合学生情况的教学大纲、日历等课程材料。教学计划具体到学生成长发展的每个阶段,贯穿于大学的整个过程。分步骤、持续性地、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学时。引导学生做相关实践体验,将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相结合,进行职业认知。

  从大学新生入校开始对新生建立起职业发展个人档案,在随后的大学每个学期将进行个人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的认知、职业和用人单位环境的认知,了解就业形势,作出职业定位,形成就业意向,掌握求职材料和面试技巧,使其积极适应大学生活,从容应对就业的压力,及时将就业与学业联系起来作出长远规划和近期规划, 利用大学期间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长,实现积极的人生价值。

  (四)分析学生特点,鼓励创新研究
  虽然目前我国出版了形形色色的有关就业指导的教材,但其理论框架几乎都是沿用了国外的职业生涯理论。 如果不考虑我国高校学生的自身特点就直接使用, 结果往往会出现很多不相适宜的地方, 连科学的测评也而难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帮助和效果。 这就对更多本土化的就业指导理论研究和方法探讨提出了挑战。

  学术创新能力的强弱是衡量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尺度,也是师资队伍在社会上有无影响力的评判依据。 学术创新能力的增强既有益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更有益于促进教学。各高校应该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就业指导教师根据本校的发展定位、学科特色与学生特点, 积极进行相关的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研究工作,逐步寻求一种适合本校校情、具有本校特色的就业指导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保义。中美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比较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4,(1)。
  [2] 郑 舒。中 外教育比较 :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教育的观念转变与模式创新[J].财经界,2007,(4):200.
  [3] 聂 微 . 中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比较 [J]. 交 通高教研究 ,2003,(5):39.
  [4] 李 凤 . 中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比较探析 [J]. 思 想理论教育 ,2006,(7-8):121-124.
  [5] 马克·波普。 美国职业指导工作的发展历程与职业指导员的培训[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3)。
  [6] 蔡立安,柳夏。职业咨询市场需求与职业指导师的发展[J].43-44.
  [7] 聂微菁。中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比较[J].交通高教研究, 2003,(5):39-41.
  [8] 梁业胜。高职院校新型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探索 ,2007,(3):31-3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