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口腔科学论文

基于合肥3~6岁儿童口腔系统检查分析龋齿流行特征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5-21 共1878字
论文摘要

  龋齿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学龄前期是儿童龋齿高发时期,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岁儿童龋齿率高达66%。龋齿已成为危害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预防龋齿流行迫在眉睫。为了解合肥市区儿童乳牙龋齿发生情况,笔者等于2011年3~6月对合肥市区72所幼儿园的3~6岁儿童进行了系统的口腔检查,并对龋齿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合肥市区72所幼儿园12288名3~6岁儿童为调查对象。

  1.2口腔检查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儿童保健科医生按照统一方法在明亮的自然光线下进行,让受检儿童向光端坐或者对光站位,按顺序进行检查。按照国家龋齿统一标准规定,凡是牙齿表面或龋齿沟处有色、形和质三方面改变即诊断为龋齿。

  1.3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2检验;多组间趋势性分析采用?2趋势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基本情况本次研究共纳入72所幼儿园,其中公办园16所,私办园56所;共12288名3~6岁儿童,男童6620人,女童5668人;3~岁组儿童3041名(24.7%),4~岁组儿童3789名(30.8%),5~岁组儿童3650名(29.7%),6~岁组儿童1808名(14.7%)。

  2.2龋齿、牙菌斑的年龄分布状况12288名受检儿童中,总龋患人数6444例,总龋患率为52.4%;发生龋齿4505例,龋齿率为36.7%;发生牙菌斑1447例,牙菌斑率为11.8%。龋齿合并牙菌斑492例,龋齿合并牙菌斑率4.0%。分析显示3~、4~、5~、6~岁年龄组儿童龋齿率分别为23.3%、33.8%、43.2%、51.8%,随着年龄的增长,龋齿率逐渐升高(?2趋势=491.49,P<0.001),4个年龄组儿童龋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92.58,P<0.001);4个年龄组儿童牙菌斑检出率依次为9.1%、13.9%、13.3%、14.4%,牙菌斑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不同年龄组牙菌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3.02,P<0.001),见表1。

论文摘要

  2.3不同性别儿童总龋患率比较本次调查显示,男童和女童受检儿童总龋患率分别为53.2%和51.6%,总龋患病率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95,P=0.086),见表2。

论文摘要

  2.4龋均、患者龋均的年龄分布3~、4~、5~、6~岁年龄组儿童龋均分别为0.75、1.20、1.73、2.10,患者龋均分别为3.20、3.56、3.99、4.05,随着年龄的增长,龋均逐渐升高(?2趋势=3321.75,P<0.001),患者龋均也逐渐升高(?2趋势=26.92,P<0.001),见表3。

论文摘要

  2.5不同类型幼儿园儿童总龋患率比较公办园儿童总龋患率为55.2%,私办园儿童总龋患率为51.3%,两种类型幼儿园儿童总龋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5.63,P<0.001),见表4。

论文摘要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儿童龋齿率不断升高,且呈现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的特点,但在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显示,6~岁组儿童龋齿率最高(51.8%)。儿童患龋齿后,不仅因牙痛而影响食欲,进而影响儿童的咀嚼、消化、吸收过程;龋齿自身又是一个潜在的、含有大量致病菌的病灶,细菌和细菌毒素通过变态反应等方式,诱发风湿性关节炎、肾炎、心内膜炎等全身性疾病。

  牙菌斑是一种稠密的、不定型的、牢固地粘附在牙齿表面的细菌性薄膜。主要是由某些变形链球菌、放线菌和乳酸杆菌与唾液中粘蛋白和食物残渣混合在一起牢固粘附在牙齿表面和沟窝中形成。牙菌斑中大量细菌产酸,当口腔内PH偏酸时,腐蚀牙齿表面釉质,造成牙齿脱钙,最终形成龋齿。本次研究显示,公办园儿童龋患率高于私办园,这与卫淑平的结果不同,可能是由于样本量的原因引起。调查两类幼儿园的饮食情况发现:公办园儿童上下午添加的辅助食物较多,大多是饼干、糕点类含糖量较高的食物。有文献报道,这些食物都是容易引起儿童龋齿的食物。儿童吃完食物没有及时对口腔进行清洁,时间久了,牙齿就慢慢被腐蚀,形成牙菌斑或龋齿。

  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是导致儿童龋齿与牙菌斑的首要因素。通过口腔卫生的健康教育,让家长与儿童认识到龋齿的危害,并养成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参考文献:
  [1]李静平,杨庆福,应凯,等.永康市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1,23(6):73-74.
  [2]陶芳标.妇幼保健学[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91-94.
  [3]黄继芳.儿童龋齿病因综合分析及防治[J].中国实用医学,2009,4(13):199.
  [4]贾晋平.临汾市尧都区3~6岁集体儿童龋齿发病状况调查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1,40(7):662-663.
  [5]卫淑平.2~6岁儿童龋齿患病情况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10):813-814.
  [6]焦海锋,王利新.莱芜市5213名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13(5):633-63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