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就业指导论文

纺织服装业模块化指导就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4-26 共4994字
论文摘要

  高职教育是一种面向社会和市场进行办学的就业教育,它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培养出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多层次、多类型技能型人才,对现行课程体系进行结构性调整是完成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认清课程设置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它们对课程设置进行的改革仅限于局部改革,并没有涉及以就业为中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提高高职院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就必须加强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研发,构建出既能满足社会和市场需要,又能满足学生发展的符合高职教育规律模块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一、行业性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现状分析

  (一)就业指导相关概念

  1.就业指导概念
  就业指导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大类。狭义的就业指导,是给要求就业的劳动者传递就业信息,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沟通的桥梁。广义的就业指导,则包括预测要求就业的劳动力资源,社会需求量,汇集、传递就业信息,培养劳动技能,组织劳动力市场以及推荐、介绍、组织招聘等与就业有关的综合性社会咨询、服务活动。在我国,就业指导还应包括就业政策导向,以及与之相应的思想教育工作 。

  2.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概念
  高校就业指导属于广义上的就业指导,是指在国家政策方针的指引下,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择业心理调试、择业心理准备和择业机能培训,并帮助他们根据自己所具有的专业能力和社会需要,确定职业目标、提高择业能力,以挑选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并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不断成材与发展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与普通高校就业指导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相同之处,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应结合高职生自身特点,注重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指导。提供有效的就业咨询与指导对于搞好人力资源开发、配置与使用都意义重大。

  (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

  1.课程定位模糊
  虽然高职学校基本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很多学校并没有把它作为重点课程来看待,虽然给予了相应的课时和授课时间,但在时间分配上却不尽合理。为了给专业课和基础课让路,就业指导课程一般被安排在下午,有时甚至是在周末和晚上,在这样的时间段,不仅学生的学习状态常不佳,教师授课情绪和水平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影响教学质量,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课程体系混乱
  就业指导属于系统工程,需要对它进行“全程化”的管理,因此,要从新生入学开始直到毕业的不同时段设置不同的课程。目前,高职院校基本都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很多学校虽然能够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划分,由不同的教师承担不同模块内容的教授工作。但是课程质量监控和保障方面尚未形成规范性体系,在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考核等方面也存在严重问题,随意性较大。受到课时、师资力量等条件的限制,教师无法实现按照模块的先后顺序开展教学的目标,而且模块与模块之间也不能实现良好的衔接,教学往往出现重复或遗漏的情况,模块化课程的实施具有无序性。在课程开始方面,除了按照规定开设了相关必修课,并未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开设丰富多样的提高职业抉择的选修课,多数学生都无法获得实效性的就业指导。

  3.教学内容匮乏
  教育部要求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具有实践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增强就业指导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所开展的就业指导课在教学方法上仍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师以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照本宣科式地讲解职业生涯、自我认知等理论,浅显地介绍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而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学生基本通过自学便可理解,教育意义不大。但对于一些有难度的、开放性的、学生无法轻易理解的内容,诸如职业能力测试、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等内容,却较少提及或者无法进行深入的分析、讲解。课堂内容单调、气氛沉闷,学生参与度低,真正了解和学习到的具有实效性的就业信息很少,学生收效甚微。

  4.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时采用的教学模式基本上仍是大班授课制,而且以灌输式、说教式方式为主。师生间互动很少,教师很少通过创设实践环节来提高学生就业认识水平和技能水平;课堂教学中也缺乏实证性的案例分析,学生兴趣不高,教学质量堪忧。

  5.师资水平不高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理论功底和就业指导实践经验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的教师大多是兼职教师,来自学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人员或辅导员,他们对学生管理和就业管理能力很强,但从就业指导能力的专业角度来说,这些教师缺乏专业技能培训和业务知识,且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教师在知识储备方面等都难以达到教授就业指导课老师应有的水平。而且兼职教师平时多忙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准备课程内容时间有限,也无法经常性地与其他教师展开教学研讨以提高自己的水平。课程教学的教案、课件很难统一,授课方式与内容全凭教师自行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内容匮乏空洞,更侧重理论指导,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趋于形式化,因而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二、行业性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影响因素分析

  (一) 理论研究分析行业性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从理论的角度分析,美国是大学就业指导课程的发源地,美国开设就业指导课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 20 世纪 70 年代早期,美国学者面向 2400 所 2 年制和 4 年制大学进行有关就业指导课程开设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当时就业指导课程在美国大学已经大量普及了。根据国外相关文献,不难发现,尽管在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和具体操作步骤上存在差异,但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较高,课程对学生的职业抉择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在我国开展就业指导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引起了有关专家、学者的重视,他们从客观现实出发,对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资力量等进行调查分析,为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我们结合服装纺织行业的专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特征,构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 实际调研分析行业性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鉴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条件,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尤其是行业性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的因素明显不同于国外,目前,高职课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比起国外高职教育落后较多,各方面都存在差距。我国固有的传统教育模式阻碍了高职院校的发展,也影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的发展,有关行业相关性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的研究起步较晚。
  (2)教学与工作要求衔接能力差。教学工作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业务知识,进而提高其职业能力。教学与工作衔接是指教学内容与工作要求的技能之间对应关系,对应的好则衔接的好。高职课程主要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规划,高职培养学生的出发点是培养应用型人才,针对岗位要求培养人才。但是如何有效地设置课程体系却往往被忽略。
  (3)高职课程的建设与就业脱节。课程、大纲以及教学应以行业标准为准绳,但是由于高职课程的开发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导致其与实际要求不符,侧重于学科体系的建设,缺乏市场调研与分析。故课程的设置不能满足社会要求,课程开发远离了其最初目的。
  (4)高职课程单调,内容僵化、缺乏创新。大多数高职院校课程都是一成不变,没有及时引入社会的新要求,导致其缺乏活力。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行,国内市场的不断拓展,将会产生更多的就业岗位,也会产生更多的技能要求,因此,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模式不能使学生快速地适应职业的要求,也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三、高职院校模块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构建

  开发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一般步骤:
  (1)调查毕业生就业领域和具体工作岗位;
  (2)结合市场需求和就业情况确定学生的能力标准,并以此为标准开发相应课程模块;
  (3) 按照培养目标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
  (4)探究行业发展趋势,建立动态化课程模块库;
  (5)编写体现了岗位(群)能力要求的教学大纲;与企业联合开发适用性模块化教学教材;
  (6) 开发通用课程模块和专门化课程模块;
  (7) 根据教师个体的专业特长安排教学任务;
  (8)根据行业及岗位要求建立教学评价体系。
  总之,开发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模块化课程体系在优先考虑学生就业问题的前提下,还要兼顾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需要。 在我国,高职院校常采用的是“宽基础、活模块集群式”课程模式。

  四、模块化就业指导课程的保障措施

  1.完善师资,提高教师专业性
  首先,是否拥有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当前,主要从配备足额专职就业指导教师以及加强教师培训两方面着手。首先,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可以从现有的就业指导队伍和学生工作队伍中选拔,也可以从院系中有相关学术背景的专业教师中甄选或直接聘请社会层面的专业人士。然后,针对性地对就业指导教师开展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专业知识、教学技巧、政策方针以及及时更新的就业信息。其次,要确保固定的经费来源,用足额的经济投入来保证模块化就业指导课程的有效进行。另外,完备的硬件设施也是实施模块化就业指导课程的必备条件。

  2.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较繁杂,涉及众多学科知识,但是尚未形成规范的学科体系。在人才市场的需求和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并对就业指导课程内容进行系统化与层次化整合的基础上,我们将就业指导课程大致分为十个方面:职业与专业概论、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制度与就业工作管理体制、用人单位的招聘特点与就业途径、择业准备与应聘实践、就业协议与就业权益的维护、应届毕业生的择业与就业心理、自主创业准备、自主创业实务指导、职业适应与发展。各学院应以这些课程内容为依托,充分考虑院校学生不同的专业特点、就业期望,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所侧重和突出。
  各学院要加强科学管理,充分利用现在资源,发挥其最大价值,更好地为学生就业服务。

  3.全程化指导与个性化指导
  全程化就业指导教育是指学校从学生入学之初就根据学生不同专业、不同个性特征,进行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教育,比如在新生入校时开展专业认知、学业规划、定位等指导教育;在专业学习时期开展资格认证、就业规划、能力塑造、深造咨询等指导教育;在求职就业时期则开展有关求职就业技巧、政策制度、时新信息等方面的引导教育。全程化指导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但在全程指导教育中,也不能忽视个性化指导,即采用一对一的个别咨询和指导教育。可以采用职业性格测试、心理测评等现代教育指导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解决学生心理矛盾,消除学生心理冲突,塑造积极健康的心态,不断增强学生的求职就业自信心。

  4.教学机构设施以及教学评价
  学者们倡导“先有就业、后有招生、再有教学”的办学理念,就业问题是高职院校办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就业模块化课程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因此,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应坚持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改善教学与就业相脱节的现状,实现教学与就业的直接对接。
  本课题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分析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和实施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根据就业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并从行业性高职院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合理的课程就业指导体系,帮助学生从政策、技能、就业技巧等方面确立全方位的就业观,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增强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记红.纺织工业人力资源需求的就业弹性分析[J]. 经济论坛,2006(12).
  [2]吕立斌,杜梅,王春霞. 以就业为导向的纺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初探[J]. 科技信息,2010,2(23).
  [3]张会青“.大纺织”时代纺织工程教育课程优化的思考[J]. 纺织教育,2011,26(3).
  [4]王振,黄雪飞,殷杰.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5(4).
  [5]魏赛男,姚继明,李瑞洲.纺织高校创新人才教育体系的建构[J].纺织工业与技术,2012,41(5).
  [6]吴轩辕.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构建[J].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10,29(2).
  [7]刘晓玲,林小桦,冯丽“.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就业指导课新型教学模式建构[J].中国校外教育,2009(S5).
  [8]任雁敏.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J].现代企业教育,2010(4).
  [9]王君雅.我国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J].大观周刊,2012(4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