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621例青少年口腔溃疡发病情况分析(2)

来源:卫生职业教育 作者:杨力;程生斌;谢会同;
发布于:2017-07-06 共3278字
  3讨论

        口腔溃疡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口腔黏膜疾病,发病率约在 20%[5].近年来,随着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研究,发现青少年是口腔溃疡的好发人群,发病率高达 50%~60%[6,7].本研究中,621 例患者中有 314 例曾患口腔溃疡性疾病,发病率达50.56%.导致青少年口腔溃疡性疾病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其发育尚不成熟,机体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此外,青少年口腔卫生状况及心理承受能力亦与成年人有着较大差异。以往对口腔溃疡性疾病与相关因素的研究往往是整体研究,并没有将青少年进行单独分析,获得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本研究将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试图找到青少年口腔溃疡性疾病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客观依据。
  
  3.1遗传因素与口腔溃疡性疾病

        本研究发现,遗传因素与口腔溃疡性疾病联系密切.无论是父亲遗传还是母亲遗传,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均表明属于口腔溃疡性疾病的高危因素(P<0.05)。有研究证实,双亲遗传的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生率明显高于交替遗传。究其原因在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个体性差异较大,除非存在血缘关系,否则相同的概率极小[8].曾有报道,12 对同卵双胞胎中有 11对存在相同的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生情况,一致率高达 92%左右,而7 对异卵双胞胎中仅有 4 对存在相同的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生情况[9].
  
  3.2口腔卫生与口腔溃疡性疾病

        本研究中,每日刷牙次数与口腔溃疡性疾病并无显着相关性(P>0.05),但刷牙时间却与口腔溃疡性疾病有着密切联系(P<0.05)。刷牙是去除牙菌斑、保持口腔清洁的一种方式。若口腔卫生条件较差,会导致多种微生物在口腔内大量生长与繁殖.有研究表明,与口腔溃疡发生较为密切的细菌为链球菌,其能够粘附在牙面,是口腔早期的定植菌[10].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胃癌联系密切.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Hp存在于口腔黏膜及牙菌斑中,进一步研究证实Hp亦与复发性口腔溃疡联系密切[11].因此,为预防口腔溃疡,建议青少年每天刷牙 3次,且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 3 min.
  
  3.3饮食习惯与口腔溃疡性疾病

        研究表明,很多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缺乏情况,如缺乏常见的铁、锌、叶酸以及维生素 B1、B2、B6、B12等[12,13].本研究发现,煎炸熏烤食物与口腔溃疡性疾病关系密切(P<0.05).煎炸熏烤食物往往存在大量营养物质流失的情况,对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较多营养物质的青少年极其不利.另外,煎炸熏烤食物较为粗糙,会对口腔黏膜造成一定刺激,是引发口腔溃疡性疾病的重要因素[14].因此,学校与家庭要共同关爱青少年,注意其膳食均衡,避免营养缺乏.
  
  3.4心理因素与口腔溃疡性疾病

        目前很多临床研究表明,心理因素与口腔溃疡联系密切[15].尤其是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中,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直接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16].然而,本研究发现,心理因素与青少年口腔溃疡性疾病并无明显联系(P>0.05),与成年人的研究结果截然不同。我们认为,青少年与成年人在免疫状态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是导致研究结果不同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青少年口腔溃疡性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刷牙时间、饮食习惯等有着密切联系。其中,刷牙时间及不良饮食习惯属于可控因素。因此,加强健康宣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青少年口腔溃疡性疾病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源媛,王新文.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1):270-273.
  [2]刘晓雯.高中生心理因素致口腔溃疡发病的临床探讨[J].河北医学,2014(7):1207-1209.
  [3]陈净,孙勤国.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态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5(10):3264-3266.
  [4]夏缨.导致青少年发生口腔溃疡的致病因素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7)241-242.
        [5]张立军.消化道相关性口腔溃疡的中西医治疗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1): 25-26.
  [6]杜义军,刘金里,苑艳娟,等.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免疫指标的研究[J].河北医药,2013,35(3):430.
  [7]罗岗.复发性口腔溃疡病因研究及护理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5(18):284-285.
  [8]尹丽欣,吴士国,吕武,等.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药物治疗[J].河北医学,2012,18(9):1319-1320.
  [9]郑艳,张燕,赵春阳,等.中医药治疗口腔溃疡的进展[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6):713-714.
  [10]马原野,刘书华,王红,等.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根治与发病机制研究[J].医学信息,2015(44):83.
  [11]张晓春.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2015(43):32.
  [12]李娜.饮食控制缓解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J].医药前沿,2015,33(5)172-173.
  [13]陈丽.复发性口腔溃疡与个人生活习性相关性研究[J]医学信息,2015(38):222.
  [14]邹玉红,杨静,陈春华.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血清中TNF-α、IL-2,6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9):1299-1301.
  [15]赵洪波.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态菌群情况检验结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6):29-30.
  [16]申建华.分析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情况检验结果[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6):61-62.

原文出处:杨力,程生斌,谢会同,黄贵本,李玉兰,王新华. 青少年口腔溃疡性疾病致病因素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17,(03):133-13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