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绘画论文

绘画语言中的美术核心素养研究

来源:基础教育研究 作者:谢群艳
发布于:2020-04-16 共2270字

  摘要:探索绘画语言的过程就是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过程,探索绘画语言发展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识读图像,感悟美术绘画语言;智慧互动,拓展美术绘画语言;创意实践,探索美术绘画语言。

  关键词:绘画语言,美术核心素养,小学美术

绘画论文

  小学生在探索美术绘画语言的过程中,美术核心素养也会得到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识读图像,与学生进行智慧互动,让学生进行有创意的实践。

  1. 识读图像,感悟美术绘画语言

  苏少版美术教材,版面设计直观形象,画面生动多彩,内容丰富有趣,是科学知识、文化历史、创作方法、中外风格流派等内容的高度概括,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中,将中外古今璀璨的艺术文化,以图片的形式巧妙地与课堂教学融合,成为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文化养分;学生或通过识读图像领会作品的内涵与意义,建立能发挥艺术审美能力的空间;或从材料、肌理、技能技法等方面为切入点识读图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大量经典图像的探索和感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不断得到激发,学生的艺术文化知识得到拓宽,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提升。

  例如苏少版第八册“梦中的我”一课,教师合理利用教材图片,引导学生欣赏优秀作品,领悟个性化绘画语言。教师出示图片,并问:“怎么才能把自己的梦画得很神奇呢?有一个人昨天梦见自己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他用画笔画了出来。你们想象一下,梦中的他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纷纷答道:“他变成了一个巨人。”“他变成了牧场。”“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你们用夸张的表现手法把身体画得很大,手臂画得很长,脸也画得更长了,把整个人变大了,变成了一个大牧场。”教师边讲边板书两个字“夸张”。图片的直观性一下子就让学生领悟到了“夸张”这一独特的绘画语言。

  对该课程的教学讲解,教师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教材,尽可能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随着一张张富有创意的绘画作品的呈现,让学生在欣赏优秀绘画作品的同时,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变形”“添加”“想象”“点线面”等美术语言,领会它的使用方法,让学生的美术素养更上一层楼,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 智慧互动,拓展美术绘画语言

  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进行分享交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教师通过有效互动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通过智慧交流,生成有利于教学的资源。同时,教师致力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报纸、电视等媒介自主寻找信息,在汲取专业知识的同时发展个性。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独特的思维方式是必要条件。思维方式决定观察方式并引导观察视角,独特的观察方式反作用于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决定表现手法,从而诞生了有个性的绘画语言。绘画语言的个性化需要从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观察方式开始,教师只有具备了创新的思维方式才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有创意的创作活动。例如苏教版第一册“站起来站起来”一课中,教师把对折的纸横放在投影仪上,然后问:“同学们,通过努力,纸宝宝站起来了,你们看,它像什么呢?能不能把它变成你们想象中的事物呢?”教师抛出富有想象力的问题,激发起学生的思考,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像张开的大嘴,用添加的方法添上尖尖的牙齿和红红的舌头。”“像翻开的书本!”“老师,在纸片的下面装上四只脚就变成椅子了!”教师对学生充满发散思维的回答给予了肯定。但是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发现学生对纸的想像受到了摆放角度的局限。

  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教师把对折的纸进行了一些有趣的操作:把它翻个跟头站起来。看着学生惊奇的眼神,教师追问:“现在你们看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呢?老师再把纸片翻个身,你觉得它又像什么呢?你对站起来的纸还能怎样玩,可以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在教师不断的演示和启发中,新的情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在学生心中搭起了动态想象的桥梁,学生兴味盎然、情绪高涨,对站起来的纸进行多角度的想象,把站起来的纸想象成帐篷、屋顶、动物等。

  3. 创意实践,探索美术绘画语言

  个性发展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但是没有个性发展则肯定不会有创新。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将教育的“遥控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在乐学中收获知识、形成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写生、少临摹、精讲、少讲、多实践、分层次训练的方法,循序渐进,这样的课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在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写生练习后进行默写,促使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认真仔细,学生对事物特征的记忆表现得到加强,在默写的过程中不要一味地强调“像”与“不像”,在尊重原型的同时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独特的想法。实践中多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去选择;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例如在进行苏少版第七册第22课“美丽的鞋”一课的教学时,教师组织学生对鞋进行观察、写生,让学生了解它的基本造型特点;请学生对自己最喜欢的鞋的某一部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尔后,在一片“我也要画”的呼声中,学生动手操作。有的学生对鞋子进行添加组合,变成旱冰鞋、多功能清洁垃圾鞋等;有的对它进行夸张变形,变成小矮人的房子、长翅膀会飞的鞋、滑梯;有的通过灵动活泼的点,富于变化的线,用色彩涂抹大块的面表达自己的感情,设计出属于自己的美丽的鞋子。此时,双手操作的过程是对节奏、比例、中心、对比、协调等美术绘画语言学习的过程;是心灵追求美、大脑创造美、双手实践美的过程。经常进行此类训练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独特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绘画语言的运用能力。

  探索小学美术绘画语言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研究课题,犹如生命体所需各种元素的有机组合,美术教材的特殊性,教师、学生的多元化导致美术绘画语言没有一个标准答案。绘画语言的形成不是美术学习的最终目的,只是美术学习的一部分。探索绘画语言的过程就是学生养成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

原文出处:谢群艳.探索绘画语言发展美术核心素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9(18):55-5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