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律论文 > 经济法论文

我国文化产业及产业融资模式现状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3-07 共1061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文化产业融资路径探究
【第一章】国内文化产业融资问题研究引言
【第二章】文化产业融资模式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三章】 我国文化产业及产业融资模式现状分析
【第四章】国外文化产业融资模式经验借鉴
【第五章】我国文化产业融资模式选择的探讨
【结论/参考文献】中国文化产业融资方案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3章 我国文化产业及产业融资模式现状分析
  
  中国拥有最悠久的历史,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的外溢、带动作用逐步显现,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本章通过分析我国文化产业与文化产业融资的现状,指出我国现存在内源、外源两种融资模式,通过具体模式的构成,从企业自身、政府与金融支持三个层面分析出制约我国文化产业融资的问题所在,为后续新模式探讨提供依据。
  
  3.1 我国文化产业融资发展现状
  
  3.1.1 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我国文化产业已经从起步阶段、初步发展阶段,进入到今天的全面推进阶段。
  
  自 2009 年 7 月 22 日,《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颁布实施后,我国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文化产业增加值逐年上升。从 2005 年 4253 亿元一直到 2014 年的23940 亿元,十年期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速迅猛,其占 GDP 比重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文化产业已初步显示出其将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优势,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占 GDP 比重仍偏低。2014 年我国人均 GDP已达到 7100 多美元,可我国平均人均文化消费只占家庭消费的 7%,而美国等发达国家文化支出占家庭总支出可达到 20%-30%.可见,我国文化产业虽然在加速增长,可仍有巨大发展空间。2013 年文化产业增速再次明显下降,过去高速增长幅度已经趋稳,随着配套政策、文化体制改革,政府效应递减,发展速度下降也使我国文化产业走进新常态。
  
  同时,我国目前消费结构正在向发展享受型转变,相当部分居民消费重心在向教育、旅游、文化转变,这也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广阔市场空间。文化企业快速发展,2015 年 1 月传媒商报指出,中国共有 67 家媒体公司入选,超越日本成为亚洲第一媒体大国,凝聚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提升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我国文化产业单位众多,但集约化程度不高。我国文化产业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企业规模小且资源分散。受体制所限,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低市场化、高度分散的现状。在“大众创业,万众一心”重大战略推动下,2014 全年和2015 年上半年,新增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数量同比增长 83.52%和 68.5%.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我国文化产业就业人数增幅并不大,甚至稍有回落,从就业人数角度说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仍旧处于较低水平,有着广阔上升空间。
  
  我国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政策、法规大力扶持下,开拓出广阔发展空间。党的十八大将完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发展文化产业纳入国家战略,各种文化产业园及基地蓬勃发展。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将文化政策中的文化产业改为文化市场,意味着文化产业将回归文化市场新常态。2014 年 3 月,文化部联合财政部和央行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点燃了各级政府对发展文化金融的热情,金融行业逐渐成为文化产业重要业务增长点。2014年 8 月《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的指导意见》促进了我国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2014 年 7 月《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是国家部委首次发文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健全金融服务体系措施,对小微文化企业而言是重大利好消息。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表明要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并于 2015 年 9 月 6 日由文化部牵头,正式进入文化产业促进法起草阶段。作为我国首部文化产业法规,不仅使居民更好的享受文化服务,也以法律形式为文化产业保驾护航,填补法律空白,对于文化产业发展将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本土原创文化产品缺乏,大量国外文化产品流入,对本土文化产品造成倾轧,蚕食了国内文化市场。我国文化产业存在着创新性不强的问题,难以形成鲜明的特色和品位。一些地方出现大量同质化产业园区及主题公园,造成亏损现象严重。
  
  许多演出制作公司、艺术品公司不适应“反四风”之后的新形势,导致有些企业长期处于低迷状态。
  
  文化资源优势明显。无论是驰名中外的恢弘建筑,还是深入人心的文化传统资源,都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依托和强有力支持。例如:2016 年春节档期热映的《功夫熊猫 3》正是中美合作,依托丰富多元、传统而又与时俱进的中国文化,倾力打造出的成功作品。2014 年丝绸之路:长安-天山走廊的路网和大运河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15 年 7 月土司遗址也被列入文化遗产。2014 年 6 月10 日,由中华书局历经十年汇编,推出了自有版权的近 300 种古籍的大型数字出版产品《中华经典古籍库》,真正做到了古为今用,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时代担当,完美结合了文化与科技电子信息技术。文化成为城市品牌标志,应该树立自己民族文化品牌。合理利用优秀文化资源整合新的文化产业链。
  
  3.1.2 文化产业融资发展概况
  
  我国文化产业融资历经3个阶段,由1978年至1992年的中央集权拨款阶段,到 1992 年-2002 年的市场融资起步阶段,再到今天的市场融资快速成长阶段。①随着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经济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更加完善了文化产业的金融环境。面对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文化产业更是成为资本市场寻求的新的增长点,强盛了中国文化产业融资体系。从需求角度,当前文化消费能力并没有被完全释放,我国文化产业还需求大量投资机会。
  
  随着投入力度的增强,融资的手段更加专业化。文化部广泛开展与金融机构合作,银行业不断创新多元化信贷产品,活跃了文化产业信贷融资态势。文化部:
  
  截至 2015 年 12 月末,我国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余额 2458 亿元,同比增长 25.7%.2015 年末,共有 132 家文化类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 652 支债券,累计融资 5873.19 亿元。自 2010 年起,文化部便开始着手搭建文化产业信贷项目库,积极推进建设文化金融服务中心。
  
  各种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纷纷设立。2007-2014 年,7 年时间,93 支文化产业综合股权投资基金设立。仅 2014 年一年便新增 51 支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速度加快,并大多集中在深交所中小板块和创业板上市,印证了我国文化产业多是中小企业的特性。数字、互联网等新兴文化业态的培育需要大量的投资需求。
  
  尽管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我国文化产业总体融资规模仍就很小,融资困境一直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融资门槛高,效率低。国家对文化产业投资准入规定较多,使合营方式短期性特征明显,即便今年放宽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但仍有较多政策限制,我国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偏低使外资不愿投入。融资渠道狭窄、机制不成熟,导致文化产业资金短缺,融资出现困境,因此如何突破融资瓶颈成为决定我国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3.2 我国现行融资模式
  
  3.2.1 内源性融资
  
  内源融资是指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积累,将自身储蓄(自有资金+生产经营中资金积累)为起点转化为再投资的循环过程,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与扩张中的资金短缺。资本利用率高、自主清偿能力强、可控制性强、风险小而且不会稀释股东原有收益与控制权,成为企业优先选择的融资渠道,并普遍存在于各种行业中。
  
  企业自身的资金积累是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主要来源,但于我国而言,内源资金积累不足现象显着。我国国有文化企业多依赖于国家财政扶持,自身底子薄,不能有效防范风险。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自有资金甚至可达到 70%,平均也在 50%左右,我国与其有很大差距。
  
  内源性融资主要包括留存盈余、计提折旧和定额负债三种形式。首先,留存盈余融资是企业内源融资的传统模式,具有着成本低、快捷自由、低风险的特点,包括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等形式使所有者追加投资。在文化企业初创期,很难获取外部资金支持,只有通过留存盈余可以更便捷获取资金。其次,折旧基金是企业常用内源融资来源,按应计提折旧额进行分摊,影响着企业新增投资和原有固定资产补偿,通过更新、改造维持简单再生产,保证企业生产循环周转的进行。
  
  折旧基金多数是闲置基金,可称为沉淀基金,在固定资产更新之前以内部资金进行合理利用,可以有效地提升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同时,折旧具有税收抵挡作用,作为一种非付现成本,并不增加企业规模,却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量,是企业内部的长期资金转化流动资金的过程。通过将折旧金额纳入文化企业持有资本中,进行科学筹划,可以拓宽文化企业的融资渠道,但在我国文化产业融资中发挥作用并不充分,需要合理规划。最后,定额负债是暂时保留在企业内部的延期支付款项,①是应付未付的负债,资金形成在先,实际支付在后,包括应付职工薪酬、应纳税金等。定额负债构成企业流动资金的短期来源,尽管非企业所有,却可以有规律地供企业长期使用,成为企业固定负债,视同自有流动资金。
  
  企业间隔付款期越长,企业可利用的短期资金就越多。同时定额负债是自然性融资,经营者无法随意主管决策,只可作为内源融资的补充形式。
  
  3.2.2 外源性融资
  
  1.政府资助
  
  政府资助包括政策支持与财政直接拨款。
  
  我国文化企业独具特色,最初为国家管制的事业单位,政府财政拨款成为文企资金主要来源。而在股份制公司林立的今天,虽说减少了国家直接财政拨款,但整体拨款规模一直在持续上升。据财政部统计,2014 年国家财政在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 2683 亿元,增长 5.5%,2015 年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 3067 亿元,增长了 9.3%.我国文化产业初创期自身积累不足,政府财政投入可以有效帮助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文化产品内涵。以文化传媒产业为例,深厚的意识形态属性,拥有广大受众并影响着国民舆论,政府直接或间接资助主旋律影视作品,设立了电影精品专项资金。专项资金对于促进文化体制改革,优化金融资本与文化资源对接,合理规划文化产业布局起着重要作用。政府扶持可以进行有益引导,掌握文化内容消费方向,有利于社会稳定。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历史短,文化资源优势与经济效果矛盾突出,需要政府资金扶持,促进文化资源合理配置。但由于政府长期主办文化政策,使得国有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压制了民营文化产业的发展,国有文化产业成为引领我国文化产业的主流推动力,财政融资也就顺理成章占据较大地位。
  
  随着国家财政拨款力度的增强,各种税收优惠补贴政策也愈加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了企业税负,也体现了国家对重点文化产业的扶持,影响了产业流动。
  
  针对文化产业的税收优惠,可以围绕税收减免、返还和差别化税率进行。例如:
  
  对于图书馆、纪念馆等文化场所可以免征营业税;对于存进口物品公益性文化单位可以免征进口税;对于重点扶持创新型文化产业可以适量减税。①税利返还是将已征收税收返还给文化管理部门,集中投放于重点扶持文化领域。同时对于不同文化产品实行差别化税率,旨在将资金引入主流文化产品,鼓励优质传统文化的传承,减少低价值娱乐文化。2014 年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继续实施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的通知》明确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为 2014 年 1 月 1 日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
  
  2.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在资本市场上起着重要作用,因证券市场信息公开性强,降低了融资产生的道德风险。股权融资是指企业无需承担还本付息,企业股东让出部分所有权,以增资方式引进新股东,新老股东共享企业盈利。也称为权益融资,在企业需求大量资金时股权融资因其不像债权融资定期还本付息,只需在企业盈利时向股东发放股利而占据较大优势。但同时股权融资易形成恶意收购而导致控制权更迭,并需要较高成本。
  
  (1)资本市场融资
  
  资本市场融资是股权融资的重要渠道,分为国有和民营两类企业上市模式。
  
  登陆资本市场必将反哺文化产业的发展。国务院 2009 年公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便提到支持有条件文化企业进入主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文化部早于2011 年就下发了《关于推进文化企业境内上市有关工作的通知》,有序搭建了资本市场的平台。
  
  民营文化企业资产属性单一、规模相对较小,拥有更强的资本需求,在 IPO资本市场启动较早,一般都可以直接上市。新世纪以来,众多民营文企通过资本运作成功在国内外资本市场挂牌上市。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对接风起云涌,据统计截至 2016 年初,全国已有 115 家文化传媒类公司在 A 股上市,总市值超过 1.12万亿。2015 年底全年共有 11 家文化企业在 IPO 上市,总融资规模达到 13.69 亿美元。受上市资源所限,借壳上市也成为众多文化企业快速扩张融资的方式。借壳上市是指借助已上市壳公司,将资产置换,改变原有上市公司主业,获取的一定程度的控股权,达到非上市公司上市的目的。在 2013 年 IPO 停摆后,借壳上市可以更快获得审核。长城影视便是借壳上市公司江苏宏宝进行股份置换,成功实现上市融资目标,但随着借壳上市标准提高,注册制积极推进,新三板融资加速崛起,必将成为未来中小公司上市主流。上市融资对企业要求较高,多集中于知名度较大企业,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尚缺乏足够的信心与动力,上市融资是目标而非途径。
  
  国有文化企业资产属性相对复杂,上市之路比较波折,值得欣喜的是作为“猴年第一股”的南方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于 2016 年 2 月 15 日在上交所挂牌上市。上市后拓宽了融资渠道,借助资本市场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作为省级文化企业整体上市的先行者,促进了文化产业善用资本市场的步伐,起到了强烈的示范带头作用。8 年上市路,遭遇两次 IPO 暂停考验,南方传媒成功摆脱旧体制,蜕变为现代企业,终于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针对国有文化企业改革相对滞后现象,南方传媒可以成为各省市文化产业与文化金融的标杆案例。随着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以及新股发行“注册制”的到来,我国国有文化产业必将迎来新一轮上市浪潮。
  
  (2)风险投资
  
  国内研究中风险投资分别表述为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和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为 PE/VC.PE 与 VC 都是对非上市公司进行的权益性投资。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总体而言 PE 倾向投资于成熟期公司,投资规模较大,一般是协助投资对象完成上市后套现退出,而 VC 投资阶段较早,也不排除后期投资,更倾向于投资高科技企业,成长潜力大,成功概率小,要求比较低,投资规模视需求而定。既可长期投资管理,也可短期投资并出售股权。随着 PE、VC 业务之间的相互介入,两者更在于概念上的区分,业务上的区别相对模糊。
  
  据清科数据统计,2015 年,天使/VC/PE 机构共新募集 2970 支可投资于中国大陆基金,是 2014 年新募基金 3.99 倍。
  
  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风险投资偏好于高风险、高收益的创新成长性型企业,而文化产业正是资金与知识密集、高科技含量、高投资回报的复合产业,与风险投资内在契合,并且文化产业的广阔市场前景,高额利润空间也吸引着风险投资机构的驻足。风险投资与银行信贷相比更是具有灵活性,可为企业引进先进设备,注入新的生机。长期风投更是有助于中小文化企业的技术、资金支持,有利于新文化产品的研发,使文化与资本共担风险,合作共赢。近年来,我国风险投资发展迅猛,而针对文化产业的风险投资公司却相对较少,曲江风投便是其中值得肯定推广的风投公司。西安曲江文化产业风险投资有限公司作为陕西省首家专注文化产业领域的风险投资公司,是由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出资组建的独立法人企业,一直备受瞩目。自成立以来创新推出“股权+项目”的投资模式,针对中小文化企业启动资金有限现象,使企业既可以通过股权融资改善治理结构,增强实力,也可以用项目融资方式不稀释股权达到项目融资目的。专业的专家部门、科学的投资流程、健全的投资模式、以政府做后台増信,为中小文化企业提供充沛的资金支持。曲江风投以小资本博取大投资,以风险资本助推文化产业发展,在资本市场中稳健前行,成为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私募股权投资是以私募方式对非上市企业进行权益性投资,是融资后权益表现形式,概念范围较广。私募股权投资与风险投资相比对盈利有一定要求,要求高于公开市场的回报,在实施中考虑将来退出机制。目的是调整企业现有资本结构,为企业重整旗鼓。主要针对拥有一定规模,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在我国主要倾向于并购基金和夹层融资。PE 投资期限较长而流动性差,资金来源广泛并拥有多元化退出渠道。私募股权基金既包括独立投资基金,也包括金融机构下设基金,中外合资基金以及大型企业投资基金。近年来,私募市场繁荣,据清科数据统计,2014 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完成新募基金 448 支,其中披露金额的 423支基金共募集 631.29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3)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产业投资基金起源于风险投资,可以针对货币和无形资产形式为文化产业投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借鉴了成熟资本市场的产业投资基金模式,属于新型融资工具。重点投资于创新型、高增长潜力中小文化企业,注重企业长期发展前景和增值空间。主要通过股权投资方式不定向募集资金,实现价值增值,并适时退出获取收益。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主要以政府引导、民间投入,多元化地将社会资本带入文化企业。2011 年 7 月 6 日,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在北京成立,由财政部、中国国际电视公司、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和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联合设立,基金规模 200 亿。这是我国第一支国家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不仅具备基金金融属性,更是具有深刻意识形态属性,完善了文化产业投入机制,推动文化资源整合,促进了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同时我国诸多省市已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帮助中小文化企业解决融资困境。2015 年 9 月 7 日,河南省首家省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河南中原文化股权投资基金”设立。2015年12月30日,四川省首支文化产业基金设立。
  
  (4)民间资本投资
  
  国务院早于 2005 年便发表了《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明确提出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支持民营资本参与部分国有文化单位的股份制改造。2012 年文化部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发挥民营资本的市场潜力,一直是我国文化产业融资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民营资本参与文化体制改革,不仅可以加快自有资本的循环周转,而且有助于文化企业开拓市场,构建多元化文化产业市场主体。但同时也可能存在趋利性和盲目性的弊端,例如各自为战,缺乏长远规划,没有形成集约化优势。目前,许多由社会资本等成立的民营文企已成为当地主力军,例如:上海核心产业类文化企业中,民营文化企业占比已达 88%,重庆 2014 年新设立民营文企 9615 家,同比增加 90.74%,新增注册资本 354 亿元,同比增长 638.68%.
  
  3.债权融资
  
  债权融资仅获取资金使用权而非所有权,企业必须还本付息,是有偿使用非企业内部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拥有高投资回报率并不会影响企业控制权,融资成本较低,速度较快,方式较为隐蔽。但当企业陷入危机时,债权融资还款压力也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1)银行贷款
  
  文化企业多是无形资产,缺少固定资产抵押物,多存在难以评估、缺少担保单位等困境。随着文化与金融的深入合作,文化产业与银行贷款的多元化模式也逐步成熟。银行贷款期限较短,审批严格,不会与被贷款文化企业共担风险,主要适用于高利润率文化产业。银行贷款融资是间接融资,由银行向社会吸收存款,再贷放给需要资金的部门。我国文化产业信贷融资既得益于市场自身探索,也依赖于公共投入的扶持,成为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的主要来源。2013 年黑龙江文化产业携手国家开发银行,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分行签署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规定了2013-2017 年期间可以由国开行融资 50 亿元用于广播电视项目建设。截至 2015年末,工行对文化产业表内外融资合计余额超过 2300 亿元,文化产业人民币贷款余额超过 1700 亿元,去年新增超过 220 亿元,增幅达到 14.73%,继续成为国内支持文化产业融资金额最大,贷款增量最多的商业银行。版权质押融资是以版权为抵押获取银行贷款的融资模式,是目前影视业较多采用的融资模式,以版权、播映权等为抵押质押,可以降低银行风险。2015 年 8 月 26 日武汉市委宣传部与汉口银行签署“武汉市文化企业信贷风险资金池基金”战略合作协议,同时武汉市文产办、市财政局和市文化局联合颁布了《武汉市着作权质押贴息暂行办法》,政银携手,投入 4 亿元基金,化解小微文化企业融资难题。据统计,汉口银行积极创新开展以版权、着作权、专利权为担保方式创新融资服务,5 年来已累计为文化企业贷款 3661 笔,投放信贷资金 112 亿元。
  
  (2)债券融资
  
  随着我国债券市场发展速度的加快,其融资功能和资源配置不断深化。债券融资为文化企业节约成本,发债期限灵活,债券发行为文化企业在信贷融资之外开辟新渠道,优化融资结构。债券融资有利于帮助企业建立强有力组织保障体系,提高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提升企业信誉。债券融资可以在企业缴纳所得税之前将利息扣除,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又不会稀释股权,风险较小,资金来源广泛。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发债成功机率较高,提升中小文化企业发债比率是需要重点关注问题。中小文化企业可以集合票据发行债券,集合票据担保方式灵活,发行利率较低,更有助于降低文化企业融资成本。截至 2015 年初,A 股市场共有 128 家文化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 524 支债券,累计融资 4703.4 亿元人民币。
  
  根据新元文智-中国文化产业投融资数据平台统计,2015 年我国文化企业发行债券融资案例总计 137 起,同比增长 37.0%,发行规模 998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9%.其中涉及领域包括文化旅游业、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新闻出版发行服务业、文化用品的生产、影视制作行业等。
  
  3.3 我国文化产业融资瓶颈对融资模式影响分析
  
  3.3.1 自身层面
  
  我国文化企业内源资金普遍不足,缺乏动力,较高的融资成本加剧了企业的负担。文化企业起步晚、规模小,导致融资领域经验缺乏,投入不均衡。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缺乏长远规划,发展思路单一,产业结构雷同较多,盲目追风导致了重复建设和浪费资源现象,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偏低。广泛投资不仅无法获取预期经济利益,而且会损伤投资者积极性。部分文化企业尤其是事业单位转制文化企业,并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受体制所限,融资效率低下,资金利用率不高。企业各部门缺乏沟通合作意识,自身财政估算不科学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部分优质资源也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运作。国有文化企业运营效率低下,过分依赖于政府扶持,缺少创新精神。文化产业链条不完整,阻碍融资方式的创新,同时商业模式不清晰,内部运作信息透明度不高,导致本身盈利能力不强,投资风险增大。我国文化产业缺少内控和风控机制,文企抗风险能力差,导致收益难以预测。文化产业融资风险是一个动态复杂系统,财务、管理、信用风险等多种风险交织,健全风险体系是很有必要的。文化产业领域缺少专业化创意复合型人才,现有人员多对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和程序不了解,更不熟悉金融市场。文化产业自身缺少国际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对核心技术的掌控,整体水平不佳都影响了金融支持效果。
  
  3.3.2 政府层面
  
  政府直接投入资金不足。尽管政府财政对文化产业投资逐年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水平仍旧偏低,无法摆脱“僧多粥少”局面,尤其我国中西部地区,资金缺口较大。特殊的意识形态属性使政府对文化产业投资理念不强,政治烙印磨灭了文企韧性,使资金出现问题。但同时文化企业对政府财政依赖性大,缺乏资本市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融资仍主要依靠政府扶持,但政府资金毕竟有限,而且更优先投资于公益利民文化项目,中小文化企业获取资金相对较少。
  
  虽然目前已存在一些金融支持配套措施,但仍不完善。例如机构间缺乏协调、沟通,担保抵押物要求过高、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中介机构对执行程序不明确。
  
  缺乏融资信息化平台,民间资本很难进入文化企业,没有形成畅通的政银企沟通平台。价值认定保守,我国文化企业缺少知识产权抵押机构和无形资产评估体系,银行对资产评估结果认可度不高。缺少优质评估机构和专业性文化保险与融资担保机构,担保机构单一,缺乏官民共建形式,缺少专门针对文化企业融资担保。
  
  缺乏健全产权交易市场,行业协会不健全。
  
  政策不完善,法规不健全。中小文化企业融资渠道保障力度不够,政策缺失会提高风险管理成本,我国文化产业目前多存在规范性文件,立法上存有空白。
  
  缺少诸如知识产权保护、无形资产抵押担保、鼓励文化产业融资、投资者权益保护等相关法规。同时地方政府立法限制较多,增加立法难度。文化产业优惠政策较少,忽视政策执行操作方法,政策法规与具体实施还存在较大距离,投资主体积极性减弱。
  
  3.3.3 金融支持层面
  
  资金限制降低利润回馈点,导致文化企业后续动力不足。我国文化产业多集中于财政和信贷融资,社会力量较少参与融资格局,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民间资本少,而外资更是几乎没有,单一融资方式限制资本获得。
  
  我国文化产业融资多局限于银行信贷,以固定资产抵押为主,抵押为本的经营模式难以与文化市场资金需求有效对接。轻资产缺乏评估机制,难以获取银行支持,中小文企借贷无门。缺乏成熟的交易流转机制,知识产权评估时很难与有形资产分开,影响估值,具有不稳定性。受法律保护时间有限,导致未来经济利益不确定性,没有良好退出机制。金融机构错误的评估制约着融资行为的大规模拓展,因此将无形资产资本化是关键。中小文化企业不符合银行信贷要求,社会效益大的文化项目因其经济效益相对较少,导致信贷投入不足。中小文化产业贷款规模小,增加了金融机构管理成本,无形资产贬值空间较大,银行根据其贷款原则,优先服务于优质、实力雄厚大型文化企业。文化企业具有不确定性,银行会综合考虑各项风险因素,文企不良贷款率高,影响银行放贷积极性。传统银行对无形资产信贷工作缺乏工作经验,银行贷款环节复杂,审批时间较长,不利于文化产业获取银行信贷支持。文化企业与银行信息不对称,融资成本较高,即便文企接受银行较高贷款利率获取融资资金,也不一定能满足当期资金需求,债务融资资金缺口显现。
  
  资本市场融资要求较高。多数文化企业达不到主板市场上市条件,而创业板的严格要求也使多数文化企业无法上市融资。而对于发行债券更是要求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较大,多数文化企业无法负荷。资本市场层次体系不健全,现有上市制度不利于中小文化企业上市融资,较长上市审批时间与文化企业融资时效性相背离。金融机构缺乏对文化产业固有特性的认知,导致需求难以对接。新兴融资渠道在增加,但文化企业对其利用明显不足。由于文化产业需要中长期资金,回报周期较长,使得风险投资对文化产业的支持较少,缺少风险投资中介配套机制。我国文化产业保险市场主体良莠不齐,缺乏专业独立第三方机构。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