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思想史论文

李先念经济思想的时代价值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5-05 共905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李先念民本经济思想探究
  【第一章】李先念经济观探析绪论
  【第二章】李先念经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3.1】建国以来李先念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3.2】新中国成立后李先念经济思想的特点
  【4.1】李先念经济思想的理论贡献
  【4.2】李先念经济思想的时代价值
  【结论/参考文献】李先念财经工作中的思想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二、李先念经济思想的时代价值

  (一)综合平衡论是解决当前经济建设困境的关键

  首先要认真搞好综合平衡。财政、信贷、物资都要平衡,国家的经济发展要按实际情况量力而行,经过努力能够办到的事情,要努力去办,积极地做好平衡工作。其次,必须十分注意讲究经济效果。要在生产建设中解决消耗高、质量差、建设周期长,投产项目少、劳动生产率低等严重问题。在预算计划生产,安排生产和建设生产等等都应该进行详细的核算。最后要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各司其职,提高工作效率。

  1、经济要平衡需确定总供给与总需求这一基本比例关系

  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影响着经济发展全局,总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可以供给社会的商品和劳务总量,它包括两部分:第一、国内生产总值,第二、进口商品和劳务总值。社会总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通过各种渠道形成的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力,包括国内支付力和国外支付力,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方面各种比例关系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通过对社会总供需的估算,可以了解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针对各种情况制定和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投资与消费增长过快,购买力与物资供应比例不平衡,生产生活资料供不应求,这样就会造成总供给与总需求比例失衡,国家经济发展就会停滞不前。要调整总供给与总需求这一比例关系,就要求我们必须要从全局出发,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经济建设规模要与国力相适应。

  2、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二者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追求总量平衡,政策就要努力增加供应,并合理调节需求。追求结构平衡,则要努力增加百姓普通需求的供应。要结构优化促总量平衡,当务之急是正确处理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最根本的是扩大国内需求。消费时生产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发展。没有消费的生产是不可能持续进行,因此要适当提高消费率,调整二者的比例关系,重点是调整投资,促进消费,在保持投资和出口适度增值的前提下,采取措施促进消费,同时积极扩大出口,促进内外需协调发展。

  制定与发展相适应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平衡货币总量,加大对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加强宏观调控缩小城乡差距,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进行。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关系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各个地区应该遵从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经济结构的巩固与调整,力争实现经济均衡增长并且又好又快地稳步向前发展。

  3、协调总量与结构的比例关系及其状态

  在我国,财政、信贷和物资的平衡状况影响经济和市场的正常运行,财政、信贷与物资的平衡问题,在计划经济中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要协调三者的平衡关系,才能保障国民经济顺利发展。财政、信贷与物资平衡的关系是制约与促进关系。社会产品的再生产,是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统一运动过程,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是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制约的统一体。为了进行扩大再生产就不仅要有计划地进行生产和消费,而且也必须有计划地进行分配和流通。

  搞好财政信贷的统一平衡,可以调节资金总量的分配,突破它应代表的物资总额。为了纠正积累及消费基本建设及人民生活的偏向,基本建设要掌握一个数量,基本建设有多少并不是由资金总量多少来决定,而是取决于原料,其分配顺序首先要保证生产生活最低的保障需要,同时还要保障生产的需要,剩余部分用于基本建设。只有基本建设投资和这个剩余生产资料相适应,就达到了资金和物资的统一平衡。

  4、企业的微观经济效益,对宏观经济平衡有实际影响

  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适应市场需求,它的产品品种质量是否合乎用户需要,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快速发展,那么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企业经营的好坏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命脉,只有企业的经济平衡发展,国家宏观经济才能平衡发展,同时,通过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促使企业微观经济效益最大化。

  5、具体工作中要搞好各方面的平衡和统一,要采取适当方法

  综合平衡应该从全局出发,通过综合指标,对总体的各个方面进行平衡,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也有综合平衡,对整个国民经济而言,它们是局部的平衡,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是在与局部平衡、单项平衡相互配合、相互平衡的协作下实现的。统一平衡以各自平衡为基础,在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统一指导下进行,这样才能符合全国的经济战略部署的要求。

  (二)当前经济工作仍应该遵守实事求是的重要指导原则

  李先念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同实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调查研究,创造性地进行革命斗争和领导经济工作。

  在李先念一生的革命实践活动中,无论是在过去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无论是建国初期在湖北工作期间还是在中央长期担任领导工作时间里,他都十分注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亲临实践,体察民情,掌握第一手材料,获得真实情况,争取工作的主动权。调查研究是实事求是的根本方法。李先念曾经指出:"要彻底纠正'左'的错误,就要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强调查研究,认认真真总结经验,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李先念在视察工作时,善于亲自实地考察,听取基层干部的汇报,注重民众的呼声。通过仔细调查研究做出实事求是的定论。

  同时他又尊重知识,崇尚科学,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他历来都十分重视科学决策严格按经济规律办事,把科学严谨的态度与改革创新的精神结合起来,努力组织筹划事物的调研,把事情办的稳妥周全。李先念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在他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可以从多方面得到印证,他实事求是的作风给人们的印象非常深刻,影响深远。

  为了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深入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李先念勇于面对现实,及时揭露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同时他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进行调查研究。运用矛盾分析法来抓住主要矛盾层层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另一方面,通过特殊性来把握普遍性,对于经济活动的特殊规律要突出重点进行细节剖析,总结失败的经验避免重蹈覆辙,要加深对规律的认识。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调查研究工作呢?首先要始终坚持实事求的原则,注重调查研究的工作方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方针,抓住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需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其次了解各种新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针对复杂的问题提供相应的积极地对策,使调查与决策紧密相联系,这样才能提高科学的决策水平,为人民的服务更加到位。

  调查研究不仅要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还要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进行条分缕析,这就要求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多方位全面了解和调查,不断在解决问题中总结经验,更新思路。只有多了解群众的疾苦和呼声,心系群众这样能真正做到深入实际调查为群众解决困难。

  (三)不断深化经济管理和体制改革思想仍是当前经济建设的基本动力

  1、适当扩大地方财政管理权限

  李先念指出,在财政体制方面,必须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他一贯认为"中央财政部和中央各主管部门,对地方的国民经济计划、事业指标和地方财政,管得过多、过细,过分集中,下放地方财权不大,办事困难",他对中央与地方财政沟通中有这样的看法:"第一,中央财政部每年下达的预算指标,详细地分列了收入和支出的各类各款数字,中央有关各主管部门又都分别下达自己的计划指标和要求。第二,几年来在预算划拨上也给地方划了收入,所划得收入只是等于抵充中央的拨款,加上上年结余使用上有限制,地方多收了要想多开支、节约下来想另外开支,有一定的困难。第三,地方每年收入超过和支出剩余的数目是很大的。三年来地方收入超过 11 亿元,支出剩余 19 亿元,收支合计共有结余 30 亿元。

  这些结余里面,应该有一部分留给地方,解决地方的需要。"他认为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地方的积极性。"地方作为一级政权,应该有权在中央的统一领导和计划下,编制自己的预算,安排自己的事业。" "应该在国家预算的范围内,有自己的收支体系"."应该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使中央各部门的积极性同地方的积极性结合起来",以增加国民收入,加速经济的发展。

  李先念在 1956 年曾提出过第一步的设想:"第一、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颁发一个地方预算收支的总额控制数字,不再分列各类各款的详细数字。地方部门在这个总的控制数字内,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权衡轻重缓急,编制地方的国民经济计划和地方预算";第二"除了上述总额控制数字的部分,让地方有更多的权限可以负责安排以外,并且还可以考虑使地方有适当数量的自筹资金,机动地解决总额控制数字没有包括而又确实需要的若干临时的零星开支。"第三、"规定地方结余处理使用办法,或者是规定结余的范围和界限,剔除不应该算作结余的部分,其余留归地方继续使用。"另外,李先念提出的一个措施就是明确区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根据划分范围和预算的情况,将中央与地方收入进行比例分成,这样地方的经济就会起到刺激作用,地方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的好坏来预估自己的收入和支出,灵活控制资金就有更多空间来发展经济,这样的良性循环给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但是,扩大地方财政管理权限,并不是说中央可彻底放弃经济管理的权利,他是要求各级财政都要坚持收支平衡,重点项目需要上报中央统一管理。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仍然要注重地方和全国经济的统筹发展,注重因地制宜的发展地方经济,按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系统地对全国经济进行整体布局,全面推进,使社会建设与科学发展相互支撑与促进。同时要立足于现在放眼未来,把当前与长远的发展相联系,既要考虑现在的发展也要考虑未来的发展,任何发展都应该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促使人与自然和谐持续地发展。

  在全面推进建设的同时也要对重点工作进行突破,在辨证统一的情况下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注重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点与薄弱环节的建设,稳妥解决经济活动中最重要最突出的问题,在复杂万变的情况下正确把握经济发展的动向。在发展中遇到的不平衡的问题要做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因时因地制宜,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各地区个群体的利益,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才能推动国家全面健康发展。

  2、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的基础之一,是生产经营不可或缺的基本单位,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制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以及财政的收入和分配。因此,李先念把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也纳入改革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之中。他认为,"在国家预算中,不论从收入的来源或者从支出的方向来看,社会主义的企业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做好国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已经成为财政工作中最主要的任务。"在过去,企业经济的支配权利支出全部由国家统一管理,企业根本没有灵活的财务支配权,遇到的有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也不能提高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只有通过下放一定的权利给企业才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李先念根据上述情况,提出了一系列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措施,其中主要有:"第一、试行周转税。第二、积极准备试行利润分成制度。第三、适当扩大各企业部门负责人在财务管理上的权限。"以上措施可以把企业收支管理与把国家对企业的统一管理结合起来,以促进企业更加关心自己的收入,提高经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快速开展生产经营。李先念已经认识到,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国家计划经济改革的关键之一,只有地方部门的经济迅速发展了,国家经济才能得以全面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必须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管理的体制,制定出与企业管理相适应的制度和政策,发挥制度对企业正常生产和经营活动形成的积极作用。政府部门也要建立起协调各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管理体系,推动企业健康向上发展,同时积极参与地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决策,引导人民大众积极参与全民经济发展,拓展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渠道。制定有利于企业的市场发展机制,完善经济手段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同时建立合理的金融财政等良好的管理环境,使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获取最大的利益。

  (四)民本思想、和谐发展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和实现"中国梦"的政治旨归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是对党的集体领导思想结晶的继承和发展。作为党的建设初期领导集体主要成员之一的李先念,在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中提出了很多重要的理论观点,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以人民的利益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谋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宗旨和目标。李先念从人民利益的角度出发,要求党员同志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行动上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他始终坚持以人民利益为第一要务,把人民群众的困难放在心上,关心群众的疾苦,不忘了解群众的心声,时刻想着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是不断发展的,最基本的要求是生活需要的满足。李先念认为:"我们首先要安排好当年生产,适当安排好符合当前生活水平的人民的衣、食、住、用、行".社会主义的生产最终目的是不断让人民满足需要,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民,如果不能达到人们需要的水平,人民就得不到满足,人民一旦不能满足,生产就不能发展,国家也不能从根本上保证安定团结,实现现代化建设就无从谈起。因此,要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条件下确保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为此,李先念提出了提高职工工人的薪酬待遇、活跃市场稳定物价等许多具体措施。以上措施都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前提而提出的。

  在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仍然要坚持把发展和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目标就是要发展生产力提高人们的生活平,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因此,我们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群众利益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发展需要人民的支持,发展的成果由人民获取,不断增强人民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使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形成强大的国力。

  2、搞好综合平衡,注重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所谓综合平衡就是指在经济发展中保持财政、信贷、物质等的综合平衡。经济建设要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规划与建设,以保证国民经济正常有序的发展。李先念在 1955 年指出:"国家的财政收支是通过货币实现的,财政节余仅仅是帐面上的数字。它实际上早已经过银行,以信贷资金的形式,贷给商业、外贸、工业等部门,充实了它们的流动资金并且已经变成了货物、粮食其他物资。如果要抽回这一批贷款就必须设法增加这些部门的流动资金,不然就无法控制货源以及物资的正常供应也就无法稳定市场。而市场物价的稳定,又是保证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事实上,信贷计划和财政预算是国家分配资金的两个不同形式,考虑财政平衡时,同时也要考虑信贷和现金的平衡,两者必须互相衔接,密切配合".

  他认为:"财政要做到当年收支平衡,并且略有节余,不仅要在预算上平衡,更重要的是执行结果要收支平衡,这样才能推动建设事业平稳向前发展。经济发展还要处理好各种比例关系,经济计划要相互衔接,年度间的收支要平稳过渡,避免年度之间起伏过大".这些论述体现了李先念注重经济建设中的协调发展和综合平衡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同样要高度重视经济持续平衡发展,在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对经济各方面的辩证关系作出深刻认识,努力调动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抓住新机遇,面对新挑战实现各方面协调均衡稳定地发展。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也要保证投资增长速度高于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国家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对各重点区域的发展有合理布局。

  做到"五个统筹"使各方面的发展环节相适应相协调。准确认识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难题,协调整体与局部的利益关系。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目前情况要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市场为导向,技术为依托全面突破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3、重视农业,统筹城乡发展

  重视农业,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制定正确的政策,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李先念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和措施,比如农作物谁种就该谁收,将来的土地改革政策要保护中农利益同时平衡富农与贫农的关系,把多余的土地和更多的利益给予贫困的百姓,抽肥补瘦,使农民安心生产,迅速修建堰塘搭建农副业的平台,种植杂粮、蔬菜等;政府部门要有计划地收纳与推销农产品;银行应低息贷款给农民开展各种副业生产等等。

  李先念心系人民,关心人民的疾苦,始终把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当作头等大事,所以十分注重抓好粮食工作,他深知,安排好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是事关全国政治、经济大局的第一位的工作。在他执政的时期,他总是最先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一旦了解农村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便及时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汇报,使中央能够掌握全国的真实情况,及时做出应对措施。

  今天,我们更应该注重三农问题,注重城乡的协调发展,解决好农业和农民的问题。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让农民积极参与现代国建设分享建设成果。不断加强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力度,改变基础薄弱地区的生产水平,加快粮食增产和农民收入增加的进程,建立以工促农的增长机制,提高农业产业集中化规模化管理。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培养农村复合型人才,针对不同层次的要求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提高农民的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此保证城乡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是国家团结安定的必然要求。

  4、立足自力更生,搞好对外开放

  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立足点,对外开放是我国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要求,是我们一贯执行的长期基本国策。对外开放不仅可以吸收外来资金、还可以学习先进的科技和文化,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的实力。为生产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中国的发展要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外学习先进的技术,不断完善经济发展,要坚持与"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原则相结合,引进资金,积极实行对外开放。对此,李先念认为:"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从根本上说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我们必须从自身基础出发,继续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任何时候也不能离开这个方针。同时,世界各国的经济、科技和文化是相互为用的,在现代国际环境中,关起门来搞建设根本行不通。要积极利用国外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帮助自己快速发展,闭关锁国靠自己摸索发展,这样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使国家各方面得到发展,技术引进工作刻不容缓。随着外交的发展,我们国家与多国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这为我国引进先进的技术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李先念积极参与技术引进工作,从整体布局、技术选取、设备引进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改革开放的思想的带领下,李先念提出,要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以吸取先进技术为辅助。引进技术的同时要吸收对自己有用的,结合自己的实际需要把引进来的技术化为己有。由于引进的技术不可能完全适应我们现有的实际环境因此我们要努力去消化它,争取创造出新的东西,还要把新技术的引进同老企业的改造、改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有的有利条件,做到事半功倍。李先念提出企业要进行技术改造,合理使用和节约能源资源。这些具有辩证思想的经济观可以说对今天的改革开放仍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在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仍然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不仅要引进先进的知识和技术,更要走出去投身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把中国的企业推向世界,开拓对中国有利的市场,同时共享有用的国际资源学会国外先进的技术使我们的经济与世界经济及时并轨。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家在国际上立于不败之地,也是国家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国际交往互惠的同时,也使我国更好地融入国际化的潮流中,各个生产领域逐渐适应国际化,这样不仅使各国的发展迅速而且也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5、运用经济客观规律平衡好人口环境的问题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口环境问题矛盾日益突出。要解决这些矛盾只有协调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多力量大这是国家建设的优势之一。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就高,也相应会制约国家的发展,针对这样的问题,只有在人口数量上进行控制,才能减缓日益突出的矛盾。恩格斯认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关于这个问题,李先念也有着自己的一些认识,而且,他强调运用经济客观规律平衡好人口环境。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药物使土地污染加剧,生态环境的破坏逐年增加。对待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李先念很早就认识到。在 1972 年,李先念就北京官厅水库污染和辽宁重工业基地污染问题多次批示予以解决。1973 年,国务院把治理污染,整治环境当作一项重要工作在全国展开。1973 年 8 月 5 日至 20 日,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会议提出"要作好全面规划;工业要合理布局;逐步改善老城市的环境;加强对植物和土壤的保护;加强水系和海域的管理;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等保护环境的措施。"会议后,他把治理环境污染工作的重点放在城市污染治理和河流的治理问题上李先念为解决环境问题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对于一些不顾后果的环境破坏现象,李先念提出了批评:"有的地方毁林开荒、有的地方在草地上开荒,有的地方盲目围湖造田,结果破坏了生态平衡。这些做法,从眼前来看,可能得到一些暂时利益;从长远来看,却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如果再不注意,就会贻患于子孙后代".

  他认为,人们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要学会遵循和运用客观规律和科学技术,才能发展经济和生产,生态平衡发展才能使经济平稳发展。今天,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同样需要十分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注重人与自然直接的和谐发展,只有正确处理现代化进程中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与自然才能在统筹兼顾的前提下共存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我们要积极利用自然资源建立新型的生态循环经济,是经济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另外还要把握好人口、资源、环境保护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增强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根据各个地区的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地开展经济发展,发挥资源优势更好推动经济发展,对再生资源要进行合理开采和利用,这样我们才能更长久地生存与发展。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