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计算机论文 > 广告设计论文

二维码广告设计的创意性发展方向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8-31 共360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二维码广告的发展与应用探究
【第一章】当代广告设计中二维码广告研究引言
【第二章】二维码广告相关理论研究
【第三章】二维码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
【4.1】 二维码广告设计的创意性发展方向
【4.2 - 4.5】二维码广告的发展与安全性保障
【总结/参考文献】二维码广告的设计研究总结与参考文献

  第 4 章 二维码广告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随着二维码技术的发展,二维码广告已经逐渐成为企业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一个连接点,广告主们正在努力的研究这个连接点,希望找到一种更欢快通俗的互动方式能够将企业形象、产品特点与消费者进行沟通。为此,下文将展开分析二维码广告如何发展以及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

  4.1 二维码广告设计的创意性发展方向

  现在,很多公共场所都张贴着各种二维码,他们大部分是通过各种优惠折扣信息来诱惑消费者拿起手机扫描二维码,因为现在的二维码本身并没有什么情感信息,必须依赖旁边的文字或图形说明,但看二维码是不那么招人喜欢的。目前,绝大部分生成二维码的软件生成的都是黑白两色格子二维码,吸引力弱且品种单一。对于一个基于图形为主的广告载体,画面中的二维码或多或少都会对整体图形产生一定的视觉影响。目前二维码就如同一个神秘的宝藏,还穿着黑白的素色面纱没有被完全的开发出来,对二维码的营销也仅仅是作为一个桥梁工具来呼喊大家扫码,我们可以通过重新设计二维码内部色彩和外部图形,来增强他的视觉表现,从而更好的传递广告信息。年轻的消费受众更加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在这样一个媒体融合的环境下,二维码的外观还是很值得尝试改变的。

  二维码是由一些严谨的黑白格子组成,四个角中有三个角都有回形纹饰,只要保留这几个回形纹和一些必要部分,还有近百分之三十的空间是可以做修饰的,因为即便二维码部分被覆盖或丢失仍然是可以扫描识别出来的,因此,在这一基础上,我们可以在图形、色彩、和版式上做一些创新设计,从而让二维码摆脱枯燥的黑白格子和低辨识度的现状,让人们容易分辨它,成为企业标志性设计。

  4.1.1 从色彩设计角度出发,让单调的黑白格丰富起来

  色彩一直以来是刺激我们视神经的一个重要元素,它让我们的世界丰富起来,从单调乏味的黑白灰变成多姿多彩。每一种色彩都有它的情感,红色代表着热情,黄色代表着青春,粉色代表着甜蜜,绿色代表着生命,蓝色代表科技……以及色彩中的纯度、明度、色相等这些特性运用在广告里,就给广告带来了活力,运用在企业形象中,就给企业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个性。如一些科技公司,做企业形象设计时常常会选择蓝色、绿色等象征科技和生命力的色彩,以彰显企业的活力和现代感,一些传媒公司,在做企业形象设计时会选择色彩纯正的红色、橙色等或者一些色彩丰富的渐变色,来体现媒体的时代感和包容性。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对色彩的喜好禁忌也不一样,比如中华民族就喜欢红色,认为是团圆喜庆的象征,黄色是高贵的象征,西欧很多国家则更喜欢紫色,认为紫色更显高贵……色彩的这些属性运用在现代二维码广告设计里,需要冲破传统的用色束缚,在企业原有的 VI 视觉系统用色基础上,考虑可读性的条件下,设计出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二维码的色彩设计,考虑到扫码的需要,对色彩的对比度要求比较高,因此在设计二维码的用色时,一方面要考虑企业的标准色,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大色彩之间的对比度,在传统配色的基础上,结合产品、VI、或者当时广告活动广告氛围,创作出有视觉感染力的二维码,不仅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还可以融入整个广告活动中,强化企业的品牌感。

  4.1.2 从图形创意角度出发,让二维码更有视觉冲击力

  图形是一门无国界语言,只要图形设计足够清晰,人们就都可以排除语言障碍读懂它,如果它设计足够有创意,则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这就是图形的魅力。很多广告设计人在图形上挖掘,目的就是希望运用图形元素表达企业品牌的深度内涵,同时图形相对于文字,可识性更高,更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和记忆,而这个注意力经济一直也是商家关注的热点。那么怎样在二维码上做图形设计呢,二维码由于自身的属性决定了它有一定的固有模式,所以设计师们会结合企业的品牌特性在模式之外做创新。

  “重构”是平面构成中的一种方法,经常被用到图形创意里,二维码在图形设计上也用到了这种方式,在传统黑白格的基础上融入品牌个性,使消费者不在面对那些抽象的计算机语言,而是更人性的去理解二维码。在保留基本二维码的前提下进行整体外形的改变,最后的组成它可以是任何造型,从而增加二维码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如下图将二维码和钻石的造型结合,让人大概猜到这个应该是一个和美丽相关的商家,拿起手机一扫原来是一家饰品店的二维码。再比如这个二维码和一碗面结合,成为了面中的一部分,相信不用扫码也能推测出大概是一家美食店的二维码吧。

  二维码设计时还可以进行局部遮挡或者中心替换,即用现有的与商品品牌或产品特性相关的元素来替代或者遮挡二维码中部分元素。现在市场上的很多二维码并没有明确的品牌特性,所有关于二维码的介绍都依赖于二维码旁边的文字,那么要想设计出有鲜明特性的品牌二维码,就需要在二维码中融入企业的品牌LOGO 或者标准字、标准色,将这些企业元素和二维码兼容,成为二维码的一部分在扫码的过程中不影响它的识别性,又可以很好的强化它的视觉效果,提升企业的辨识度,增强与消费者的亲和度。如图中湖南卫视的二维码,中间就用电视 TV的元素做替换,京东的二维码中心直接是京东的名字和标准色,最下面一组是为我的毕业展所做的一套二维码展示,色彩搭配上选择了各种多彩小清新的风格,在图形设计上在融入一些手绘风格,借助一些孩子们喜欢的玩具造型,如热气球、脚踏车、小鸟、帆船、小汽车等,将这些有生活气息的元素和二维码这个抽象的元素结合,二维码的这些小方格在色彩上也融入了这些造型的颜色,是它看上去更整体统一。

  4.1.3 从版式创新的角度出发,让二维码广告鲜活起来

  早在古代就有谢赫六法之说,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 经营位置、传移模写,他是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这个原则在今天二维码广告的版式设计中同样适用。二维码有其自身的固有模式就是一个小方框,所以它的版式不是强调这个小方框里面的经营位置,而是更强调小方框之外的趣味性,即形式上追求活泼、新颖。不是纯粹平面设计中的文字、图形、之间的疏密关系,其经营位置、传移模写更多的体现在创意概念上的出奇制胜。

  计算机创造的二维码多是单一的黑白格,大同小异辨识度很低,那么如何在二维码中别出心裁独树一帜呢,那就是抓住品牌个性与二维码广告的关系,注重品牌的内在的整体性与协调性,同时还要兼顾二维码形式上的新颖性和独创性,体现二维码广告的社会和艺术价值。

  二维码广告的核心就是传播企业或商品的二维码信息,因此二维码摆放在平面媒体广告的具体位置会直接影响核心内容的传播效果。新媒体技术的更新带来了交互式设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交互式带给人们的便利,而二维码作为一个跨媒体平台,必然是这场没有硝烟的商业大战中的胜出者,那么在设计中哪里摆放二维码会更有视觉冲击力呢。首先可以考虑在黄金分割的位置放置,其二,也可以考虑人们的视域流程,按照一定的阅读顺序把它放在设计者安排的视线位置里,其三,可以放弃所有的文字、图形等,制作一个巨型二维码展现在人们的视觉中心,依靠它绝对庞大的视觉压迫感来冲击人们的心灵,以一种烈的沟通欲望的方式让所有未知信息都有待扫码之后解开。

  如将二维码设计在生日蛋糕中、现磨咖啡中、饼干中、面包里等等各种美味中,当人们打开食物时,除了扑面而来的香气外还有视觉上的惊叹,感叹这些糕点师傅的做工如此精细。如德国一家食品公司推出了一款可印制二维码的可食性包装纸的饼干,消费者购买公司的该款产品,可获得 20 个饼干原料和可食用纸,让消费者亲自 DIY 做糕点,亲手编辑二维码信息,将做好的饼干和食用纸一起放到烤箱烤熟后,二维码就清晰的印在了食用纸上面,收到礼物的人只要扫码,就可以品尝甜美糕点的同时享受朋友的祝福,二维码里面可以是自己想传达的图片、音乐、视频、祝福语、或者是心里话。再如将二维码做成巨幅广告,呈现在商业区人流密集的地方,如最美的杂志,将其二维码放在户外做成巨幅广告,吸引力不少人扫描来获得优惠信息。

  二维码最为神奇之处是二维码的识别可以超越二维,进入到三维世界,这样可以在感官上带来更多的刺激和审美愉悦。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个二维码来自于加拿大的一块玉米地,该玉米地非常庞大,相当于两个半足球场,二维码的面积约为 28759 平方米,要想扫描这个二维码只能坐飞机低空航拍了。这片玉米地,高空俯视是一个巨型二维码,走到玉米地里面平视,则是一个巨大的迷宫。在现代商业气氛很浓的市场状况下,能敢于种植这种巨型玉米地二维码的尝试就是一种出人意料的创意,广告表现的视觉部分由商业艺术更偏向美学艺术,反而更受欢迎。

  基于二维码的生成原理可知,二维码的生成有一定的规律,部分寻像图形和定位图形具有特殊的功能是不能被修改设计的,所以二维码在设计时,创作的越夸张其识别度也会越低。所以在进行二维码的设计时,色彩、图形的创意与二维码的可识别性同样重要,要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设计出既有创意有可以清晰识别的二维码才是未来二维码广告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关标签:广告创意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