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思想史论文

李先念经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5-05 共561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李先念民本经济思想探究
  【第一章】李先念经济观探析绪论
  【第二章】李先念经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3.1】建国以来李先念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3.2】新中国成立后李先念经济思想的特点
  【4.1】李先念经济思想的理论贡献
  【4.2】李先念经济思想的时代价值
  【结论/参考文献】李先念财经工作中的思想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李先念经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李先念经济思想形成历史背景

  (一)中国面临的国际局势

  李先念经济思想的形成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与其生活的时代紧密联系的。总的来说,李先念经济思想产生的背景就是在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形成。

  时值国际风云急剧变幻,国内局势一度出现动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发展。这一时期,李先念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地区经济工作领域的领军人,他正确地认识旧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一切的经济工作都以推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这一历史前提下出发。这一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力量的壮大与崛起是李先念经济思想产生的现实土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逐步为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所取代。建国以后,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发展经济已成为实现国家强盛的重要途径。李先念这一时期的经济观点在于财政、金融、贸易以及各地私营工商业、粮食、物价等几个方面,这些观点对他经济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启蒙作用。

  (二)中国国内经济状况
  
  在革命战争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形态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经济形态,同时,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观察和思考旧经济形态和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大胆地设想和构造新民主主义经济模式,并且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有力地促进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加速到来。建国以后,巩固新生政权的斗争,也在经济战线上紧张地进行。由于我国受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的影响,加之国内战争频仍的原因,战后,中国反动派留给我们的是生产遭到破坏、民生凋敝、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的烂摊子,同时封建势力基础尚未摧毁,加之国民政府的腐朽统治和残余力量的影响,国家经济基础受长期战争的破坏,市场经济萎靡不振,工人失业。在农村由于自然灾害的原因,农民生活困难,城乡经济时刻面临崩溃。新中国成立以后,百废待兴,我们不得不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艰巨的建设任务。在从 1950-1952 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家很快就统一了财政经济的管理方针,平衡了收支,制止了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紧接着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在"边抗、边稳、边建"的情况下,进一步稳定了物价,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些复杂的政治斗争形势和异常艰难的经济环境,正是李先念建国后经济思想形成的重要社会历史背景。

  二、李先念经济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

  (一)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影响

  传统中国经济是自给性很强的小农经济,农业生产在传统经济中是占有主导地位的,温饱问题是解决民生、社会稳定的基本问题,李先念的经济理念也是继承了这样的传统思想,重视农业生产和发展经济,以解决粮食生产、分配、销售等问题来稳定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事实证明,只有保障人民的生存权益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在传统社会里家庭就是最基本的生产组织,比家庭更大的生产组织微乎其微。

  虽然一些手工作坊的生产超越了家庭,但因为社会生产中大部分都是家庭劳作,所以作坊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比重很低,对社会影响力很小,不足以改变整个社会生产结构。因此要发展社会经济就需要调整和改变社会生产的结构,发展商业也就势在必行。只有通过大范围的经济交易才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了才能使国家经济发展。虽然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重农轻商的社会,但也不乏一些发展商贸的思想和举措,并且商业繁荣的景象也时有出现。李先念在继承前人发展商贸思想的基础上,且不囿于古人,以更广阔的视野,主张通过实行农业合作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改变商贸的经销方式、在商业上实行公私合营并且改变商业资本家利润分配等方式来管理国家经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二)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经济思想史上,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最早涉及过从整个社会考察总生产的问题。马克思批判性地继承了英法古典经济学家有关的理论的成果,第一次制定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科学理论。马克思在 1857-1858 年《政治经济学批判》
中就论述过关于按比例分配和有计划分配社会劳动的思想,得出经济增长条件。

  根据这一理论,马克思对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见解。他说:"时间的节约,以及劳动时间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有计划的分配,在共同生产的基础上仍然是首要的经济规律。这甚至在更加高得多的程度上成为规律。"后来,在 1868 年 7 月 1日致库格曼信中,马克思又指出:"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这是不言而喻的。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可以看出,马克思提出按计划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时间的规律实际区分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的生产性质。

  在深谙马克思"综合平衡论"的经济理论基础上,李先念通过对社会生产性质的理解与认识,在开展财政领导工作期间,他主张把国家预算与开支综合平衡起来,按照计划实施经济活动,合理分配开支比例,同时做好国家财政监督与建设。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劳动规律的特殊性质,李先念抓住了生产方式的关键点,大力增加就业人员的工作安排,提升国家资金总额,增加社会购买力。可以看出,李先念的综合平衡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社会再生产理论、按比例分配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此外,马克思关于克服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思想也为李先念所继承。

  马克思通过自己的深刻观察和思考,充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他指出:"资产阶级社会的症结正是在于,对生产自始就不存在有意识的社会调节。"也就是说,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活动是自发的,无组织的活动,对社会生产的调节是没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活动才是有计划地进行经济的调节。这种注重克服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思想也是李先念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过渡时期的新中国,生产基础条件比较落后,这就需要国家政府通过对社会生产进行适时调节,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克服社会生产的盲目性。因此,李先念十分注重充分发挥国家的主体地位,主张按比例按计划来安排当时新中国的经济发展。事实上,李先念这种实行计划经济的思想,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对于我国经济复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的经济思想为其提供了借鉴

  我们还应看到,李先念的经济思想的形成及其内容都来源于当时中国的国情和经济环境,离不开同时代中共其他杰出领导人的影响。李先念除了坚持学习马列主义的经济理论以及党中央的相关政策外,还深入地学习毛泽东经济理论。

  毛泽东作为开国领袖,他的经济思想的阐述关系党和国家以及时代急需解决的任务,是从民族的前途命运出发,在政治的角度上进行的。他吸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其原理深入研究中国的现状以及经济停滞不前的原因,并指出中国经济要振兴,人民要摆脱穷苦的面貌,实现制度的根本变革才能使国家发展前途光明。

  新中国经济建设离不开领导人的开明的指引,毛泽东认为要使中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就要充分发动群众,向人民群众宣扬党的革命路线方针和主张,同时要以身作则去激励和引导人民群众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新中国刚刚成立艰巨的任务也才刚刚开始,要在百废待兴、经济落后的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原则,从中央到地方的党政干部继续发扬革命传统,多吃苦少享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从各方面带动人民群众、引导人民群众为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进行无私奉献,同时要求社会主义发展要在工业、农业、以及对外贸易的方面全面均衡发展,协调平衡与计划经济的各个方面,遇到新情况要求认真分析仔细解决,只有这样,新中国才能使经济快速发展。

  李先念吸取和继承毛泽东有关经济中以矛盾分析方法为核心的分析法,并且结合自己在长期的经济建设中形成的思考,正确解决了农、工、商,以及国家、集体、个人等的同一性与矛盾性的关系。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作为国家财政部长的李先念在其经济思想中有很多的具体思想和举措,如,国民经济统筹发展的思想、灵活运用经济和财政相互影响的关系等,很多思想都富有一定的创新性。但总体看来,毛泽东的经济思想为李先念后来在经济政策方针的制定和处理各种经济关系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除了毛泽东外,周恩来、邓小平、陈云等人的经济思想也对李先念的经济思想有着深深的影响。比如,被誉为新中国的"经济管理家"的陈云,他曾长期地主持国家财政经济工作,为新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陈云很多的财经工作思想都十分具有创新性,在当时中国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同样身为财政经济工作要职的李先念,他特别注意向当时主管经济工作的陈云学习,陈云的求实精神和管理财经方面的工作方法都给李先念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正是在和这些革命战友携手奋斗中,共同为新中国经济的复苏、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以说,李先念经济思想中的"以人为本"的思想、"综合平衡"的思想,以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等,无不是周恩来、陈云等经济思想的共性内容,也是当时中国经济发展亟待重视的问题。

  总之,李先念的经济思想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实施和产生的。李先念作为中共领导集体核心成员之一,在其负责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过程中,与中共其他同志一道,为寻找一条符合中国发展的经济之路,进行了艰苦的思考和探索,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此外,李先念在其经济工作生涯中,在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进行了坚持和发展,丰富了其内容,其经济思想不仅成为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经济学说的一部分,也为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直到今天,李先念经济思想中的一些内容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其价值,一些思想对当前的经济建设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三、李先念经济思想发展过程

  (一)革命战争年代萌芽

  李先念早年投身革命,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血与火的战争考验,并成长为优秀的红军年轻将领和军事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生涯中,李先念亲历了旧中国的黑暗和下层群众生活的艰难,因此,拯救人民于水火,关心群众的生活和疾苦,始终坚持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等思想深深地影响着李先念。

  在其后来的经济建设中,他一贯坚持和信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民本思想,他开展经济工作的主要方式和出发点都是围绕这一思想所开展的。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时期,一些经济建设工作就是在同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等三者相互关联的环节中进行的。当时,发展根据地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和保障军队供给、打破敌人经济封锁等成为当时作为根据地主要领导人之一的李先念等人面临的重要任务。

  此后,李先念担任过中南局副书记和中南军政委会副主席,他当时分管财经工作,在管理财政贸易等方面打下了基础。尤其是在建国前,主持湖北党、政、军全面工作这段时期,李先念在发展农业生产、救灾、土地改革、恢复和发展湖北经济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一手经济建设的经验。可以说,李先念的经济思想带有很浓厚的时代烙印。

  (二)建国初期基本形成

  李先念经济思想形成的背景在于新中国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土地革命的开展、抗美援朝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确定这几个历史时期。新中国成立后,除了在军事上的延续外,整个国家的工作重点随之转移,恢复国民经济、挽救混乱的经济局面是这个时期的历史任务。因此,李先念这一时期的经济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关于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基本扭转中国社会的混乱局面的问题。建国后一段时期,李先念领导的财经部门的主要工作就在于完成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全面改造和尽最大可能推动全方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大业的开展这两个伟大实践。很明显,李先念的经济思想必然是围绕这些工作展开的,因此他的经济思想也必然在这些工作中产生。由于这一时期是改革开放之前新中国经济发展最稳妥、最具活力的时期,又由于当时李先念正处于人生中个人思想成熟的黄金年代,所以,李先念就在这一时期奠定了他一生经济思想的主体。这一时期的经济思想主要在于逐步实现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同时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更多的支持,有计划地逐步发展国民经济。

  (三)探索社会主义时期进一步完善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中国经济在"左"倾冒进思潮的毒害下陷入了困境。

  这一时期,整个国计民生都处在一种极不协调极不平衡的状态之下,经济社会陷入了很大的危机。而能否可以把中国重新引入顺利的发展轨道,是对李先念经济思想的一次历史性考验。正是经过了这一次重大挫折,李先念经济思想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之中确立了应有的重要地位,而李先念在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中,更是发展了他的理论,使他的整个理论体系有了长足的进展。这一时期,他的经济思想包括了国家的建设要从实际经济水平出发,国民经济建设要在平衡中求发展,国民经济调整要从采取的手段、内容、步骤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等思想。

  (四)改革开放时期走向成熟

  这一时期是我国经历了拔乱反正的历史时期,整个国家摆脱了左的思潮的干扰,经济建设重新回到了实事求是的轨道,由于国民经济还没有实现平稳过渡,只有通过数年时间才能协调各方面的比例达到整体和谐发展。这一时期,由于有着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拥有的崇高威望,使得李先念还是以掌舵人的身份出现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大业当中。这一时期,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重要成员,他的经济理论不仅在外交思想上有所体现并且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外交观,而且使计划与市场关系理论初步形成、李先念继承和发展了经济平衡思想理论并且多次对国民经济发展进行补充和调整、同时他还强调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等各方面的关系。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