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学论文

表达性写作对中学生的抑郁、焦虑情绪干预作用

时间:2014-10-12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本文字数:2513字
论文摘要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面临着许多矛盾和冲突,他们往往有愤怒、抑郁、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但他们尚不能很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然而负性情绪不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引导其正确处理负性情绪,对其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尝试性地探索表达性写作对中学生的抑郁、焦虑情绪干预作用,为学校进行负性情绪的干预提供实践借鉴,也有利于促进写作治疗这一干预方法的推广。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某中学 250 名初中生,自评抑郁量表(SDS)、状态 - 特质焦虑问卷(STAI)为测量工具,筛选抑郁、状态焦虑得分排在前 30%的学生 60 名。其中男生 32 人,女生 28 人。将被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男女人数均等。一组为情感表达组,另一组为情感表达与认知加工组(以下简称情感认知组),经检验,两组抑郁、焦虑状态无显着差异。

  1.2 测试工具

  抑郁症状的评定采用抑郁自评问卷(SDS),该量表在我国人群中被证明有较好的信效度。焦虑症状的评定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该量表在我国人群中被证明有较好的信效度。

  1.3 研究设计和干预程序

  本研究为混合实验设计,实验处理(情感表达组、情感认知组)为被试间因素、测量时间(分为前测和追踪测量,追踪测量时间为写作后半个月,1 个月和 2 个月)作为被试内因素。干预程序。前测:被试完成自评抑郁问卷、状态 - 特质焦虑问卷。

  所采用的写作范式与典型写作实验类似,指导语也基于典型写作实验。每次写 25 分钟。每周 1 次,共有 6 次写作。研究要求两组被试进行负性生活事件写作,一组被试要求写负性生活事件的过程和情绪、情感体验,另一组不仅要写负性生活事件的过程和情绪、情感体验,还需写对负性生活事件的认识。被试可以连续几次写同一件事情,如果认为该件事情已无需补充,可以写另外的事情。

  在写作前要告诉被试会对他们的写作材料保密。让被试在安静的房间进行写作,每个被试之间保持 3 米距离,保持较高的私密性,除实验者外无其他人在场。

  将被试分为以下两组进行写作治疗的干预。

  情感表达组:让被试描述他们在最近发生的某种负性生活事件的过程和内心感受,并尽可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体验。

  情感表达与认知加工组:不仅让被试描述他们在最近发生的某种负性生活事件的过程和内心感受,还需谈一谈现在是如何看待那件事。

  后测:后测包括三部分———写作完成半个月后,写作完成 1 个月后,写作完成 2 个月后。被试完成自评抑郁问卷、状态 - 特质焦虑问卷。

  1.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使用 SPSS 16.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统计。

  2 研究结果

  2.1 表达性写作对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

  在抑郁症状上,测量时间的主效应显着,F(3,174)=86.91,p<0.01。写作分组与测量时间的交互作用不显着。在状态焦虑上,测量时间的主效应显着,F(3,174)=15.46,p<0.01。写作分组与测量时间的交互作用显着,F(3,174)=2.90,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写作干预前情感表达组的状态焦虑得分低于情感认知组,写作干预半个月后测量到情感表达组的状态焦虑得分高于情感认知组。

  2.2 情感表达组在不同追踪时间下干预效果的差异比较

  通过与前测水平的配对样本 t 检验,检验不同追踪时间下情感表达写作对中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干预效果,结果发现抑郁症状在干预后半个月、1 个月和 2 个月的干预效果皆显着,状态焦虑在干预后半个月的干预效果显着,1 个月后干预效果不显着。说明情感表达写作对中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干预效果不同,情感表达写作对抑郁症状的改善时间达 2 个月以上,对焦虑症状的改善时间短于 1 个月。

  2.3 情感表达与认知加工组在不同追踪时间干预效果的差异比较

  通过配对样本 t 检验,检验不同追踪时间下情感认知写作对中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干预效果,结果发现在抑郁、焦虑症状上,写作干预后半个月、1 个月、2 个月的干预效果皆显着,表明情感表达与认知加工写作对中学生抑郁、焦虑的改善时间长达 2 个月以上。

  3 讨论

  3.1 表达性写作能显着减少抑郁、焦虑症状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使用结构化的写作监控情感体验,可以明显改善身心健康状况,如Cameron 等提出结构式写作对青少年在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干预效果优于控制组。

  本研究结果也表明,表达性写作对于中学生焦虑和抑郁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中学生通过写作生活中的负性事件,将负性情绪以合理的方式表达出来。压抑是一种认知掩盖,个体在长期的掩盖过程中心力交瘁。掩盖和压抑只会适得其反,使问题日趋严重,导致许多与抑郁有关的心身问题。

  Larson 等研究也发现,压抑的倾向与焦虑、抑郁以及背痛、头痛等身体的不适症状相关。Penne baker 也用实验证明了吐露内心的想法有助于改善人的免疫系统。所以,让被试学会掌握一种表达情绪情感的写作模式,帮助他们将长期累积的压力释放出去,改善其情绪状态和身体功能。

  3.2 两种表达性写作类型对抑郁、焦虑症状干预作用表现的差异

  表达性写作干预方式取得的效果并不是保持不变的,它也会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削弱。想要维持其最佳的效果,需要定期地进行写作干预,来巩固和加强效果,获得长期稳定的改善。

  从结果来看,无论是情感表达组还是情感表达与认知加工组对抑郁、焦虑症状皆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从写作效果来看,对内心情绪、情感的表达,是一种对负性能量的宣泄,在短期内可起到纾解负性情绪的作用。但这种宣泄方式不能从根本上帮助个体找到解决负性情绪的关键。长远来看,情感表达与认知加工写作方式对中学生负性情绪的改善更有效果。通过让中学生对已发生的负性生活事件进行回忆,并思考现在对该事件的想法和认识,以及以后遇到类似事件时会如何处理。这就是在引导他们重新认识原负性事件。

  认知加工可以更彻底地帮助中学生解决情绪困扰。认知加工的核心就是中学生要改变对引发情绪事件的看法,达到调节不良情绪和维护心理健康的目的。

  4 结论

  情绪表达写作和情绪表达与认知加工写作都能有效改善中学生负性情绪。表达性写作对负性情绪的影响是通过表达宣泄负面情绪后,经重新评价负性事件达到改变对负性事件的认知来改善负性情绪的。

  参考文献
  
  [1] 吴文源.抑郁自评量表(SDS).上海精神医学,1990 年新二卷增刊,精神科评定量表专辑.
  [2] 郑晓华,舒良,赵吉风等.状态 - 特质焦虑问卷在长春的测试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2).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