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就业指导论文

《职来职往》中女大学生的就业观及其影响

来源:学术堂 作者:刘飞;高寒;章爱军
发布于:2020-01-21 共3184字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正确的就业观是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关键。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干力量, 大学生的就业观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话题, 尤其是处于传统弱势的女大学生的就业观。本文以《职来职往》为例, 探讨电视职场节目对女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
 
  关键词:职场类节目; 女大学生; 就业观;
 
  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820万人, 较往年继续增加。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其中, 又以女大学生更为严重。女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在此情形下, 不少女大学生将求职的方式转向电视职场类节目。本文以影响较大的《职来职往》为例, 探讨在电视媒介的影响下, 女大学生的就业观有哪些新变化。
 
  1 职场类电视节目的特点及热播原因
 
  1.1 当前职场类电视节目的特点
 
  所谓职场类电视节目, 是指企事业单位借助电视媒介平台, 通过舞美设计等现代传播手段, 利用特定的游戏规则和环节设置, 根据选手的现场表现和与招聘方的言语对答, 带有强烈娱乐性和悬念感地将真实的求职和创业过程呈现出来的一种节目形态[1]。以《职来职往》为代表的职场类节目呈现出以下特点:首先, 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相较于早期职场类节目较高的专业性和教育性, 当前的职场类节目开始添加一些娱乐性元素, 并走向大众化, 为普通人提供了一个实现自身职业理想的舞台。其次, 广泛借鉴相亲类节目的形式, 比如《职来职往》中的VCR介绍环节, 有利于防止节目模式僵化, 吸引更多电视观众。第三, 鲜明的脱口秀特色。当前的职场类节目为了更加透明地展现真实的求职场景, 需要各方进行有效的互动, 言语上的随意性使节目呈现出鲜明的脱口秀特色。
 
  1.2 职场类电视节目热播的原因
 
  当前职场类节目热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电视媒体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新媒体的冲击和当前同档节目竞争激烈的情况下, 电视媒体必须放下身段, 改变电视语态的表达形式, 平等地与受众双向互动, 实现寓教于乐。职场类节目在为受众提供职场知识的同时, 渗入“真人秀”的娱乐功能, 从而获得了成功。二是社会环境的影响。找工作和找对象是当代年轻人不得不重视的人生大事, 然而日益高昂的生活成本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先关注立业问题再考虑成家问题。大学生如何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 工作单位怎样才能挑选到自己满意的人才, 成为劳资双方都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职场类节目在一定程度上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2《职来职往》中女大学生的就业观
 
  2.1《职来职往》中女大学生样本分析
 
  本文中, 女大学生特指受高等教育的在校女性学生。笔者从2015年1月5日至2017年10月17日之间共295期《职来职往》节目中随机抽取了100期样本, 这100期样本中共有157位女大学生参与。从年龄来看, 这157位女大学生平均年龄为22.3岁;22岁占总人数的28.2%, 比例最高。从学历来看, 本科生居多, 占总数的75.1%, 重点本科人数85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有30人, 占总人数的19.1%。从学科来看, 管理学38%, 工学15.5%, 文学艺术类33.2%, 经济学4.5%, 法学3.1%, 文科类专业占比明显。从地域看, 36%来自京津地区 (北京19.6%) , 17.6%来自江浙 (南京10.7%) , 占总人数的53.6%, 主要是因为这款节目是由中国教育电视台和江苏卫视共同打造的, 受地域影响比较显著。
 
  2.2《职来职往》中女大学生的就业观
 
  2.2.1 就业态度和就业价值取向
 
  求职女大学生中, 大三学生占33.8%, 大四学生占42.5%, 研二学生占9.5%, 研三学生占7.6%。这说明在就业态度上, 女大学生大都比较积极, 且就业时间主要集中在毕业前一年和毕业当年。84.2%的女大学生在求职中没有对工作地点和区域提出明确要求, 说明地域并不是她们考虑的重点。80%的女大学生提及月薪要求, 其中3000元以下的占总人数的4%, 3001~4500元占总人数的16%, 4501~6000元占总人数的35%, 6001~8000元占总人数的15%, 8000以上的占10%, 且月薪期望值与学历的高低成正比。66.7%的女大学生求职方向并不限于所学专业, 兴趣爱好是她们选择职位的主要原因。在被录用后, 女大学生最关心的三个问题是升职、培训和直属领导, 比例分别为22.1%、20.5%和10.6%, 这表明节目中的女大学生认为参加实践是就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体现了她们较为务实的就业观。
 
  2.2.2《职来职往》中女大学生就业观呈现的新特点
 
  与传统的求职方式相比, 《职来职往》中的女大学生就业观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首先, 对月薪的目标值更高。2009年, 女大学毕业生总体能接受的月薪主要集中在1500~3000元之间, 分别占25.6%和23.8%, 2014年则仅占20%[2]。这主要与社会工资普遍增加和《职来职往》提供的就业平台有关。其次, 女大学生的就业机动性更大。在《职来职往》中, 女大学生对“升职”和“薪水”的提及频率较高, 分别是80%和22.5%, 这表明女大学生普遍更关注自己的发展前景和经济利益;而对工作稳定性的要求大为降低, 说明当前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机动性更大。再次, 大型民营企业更受青睐。在《职来职往》中, 最受女大学生青睐的就业单位排在前三位的是大型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国有企事业单位, 这虽然与节目邀请的企业性质有关, 但也说明了女大学生对民营企业地位的认同。第四, 专业与职业差异增大。《职来职往》中选择与专业不对口职业的女大学生占总人数的66.7%, 比传统的求职渠道多了三个百分点。被调查的女大学生中, 不乏理工科学生求职行政管理、乃至文秘之类的工作。最后, 能力对求职的影响力增强。传统的就业渠道很看重学校的声誉, 然后才是个人实习经历和专业技能等因素。在《职来职往》中, 用人单位对女大学生最注重的条件是其综合素质表现, 对学校声誉等因素的考虑大大降低。
 
  3 电视职场节目中女大学生就业观的媒介构建
 
  3.1 电视职场节目中女大学生就业观媒介构建的现实意义
 
  3.1.1 有利于打造新时代的就业观
 
  《职来职往》节目邀请的面试官大都是各个行业的先锋和楷模, 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 他们在节目中倡导的正确就业观是社会择业的导向。面对初入职场的女大学生, 这些达人以真实经验的方式诠释感悟, 以行业内先锋的视角评点不足, 以未来同事的观点讲述感受, 有助于更加有效地传播正确的就业观。
 
  3.1.2 有利于在全社会范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传播学理论认为, 监测环境、社会协调、传承文化、提供娱乐、教育大众是电视等大众传媒应该承担的五项主要社会责任[3]。当前, 职场类节目是在就业成为全社会热点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 其不仅是满足少数人就业梦想的平台, 更应该通过传授求职技巧, 帮助大学生认清职场形势和规则, 引导社会受众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3.2 电视职场节目对女大学生就业观的具体建构
 
  3.2.1 通过职场精英的话语权塑造女大学生的就业观
 
  职场类节目中的精英是由行业达人、主持人等共同组成的, 相比较而言, 女大学生则代表着草根阶层。女大学生进入节目的目的就是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她们缺乏阅历, 准备不足, 在求职中难免会出现很多问题。主持人要在女大学生与行业达人的对话中迅速提炼出最具有价值的职场观念, 引导女大学生和电视观众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那些有错误的职业态度和偏颇就业观的女大学生, 也要和她们进行沟通, 帮她们分析寻找更加适合的发展方向。
 
  3.2.2 通过辩论的方式引导女大学生的就业观
 
  电视节目大都热衷于追逐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事件, 并围绕其进行探讨辩论。在电视职场类节目中, 关于社会上求职热点的问题也会被不断放大并反复探讨。《职来职往》把当下最热点的就业话题, 如“海归求职难”“富二代创业”等进行探讨, 通过辩论的方式, 借助大众传媒报道所产生的共鸣效果、积累效果和普遍效果, 引导舆论, 强化正确的就业观。正确的舆论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促进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构建。这就意味着在辩论中, 行业达人们的就业观将通过电视媒介影响广大受众。
 
  参考文献
 
  [1]谢耕耘, 袁陈红.真人秀节目:理论、形态和创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24.
  [2]《职来职往》节目组.这样求职进百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32.
  [3]莫林虎.电视文化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75.
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学院
原文出处:刘飞,高寒,章爱军.电视职场节目对中国女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02):118-119+125.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