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学论文

情绪确定性概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1-16 共5113字

  1 文献综述

  1.1 情绪确定性概述。

  1.1.1 情绪的评价趋势理论。

  在已有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之上 Lerner 和 Keltner(2000,2001)提出了评价趋势理论,该理论从认知趋势视角探讨情绪和信息加工的关系,用一种能更加准确和全面的方法去解释具体情绪对信息加工影响。该理论认为,每种情绪都具有其独有的认知评价维度(appraisal dimensions)以及核心评价主题(appraisal themes),又因为评价维度和中心评价议题的不同,不同情绪具备不同的认知模式。

  根据评价趋势理论,"评价趋势"指的是人们在后续的判断中会产生一种与之前情绪的中心评价维度和中心评价议题相一致的潜在认知倾向(Lerner & Keltner, 2000,2001)从而影响后续的决策判断。而这个过程可以通过信息的加工内容以及信息的加工深度这两种方式影响个体的信息加工。

  评价趋势理论认为人们能够通过情绪状态对个体的行为判断做出预测。比如,一个研究者想了解哪些情绪会对风险评估有不同的影响。他首先需要认定与认知相关的评价维度。因为风险评价有两个认知的因素,一个是未知风险(unknown risk,因不确定而冒险)和另一个是死亡风险(dead risk,因无法控制而冒险)(McDaniels,Axelrod, Cavanagh, Slovic, 1997),所以它们所代表的确定性和控制性就和风险认知有关。又由于恐惧和愤怒在这两个维度上刚好相反。因此,可以根据评价趋势理论进行预测,即恐惧和愤怒情绪对与风险评价的影响会有明显的差异。这个推论在 Lerner和 Ketler(2000,2001)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他们的研究发现风险厌恶通常伴随在恐惧情绪的后面,而且处于恐惧情绪的人们对事件存在消极的风险评估。相反地愤怒和快乐对风险认知的影响更为相似,都是风险寻求和对事件产生较为积极的风险评估。

  在一些情况下情绪对决策判断的影响力会有所弱化,首先就是当人们的情绪体验不充时。另外评价趋势理论还假设了两种会弱化情绪对决策判断影响的条件。一种是认知意识假设,也就是说当人们认为到他们的决策加工会受到情绪影响时,评价趋势的作用就会被削弱。比如,提醒被试天气状况会影响心情时,由天气状况引起的情绪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就会减少(Schwarz&Clore,2003)。另一种是目标获得假设,评价趋势理论认为即使是在情绪体验还在延续的时候只要引起情绪的问题得到解决,评价趋势也会被弱化,.比如,用初始时间诱发被试产生愤怒的情绪,这种情绪会增加人们对后续不相关民事案件的处罚,但是如果初始时间的犯罪得到了处罚,那么愤怒情绪的作用就会被稀释甚至消失(Goldberg,Lerner,&Tetlock,1999)。

  1.1.2 情绪维度的划分。

  情绪维度的划分方法。

  如何划分情绪一直是学者们不断讨论的问题,对于情绪类型的划分方式是多样的。在情绪理论看来人类的情绪可以通过一些维度来进行分别。传统的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是效价法,也就是依据效价(valence)将情绪划分为正、负两极,积极情绪位于正极,通常这样的情绪会给人带来愉悦感;而消极情绪位于负极,通常会使人产生不愉悦感。也就是说,依照这种划分方法可以将情绪划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此后,Lewinsohn 和 Mano(1993)提出了情绪的二维模型,除了强调情绪的极性,还强调情绪的唤醒程度,也就是所谓的"效价-唤醒度"划分法。即在分辨情绪是积极的或者是消极的基础上,再根据唤醒度(arousal)的强弱来划分情绪,具体来说,唤醒程度越大,所产生的情绪就越强烈;唤醒程度越小,相应产生的情绪就更加微弱。

  但是,描述情绪体验只用一个双维度的模型是不够的。比如:愤怒、悲伤和厌恶都是消极情绪,而唤醒度不足以概括它们所有不同的方面。而且,很多情绪是很特殊的,我们需要一种更细腻的方法去理解情绪。

  于是 Smith 和 Ellsworth 在 1985 年提出了情绪的六维划分法。它们的研究以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为基础。认知评价理论认为,情绪来自于人们的认知评价,情绪之间的不同是由于评价的不同,评价之间微弱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情绪体验。

  在他们的研究中,被试被要求回忆 15 种情绪,并提出了 8 个评价维度区别这些情绪。最后得到了 6 个有效的维度,包括:确定性、控制性、责任心、愉快度、注意活力和预期努力。(1)确定性(certainty):对情绪事件的理解程度和可预测程度;(2)控制性(control):对情绪事件可控性的感知,分为他人控制和环境控制;(3)责任性(responsibility):对情绪事件的归因,分为他人责任和自我责任;(4)极性(pleasure):感到情绪事件愉悦的程度;(5)注意活力(attention activity):对情绪事件的注意程度(6)预期努力(anticipated effort):需要付出生理和心理努力的程度。

  这六个维度两两垂直,共同构成了情绪的六维空间。

  以愤怒和恐惧两个具体的情绪为例,当人们回忆令自己愤怒的情境时,会报告说当时情景是令人不愉快的,不愿意接受它,但人们能确定当时情景中发生了什么(确定性高),认为他人应该为这个情景的发生负有责任(他人责任/责任性高);并且感知自己能够控制当时的情境(控制性高)。而当人们回忆令自己恐惧的情景时,也会报告说当时情景是令人不越快的,不愿意接受它;但人们却不能完全确定当时情境中发生了什么(确定性低),也感知自己不能够控制当时的情境(控制性低)。

  确定性维度是情绪研究中的的一个重要维度,它指的是个人对自己所经历的情感事件的预测和理解程度。有两个具体指标来表示情绪确定性的程度,首先是个人对某一情绪事件发生之后将会继续发生什么的预测是否明确;然后是个人对该情绪事件本身的理解程度,原因知晓程度。对于情绪确定性有明确的测量方式,一是通过回忆任务或者图片视频等材料诱发被试产生不同的具体情绪,情绪体验阶段结束后被试要回答一下两个问题:(1)在回忆这个情绪事件的时候,是否理解该事件情境的产生和发展;(2)是否能够预测出该情绪事件之后将会发生什么。

  Smith 和 Ellsworth 指出每个维度的情感评价是正交的,并且每个维度都是独立的互相不干扰的实体。所以在研究的时候可以选取任意维度进行研究。在确定性维度上,情绪可以分为确定性情绪和不确定性维度。情绪理论发现,当人们经历某些情绪时,人们通常能感觉到一种确定性,能够理解当时发生了什么,也能够比较确定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相反,当人们遇到其他情绪的时候,人们可以感受到一种不确定性,人们不太清楚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知道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Ellsworth et al., 1988; Smith et al., 1985)。确定性高的情绪有:生气、厌恶、快乐、满意等;确定性低的情绪有:希望、惊讶、害怕、担忧等(Smith et al., 1985)。

  1.1.3 情绪与信息加工。

  情绪效价与信息加工。

  关于情绪效价对人们信息加工方式和程度的影响研究认为,不同的情绪效价会导致完全不同的信息加工模式和结果。愤怒、恐惧和厌恶是消极情绪的代表,人类学家认为这些情绪是人类进化过程当中产生的,并且对人类的进化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当人们体验消极情绪的时候人们的注意范围会变窄同时不愿意探索新的选择项(Fiedler, 1988)。二当人们体验消极情绪状态时,个体的思维通常更加关注引起该消极情绪的情境或具体事件。有研究发现消极情绪下的个体比积极情绪下的个体更习惯用特征作为认知事物的基础,而非以不同的论点作为认知的基础比较事物(Luce,1997)。同时,体验消极情绪的个体对信息的加工速度更快,并且在认识上不容易产生偏见,这些特征会使消极情绪下的人们在简单任务中的提高正确率。

  积极的情绪会扩大人们的注意范围,促进人们认知行为的活跃性。一方面出于积极情绪下的歌提在知觉和思维上更加开阔,另一方面在心态上他们也更加轻松同事更容易考虑到事件的积极一面。Isen(1993)提出积极情绪可以通过激发创造性思维从而促进创造性问题的解决并且促进信息的集成和整理。Estrada(1994)等人发现来自积极情绪影响的医生所激发出的整合信息更加准确,更加不受到先前诊断经验的影响,也就是说经验的锚定效应不明显,这些医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更活跃。同时 Bodenhausen(1994)等人认为与中性情绪不同,积极情绪状态下的人会产生较多的刻板印象。但是,一旦人们对他的判断有解释义务时,这个现象就会消失。总之积极情绪能够促进人们的多样化思维模式(Kahn &Isen, 1993)。

  虽然从效价这个维度来研究情绪是情绪研究的基础也是研究得最广泛的内容,但是几乎所有的理论都认为单单从这个单一的维度来研究情绪的不够的,效价也不是情绪划分的唯一维度。同意个效价下的具体情绪对于情景模糊的消极事件原因的归属问题产生了认知上的不同,Keltner,Ellsworth 和 Edwards 在的研究就发现,当个体处于愤怒情绪的时候会倾向于把消极事件的原因归咎于他人因素,二当个体处于悲伤情绪之下的时候,则会认为一个责任模糊的消极事件更有可能是因为情景因素而导致发生的。

  情绪效价理论认为积极情绪下的人会更多地运用启发式信息加工系统,而消极情绪下的人更习惯于用分析信息加工系统处理问题。原因是当人们经历负性情绪时人们既定的目标会遭到破坏使人们在面对认知任务的时候表现得更加谨慎小心,所以为了有效地完成认知任务人们会运用分析系统加工信息;而当人们经历正性情绪时,这种情绪会让人们觉得自己当前的状态时安全的积极的,这种信号让人们举得凭借已有的知识结构足够进行判断,因此人们将更多地运用启发式系统进行加工信息(Schwarz, 1990;Bless, 2000)。

  根据情绪注入模型的观点,经历积极情绪的人会得到一种主观上的确定性,所以他们会更多地运用启发式信息加工系统(Martin et al., 1993)。

  而且,一些实证研究发现当情绪效价值不同的时候也可能导致相同的信息加工过程。愤怒和快乐为效价不同的情绪,但两者却对未来概率事件都有乐观的估计(Lerner&Keltner,2001)。再比如,同样是消极情绪,悲伤情绪下的个体更多地运用分析加工过程,而生气情绪下的个体则更多地使用启发式加工(Bodenhausen,1993;Bodenhausen et al., 1994; Lerner et al., 1998)。单纯从情绪的效价这一维度来解释这些现象显然是不成功的,于是 Tiedens 和 Linton 在 2001 年将情绪与信息加工的研究有情绪效价理论扩展到了情绪评价趋势理论。情绪评价趋势理论认为,当人们经历确定性情绪时,将更多地运用启发式信息加工系统;而当人们经历不确定情绪时,将更多地运用分析加工系统。在该理论看来导致人们采用不同方式进行信息加工的原因在于情绪的确定性维度而不是传统的情绪的效价。所以情绪评价趋势理论可以解释情绪效价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现象,即同样是负面情绪,悲伤之所以会引起分析式信息加工系统,而生气之所以会引起启发式信息加工系统是因为在确定性维度上悲伤属于不确定性情绪但生气属于确定性情绪。可见,相同效价的情绪对信息加工出现了不同的影响,不同效价的情绪对信息加工出现了相同的影响。

  除了具体的情绪研究许多研究显示笼统的确定感与信息加工也有关。有研究发现长期处于不确定感的个体相较于长期处于确定感的个体在信息加工中倾向于使用分析式加工模式(Weary & Jacobson, 1997)。对于有抑郁倾向的个体进行研究返现长期处于抑郁状态或者有抑郁气质的个体在信息加工方式的选择上更多地采用分析式加工,原因就在于他们长期缺乏对判断的信心和对自己的自信(Edwards & Weary,1993)。

  早期的社会认知研究发现,适当的不确定性会认知加工的效率和准确性。比如Festinger(1954)发现当个体产生不确定感时便会更多地寻求社会比较。Pelham 和Wachsmuth(1995)又更具体地提出,当对有关自我的信息不确定时,人们在进行社会比较时会进行较多的分析式加工和较少地启发式加工。与此同时,早期的归因理论认为,不确定性会导致个体更加谨慎且仔细地分析事件的因果关系(Heider, 1985;Kelley, 1973)。

  有关态度转变的双加工理论也强调了确定性的重要性。Eagly 和 Chaiken(1993)提出:人们需要对自己评定的事物有较为确定的认知,对自己的评价行为才会有确定感,才会更加自信。所以一旦人们的实际自信水平或者确定性水平没有他们期望中个想象中的自信水平或者确定性水平高的时候,他们在进行加工信息的时候就会投入更多的经历更加努力进行信息加工。比如,对自己的判断不太确定的个体会更多地进行横向地社会比较,因为这样会增加他们的安全感,同时在这个比较过程中他们更多地运用分析系统去加工信息(Pelham, Wachsmuth, 1995)。

  相似的解释还出现在自足理论(Self-sufficiency theory)中,该理论为了对信息进行有效地加工人们会尽可能地付出努力已得到更多的信心,当人们感到他们的信心或确定性水平低于他们的目标水平时,则会调整自己的努力程度,通常是增加(Tiedens et al., 2001)。反过来可以认为情绪的确定性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暗示,即当前的状态是正确的,从而不必要进行更多的加工(Mackie et al., 199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