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就业指导论文

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

来源:智库时代 作者:张万兴;刘倩;郭晓梅
发布于:2020-01-22 共5534字

大学生就业论文3000字第五篇: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

  摘要:高校扩招近二十年, 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获得空前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人才培养质量和大学生就业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当前形势下,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所带来的岗位需求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匹配矛盾日益突出。结合当前经济形势、社会需求和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一般特征, 基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视角和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毕业生就业选择科学化等视角, 深入分析大学生求职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社会各个层面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劳动力市场; 结构性矛盾; 就业质量;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态势。此外,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呈现出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新情况。

  一、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

  (一) 高校扩招二十年来高等教育发展历程

  1. 高等教育的“精英化”“大众化”与“普及化”

  按照国际上的普遍认识, 按照毛入学率, 以15%、50%为界限, 可将高等教育划分为精英化、大众化、普及化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密切联系。[1]

  刚恢复高考时期, 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1.55%, 1988年为3.7%, 1998年提高到9.76%, 处于典型的“精英化”教育阶段。自1999年大学扩招始,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得到快速提高, 仅用三年时间即达到15%。因此, 2002年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的重要标志年。截止到2017年,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提高到45.7%。照此速度, 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超过50%, 届时将进入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阶段。1高等教育的普及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对比相关数据可以发现,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变化趋势与我国GDP增长基本相符, 反映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而经济水平的提高又能不断促进高素质劳动力的培养。[2]这也就要求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应于经济的发展阶段相匹配。在“精英化”阶段,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 各行业对高端人才需求较低, 因此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处在较低水平。但这一阶段高校所招收的学生绝大部分具有较高的素养, 之后成为了各行业的领军者, 为我国日后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积累了第一批人才, 在我国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促进和引领的作用。进入“大众化”阶段, 恰逢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增长期, 高校的扩招为各行各业注入了大量高素质劳动力, 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而随着高校扩招, 各大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研发部门的创新潜力得到释放, 极大提高了我国的科技水平, 促进了我国产业升级。如今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 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更将不断提升。

  2. 高校培养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

  高校的扩招必然带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在“精英化”教育阶段, 不仅仅是招生人数的“精英”, 更是培养内容和方式的“精英”。此阶段高校的任务是为各行业培养尖端人才, 以期提高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3]较少的学生数量, 有利于高校将精力集中在培养人才上, 从而严格要求学生, 促进形成专注科研的学风。学生们则会因为机会的难得, 刻苦努力, 其习得的知识也更加细致、前沿。

 

  图1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GDP对比 (1978-2017)  

 

  图2 我国毕业生人数与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对比 (2000-2017)  

  而在“大众化”教育阶段, 大部分高校的主要任务转变为了培养高素质劳动力。[4]由于学生人数的快速增加, 必然导致高校在每个学生身上注入精力的降低, 对学生的要求会更为宽松。而由于入学的门槛降低, 部分大学生的刻苦程度不及以往。在此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 绝大部分只能被称为高素质劳动力, 而非高端人才。

  3. 社会对大学生群体的认知发生变化

  在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 高考是为数不多的改变命运的途径, 被称为“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大学生就是“天之骄子”。而在高校扩招、大学生数量显著提高之后, 社会上对大学生群体的认知也发生了变化。如今社会普遍认为, 大学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象牙塔, 而是每个人必经的历程。

  (二) 高质量发展下就业形势的新变化

  1. 各行业对高素质劳动力需求增加

  在我国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 市场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 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需要全新的驱动, 企业将更加依赖于高素质人才所带来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5]对于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和国际化的科技企业而言, 一支高效率、高技能的劳动力团队是其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2. 重点行业高端核心人才缺口较大

  国家依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而对于企业来说, 国际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我国拥有规模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和科技研发团队, 但这一优势仅仅表现在数量上。但从劳动力构成方面着眼, 高端人才, 特别是高级工程师、高级技术工人、尖端科研领军者等, 依然严重短缺。劳动力的结构性缺陷, 是现阶段我国科技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中面临的突出矛盾。

  二、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的新情况与新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大学生就业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新问题。

  1. 家庭因素对就业的影响

  家庭状况一直以来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其受家庭因素的影响更为严重。

  (1) 家庭条件因素。一般而言, 家庭条件越优越, 大学生就业会越晚。条件优越的家庭更注重子女的教育, 希望子女接受完整的高等教育后再行就业。此外, 由于没有后顾之忧, 此类大学生并不急于就业, 更多是基于自身的长期规划, 倾向于选择继续深造。但也存在不愿意继续学习而选择工作的情况。家庭条件一般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尽快就业以分担家庭压力。[6]也有部分学生会选择继续深造, 但其目的也是为了在就业时增加自己的议价能力, 对未来发展考量较少。

  (2) 父母职业因素。父母会基于自身就业经验和所在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 为子女就业提出建议。部分大学生会依照父母建议决定自己的就业规划。

  2. 就业心理影响就业选择

  受到以往长期的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内心仍普遍留存有一种“精英心理”, 认为大学毕业意味着自己已经跨入了“精英”层次, 必须拥有一份高待遇、高层次的工作。大部分大学生未能及时察觉或者不愿意接受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的现实, 一方面不断追求不合理的岗位和待遇, 另一方面对自己所缺少的能力和奋斗精神视而不见。当这种“精英心理”观念淡化的速度不及高等教育普及的速度时, 就会发生大学生就业预期偏离现实的情况, 成为大学生正常就业的阻力。

  3. 结构性就业失衡越加严重

  过去, 我国经济发展十分依赖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和资源消耗型企业。此类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低端, 对科学技术要求较低, 对拥有高技术和科研能力的大学生需求较弱。如今, 此类企业仍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与此同时, 2017年, 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45.7%, 导致了结构性就业困难问题的出现:劳动力供给和用人单位需求在内容上不相匹配, 很难缓解中小型企业用工荒、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就业市场也需要供给侧改革。

  (二) 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矛盾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 根本上是由于就业矛盾的存在。

  1. 就业人数与就业岗位的矛盾

  2017年, 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795万人, 再加上历年积累下来的未就业毕业生, 现阶段大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鉴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的现实情况, 国家为了实现教育公平、优化配置优质教育资源, 必然地实施了高校扩招政策。就业岗位的增加追不上毕业生的增加, 就会导致就业困难。[7]

  此外国家的部分法律法规, 也是大学生就业难出现的客观原因。限制用人指标、限制人口落户、人员档案管理制度复杂等问题, 也使得部分大学生不得不放弃既有就业机会。

  2. 人才层次与就业层次的矛盾

  其一是低层次人才与高层次岗位之间的矛盾。如今就业形势的严峻已经成为常态, 但是仍有部分大学生对此并没有清醒的认知甚至不愿认知, 放不下心中的“精英情节”, 自认为是高层次劳动力, 而其与企业所需求的真正的高层次人才还有很大差距。其二是高层次人才与低层次岗位之间的矛盾。部分企业为了自身利益, 刻意压低人才待遇, 无法满足高层次劳动力的一般预期, 造成“高材底薪”, 也会阻碍部分大学生的正常就业。

  3. 高校视角下的人才培养与就业矛盾

  高校的人才培养形式与现阶段市场中的就业需求不相符合。[8]主要存在两层次的问题:一是部分高校的学科设置不合理, 要么只注重培养的学生单一能力而忽视了综合能力, 要么培养过于笼统导致专业技能水平较差, 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很难找到较好的工作;二是部分高校只着眼其自身利益, 扩招热门专业而缩招甚至停招冷门行业, 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三、对策与建议

  (一) 国家方面

  1. 要进一步合理户籍制度、规范人事档案制度

  要进一步放宽户籍准入政策, 扫清户口限制对人才流动的负面影响, 特别是在大学生就业过程, 户籍限制应有针对性的放宽, 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保障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 避免城乡户口差异、户口所在地差异而导致的地域歧视。

  2. 政府规范就业市场, 发挥政府职能

  就业市场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比如就业信息不对称、人力资源市场配置不均衡、就业竞争机制不合理.等, 都会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负面因素。在此情形下, 政府必须及时介入, 履行职能, 对就业市场进行合理引导, 规范秩序。这就要求政府应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创新公共服务体制, 切实维护好毕业生群体的切身利益, 解决其后顾之忧。政府还要扮演好市场管理者和服务者的角色, 制定相关政策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发挥其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 增加就业岗位。

  (二) 社会方面

  1. 社会应积极关注推动就业

  社会各界特别是媒体界要及时向毕业生传达就业信息, 帮助毕业生了解自己的就业选择。社会要积极引导企业, 使其结合自身发展和社会责任, 用多种形式来招聘适于自身发展的人才。此外, 社会各界不应仅将目光局限在本地, 而是应加强同其他城市的合作, 打破不合理的人才壁垒, 促进人才在区域范围内的合理流动。

  2. 企业要主动作为

  一方面企业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先进科技为引导, 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与升级, 以改革为契机努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 企业应以实际发展需要为根本, 合理设定岗位要求, 对于一切基础岗位和非技术岗位, 尽量放宽要求, 不要为了过分追求团队的高学历而造成人才浪费, 要将机会留给学历不高但具备实力的毕业生。同时, 还要消除地域歧视和户籍歧视以及不合理的年限要求, 维护就业市场的公平与稳定。

  (三) 高校方面

  1. 要结合市场需求设置学科和专业

  高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培养要根据市场需求而定。[9]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趋势, 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学科门类和招生人数。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在重点专业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特别要充分考虑到自身优势和办学条件, 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此外, 不应仅局限于理论教育, 要积极创新教育方式, 帮助学生培育提高包括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处事能力等的学生综合实力, 增加学生就业的“议价权”。

  2. 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高校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已有多年, 可取得的效果不佳, 甚至部分学校的职业规划课程流于形式, 对大学生就业选择起到了误导作用。作为人才培养、自身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必须正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 专门组建大学生就业咨询服务团队, 搭建毕业生综合能力测评平台,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就业优势。还要积极联络优秀校友, 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

  (四) 个人方面

  1. 大学生要积极转变就业观念, 适应新的就业形势。

  首先, 高校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岗位只是分工不同, 而劳动不分贵贱, 不应只盯着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大型私企等热门行业或热门岗位, 而要有去基层工作的觉悟;其次, 要结合实际情况, 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有“先就业再择业”的觉悟, 不要妄想工作一步到位;最重要的是, 要善于把握机会, 广泛了解就业信息, 多次尝试比较, 及时总结经验以期早日实现自身职业目标。

  2. 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技能

  就业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行为, 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除了要不断提高岗位所需要的专业能力等“硬实力”, 还要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表达沟通、组织管理等职场中必不可少的“软实力”。[10]因此, 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努力协调好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专业技能与情商培养等关系, 既要读万卷书, 也要行万里路。这样才可从容应对市场的考验。

  3. 要有良好的心态。

  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将是常态, 对于大部分毕业生而言就业之路上也必然布满坎坷。在面临挫折时, 大学生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切不可因为一次就业不利而心灰气馁。一方面要对自己的综合能力有全面认知, 另一方面要积极努力、敢于尝试, 以乐观的心态应对就业, 相信一定可以寻得适合自己的岗位。

  参考文献

  [1]张继平.普及化: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远景目标与理想追求[J].现代教育管理, 2012 (8) :25-29.
  [2]张慕彤.甘肃省高等教育规模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 2016.
  [3] 丁菲菲.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与专业建设研究[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 2012.
  [4]安宁.地方高校“精英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江苏高教, 2017 (10) :68-72.
  [5]辜胜阻, 李洪斌, 王敏.创新驱动战略的五大特征和五大机制[J].科技创新导报, 2014 (19) :9-12.
  [6]张莹.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面临的困境探析[J].河南教育 (高校版) , 2018 (2) :70-72.
  [7] 张继伟.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指导与帮扶[J].管理学家, 2013 (18) :189.
  [8]张强, 刘知贵, 翟瑞.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
  [9] 王立新.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选集[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10]陈国忠, 胡会群.就业指导[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注释

  1数据来源于历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点击查看>>大学生就业论文3000字(汇总8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河北金融学院
原文出处:张万兴,刘倩,郭晓梅.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探究[J].智库时代,2018(45):192-193+29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