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军事技术论文

海军军民融合式装备技术保障建设探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9-29 共3273字
摘要

  1引言

  目前,海洋已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要空间,随着我国海军装备活动范围从近海走向远海,装备在役数量越来越多,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对装备技术保障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由各类高精尖武器承载的复杂信息化战争需求对原有的装备技术保障体系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军队无法保证在持续长的时间内保持掌握门类繁多的技术手段和更为专业的技术队伍。

  军民融合式装备技术保障是根据装备技术保障规律,适应装备发展要求,在军工企业和部队技术保障单位融合式发展的基础上,对装备技术保障涉及的要素进行整合和重构,引入军工企业技术保障力量,科学合理地配置技术保障资源,建立军民结合的装备技术保障机制,使军队装备技术保障由自成体系、自我保障转变为军地合作保障的一种技术保障方式。

  实现军民融合式装备技术保障,有利于快速实现军民资源共享[1],减少重复建设,缓解高新装备技术保障能力建设因投入巨大而引起的供需矛盾,有利于及时形成高新作战能力,从而大幅度提高我国海军完成使命任务的能力。

  2历程与现状

  2.1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历程

  冷战结束后,为了节省军费开支,促进技术的交流,不少国家采取了军民融合的方式来发展军工企业。代表性的做法主要有“军民一体化”(美国为代表)[2]、“以民掩军”(日本为代表)、“先军后民”(俄罗斯为代表)和“以军带民”(以色列为代表)的四种模式[3~4].

  我国的军民融合经历了军民分离、军转民、军民结合、军民融合等阶段,是逐步深入式发展的过程[5].如图1所示。

  海军军民融合装备技术保障建设是适应当前海军作战实际需求和国家军事、技术、经济发展现状,实现装备技术保障快速、稳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2海军军民融合式装备技术保障建设现状

  我国海军的军民融合式装备技术保障建设当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并且我军装备技术保障的责任和权力都在军方,主要由军方来组织实施[6],从实际调研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军民融合式装备技术保障机制不够健全。一是有关装备技术保障物资储备、人员管理、设施设备征用等事关装备技术保障建设的管理规范不够充分;二是由国防管理部门、地方工业部门和军队等多方构成的执行体系不能满足对各方实施有效协调和指挥的要求[7].

  2)军民融合式装备技术保障设备设施建设不完善[8].一是军民设备设施互通性不足,无法充分利用民用设备技术含量较高、配套保障设施较完善的优势;二是由于装备研制、生产标准不统一,军民设备的相互兼容性不足。

  3)装备技术保障军民结合的原则贯彻不彻底。虽然在有关武器装备技术保障的政策法规中均强调了军民结合的原则,各方也在积极探索军民结合的方法和路子,但总体而言军民结合这一原则贯彻不彻底[9].如由部队自己建立一整套专门维护机构来对数量不多的大型复杂装备实行技术保障,给技术保障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额外成本。

  3海军军民融合式装备技术保障建设方法

  3.1建设思路

  以联合作战保证需求为牵引,建立平战一体的装备保障机制,适应战时准确、高效、快速的技术保障要求响应。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装备技术保障设施,优化配置军地装备技术保障资源。突出军民信息化保障要求,适应军地现代化信息发展的需要,建立军民融合一体化信息基础平台。

  3.2实施方案

  3.2.1完善军民融合式装备技术保障机制

  逐步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装备技术保障组织机制,完善组织机构和配套法规制度,建立军地装备技术保障军地联络协调和对接机制,编制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发展规划计划,为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工作开展提供组织保证,具体措施如下:

  1)通过海军军民融合委员会,进一步强化与国家有关部委、军工集团公司、民用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联络协调工作[10],商讨海军装备技术保障工作规划、计划,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明确海军有关部门在军民融合式装备技术保障上的责任和工作要求,分析解决装备技术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具体问题。

  2)统筹考虑国家和军队编制体制调整改革,结合信息化作战要求和海军使命任务,紧紧抓住海军综合性军种的特点,优化海军建制装备技术保障力量的基地级、舰员级体系,研究确定地方装备技术保障力量的定位、构成及规模大小,并组织编制军民融合式装备保障发展规划。

  3)完善海军装备技术保障规章制度。海军装备技术保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内容多,协调复杂,时效性高,政策性强,完善装备技术保障规章制度,强化其权威性、强制性和时效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针对装备动员工作的新特点和新问题,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约束企业职责,保证保障任务的完成质量,处理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矛盾。

  3.2.2建立军民融合的装备技术保障设施

  建立和完善适应海军武器装备建设要求和国防科技工业特点的军民融合的装备技术保障设施,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军民融合的技术基础是技术的两用性、技术人才的两用性和技术标准的通用性[11],以技术基础为纽带,实现民用技术资源到装备技术保障设施的建设,提升装备技术保障能力的转换,如图3所示。

  主要手段包括以下三点:

  1)建立科研生产能力快速转化为技术保障资源的能力转换机制。装备与其保障系统同步研制,使装备的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等保障特性的设计与保障资源的设计相匹配,确保装备部署服役时建成初步的保障系统,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和转换平台。摸清科研生产潜力和转化能力,确保在需要时快速转化。

  2)建立快速增容机制。利用原有科研生产资源通过人员培训、技术复制、生产能力转换手段迅速扩充技术保障能力;打破行业界限、地域界限,通过统筹规划、行政和市场调控手段将分散资源整合,快速扩充。

  3)建立保障应急机制。研制生产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快速融入到装备的战时扩容状态,最大限度地研制生产货架化、通用化的保障资源,迅速有效形成战斗力。

  3.2.3建立完善装备技术保障信息平台

  建立军民融合的装备技术保障信息平台,将与装备技术保障相关的指挥信息、装备信息、维修信息、保障信息、潜力信息等集成起来,实现海军武器装备技术保障全过程的信息化、网络化、专业化。

  1)完善军队和政府装备技术保障信息共享机制。充分考虑与军队指挥、国家应急、国防动员等信息系统的关联[10],加强装备技术保障信息手段建设,预留相关接口,统一技术体制与标准,确保军队指挥、国家应急、国防动员等信息系统平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实现装备保障技术资源潜力调查、分析、指挥、调用等信息化,提高军民融合式装备技术保障运行效率。

  2)建立和完善海军与地方信息沟通平台。建立海军与地方信息交流共享渠道,通过网络平台以及定期举办交流会、论坛、俱乐部等多种形式,促进海军和地方进行交流合作,形成常态化军民互动交流机制。探索建立装备保障技术需求定向发布渠道,结合武器装备竞争性采购制度改革进展情况,探索建立军事需求分类、分级定向发布机制,充分利用民口企业装备技术保障产品和技术优势。

  3)建立装备技术保障的远程技术信息平台。充分利用海军和国防科技工业系统现有网络环境条件,在确保网络安全的基础上,建立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平台,为网络化保障创造条件。通过工程研究和工程实践,在工程技术和方法上形成技术积累,通过制定标准和规范,以标准为纽带,以技术手册为载体,形成装备技术保障的技术信息平台。

  4结语

  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是一项重大战略工程,本文从保障机制、保障设施、信息基础平台三个方面提出了我国海军军民融合式装备技术保障建设的思路和方法,为海军军民融合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参考建议。

  参 考 文 献

  [1]曾立,张春宇。军民融合经济模式探索[J].国防科技,2009(2):36-40.

  [2]叶选挺,刘云。美国推动军民融合的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防技术基础,2007,4(4):41-45.

  [3]李春花。韩国主导产业的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09.

  [4]张春宇。产业组织视角的军民融合及其规制研究[D].长沙:国防科技大学,2009.

  [5]马国钧。浅谈建立“寓军于民”新体制中的产业融合、产业集群和高技术聚集[J].中国军转民,2006(3):42-44.

  [6]鲍晓敏。我国国防工业寓军于民发展模式的构建[J].军事经济研究,2006(11):23-25.

  [7]杨少鲜,皮成功。军民融合之“三制”体系框架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3(9):1-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